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百萬雄師

秦王政九年,趙政終於讓樑兒再次入了冀闕大殿。,。

然而她重入冀闕的第一日,就聽到了她最不想聽到的消息。

過去一年多,秦國的內戰打得熱鬧非常,趙國見着近日秦又歸於平靜,便想着要把秦國的傷疤再揭開看看。

爲了唱得一出好戲,趙王偃專程跑去了饒城,大肆張揚,追封逝去的秦公子成蛟爲趙國長安君,以此羞辱秦國。

只是,如此作爲,又將屯留之戰由內戰升級爲聯趙反秦,成蛟也莫名被加了一條叛國之罪。

梧木亭中,樑兒的琴音較平時憂傷凝重。

成蛟一直以來都被夾在多股勢力之間。

因這些人的自‘私’互鬥而害他獲罪冤死。

在這戰國的宮廷之中,如他那般心思純淨的人,縱使心有七竅,也依舊防不住八面暗箭……

是否只有像趙政那樣,將心化作鐵石,拋下所有感情,才能換來生的希望。

樑兒眼神變得堅毅,指下力道驟然增大,琴聲霎時有如洪鐘長鳴,播散至鳳凰蓮池的每個角落,就連不遠處樹林中的數十鳥兒都振翅齊飛,在鳳凰池的上空久久徘徊。

“你聽,那琴音這般宏亮,可是來自田美人的'號鍾'名琴?”

一個年輕的宮婢興奮的問向身邊之人。

那人相對年長一些,她搖搖頭道:

“不,那是鳳凰池的方向,咸陽宮中能獲准在那裡撫琴的,僅大王身邊的‘侍’婢樑兒一人。”

“那琴怎會……?”

年輕的宮婢不解,當世又有什麼琴能達到“號鍾”那般。

年長的宮婢尋着琴聲望去,眼中盡是‘豔’羨之‘色’。

“那琴是沉世已久的周朝名琴——'繞樑'。”

轉眼已是三月。

距離趙政的冠禮只剩一個月的時間。

按照秦國祖制,冠禮之日,便是秦王親政之時。

因此,趙政需要提前去秦軍大營‘操’練兵馬,瞭解軍機事宜,以備日後掌政之用。

藍田在咸陽的東北方,這裡是秦軍的大本營,亦是秦國的核心之一。

藍田叢臺共有四層之高,登之便看鳥瞰整個藍田大營。

樑兒跟在趙政和呂不韋的身後,一步一步登上叢臺的最高處。

這叢**立於平原之上,其上的風極大,呼嘯盤旋,塵沙漫天。

剛剛登頂時,讓樑兒覺得很是不適。

然而當她與趙政一同俯望城下,眼前景象卻着實震撼到了她的心。

此刻在他們腳下的,是大秦國的主力軍隊,亦是除了邊關駐軍之外秦國的全部兵馬。

六十萬大軍,加上邊城的四十萬,這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赫赫有名的秦國大軍剛好整整一百萬。

如此龐大的軍隊,且不說六國無一可比,就算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少有的。

樑兒不免暗自唏噓。此時,在地球的另一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就集結了可憐兮兮的5萬人,就算是到了後來最爲強盛時,羅馬軍團也不過幾十萬人而已。

秦以黑爲尊。

當六十萬秦兵統一身着黑‘色’軟甲,齊齊跪於趙政腳下,震天高呼“大王萬歲!秦國萬歲!”的時候,樑兒只覺血脈噴張,彷彿也被‘激’起了無限的愛國熱忱。

戰國七雄並立幾百年,各國征戰殺伐,大起大落,卻一直唯秦獨尊。

而樑兒,她就站在這樣一片讓人驕傲的土地上,就站在趙政那個值得信任值得追隨的秦王身後,這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

此時此刻,她不再有一絲遲疑。

從前在朱家巷的劫難、咸陽宮的明爭暗鬥、屯留戰場的生離死別,那些曾令她生出質疑退縮念頭的過往,都在藍田的叢臺之巔隨風而逝。

從今日起,她不再想只做一個歷史的看客。

她將真正視自己爲秦人,與大秦國共存亡,與秦王政同進退,六國之土,終歸於秦,一統四海,稱霸天下。

呂不韋身爲大秦相邦,掌軍政兩權,此番自是由他來給趙政介紹軍中詳情。

“我大秦兵士從不着戰盔,只依爵位等階以飾以玄‘色’頭巾、或頭戴黑帽。亦不着重甲,只依軍種着軟甲,而有的甚至連軟甲也無。大王可知此是爲何?”

