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衆將起矛!大秦風骨一直在!

八千大雪龍騎軍好似白雪過境。

入咸陽!

咸陽落雪,百姓齊聲道:“恭迎將軍凱旋。”

只是此刻在大雪龍騎軍陣前的刺客十一卻是面色淡然。

只見他目光緩緩落在了咸陽城外率領十萬大軍駐紮在此地等候的武通侯王賁身上。

沉聲道:“王將軍,陛下有令,燕國皇子燕珣與大秦叛黨張不啓押入天牢。”

“到時候會由我們浮水房安排人手收押。”

“至於此地的兩千燕國降卒,還請王將軍帶回大營關押,待到陛下歸來之後,子午門問斬!”

此話一出,身爲武通侯的王賁趕忙拱手於身前。

高聲道:“是!”

看到這一幕的咸陽百姓無不是面露驚駭之色。

他們自然是認得王賁,清楚此人不僅僅官拜武通侯,更是手握十餘萬咸陽駐軍的實權將領。

曾有一則傳言在咸陽城內傳播而出。

說日後的廟堂之上,文官之首毋庸置疑便是那已是官拜上卿,即將拜相的蒙毅。

而武將第一人,自然而然便是這位曾爲大秦新帝而舉兵造反的武通侯王賁。

就是如此一位朝中頂尖權臣,此時卻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將領如此恭敬。

實在是讓在場的咸陽百姓摸不着頭腦。

唯有王賁自己知道眼前之人在新帝趙祁眼中地位。

要知道浮水房乃是新帝趙祁一手創立的隱秘組織,其行動職能與先前趙高麾下的羅網相當。

只不過相較於趙高的羅網來說,浮水房當中的高手要更多,再加上是大秦新帝親手建立,故此有着諸多特權。

但凡是需要浮水房執行的任務,必然是至關重要的任務。

無論是何等重臣,只要是被浮水房找上門尋求幫助,無論如此都必須恭敬以待,盡最大能力協助浮水房做事。

眼前這位身着黑袍的刺客十一乃是大秦新帝趙祁欽點的管理浮水房的第一人。

其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

只不過這件事極爲秘辛,關於浮水房的一切消息都被這位年輕天子刻意雪藏。

故此在民間並無浮水房的半點消息傳出。

更何況浮水房做事極爲乾淨,絲毫不會留下馬腳。

就如同先前在咸陽城內趁着月色誅殺燕國殘黨,做事幹淨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

即便是那客棧之中的主事的,都看不出絲毫的端倪。

刺客十一說完這些過後,又是伸出手指了指此刻大軍最後方的數十輛馬車。

對着武通侯王賁沉聲道:“王將軍,這些馬車之內坐着的皆是我們此番戰死的袍澤。”

“接下來需要做些什麼,想必不用在下多說什麼了吧。”

此話一出,王賁先是一震,旋即大手一揮,對着左右兩側的咸陽駐軍高聲道:“還愣着幹嘛,還不將這些戰死的袍澤給擡出來!”

有了王賁的一聲令下,不計其數的咸陽駐軍將士涌向大軍後方的那數十輛馬車。

而其中又有一批咸陽駐軍則是朝着已經淪爲俘虜的兩千燕國殘黨衝了過去。

雖說人人心中皆是裹挾着無窮的怒意。

但是他們很清楚,對方既然已經淪爲降卒,那麼在沒有將軍的命令的情況之下,不得對這些燕國殘黨出手。

看着一個個身負重傷,鮮血橫流的將士的屍體從馬車之上被擡下來。

在場圍觀的衆多咸陽百姓皆是紛紛後退幾步,無不是倒吸一口涼氣。

當看到每一位將士的屍體之上,皆是正面受傷而亡之時。

無論是咸陽百姓,還是在場的咸陽駐軍將士皆是心頭一顫。

足足三千二百七十一具屍體。

全部皆是正面受到致命傷而亡。

無一位將士背部有着傷口。

“這......”

