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別了蘇軾,知非道人領着徐潼臻再次踏上了劍門蜀道。
知非道人並沒有沿着大道走。只在山林裡穿梭。一路上崇山疊疊,危崖嶙峋。真個如李白詩裡面寫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如此,徐潼臻簡直走的戰戰兢兢,小臉煞白。知非道人卻是不肯錯過這麼個機會,教了些個輕身提縱之術的法門,徐潼臻這纔好些。
藉着這四百多裡的劍門蜀道,知非道人一邊讓徐潼臻藉着地形時刻鍛鍊自己,一邊講述三國的故事。他先講《三國志》,然後再講後世方有的《三國演義》。考慮到徐潼臻的年齡,《三國演義》他只是挑些適合的說與他聽,其他種種卻是多一言帶過。徐潼臻有時問起,他便回到:“那些個陰謀陽謀的,等你再年長些,我便把這書寫下來給你,自己去琢磨便了,現在卻是不用那些。”
講述的時候他也從不加上自己的觀點,只在說完之後,先讓徐潼臻自己思考,得出看法,然後師徒兩個再相互辯論。
這一日,徐潼臻忽然對知非道人說:“師父,我忽然覺得,白馬公孫纔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英雄人物。便是亂臣賊子的呂布、董卓也比鼎立三國的曹劉孫更能稱得上英雄。”
“哦,爲什麼這麼說呢?”知非道人問道。
“因爲他們三個都曾經做到了抵禦外辱,守衛漢疆啊。曹劉孫做得再好,畢竟都是在打內戰。”徐潼臻回答道。
知非道人笑笑,習慣性的又去摸徐潼臻的頭,卻被徐潼臻側首躲過。他也不尷尬,把手收回來,道:“你說的不錯。公孫將軍的確無缺大義。只是這呂布和董卓,掘皇陵,火焚洛陽,只憑這一點,便永遠得不到世人諒解。要知道,當時長安城內彙集了天下書籍十之八九(這個十之八九是筆者胡謅的)的書籍,僅僅東觀便有十萬卷藏書,全都付之一炬。在那個時代,可以說差點焚燬了華夏文明的傳承。而且,應該看到,漢室墜落,亂世開啓,有很大部分責任要算在他們身上。”
“至於曹劉孫,不管怎樣,在那個亂世裡,他們庇護了治下子民,給了他們一個能生存的環境。這在亂世裡,當沒有外族入侵的話,就是最大的功德了。”
徐潼臻撓撓頭:“先生說的是,我沒想到這些。”
知非道人笑道:“你已經進步很快了。你肯思考,就能一直進步。對了,話到這裡我又有話要囑囉嗦一下。”
徐潼臻點頭應是,卻聽知非道人說道:“你年紀還小,現在從我學習,我要告誡你的是,千萬不可人云亦云,千古因循,失去了自我。素日裡自己多思考。多看多想,人生到處都是知識和學問。便是讀書也要讀活書,即使出自聖人的話,也要自己思量,覺得對的,才能付諸實踐。爲師有時候說的,也僅僅是爲師自己的看法,囿於知見,未必可取。須記住:以偏概全,一葉障目都是不可取的,是修道人的大忌,到頭來多半害人害己,你可記住了?”
徐潼臻點點頭:“我記下了,師父。您看,日上中天,咱們先弄點吃的吧,弟子餓了。”
知非道人微笑道:“好,那咱們吃點東西,休息會兒再走。”
幾百裡的路程,自然不可能仗着帶的乾糧便足以充飢。是以每到飯時,知非道人都會領着徐潼臻找些吃食,手把手地教他怎麼辨別食物,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有時也結合《神農本草經》告訴他哪些草藥又有什麼功效,需要怎麼炮製。夜裡則是帶着潼臻怎麼防野獸防蟲豸,種種學問,不一而足。在這過程中,徐潼臻倒是學得飛快,不過數天功夫,徐潼臻已然具備獨立在野外生存的能力了。
在危崖峻嶺跋涉了約莫有七八天,這一日,知非道人與徐潼臻講起了嵇康所著的《與山濤絕交書》。說完文章和故事背景,知非道人又一次開始了對徒弟的考較,詢問學這篇文章的心得。
徐潼臻這回渾不似往日裡的機靈勁兒,猶豫了好些會兒,才道:“師父,這篇文章字裡行間,充斥着一股凜然正氣,顯示着嵇康這個人的風骨嶙峋,不與俗世紅塵所苟同,儼然天地間一大丈夫。可是弟子卻又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可是弟子口拙,卻又說不出來是哪裡不對。”
知非道人笑道:“不用着急,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可能確實難了點,這樣吧,我問你答,咱們來梳理一下,好不好?”
徐潼臻自是點頭應好。知非道人便問道:“你覺得山濤邀請嵇康做官有錯嗎?”
徐潼臻搖搖頭,說道:“嵇康淡泊功名富貴,但是山濤的做法雖然不合嵇康的志向,但畢竟是好心,做的也不能算錯,他又沒要求嵇康一定要出來做官。”
知非道人又問:“那麼嵇康做的有錯嗎?”
徐潼臻還是搖頭,又點點頭:“好像有些不近情理。不過鐘鼎山林,人各有志,在我看來,一個人應該忠於他的理想、事業,爲此,做出一些取捨也無可厚非”
知非道人讚道:“你能這麼說,顯然這兩天又有進步了。不錯,繼續努力。”
“師父,你又誇我了。”徐潼臻嘻嘻一笑,怪不好意思的樣子。
知非道人微微一笑:“在我看來,嵇康忠於他的志向的確沒錯。隱逸山林,相伴於清風明月,確實要比宦海浮沉要好得多。便是爲師自己,也更向往隱逸山林不問世事的日子。只是潼臻,你要記住,隱逸山林,只有盛世纔可以。若逢亂世,那還隱逸山林,不過是逃避責任的卑怯懦夫罷了。事實上,爲是對兩晉時期的隱士向來瞧之不起。當民族沉淪,山河破碎的時候,要做的是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
說到這裡,知非道人臉色一肅:“你要記住,我道家子弟,亂世當出山濟世,匡扶百姓,待到天下安寧,便要功成身退,如此方爲道德之士。唔,還有,以後如果你主持道觀……”話到此處,知非道人卻是尷尬一笑:“罷了,咱們還沒有道觀,你也還沒正式受籙,這個就不說了。”
徐潼臻肅然道:“是,師父。弟子記下了。”
瞥見徐潼臻嘴角的一點笑意,知非道人說道:“想笑就笑吧,等你到時候真的願意和我做道士,一定會給你弄個道觀的。”
徐潼臻道:“師父,我現在就願意啊。”
知非道人擺擺手:“得了,等你十八歲以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