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城的提議令朝堂上所有的官員都爲之一愣,不過,卻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甚至馮去疾在認真思量之後,道:“可以給予十三司聯合巡查組一定的決斷之權。”
“若不然,巡查組對地方官員來說沒有任何的威懾力。”
“且,十三司聯合巡查組要與巡州使,巡路使有所區分。”
“巡州使,巡路使爲朝廷派遣地方的最高官員,但巡查組只負責政令的實施和監督,以及對地方有悖於政令之處進行修正。”
馮去疾的提議令朝堂的衆多官員一致贊同。
嬴城卻是在火氣發泄之後,面對馮去疾的提議,搖了搖頭。
十三司聯合巡查組的的提議之所以獲得衆多朝堂官員的一致贊同。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地方官府與中央朝廷權力的爭奪。
也是朝堂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情。
看似所有的郡守都是由朝廷任命,但是這些郡守到了地方,便更加偏向於地方官員,與中央朝廷站在了不同的位置上。
但是!
嬴城道:“不需要威懾力。”
“巡查組只需要指正地方政令,不在地方設府,不在地方施政,不通知任何地方官員,隨機走動,隨機調動,隨機調查,更偏向於聞風而動,沒有決斷之權。”
“但,每一個巡查組,暫時直接歸屬於丞相府門下,位同九卿,同屬郡級官員。”
聽到嬴城的否決,馮去疾一愣,李斯也眉頭微微一皺,下方的衆多官員也是跟着一愣。
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嬴城卻是搖頭。
其實這就是他這一趟轉下來的決策,並非此前就有。
朝廷的任何一個政令,
都是爲了安定天下,而且更貼合於國強民富。
但是在各個地方實施的過程中,政令卻出現了千奇百怪的情況。
完全不遵從朝廷政令胡亂施政的近乎是沒有的。
但若說按照朝廷的政令一模一樣實施的,卻也是近乎一個沒有。
因地制宜自古有之,完全照搬一樣的施政方略,那對於地方郡守這樣的官員設置就沒有任何的必要了。
而且一郡一縣一鄉乃至一里的富足,還真就完全取決於地方最高政令官員。
這一點不可否認!
也因此。
“巡查組並不是要分化地方官員的權柄,恰恰相反的是,朝廷要給足地方官員足夠的自理性,讓地方官員擁有足夠的施展才學之地。”
“但是,僅僅是依靠地方官員以文書形式彙報,僅僅是按照地方呈報的文書,田賦,商稅,軍事,盜匪等等各方面的呈報,並不足以認定,一個地方就足夠的安穩。”
“欺上瞞下只是其次,其核心職責便是地方施展政令朝廷需要了解情況,而不是苦等一個結果。”
“以此,便爲指正政令,而非修正政令。”
嬴城恢復平靜的笑道:“這也是此次巡查的結果。”
“若我此次大張旗鼓的前往陳倉汧縣所巡查,先通知,再前行,等迎接,地方官員必然是掃榻歡迎,估計迎接我的隊伍要到十里外,不僅影響地方,更難以看到想要看到的景物。”
“但是。”
“不通知,隨機前往,誰也不知道我下一個會前往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前去,甚至等我離開的時候,地方官員才知道,我來過了,如此,所見所聞便皆爲真實。”
“只有知道什麼樣的情況,纔會對症下藥。”
“同時,所有官員都知道我在咸陽西邊巡查,官員不敢懈怠,百姓期盼訴苦,這和巡州使,巡路使皆有不同。”
“正如丞相所說,天下之大,窮極一人一生之力,也難以走完,且種種問題層出不絕。”
“巡查組的存在,便是找到這些層出不絕的問題,大張旗鼓的去巡查,自然看不到真實之狀,但隨機調查,官員必然不敢怠慢,政令也不會偏頗朝廷初衷太遠,且能真實看到,我大秦天下,究竟是什麼樣子。”
嬴城頓了頓,繼續道:“恰恰相反的是,一旦巡查組權柄過大,那麼對地方而言,無異於災難。”
“因爲巡查組只是臨時政令官員,對地方之事瞭解不深,一旦政令矯枉過正,反而適得其反。”
漸漸的。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不知誰,突然道:“朝廷之耳目!”
頓時。
所有人都反應了過來。
再次印證嬴城所說,不由定了定神。
紛紛拜服道:“大律令英明!”