呂不韋眸光炯然,問向趙政。

古時凡是男子皆好戰,如趙政這般雄心壯志的君王更是如此。

可他做了九年秦王,今日才終於登上這藍田叢臺,第一次親眼見到真真正正氣勢磅礴的大秦雄師,他此刻的心情亦是‘激’‘蕩’不已的。

趙政雙眼一刻也不肯離開他眼前的六十萬將士,卻也乖乖回答了呂不韋的問題。

“身上的防護越少,就越會‘激’起士兵的生存本能,他們會更加奮勇殺敵,在戰場上求以自保。”

呂不韋滿意點頭,繼續說道:

“孝公時,商君便已規定,大秦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一個首級,便可獲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僕人數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而在軍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頓吃的飯菜也不會一樣。三級爵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兩級爵位的只能吃糙米,而沒有爵位的就連填飽肚子也難。軍士在戰前和戰後,也都要大量飲酒,使‘精’神亢奮。要麼戰死疆場、要麼加官晉爵……”

樑兒的眼也同趙政一樣,眼神始終落在城下的泱泱大軍之中,心中感慨無限。

世人都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可這句話,在秦國應是沒有人信的。

諸子百家,秦是戰國七雄中唯一選擇尚“法”的一國。

儒家信“人”,道家信“天”,而法家則是信“自己”。

秦人相信,自己的雙手可以改變一切。

而男子上陣殺敵就是改變命運最佳的一條捷徑。

太多人也因此從一個無名小卒,一路官爵加身,甚至爲將封侯。

秦昭王時,著名的戰神白起就是從一個小小的陷陣士,靠着軍功最終成爲了秦國萬人敬仰的大將軍,統領四十五萬秦兵,在長平滅盡了趙國四十萬主力。他的戰功被千古傳誦,直至兩千年後依舊未絕。

也因此,別的國家都要費神徵兵,而秦國的男子卻都搶着投軍。

史書曾說,秦人聽說要打仗,就頓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無所謂生死……

也曾有人這樣描述戰場上的秦軍:

他們不戴頭盔不穿盔甲,奮勇向前,六國的軍隊和秦軍相比,就如以卵投石……

他們左手提着人頭,右臂夾着戰俘,瘋狂的追殺着自己的對手……

也難怪六國曆來都稱秦軍爲虎狼之師。

戰場上的秦人個個都似嗜血猛獸一般,哪還有半點“人”的樣子?

如此秦軍,敵軍豈會不怕?

時至辰時,呂不韋將趙政引至觀陣臺。

隨着戰鼓錚錚,不遠處巨大的玄‘色’的軍旗在空中揮舞,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快速列陣。

“大王請看,軍陣的前後各有三排弩兵,前方的負責遠程攻擊,而後方的則用以防止敵人夾擊和偷襲……”

對於這些軍事陣法,趙政聽得認真,樑兒也是頗感興趣。

然而呂不韋站立的位置擋住了她的視線,她只得偷偷側頭,看向呂不韋所指的方向。

樑兒心下覺得有趣,那三排弩兵輪番‘射’擊,像極了歐洲火槍手的攻擊方式,如此一看,秦真是先進於他們太多。

“爲增加‘射’擊的速度,弩兵不穿盔甲,但在弩兵之中編制了身着戰甲手執長矛的步兵,可以保護弩兵,防止被衝至前方的敵人傷害。在軍陣的左右兩翼,也各有一列士兵面向外側。他們可提防大軍的左右兩側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樑兒垂眸,定定看向下方的軍陣中央。

有前鋒,有後衛,有兩翼,在這四面圍繞之下的,便是整個軍陣的主體。

“我們的主力由三十八路縱隊組成,其中有戰車六十四輛,與步兵‘交’錯而置。值得一提的是,我大秦的戰車較六國窄小得多,卻仍備了四匹馬拉動,速度之快,堪79小說兵。戰車上除了一名馭官,還有配有兵器的士兵兩人,相較於騎兵,更可近身攻擊。”

至此,趙政‘脣’角微挑,眼神奕奕的問向呂不韋:

“這可是屯聚陣?”

