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始皇之議

安靜。

安靜。

整個大鄭宮內內。

所有人都變得無比的安靜。

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甚至在聽到嬴城的言語之後。

更清楚了一點。

嬴城在點燃一把火,卻不知道該如何熄滅這把火。

限制皇權。

好傢伙。

且不說始皇陛下發怒不發怒。

這是要制定‘四字方針’,然後後面的內容全憑大家臆想是吧。

沒有人在這個時候說話,生怕跟嬴城扯上關係。

而面對嬴城沒有任何顧忌的言論。

始皇帝沉思了良久,道:“諸位愛卿誰來說說,這安定萬世的四策,如何?”

安靜。

還是安靜。

即便是李斯和馮去疾,也沒有任何的反應。

大有一副不要問我,我也不知道的想法。

“李斯,說說看!”

見沒有人發表意見,始皇帝直接點名道。

李斯心裡慌了慌,擡頭道:“陛下,大律令這四策萬世之策,恕臣愚笨,目光不及萬世,無法做出任何的意見。”

根本不敢說話,哪怕是他有疑惑,也不想說話。

嬴城膽子大,可以無所顧忌,可他卻不敢。

“馮去疾?”

始皇帝見此,又詢問向了馮去疾。

馮去疾搖頭道:“恕老臣愚笨,不知其解!”

“那這麼說,馮愛卿也贊同限制皇權了?”始皇帝又疑惑的問道。

馮去疾心裡一慌,震聲道:“限制皇權,無稽之談,自古以來,皇權至上,無有更改,君臣綱常,不可更改。”

“若是這天下無主,豈不又是昔日諸侯亂戰之局面。”

說罷。

馮去疾不忘稱讚道:“陛下乃千古聖君,爲天下之主,臣等自當以陛下馬首是瞻。”

聽完馮去疾的回話。

始皇帝還是沒有反應,又看向了王賁,問道:“王賁,說說看?”

王賁擡頭,搖頭道:“末將愚鈍,不擅長政事,若攻城略地,末將自當謀定而動。”

兵解制他倒是贊同。

可問題是一次性四個究極問題,他,不敢回答。

左右詢問。

見一個個都避而不答。

始皇帝眉頭一皺,將嬴城長篇大論足有萬字的萬世四策傳了下去,並道:“都看看!”

“今日議事,屏蔽四周,言論自由,諸位皆爲朕之肱骨,但說無妨。”

說罷。

始皇帝頓了頓,繼續道:“朕先來說說吧!”

“第一個,廢都,設陪佑都制!”

“對此,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此制度的確要優於定都制,其一,之所以要窮四極之地,根本還是朝廷鞭長莫及,無法對遙遠的疆域進行有效之約束。”

“其二,經過數百年的沉積,關中之地其實已經形成了勳貴遍地,過度擁擠的局面,甚至於,就連土地也是,四目所極之地,皆有所歸屬。

但是,只要略走天下,不難發現,其實人口勝多之場面僅關中一地,除了關中,還有很多很多之土地處於荒廢之狀態。

甚至有大片田地,甚至還無人開墾,究其原因,是因爲經濟和人口中心位於咸陽,自以咸陽爲中心,形成由密至疏之場景。”

“其三,諸如江東亂局,雖然目前已經平定,但保不準項氏一族去而復返繼續禍亂江東,蒙武之能力,甚至朝廷派遣治世能才前往,也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深耕,才能徹底令江東安定下來。

但倘若將朝堂軍政中心遷至江東之地,不出三年,江東便是下一個關中。”

“其四,地方官員權力過盛而胡作非爲,甚至不乏陽奉陰違的情況,朝廷爲了真實的瞭解這些,派遣大量的直屬中央的官員巡查四方,而如若朝堂隨行,走一地自可安定一地。身處關中對江東的治理鞭長莫及,但身處江東對關中的治理卻可得心應手。”

“其五,其實朕自一統天下來,巡視天下的時間要遠遠超過在咸陽的時間,算上這次五次巡視,朕建立了北方防線,安定了燕趙之地,籌建了濟北糧倉,組建了千餘戰船巡視江河湖海,接手數十座銅礦,發現七座大型鹽池,斬殺千餘貪贓枉法的官員,同時對禍亂地方的勳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改,並遷徙了六國貴族前來關中,這是爲何呢?