廷尉司權柄是抵達地方縣府的,在各個地方都有專門負責刑事的縣尉,而縣尉又控制着地方鄉亭裡的遊徼。
這就是左丞相李斯的權柄,形成了一條從最底層到中央朝廷的上下通道。
但是,郡尉所瞭解來自於縣尉稟報,廷尉府所瞭解來自於郡尉稟報,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小事情,朝廷根本不會知道,也不會去管。
同樣,縣丞,郡守所呈報也是如此。
這就是大秦目前的兩條上下通道,政事和律法。
與此同時,太尉府總領地方府兵,駐營等兵事。
朝廷每天都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物,其實也很忙,所以就有了巡州使,巡路使的出現。
派遣中央朝廷重臣前往一州乃至幾州之地巡查,又或者沿着九條直道巡查,總領所屬政務。
但這一定是大張旗鼓的,且是一路火花帶閃電的樣子。
就和始皇陛下巡查天下一樣,所過之處,所見之景,但凡要是沒有被排查的,那都是地方之罪。
想要見到真實,根本不可能。
也因此。
無論是朝廷還是皇帝,都需要一個耳目。
這個耳目。
十三司聯合巡查組,便是最合理的安排。
十三司官員涉及方方面面,除了軍事,基本都涉及了。
既是政令的討論制定者,也是政令實施的監督者,這樣的巡查安排,便顯得極爲高明瞭。
更應該說。
這是一種相互印證的結果。
若是十三司的官員輪換巡查,及時總結政令實施之中存在的問題,那麼便能更迭政令,令政令更加的合乎情理。
“下一個議題。”
卻是嬴城,見沒有人再說話了,便直接道:“耕牛問題必須要解決。”
“人力耕種終究要差太多太多,且對人力之消耗難以想象。”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甚至在他沒有變法前,這就是每年朝廷議事的主要問題之一。
但。
這麼多年下來。
這個問題依舊是問題。
“此前朝廷也在大力扶持耕牛之政,包括烏氏部落以及各地草原進行大規模的耕牛養殖,但耕牛的成長期最少三年,且,耕牛所需的草木非常之多。”
“再加上天下四處亂戰已久,昔日各國情況不一,耕牛多有缺失,只能以關中之力用以滋養。”
嬴城話音未落,馮去疾也老生常談的搖頭道:“也因此,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大量從戰場上淘汰下來的戰馬成爲了首選,但這些戰馬只能拉貨,並不能耕地,戰馬的爆發力強,但論耐力,還是耕牛強,經不住每日長時間的勞力。”
“而除了這些,以前朝廷甚至效彷先輩馴獸,山林豺狼,虎豹皆有抓捕馴化,只是成效,惡虎傷人,狼性難訓,犬類之物皆不能用來耕種。”
“即便是耕牛之中,也只有黃牛可用來耕種,長毛牛皆不行。”
馮去疾頓了頓,也繼續道:“而此次耕牛之政,鄉里散養耕牛,勳貴集養耕牛,這些耕牛皆爲牛犢,最少也要五年才能見成效,十年後或可解決耕牛之困,就目前來說,很難!”
馮去疾說的是大實話。
也是衆多周知的事情。
下方的官員也是一個個點頭。
這還真不是任何政令就能一次性解決的問題。
畢竟。
耕牛生長週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
嬴城自然是知道這個問題。
此前耕牛之政,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問題,而這一趟巡查下來,讓他觸目驚心。
也就是在集體化農業下,將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人力耕種。
大秦在籍的耕牛數量,只有一百多萬,即便是在隱田隱戶查獲之中多出一倍的耕牛,也才兩百多萬,這根本無法解決天下耕牛緊缺的問題。
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方法。
“王將軍!”嬴城微微一頓,看向自己未來的嶽祖父大人。
“???”王賁快要聽的睡着了的勐然驚醒,疑惑的擡頭瞅着嬴城:“怎麼了,是要去打什麼地方麼?”
“倒是蒙恬的長城軍團,如果再向北境調動三十萬兵馬,可以發動一場對匈奴的大規模進攻,匈奴雖然不種田,但匈奴的牛羊倒是挺多,可以解決燃眉之急,最少能弄到二十萬戰馬,四五十萬牛羊。”
衆多朝臣見王賁在朝堂上迷迷湖湖的樣子,也見怪不怪。
王賁身爲秦國上將軍,太尉府護國都尉之一,壓根就不操心他們整天頭疼的種種問題。
嬴城也全當沒聽到王賁所說的問道:“隴西有多少騎兵?”
王賁愣了愣,對答如流的道:“陛下將李信的南征軍抽調了回來,算上營地的五百騎,駐守渭源的一千騎,長城軍西營校尉楊千的兩千騎,總計三千騎兵。”
“若是從隴西郡,阿陽,通渭,秦州,隴城,安戎,臨桃,蘭倉,上封等地調兵,隴西總計三營騎,九千騎兵,不過這些兵馬爲府兵騎,恐怕調動頗爲繁瑣,且非同心戮力,各有所屬。”
“就目前來說,隴西已經安定,並不需要過多兵馬駐守,而長城軍團主要負責北方匈奴,建立長城防線,主要分佈在北地,九原,雲中,雁門等地。”
嬴城頓了頓,說真的這個他還真不瞭解。
之所以一問。
還是因爲, 就目前這緊張的耕牛問題,必須要找到耕牛的替代品。
根據他的瞭解,在犬戎活躍於隴西羌地的時期,曾經有記錄過生活在新疆地區的野驢,也就是河西之地,敦煌玉門關外,有野驢的蹤跡。
如果說能替代耕牛成爲生產工具的,只有馴化野驢這一條途徑了。
進而如果野驢和馬匹雜交,誕生閹割版的騾子。
將是一條釋放勞動力的捷徑。
騾子是個很神奇的物種,繼承了戰馬的力量,也繼承了驢的耐性,是在機械化之前,農業的主要勞動力。
沒辦法。
耕牛問題無法解決,農業生產終究是紙上談兵。
十年,不要說十年了,五年他都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