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武道源流

白城來到這方世界,雖跟見識過許多武林人物,也聽過一些江湖事蹟,但自從白鐵寒故去之後,便隱居山林,苦修武學,對天下大勢雖不能說是一無所知,但卻是也不甚瞭解。

今日與清機道人在靜室一席長談,白城才知道當今之世,名爲七國之爭,胡漢之爭,實爲佛道之爭。

如今長江以北周、齊、魏三國,皆是胡人立國,共尊佛門白蓮宗淨虛及其他兩位神僧爲國師,當年國力強盛時,屢次聯軍渡江,想要一統天下,這些年國勢雖稍有衰退,卻也還對江東虎視眈眈。

江南宋、晉、樑、陳四國,則是漢人立國,尊崇道門。這些年江南四國逐漸恢復元氣,道門四大祖師便想要集聚江南勢力,北伐收復故土,故此才籌建黃天道,律令天下道門,安排下江南道主之爭,要統合道門勢力。

至於天下七國皇室,皆領佛道兩宗護法之名,朝中高官也與佛道兩宗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白城聽到這裡,忽然問道:“朝廷與佛道兩宗一明一暗,一正一反,已足以囊括天下,爲何還有武林中人存身之地?”

清機道人神色一黯道:“只因衣冠無義俠,遂令草澤見奇雄。朝廷與佛道兩門本應是相輔相成,一在朝一在野,統領天下萬民,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兩者互相影響,運轉之間難免有些不遂人意之處,故此便有高人自建門派,不願與二者混同。這些門派初建之時,朝廷與佛道兩門還要打壓,但後來門派越來越多,甚至有些朝廷之中的高手與佛道兩門的宗師脫離而出,自成一派,漸成尾大不掉之勢。朝廷與佛道兩門情非得已,只能予以默認,只是互有默契,各安本分罷了。”

白城似乎是想些什麼,說道:“小弟忽然想起飛星門昔日也是朝中幾位將軍百戰歸來之後所建,本以爲是他們靜極思動,原來還有這層道理。”

清機道人道:“若非如此,豈能容這些江湖門派獨霸一方。”

白城又細細品了口茶,潤了潤嗓子,說道:“道長,此次道主之爭,不知道長可有心一博?”

清機道人回道:“人在局中,身不由己”

白城聞言,若有所思。

半晌之後,白城忽然又問道:“清機道長可知符籙之術?小弟曾見此地幾位道長以淬體階修爲,施展練氣階的手段,百思不得其解,還望道長解惑。”

清機道人聽白城問話,忽然閉口不言。

白城見他言,說道:“若是涉及道門機密,不說也罷。”

清機道人忙道:“此事並非什麼機密,只是要說清此事,非得從源頭說起,貧道正在思索從何說起。”

白城笑道:“今日無事,還請道長細細講來。”

天下之間,本無武學,原本只有佛道兩家諸位先賢創造的佛法、道術,只可惜佛法微妙,道法精妙,十萬人入得門來,未必有一人能真正入道。

故此兩派高人將諸般修行法門一一整理,化爲三階九境,從此之後,修行之人便能按照境界劃分,循序漸進,縱然是資質駑鈍之人,多年修煉也會有所成就。

只是修行者既多,難免心思不純,其中有些好勇鬥狠之人,將佛法、道術之中悟道修行的體悟剝離出去,只留下如何爭鬥的法門,如此反而更加簡單易行,這便是當今武學的雛形。

後來,有些人耐不住方外之人的清苦,便迴歸紅塵,百年之後,將武學傳於子嗣,這便是最初的江湖武林。

千年之前,有一位大宗師出世,這位大宗師出身貧寒,雖有慕道之心,卻無修行之路,後來機緣巧合,偶然得了一部武學秘笈,此人天才橫溢,不消數年便已成爲江湖頂尖高手,後來鏖戰天下數十載,終成當時的武林第一高手。

他武功雖高,卻因武學這條道路先天所限,終究無法與佛法、道術爭鋒,幾次與佛道兩宗的高人爭鬥都大敗而歸,於是一怒之下隱居山林,二十載不入凡塵。

不過此人終究是絕世奇才,二十年辛苦不綴,竟於不可能間,走出一條道路,以武入道,於佛道兩門之外,創出武道一途,從此武學大興,在世間廣爲流傳,也纔有了後世這許多武學門派。

白城好奇問道:“卻不知是哪位前輩?”

