第14章 御駕親征(上)

尉繚,韓非,周衝,甘羅,李斯,王敖,王綰,王翦,蒙武,王賁,蒙恬,內史騰等人靜靜地坐着,看着眉頭深鎖,不住踱來踱去的秦王。

周衝他們都知道秦王把他們召集起來是佈署滅趙一事,這事讓人很是興奮,是衆人期待已久的事情。滅趙儘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旦真的到來,還是讓人熱血如沸,秦王也是難掩激動之情,不由得踱起步來。

秦王踱了一陣步,突然停下來,掃視一眼衆人,道:“各位,你們是寡人的臂膀,寡人馬上就要滅趙,你們有什麼看法,都說出來。”

他的話雖是言簡意賅,不過聽在周衝他們耳裡卻是具有神奇的力量,衆人眼裡的熱度驟增,激情澎湃,要是秦王馬上下令廝殺的話,他們肯定會毫不猶豫就衝了過去。

趙國一滅,則秦軍東進最大的障礙也就掃除了,餘三的魏齊燕三國根本不堪一擊,再下三國也只是時間問題,進而天下一統,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功業因爲他們而成就,他們這些時代精英,熱血志士哪會不激動。

周衝對秦王統一大業的意義以及影響比誰都認識得深刻,甚至他是當時第一個活在秦王開創的統一格局中的人,按理不應該激動,然而他仍是激動得熱淚盈眶,道:“王上聖明。必成大業!”這點已爲歷史所證明,周衝這個現代人根本不該說出這句近乎空泛地話,然而處在當時情景,他是不由自主地說了出來,胸中激情澎湃,難以自己!

“王上聖明,必成大來!”尉繚他們也是難掩激動之情,大聲頌揚。

“成就大業非寡人一人之力。還有諸位之功!”秦王謙遜道:“要是沒有你們爲寡人出謀劃策,糾正寡人的錯失,寡人還不知道要犯多少錯誤。要是沒有你們,也不可能有今日之局面。繚子先生,你說說,大戰之前。寡人還要做些什麼?這場大戰關係天下的安危,寡人不能犯一絲錯誤,繚子先生儘管說就是了。有錯,寡人必改!”

有錯必改,的確是秦王的一大美德,可圈可點!

“王上,繚子以爲三軍集結,只待王上一聲令下,就可以殺奔趙國。”尉繚充分發揮他的才智,闡述秦王這一戰的偉大意義。道:“天下攘攘,數百年不息。黎民苦戰國,苦不堪言!黎元洶洶。翹首以待明主,王上趁時奮起,上體天心,下順心情,舉義師,伐天下,結束數百年之徵戰,還百姓之安寧。固分合之道。運數使然,也是王上聖明。順天應人之舉!王上此戰以義擊暴,以強秦之威破疲憊之趙,猶如泰山之壓卵,費力少而義舉。繚子在此恭祝王上,賀喜王上,大業之成!”

尉繚持重之人,很少有如此激動表現,實在是這事太讓人激動。更別說他以獨到的眼光鎖定秦王,決心把自己地才智奉獻於秦王,輔佐秦王統一天下,當大業即將實現之時,心願即將得成之際,他能不激動嗎?

韓非他們一起站起來,向秦王躬身施禮,道:“恭喜王上!賀喜王上!”

統一大業一直是秦王追求的目標,趙破則天下歸一之勢不可阻擋,秦王也是少有地激動起來,虎目中含着熱淚,向周衝他們深深一躬,道:“嬴政不敏,不能止天下征戰,得諸位相輔方纔成就今日之局面,請諸位受嬴政一禮!”

他的這一舉動出乎任何人的意外,就是多謀善斷的尉繚都沒有想到秦王如此謙遜,眼中的熱淚滾來滾去,道:“王上!”後面地話再也說不下去。

如此之大功,任誰都會高興得忘乎所以,說點大話,再小小地謙遜一番就是了,如秦王這般真誠,不自稱寡人,而直呼自己的名字,實在是少之又少。

對於秦王的舉動,周衝他們心裡是感動無已,叫聲王上,如梗在喉,再也說不出話來。

秦王看着韓非,道:“韓非,你說,寡人還有什麼錯漏處?”

韓非結巴着道:“王上聖明,韓非以爲王上沒有錯漏。韓非當盡心竭力,制訂新秦律,使之能夠行之於天下。”

“好!大秦的律法就是要行於天下。六國之所以弱,律法不當,漏洞百出,難以執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秦王很是贊同韓非的話,道:“周先生,給寡人指點錯誤之處。”

周衝對秦王的表現打從心裡佩服,道:“王上,周衝不敢!,周衝以爲有幾件事還得請王上斟酌。”

秦王大感興趣,道:“哦,周先生快說說,是哪幾件事?”

