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璧人一雙

趙政像模像樣得用功了整整一個上午,下午便去陪他帶來的幾個美人了。

話說,趙政一共帶了兩個夫人、四個美人,而他的計劃是在驪山宮住上十天,這幾日,那幾個嬌貴的女人們競爭很是激烈,都比着看誰能將趙政多留個一日。

對此,樑兒不僅懶得理,更是樂得看熱鬧。每晚把趙政往那些美人們的寢宮一扔,自己回到蘭苑還能得個一晚清閒,這是多美的事兒!

伴着蘭花幽香,半睡半醒間,隱隱有簫聲入耳,其音嗚嗚,平穩悠長。

成蛟?

樑兒忽的自牀榻上爬起,連頭髮都沒梳,就急匆匆的尋聲奔向梨園。

清晨的梨園,水霧更爲濃重,卻仍能隱約望見一個白色的身影立於團團簇簇的梨花樹下。

樑兒囅然而笑,步入濛濛白霧

微風徐徐,梨雨飄飄。

他執簫而立,高挑秀雅,素白的錦袍一塵不染。仿若皓月清風,又如玉樹芝蘭,與那無邊的梨花融爲一體,竟是渾然天成。

他看到樑兒走近,雙眸含笑,曲調轉爲明快,好似珠落玉盤,如溪般清靈,若鳥語歡暢,伴着梨花漫天,迴旋婉轉,不絕如縷。

樑兒未將“繞樑”帶來,無法與之相和,卻不想辜負眼前這美景良人,便索性揮散衣袖,隨音起舞。

一時間,青絲如瀑,乘風而動,衣袂飄飄,翩翩婀娜。

舞勢隨風散復收,簫聲似磬韻還幽

“紫竹調”

宮牆邊的玄衣少年字字如針,紮在自己心上。

只因他知道,這種描寫兩情相悅的曲子,此前,成蛟從不曾吹奏。

趙政原本在羋夫人的寢宮遠遠聽到了簫聲,便得知成蛟已到,也尋聲趕來。

行至梨宮時,梨園水霧已然漸輕,不料那瑩白的梨花林中,樑兒竟與成蛟立在一處。

二人皆是一身素白,在淡淡的迷霧中,梨落紛紛,宛如夢幻,一簫一舞,恍若璧人。

許久,簫聲落,舞亦停。

那抹玄色早已不見了蹤影。

成蛟與樑兒眸光相對,相視而笑。

“本公子剛到此處,你便頭髮也不梳就迎了出來,竟是這般想見我?”

樑兒睨着他,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自當百里相迎。可奴婢只迎出幾十步,公子便高興成這樣,竟連簫曲也換了。奴婢怎麼覺得倒像是公子更想見奴婢呢”

成蛟眯眼搖頭。

“你這丫頭,近日嘴是愈發刁了。本公子定要尋個機會上奏王兄,讓他不可再如此寵你。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你會爬到本公子的頭上。”

樑兒脣角一揚,一雙杏眼圓溜溜的,伸起手臂高高的比了比成蛟頭頂的位置,俏皮道:

“公子這話可真是危言聳聽了。公子的個子比奴婢高了那麼多,奴婢可是無論如何都爬不上去呢!”

成蛟一本正經的想了一下。

“無論如何也爬不上來嗎?”

“嗯!無論如何也爬不上去!”

樑兒更是一臉認真。

忽然成蛟脣角一挑,樑兒只覺天地倒轉,她竟是被成蛟扛在了肩上!

“啊!公子!快放奴婢下來!”

“哈哈哈哈!你看,本公子說你爬得上來吧!”

“公子,你先放奴婢下來啊!”

安靜了上百年的梨園,就在這天早上,第一次吵鬧了起來。

十月,秦國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蝗災。

烏壓壓的蝗蟲遮天蔽日,瘟疫流行,死者甚衆。

呂不韋讓趙政下令,全國百姓,無論是誰,只要捐贈一千石糧食,就可拜授爵位一級。

一千石,大概相當於現代的一百五十斤。

僅一百多斤糧食就可換得一級爵位,可見此時秦國着實已進入萬難的境地。

好在,受災的不止是秦國。

就連三晉也出現了類似的災情,各國都是自顧不暇,無心征戰。

否則,秦國現今如此國情,若再有人趁機來犯,豈不危矣?

這些日子,呂不韋處理各地災情忙得不可開交,趙政亦是終日愁眉不展,整個咸陽宮都籠罩在一片凝重的氣氛中。

不久又傳來了兩個曾經影響天下戰局的人的死訊。

一個是樑兒剛到這個時代時的救命恩人廉頗老將軍。

早前他被郭開設計陷害,逃到魏國,可廉頗爲趙國打了一輩子仗,魏王無法信任他,始終不肯用他。

後來趙王偃又想將他接回趙國,郭開卻再次從中作梗,讓趙王偃以爲廉頗老不堪用,便不再提及此事。

廉頗又被趙國耍了一次,心灰意冷的去了楚國壽春,卻始終牽掛着趙國,終於鬱郁而死,享年八十四歲。

另一個便是當年風雲天下、手執五國相印、大敗秦軍的信陵君魏無忌因酒色過度死於家中。

在樑兒心中,信陵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爲優秀的一人。

他才智兼備,文武雙全,英勇果敢。

他盜符救趙,兩次大破秦軍,還帶領相互猜忌的各國贏得了戰國末年五國合縱的最後一次勝仗。因爲有他在,還曾經讓列國整整十年都不敢侵犯並不強大的魏國。

只可惜,身爲魏王的親弟弟,他太過耀眼,讓他的王兄始終提防於他。最終還是收了他的兵符,將他關在家中,整日縱情酒色,直至悲涼而死。

魏無忌的死,讓樑兒想到了成蛟。

他們同爲一國之王的親弟,信陵君雖一心爲國,卻纔情外漏,招致魏王忌憚,最終慘淡收場。

而成蛟,拼命的想要隱藏自己的聰慧,就只求能安樂保命、自由無憂,就連趙政,也似乎對他並無敵意。可身陷王室,各方勢力交織,到了最後,能真正如願的又有幾人?