清機道人恭聲說道:“此人真名已不可考,只知道人稱他爲黃石公,留下三卷《素書》,乃是當今武林第一寶典。”

清機道人接着說道,武林門派興起之後,因武道容易入門,又威力強大,縱是下愚之人也能有所成就,一時之間竟然大盛,隱隱有凌駕佛道兩門之上的苗頭。

佛道兩門畢竟是萬年大派,門內高人層出不窮,有人爲應對戰力不足的局面,竟然創出符籙一道,其中技法十分複雜,但道理卻很簡單,乃是讓練氣階以上的高手通過道法,將天地元氣封印在符紙之中,修爲較低之人手持符籙,便可運用法門激活符籙中封印的天地元氣,從而施展出種種手段,不過此法尚有許多缺點,不易彌補,故此用途不廣,實在是這次道主之爭太過激烈,方纔有人連這種手段也用了出來。

白城聽到此處,忽然問道:“除此以外,我還見過盧劍山手持一方白玉,竟也能施展召喚出種種火中精靈,不知此法是否也是符籙一道?”

清機道人面色一變道:“玉符?這已不是單純的符籙手段,已有煉器之術混在在內,煉神宗師纔可煉製。唉,盧家樹大根深,若是說有煉神宗師存在,也毫不爲奇,賢弟若是遇到此術,萬萬不可將他看做是普通的符籙之術,一定要萬分小心。”

白城正色問道:“若是情非得已,需要交手,卻不知當如何應對?”

清機道人眉頭一皺,細細思索一陣道:“法器雖然威力奇大,但運用之時,耗費精力也非同小可,只要能亂他心神,再拖延時間加以遊鬥,倒也不是毫無勝機,只是與煉神宗師交手,乃是天下間最爲兇險之事,雖然只是一塊玉符,賢弟也要萬分小心,摸清根底方可出手。”

第一百零一章 小鏡湖第三十九章 送別第九十三章 各有後手第八十五章 方正之士第九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二十一章 敵蹤第一百一十六章 密信第二十四章 陷阱第四十九章 神意武技第一百一十六章 密信第一百零四章 陰魂不散第九十二章 聽書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宗第三十五章 靈獸環第八十九章 再回青羊府第七十五章 出海(四千字大章)第九十一章 發榜(月票加更)第九十章 入陣第一百三十六章 匯合第一百二十章 潛入營中第五十章 淵源第九十四章 生意第十五章 挑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宗第一百一十四章 陣器與道兵第五十三章 隔空取物第九十三章 美差第四十一章 蒙氏三兇第九十四章 遠去(四千字大章)第二十三章 城南買馬第十一章 上任(四千字大章)第三十二章 破陣而出第一百一十五章 懶眠道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三十四章 陶家兄弟第四十四章 退縮第十五章 清場第六十二章 一夜第二十章 常飛龍第二章 徭役第五十九章 形勢突變第八十四章 激戰第七章 老東家第七十五章 出海(四千字大章)第四十二章 一掌第三十二章 破陣而出第四十一章 知機第四十九章 因果償還第一百四十九章 讓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揭破第七章 夜探第七十二章 問案(下)第九十五章 河寬水深第四十二章 宣撫使第七十四章 身法如風第一百一十三章 空中水龍第四十八章 赤金令牌第一百零八章 重回九仙觀第一章 他鄉遇故知第一章 飛魚島少年第十九章 烏鳴第十一章 上任(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魔門蹤跡第一百二十九章 圖窮匕見第六十五章 軍略奧義第三十章 玄天烏金蟒第六十三章 考場第八十九章 再回青羊府第五十章 淵源第十八章 金碧堡第七十三章 就任道主第九十四章 生意第一百零五章 同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次易容第一百一十九章 後廚第八十六章 誤闖第九十三章 美差第八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三十五章 驚世秘密第七十章 地火八荒柱第八十章 密談第四十五章 時機未到第十八章 昔年舊事第七十四章 身法如風第十章 陰差陽錯(四千字大章)第四十章 焚表上書第五十章 一夜練武第七章 老東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招第八十三章 議定第十六章 玄龜堂第十一章 堂中激戰第六十四章 離場第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零二章 劍氣第三十四章 夜訪青娥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空指法第九十三章 各有後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密信第六章 黃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