看到這一幕的武通侯王賁也是渾身顫抖。

身爲曾率軍攻伐各國的大秦將領,他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這就代表着這羣將士們在死之前,人人皆是做衝鋒狀!

寧可殺敵於陣前。

也絕不當那背棄袍澤之人!

三千兩百七十一位將士,無一人是孬種!

“我大秦,謝過諸位!”

“鏗鏘!”

武通侯王賁深吸一口氣,一隻手將腰間懸配着的戰刀高高舉起。

戰刀在日頭的照射之下,竟滿是寒芒。

伴隨着王賁的拔刀出鞘,周遭的十餘萬咸陽駐軍將士們同樣是將手中的刀槍劍戟高舉過頭頂。

只聽見王賁朗聲道:“誰人言我大秦自一統過後,便已無往日雄風?”

“如今陛下出徵在外,麾下將士人人悍不畏死,皆是面北背南而亡!”

“我大秦有此陛下,有此悍將,當興!”

話音落下,只見這位曾一人在春秋國戰當中出盡了風頭的老者半跪在地上。

不知道是說給周遭的將士們聽。

還是說給此時隱藏在咸陽百姓當中的六國探子聽。

此刻衆人只聽到這位老將高喊着兩個字。

“起矛!”

水天共一色!

天地皆寒氣!

這一刻,在這咸陽城外,足足十萬餘將士齊聲高誦戰歌。

今日過後,大秦風骨何在?

一直在!

......

咸陽百姓當中,數位身着麻布衣衫的中年人看着城外那浩浩蕩蕩起矛的架勢。

沒來由地倒吸一口涼氣。

自從大秦在始皇帝的帶領之下問鼎春秋國戰以來。

再也難以見到十餘萬將士皆起矛的場景。

他們這些從春秋國戰之中依靠一些手段僥倖逃過一劫的春秋六國殘黨此時皆是感覺到了一股肅穆之氣。

此時此刻,他們這些躲在暗處謀劃復國的六國殘黨方纔明白一個道理。

大秦終究還是大秦。

還是那個若是平息戰戈,能夠還天下昌平的大秦。

還是那個若是戰戈聲起,依舊能夠重塑春秋國戰的大秦!

大秦從不曾沒落。

它僅是在等一個人。

等一個能夠讓大秦徹徹底底恢復往日雄風之人。

現如今。

它等到了。

新帝趙祁!

“當年大秦鐵騎馬踏六國,世人皆傳言踩斷了春秋六國的脊樑。”

“但何人可知我趙國忍辱負重三十餘載,只爲有朝一日能夠讓世人知曉。”

“我趙國的脊樑一直在!”

人羣中,一位鬚髮皆白的年邁老者一隻手緊緊握住那根已是腐朽的柺杖。

柺杖落地。

擲地有聲!