朕在巡視中也有所感,派遣巡路使,巡域使等官員,朝廷並不會將軍政大權全部交給這些官員,而這些官員僅僅攜帶三五人,雖有巡視之權力,卻也受各方掣肘,無法徹查巡視,一去三五年,成效卻不大,究其原因,是因爲其所攜帶巡視人員太少,所巡視事物非常之多。”

“但是,朕所行,兵馬齊全,更有內侍,各級朝堂官員,羅網等情報調查,所行之處,不用地方官員提供調查,朕自可調查,對各方瞭如指掌。”

“朕所行,不僅僅是朕一人,而是一張橫向的巨型漁網,忠奸朕自可辨認。”

安靜。

這下不止衆多重臣安靜了下來。

即便是嬴城也安靜了下來。

都沒有想到。

始皇帝竟然贊同陪佑都制。

“但是!”卻是此時,始皇帝搖了搖頭:“勞師動衆!”

“朕所出行,每行一次耗費五十萬鍾糧草,而這還是朕精簡出行之因,若是讓整個朝廷一統隨行,其中所耗費之重,很難維持。”

“再者,朕雖巡視,但朝堂之上依舊留有總領政事官員,來處理天下大事,雖有請示,但隨着朕距離咸陽越遠,此政務處理也變得亢長,極爲不便。

可倘若陪佑都制,在遷徙之中,天下政務如何處理,這少則一月,多則三月半年。”

“同時,即便是陪佑遷都,要帶走什麼,全帶走,恐怕數十萬之人窮極一年也未必能搬走咸陽典庫,尤其是國庫府,糧庫,不可能搬走。”

看的出來。

始皇帝在非常認真的在思考。

而下方的李斯衆人見此,也是迅速的傳閱嬴城修長的萬世四策。

而始皇帝,則是繼續道:

“至於兵解制,朕認爲是有利於我秦國的,無論在任何時候,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保證一個國家穩定的根本。”

“兵解制之下,我秦國可以不必再強行徵兵而隨時統御百萬大軍,且這極大的減輕了朝廷的開支。”

“但是。”

“這其中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這極大的延緩了軍事反應力,以往軍事,若有亂可直接出兵平滅。”

“但是兵解制之下,需要先聚攏兵力再平亂,少則數十日,多則一月才能聚集兵馬。”

“若真有大亂,此時間跨度太長了。”

“再者,軍事力量並非個人勇武可比,是需要長時間的磨合,需要不斷訓練將士的默契配合,更需要將士嚴格執行軍令不得違抗。”

“一旦兵解後,這會令將士彼此不再熟悉,令將士產生鬆懈之心,此後果更爲嚴重。”

頓了頓。

始皇帝繼續道:“分氏族,立人祖鼎。”

ωwш ¤тTk án ¤C O

“分氏族存在着諸多的問題,倒是立人祖鼎不錯。”

“分氏族的確可以削弱勳貴氏族,減弱各個氏族的力量,包括宗室的力量,但是,宗祠不輕分,那是一個氏族的象徵,若頻繁的分氏族,也就意味着需要頻繁的分宗祠。”

“而更重要的是,氏族最大的核心便是共有財富,其中包括田礦作坊錢等各種由氏族掌握應得的財富,一旦分離,如何分便是最大的問題,若分不均,氏族之內離心離德,彼此相爭不斷,甚至仇恨至血鬥,更不利於秦國。”

“氏族太過龐大朝廷可以打壓,但是造成氏族爭鬥不斷,卻不是朝廷出面可以調解的。”

“而就目前而言,朝廷現在很亂了,少一些禍事推行律法,更有利於安定!”

說着,始皇帝瞅了默不作聲的嬴城一眼,道:“至於說限制皇權,天下初定,皇權不可有任何的動搖,一旦動搖,後果會比你想象的要嚴重。”

“與其在限制皇權上做文章,不如想想,如何培養一位明德明理統御天下可治國安民的聖明君王,在嫡長子繼承製的基礎上,讓這位嫡長子知進退,懂任用,明忠奸,理國事,安天下,在這方面,哪怕是傾國之力培養,也不爲過。”

這算是提筆點睛了。

知道他不表明態度,面對這種事情,下方這些人,不敢輕易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當即,始皇帝也是點了點頭,道:“諸位愛卿各抒己見即可,既然議治國之策,朕自當吸納百家之言,不予追究言論。”

“同時,朕從未屏蔽視聽,有什麼便說什麼。”

可以說,這已經說的非常明白的明示了。

要讓衆多重臣就嬴城所提出的四策不要保留的議論。

不管是贊同還是反對,有理有據。

有爭議是好事。

“陛下,老臣有議。”見此,李斯也沒有了顧忌。

在這裡。

他也沒辦法指使馬前卒來先探探路,只能自己上的道:“如陛下所說,都城爲一個國家之象徵,不可廢除。”

“但同樣如大律令所言,朝廷集權之下,天下資源全部傾斜向都城而來,距離都城越遠,便越窮苦,窮則善變當爲真理!”