周衝略一施禮,道:“回王上,周衝以爲此戰必勝,趙國必滅,魏齊燕也不存,大秦一戰而下四國,疆域驟廣,人口驟增,若是不能善加治理,必釀大禍。周衝斗膽請王上選拔賢良之官吏,用於四國之地;調撥錢糧以安難民,廢除四國之苛政,施行秦之仁政。王上,周衝以爲四國一下,只餘楚國,楚國雖大,破之也不難,這天下大局已定,大秦律法過於苛猛,周衝以爲是猛政中的猛政,在於列國征戰不休之際有奇效。商鞅變法,輕罪重罰,法不當其罪,征戰之際,天下所苦者征戰也,而不是律法。四國一滅,天下大定,當還百姓以康寧,若不棄猛政而施仁政,法當其罪,則百姓所苦者秦之法也!周衝狂悖之言,還請王上明察。”

秦國之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滅亡,和他的律法有很大地關係。商鞅變法實行的重獎重罰,輕罪重罰,這在戰爭年代不會有問題,原因正如周衝所說,老百姓最苦地莫過於征戰,對於律法之輕重倒不怎麼放在心上。一旦到了和平年代,要是不修改律法的話,那麼問題就來了,老百姓會猛然發覺原來秦法如此之不便。

後人不明此中變化,在評點秦朝之得失時,直斥秦法太過苛暴,卻不說爲什麼同樣地律法適用於征戰年代,卻不適用於和平時期。正是基於此點,賈誼指責秦始皇沒有“因時而改政”,可謂中肯之評,時代已經變了,施政就該變一變了。

周衝這話可謂擊中了秦法的要害處,秦王臉上變色,愕然看着周衝,問道:“周先生以爲大秦的律法就如此不堪?”商鞅之法施行了一百多年,秦國越戰越強,全賴此法,周衝卻指出其中的過失,秦王沒想過此事,乍聞周衝之言,心中震驚,語氣頗爲不善。

第8章 奇招斂財(上)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19章 大破李牧(七)第13章 沛裡英豪(四)第24章 滅三國(一)第13章 沛裡英豪(四)第24章 滅三國(十一)第6章 治理韓地(一)第1章 片言迴天(二)第31章 英雄歸來(七)第8章 疲趙之計(六)第12章 胯下將軍(六)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8章 亂楚奇計(四)第10章 帝王之師(九)第4章 尋訪張良(三)第18章 西線決戰(八)第10章 帝王之師(八)第5章 一語點醒(上)第16章 伐趙(十四)第10章 破擊匈奴(二)第16章 伐趙(十五)第13章 周衝論兵(一)第1章 周衝議政(四)第4章 尋訪張良(五)第6章 廢分封(一)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21章 殺郭開(上)第2章 君臣歡聚(上)第1章 羣英聚會(一)第5章 狼煙四起(一)第3章 名儒到訪(中)第12章 迷惑敵人(一)第3章 名儒來訪(上)第8章 亂楚奇計(三)第8章 亂楚奇計(一)第11章 伐趙之謀(二)第13章 沛裡英豪(十六)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29章 張良間楚(一)第1章 羣英聚會(六)第35章 張良掛帥(一)第13章 沛裡英豪(十)第24章 滅三國(五)第6章 小有收穫(上)第12章 胯下將軍(二)第3章 鬧分封(七)第36章 冒頓弒父(三)第1章 羣英聚會(五)第5章 狼煙四起(二)第8章 疲趙之計(五)第30章 一箭雙鵰(四)第1章 絕代劍客(中)第3章 美人芳心(四)第10章 破擊匈奴(六)第3章 國士無雙(三)第16章 伐趙(六)第24章 滅三國(三)第13章 遇刺(下)第38章 天下歸一第7章 又逢奇人第27章 伐楚之議(六)第8章 疲趙之計(四)第1章 周衝議政(七)第24章 滅三國(五)第1章 絕代劍客(中)第1章 韓非出使(五)第19章 大破李牧(七)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12章 迷惑敵人(一)第6章 治理韓地(二)第12章 裡中趣聞(二)第10章 帝王之師(五)第7章 人生喜事(三)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26章 打造海軍(四)第6章 治理韓地(六)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五)第6章 治理韓地(五)第6章 廢分封(五)第16章 伐趙(六)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24章 滅三國(六)第23章 一網打盡(中)第4章 尋訪張良(五)第2章 周衝裝病(中)第32章 滅楚之戰(六)第8章 疲趙之計(六)第32章 滅楚之戰(九)第7章 不戰而獲(七)第4章 絕世兵法(上)第12章 藉口(下)第19章 大破李牧(六)第10章 破擊匈奴(六)第29章 張良間楚(七)第3章 鬧分封(八)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6章 廢分封(二)第17章 攻佔邯鄲(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