這一日,樑兒小心的雙手拎起全大秦最精貴的金縷玉衣,輕手輕腳的爲趙政穿在身上。

趙政腳踏來古宮無比亢長的石階,行的極是緩慢,每走一步都要向面前的渭河虔誠祈禱。

如此大災之年,身爲秦國之王,這種祭祀活動是很必要的。

後來,關於此次祭祀,民間傳出一件神奇的趣聞。

說是祭祀之時,忽然渭水之中出現黑龍,對着秦王政搖首以拜,隨後飄然離去。

這些當然是呂不韋編來唬弄百姓的。雖然在樑兒看來,這故事編得簡直弱智得離譜,但是擱在這大古代卻的確甚爲奏效。

秦人全都信了這些話,認爲他們的大王是龍之驕子,眼下那小小的災情就瞬間變得無需畏懼了。

秦國上下一心,是受災的幾國之中最快熬過來的,這讓百姓們又更加堅信了那個黑龍的故事。

此時,咸陽宮來了幾個衣着奇異的胡人,他們請求覲見秦王政。

冀闕之上,衆大臣都如看猴戲一樣打量着他們幾人,也將他們說出的話視作是天方夜譚裡的故事一般,邊聽邊在心裡偷笑。

可是對於這幾人的穿着打扮和說辭,別人不懂,樑兒卻是熟知得很。

他們都是來自印度的僧侶,是要來秦國傳播佛教的,並且爲表示誠意,還帶來了佛祖真身舍利。

趙政和呂不韋都是靠腦子改變命運的無神論者,又怎會相信他們口中的釋迦牟尼復活的故事。

這些僧侶最終以“胡教”妖人之嫌被打入地牢。

許久,樑兒才尋到機會讓趙政將他們放出,遣送出秦。

可憐這些僧人虔誠至此,長途跋涉到了秦國,一心想要傳播佛教普度衆生,卻是找錯了時機,來早了一百多年。

倘若現在正值西漢,豈不就能順應歷史,順理成章了?

年關時,趙國也恢復了元氣,開始攻打燕國,領兵的自然還是百戰不殆的李牧,隨隨便便打了幾仗,就將燕國的武遂和方城收入囊中,着實讓趙國安安穩穩、快快樂樂的度過了一個好年。

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鬼”之言第一百零四章 公子嘉第八十二章 國尉府第六十一章 一生繞樑第四十五章 驪山湯宮第一百二十七章 唯一的妻第一百零五章 出水芙蓉第二百七十三章 之罘射魚第八十五章 韓非之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另有深意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母之仇第九十八章 武安君李牧第二百零一章 木樨之禍第一百一十八章 對峙李牧第五十八章 屯留之亂第一百八十章 天下初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小麻煩第二百零四章 戰事嚴峻第九十九章 酒宴獻藝第三章 公子政第一百零二章 豔驚四座第二章 邯鄲城第一章 活埋第一百一十三章 如癡如迷第二百九十六章 楚漢爭霸(三)【番外—樑兒復仇篇】第一百二十三章 長公子扶蘇第九十二章 決定入趙第一百九十三章 東巡封禪第二百六十章 思慮周全第九十三章 捨不得,怎捨得第二百五十九章 “始皇死而地分”第二百零六章 張良刺秦(二)第二十七章 秦相呂不韋第二百五十九章 “始皇死而地分”第二百八十五章 假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王政的女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中毒第一百一十章 因禍得福第一百七十五章 木桃有意,春雨無情第九十七章 燕丹出逃第二十四章 戰事連連第二章 邯鄲城第二十六章 出逃第一百零二章 豔驚四座第二十七章 秦相呂不韋第一百六十九章 華陽聯姻第二百零七章 上巳節第四十九章 名劍泰阿第二百八十五章 假死第二百八十四章 秘不發喪第二百四十一章 梁山宮之變(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秘不發喪第二百八十章 遺詔(一)第三十四章 太樂習琴第二百五十九章 “始皇死而地分”第二百六十七章 會稽刻石第二百二十六章 殉葬第二百九十章 天下逐鹿(四)【番外—高、亥、斯篇】第二十八章 樑兒入秦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滅燕代第一百二十九章 滅趙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梁山宮之變(一)第八十一章 韓非子第二百零七章 上巳節第一百零九章 重返虎穴第二百六十六章 甌駱反秦第十五章 秦國鉅變第二百三十九章 權相之路第二十八章 樑兒入秦第六十二章 百萬雄師第一百四十四章 酒後真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絕不放手第一百四十三章 燕都薊王宮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八十九章 可憐之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採蓮第七十七章 一世長安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晉小將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儒”之爭第七十九章 《呂覽》入庫第十五章 秦國鉅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花殘遍地第二百九十七章 楚漢爭霸(四)【番外—樑兒復仇篇】第八十九章 可憐之人第九章 生活變化第四十七章 璧人一雙第一百二十三章 長公子扶蘇第一百一十三章 如癡如迷第一百二十六章 年節第六十九章 帝太后回宮第二百零六章 張良刺秦(二)第一百零六章 勝券在握第一百四十四章 酒後真言第一百五十五章 魏都之難第十四章 決心已定第二百五十六章 該死之人第一百零一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章 微妙變化第七十二章 尉繚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煙朦朦 霧朧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