呂不韋微微俯首。

“大王高見,正是屯聚陣。”

他復又舉眸望向軍陣:

“兵法有云,此陣未開,堅若磐石;此陣若開,利如萬刃。進可攻,無堅不摧;退可守,固若金湯……”

此時,有軍士呈了一支長矛上前。

呂不韋雙手接過長矛,將其‘交’到趙政手中。

“大王,這便是早前老夫與你提及的'物勒工名'。我大秦的每一件兵器,從最底層製造它的工匠、到丞、再到工師、直至最後負責審覈的相邦我,都要一個不落的將名字刻於其上,如此,無論哪一環出了問題,都能可以找到與之相關之人,往後便無人再敢缺工少料。”

趙政修長的手指撫在長矛上赫然刻着的“相邦呂不韋”幾個字,對他這個想法似乎極是認同,挑眉道:

“嗯,兵器乃爭戰之本,仲父大人此行甚好。依寡人看,往後不止兵器,我秦國所出所有物件,樽盞器具,絲紗錦布,都可效此之法,仲父大人覺得如何?”

聞言呂不韋淡笑俯身。

“大王英明。”

站在一旁的樑兒也將視線落在了趙政指腹下的那幾字上。

“相邦呂不韋”……

她暗自冷笑。

趙政即將冠禮,按照歷史,不出兩月呂不韋便會丟了他引以爲傲的相邦之位。

待他失權身死,刻於這兵器上的一個個名字豈不諷刺?

第十一章 生日蛋糕第二百二十一章 胡亥之計第二百零八章 再入險境第二百五十章 阿房宮第八十五章 韓非之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坑儒”(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傷欲絕第一百八十四章 黃泉亦相伴第一百三十四章 巡街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鬼”之言第十二章 燕太子丹第二百六十七章 會稽刻石第一百四十二章 荊軻刺秦(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密召扶蘇第二十九章 貼身侍婢第一百零二章 豔驚四座第一章 活埋第四十六章 李斯第二百二十章 北巡碣石第一百九十一章 艾兒與扶蘇的承諾第二百零九章 全軍覆沒第九章 生活變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滅趙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之所感第一百二十四章 絕不放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最後一夜第二百九十八章 楚漢爭霸(終)【番外—樑兒復仇篇】第一百三十八章 燕丹之計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朝改制第九章 生活變化第二百六十五章 錢唐之險第六十章 禍起紫陽宮第六十六章 咸陽之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徐市入秦第二百五十九章 “始皇死而地分”第二百七十九章 決心已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甌駱反秦第七十八章 聯魏攻楚第三十五章 木秀於林第二百六十八章 另有深意第二百三十六章 由愛轉恨(一)第七十九章 《呂覽》入庫第四十章 聯合楚系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二百五十八章 熒惑守心第七十八章 聯魏攻楚第二百二十章 北巡碣石第二百九十四章 楚漢爭霸(一)【番外—樑兒復仇篇】第一百一十五章 妒意橫生第四章 重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秘不發喪第十六章 變故突生第九十章 留下助秦第二百六十八章 另有深意第六十九章 帝太后回宮第一百四十七章 最後一夜第二百七十二章 鳳求凰第二百五十九章 “始皇死而地分”第二百六十六章 甌駱反秦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二百五十四章 依律當死第二百三十七章 由愛轉恨(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採蓮第十二章 燕太子丹第一百一十五章 妒意橫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攬方士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市出海第十九章 初露華彩第六十一章 一生繞樑第十九章 初露華彩第一百六十八章 公子胡亥第一百七十章 無憂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公子嘉第二百二十四章 海市蜃樓第二百五十七章 不負所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情深似海第六十七章 鐵血無情(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軻刺秦(一)第一百一十章 因禍得福第一百三十四章 巡街第二十四章 戰事連連第三十四章 太樂習琴第一百二十一章 恍若隔世第八十四章 肥下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相伴遊街第四十五章 驪山湯宮第八十二章 國尉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蘭池遇刺第九十一章 美人計第九章 生活變化第二百二十一章 胡亥之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天下逐鹿(一)【番外—高、亥、斯篇】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攬方士第二百二十四章 海市蜃樓第十六章 變故突生第十章 趙政生辰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子高第九十一章 美人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秘不發喪第八章 初談歸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