第134章:流言四起!陛下殺人如草芥?!第121章:天子一怒當如何?伏屍百萬!第449章:論功行賞!運籌帷幄的大秦天子第454章:各方援軍!十萬大軍趕赴東海郡第477章:討要交代第94章:魚兒尚未咬鉤,自當多下點餌料!第77章:六國餘孽藏身之處暴露!第251章:包藏禍心!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第471章:人活一生,入土爲安即可!第450章:兩軍交戰!自然做好萬全之策!第326章:多管齊下!掃蝗行動初見成效!第456章:姬先生攔路!鬼氣森然顯化天地第72章:七千白袍入河東,四萬駐軍震顫!第389章:喪家之犬,並非是一無是處之輩第469章:人性!所有人不過都是棋子!第189章:引蛇出洞!伺機而動的死士!第398章:衣衫不整?滿口語言穢語!第259章:五千將士逼宮!好大的膽子啊!第436章:你們不用跑,當然也跑不掉!第304章:獨獨對不起戰死於春秋的袍澤!第485章:武道宗師,拓拔野第290章:賞賜五十大板!整治琅琊郡官員第115章:精糧換糟糠!大秦新帝的謀劃!第29章:無人能敵!一人獨戰六劍奴!第52章:步步爲營!當臣子難,當帝王亦難第290章:賞賜五十大板!整治琅琊郡官員第200章:破後而立!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19章:生於帝王家!何來手足情深?第189章:引蛇出洞!伺機而動的死士!第75章:身處廟堂,自當謹言慎行!第250章:禍水東引!各方勢力的盤算!第484章:兵力相差懸殊第432章:厲鬼降臨!蟄伏在暗中的姬先生第114章:楚國欲扶龍?公子將閭成傀儡!第63章:昭告天下,新帝率軍出咸陽!第314章:定個小目標!抓個一百斤蝗蟲!第31章:趙高的援軍,咸陽駐軍入主咸陽!第269章:援軍趕到!三千鐵鷹衛齊拔刀!第249章:氣勢洶洶!大軍圍困大秦天子!第229章:無論如何!這終是大秦的潁川郡第386章:欲殺大秦天子,先過持劍青衣!第461章:讓本就不富裕的齊國,雪上加霜第362章:民心所向!大秦國祚綿延兩年!第277章:消息傳出!韓國皇子心有餘悸!第488章:援軍趕到!十萬大軍衝鋒!第249章:氣勢洶洶!大軍圍困大秦天子!第246章:老夫許烏生,求見大秦天子!第380章:大秦有君如此,何愁不興?第6章:盛怒的祖龍,終究大勢已去!第444章:鎖定勝局!兩處城池失守!第199章:鬼眼匕首!黑白雙瞎的過往!第66章:計劃泡湯,一萬大軍北上入河東!第72章:七千白袍入河東,四萬駐軍震顫!第390章:再陷泥潭!楚國皇子的謀劃!第232章:祖龍震怒!揮師百萬血濺天下!第349章:佈下埋伏!六國餘孽自投羅網!第145章:廟堂震動!蝗災出現!千里餓殍第90章:縱然垂垂老矣,卻也依舊不失風骨第316章:楚國謀劃!扶持傀儡皇帝!第24章:六劍奴的計劃,高處不勝寒第229章:無論如何!這終是大秦的潁川郡第494章:江湖第四姬安心,請諸位赴死!第393章:楚國大軍壓境!商討合盟事宜!第297章:以劍御風!罡風捲起萬千屍骨!第466章:規矩?你這點人也和我講規矩?第241章:人心惶惶!勾心鬥角的犧牲品!第223章:今夜月色很美,未曾沾染塵埃!第193章:想要取朕性命?浮水房何在!第358章:江湖武人馳援!浮水房敗退!第182章:刀若出鞘,今日你便死在這裡!第480章:內憂外患第325章:勇敢雞鴨!不怕困難!衝呀!第206章:蘆葦蕩遞劍!一劍之下幾近無敵第98章:燕國大將戰死,孤注一擲的燕國!第251章:包藏禍心!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第471章:人活一生,入土爲安即可!第341章:刀劍之爭!此戰過後馬踏江湖!第308章:僅以三刀,問鼎江湖第十一!第52章:步步爲營!當臣子難,當帝王亦難第483章:叛徒,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第393章:楚國大軍壓境!商討合盟事宜!第83章:衆將披甲!上馬行軍!第492章:權臣蒙毅!敕封宰輔之位!第105章:雷霆手段!有害大秦者決不姑息第480章:內憂外患第167章:始皇帝勸阻!東行勢在必得!第273章:一命換一命?一劍破空而至!第368章:大火瀰漫!衆將攜水控制火勢!第258章:江湖,自當是有着江湖的規矩!第90章:縱然垂垂老矣,卻也依舊不失風骨第256章:雙拳難敵四手!猛虎難架羣狼!第439章:姬先生出手!齊國震動!第489章:齊國覆滅!魏國遭殃!第323章:封鎖咸陽!臥龍先生大展宏圖!第260章:大戰爆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115章:精糧換糟糠!大秦新帝的謀劃!第280章:簽到任務完成!獎勵太初龍氣!第48章:蝗災將至,各郡縣三成餘糧入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