“因此,老臣認爲,廢都不可取,但陪都也可行,佑都也沒什麼不好,不如折中處理,朝廷定期抽調三公九卿府內的能臣前往陪佑都施政,主持地方政務,如同十三司聯合巡查組,三公九卿聯合巡查組,可直接指揮地方一切軍政大事。”

第229章 地域政治第二十五章 重頭戲,懟始皇帝讓其懷疑人生第186章大秦帝國之縱橫(四)第207章 農夫猶餓死第五十一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一十一章 嬴城講道第171章 權力第200章 戰略大調整的開始第282章 西進之訣(一)第177章 夫人們走出了後宮第一百零六章 國策之論第一百一十八章 始皇帝的感慨第234章 謀而後動!第五十五章 法與禮第193章 馮世傑陳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始皇帝的感慨第251章 底線在哪裡?第252章 變化進行式第四十章 目標,阿房宮的六十萬勞力第一百二十二章 羣臣獻禮,請陛下移步殿外第126章 第二, 罪己詔,朕,有罪於天下第166章 嬴城最不想動的宗室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167章 真正需要解決的困局第261章 發錢,發錢,發錢第197章 大秦第一軍械研究院第一十六章 始皇帝的震驚,太過妖異第一十九章 要瘋,大家一起瘋第三章 不當兒子了,咱們回孃家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170章 我支持你去尋神仙第二十八章 你不行我可以,扶蘇站起來了第258章 宏觀調控貨幣第八十三章 新的開始,願碑第133章 寵愛無雙第126章 第二, 罪己詔,朕,有罪於天下第238章 虎軀一震第六十一章 戰略佈局,宣傳司和教化司第270章 想象不到的智慧第249章 武成候王翦第二章 拯救老爹之路,任重道遠第五十一章 萬事俱備第272章 服了這個始皇帝了第173章 瘋狂中的教化司第279章 嬴傒病故,秘而不發第三十六章 一把火燒起來,連自己家也燒第250章 租用外官署地第136章 皇長孫嬴城代爲監國第七十五章 斯聞城二十禮驚悟第三十一章 督促詔命,揚眉吐氣的老媽第127章 第三,有錯,便改之第140章 朝堂議事之問訣第三十六章 一把火燒起來,連自己家也燒第七十二章 大秦萬世,掌權柄第192章 咸陽府衙的議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火堆中的道理第130章 其實,無中生有的事情,並不少第164章 暴秦無道,天下伐之第六十五章 思考和衡量的依據第六十章 不爲官者皆爲民第五十八章 五等九流第216章 一十三司聯合巡查組第139章 朝堂議事之糧債第284章 西進問答第八十七章 紙張的第一次應用上架感言第四十五章 沒有時間,那便壓榨出時間第234章 謀而後動!第163章 帝國意志,曠世之戰的開始第177章 夫人們走出了後宮第138章 嬴城:大朝會開始,各府陳述論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始皇帝的感慨第131章 火燒胡亥府第三十七章 大秦鄉亭裡,另一種方法第210章 人人大不同第六十二章 不眠的咸陽宮第一百零七章 雪落無聲中,驚起天下風雲第三十一章 督促詔命,揚眉吐氣的老媽第二十章 早已準備,迎接暴風雨第六十七章 大秦的工程圖第一百二十二章 羣臣獻禮,請陛下移步殿外第236章 秦國軍事第八十九章 積極響應的宣傳司第四十八章 羣臣沸騰,爲母者憂思第一十五章 母子聯手坑扶蘇第257章 官員調整第193章 馮世傑陳書第198章 精彩的鄉里交界之爭第七十五章 斯聞城二十禮驚悟第195章 牛人在監牢第242章 我有四策,以安萬世第188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二)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155章 富貴與貧賤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272章 服了這個始皇帝了第五十一章 萬事俱備第七十八章 潛龍昇天,諸神退避第二十一章 亂局,早已盡在囊中第208章 特權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