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皇閣

ps:感謝樹上福語、jqmj、七上八下、觸摸冰川肌膚的打賞,感謝yangzhigang、xingyx、k、khxn、歡歡2005的月票鼓勵。出差ing,更新或不穩定,先向道友們致歉。

青城山方圓二百里,三十六峰環伺混元頂,丹梯千級,曲徑通幽。

自玉皇閣佔據此山福地洞天后,山分內外,以五行混元離合大陣相隔,外則香客遊人如織,內則雲臺天宮層疊,內外如仙凡之別。

都說青城山是天下十大洞天之五,號稱神仙都會,但又有幾人得睹真顏?無數文人雅士、訪仙尋幽之客穿乎山林之間、攀越深壑幽谷,但最終只能望山興嘆,不得其門而入。

一道赤光落在青峰山下,化作一件紅色的斗篷,東方敬和假和尚提着張致空從斗篷上下來,將斗篷收了,站在一片雲霧瀰漫之前。

假和尚仰頭望着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峭壁,呆立良久,怔怔不語。

東方敬轉頭看向假和尚,微笑道:“大師兄,父親正在山上等你,隨我入山吧。”

假和尚喟然道:“一去故土二十年,今日回來,道心險些失守。”

東方敬向雲霧中打出傳訊飛符,片刻後,大片雲霧中忽然現出一個太極陰陽門洞,陰陽魚左右一轉,門洞開啓,東方敬拉着假和尚邁步而入。

玉皇坊前,早有三人在階前翹首以盼,此刻見了東方敬,都連忙搶上見禮。

其中一個年約五十歲的女冠上前一步。拽住假和尚的雙臂上下打量,頃刻間淚水溼了雙眼,哽咽道:“師兄……”

假和尚咧嘴一笑:“師妹,別來無恙?”

女冠頓時泣不成聲:“是我錯怪了師兄,二十年。我整整怨恨了師兄二十年……”

假和尚拉起女冠,感慨道:“哪裡怪你,莫要無端自責……你看,我這不是回來了麼?”

女冠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回來就好,哪兒也不許再去了!”

假和尚感慨道:“不走了。哪兒也不走了……”

女冠拉過旁邊兩個年輕道士:“大師兄,這是師父十八年前收下的弟子……致誠、致柔,快來拜見大師兄!”

兩個年輕道士是雙胞兄妹,這樣的龍鳳胎根骨資質通常都是上佳之選,年紀輕輕便已邁入羽士境。此刻都來拜見假和尚,口稱“大師兄”。

假和尚連忙將二人攙起,想了想,摸出兩瓶丹藥遞過去:“這是佛門烏參丸,師兄我從夏國回來,倉促間也沒什麼好物件,師弟師妹先收着,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寒暄已畢。衆人簇擁着假和尚向裡走,穿過上清殿、建福殿,繞過天師洞、老君閣。直上混元頂。每過一處,假和尚都要進入殿中參謁敬香,心中滿是虔誠。

混元頂上矗立着一座巍峨寶殿,名曰“玉皇殿”,殿中供奉的便是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玉帝是玉皇閣開山祖師命中應神,玉皇閣因此而得名。

玉皇閣大長老、正一天師東方明和夫人立於殿前。滿臉期盼地看着衆弟子登階而上。

來到近前,假和尚拜伏於東方明腳下。猛然間萬般心緒涌上心頭,當場淚流滿面。

東方明將假和尚扶起。嘆息道:“致禮,辛苦你了。”

假和尚是東方明自小收養在身邊的大弟子,名爲師徒,實則堪比父子。他本名東方致禮,二十年前受道門所遣,尋機叛出師門,投往夏國天龍院,揹負罵名二十載,當時就連情投意合的師妹劉致嵐也瞞了過去,讓這位師妹不知以淚洗面了多少回。

道門這百年來大致以“律呂調陽,雲騰致雨”爲名。十方叢林和子孫廟不同,觀宮院是以二十年爲一代命名,館閣則大多以師門傳承命名。

比如東方明的道名應當是東方騰明,屬於騰字輩,所以他的弟子都以“致”字爲名。東方這一支的輩分算是很低的,但這一支的修爲又極其精湛,幾乎每一代都有大修士脫穎而出,逐漸成爲了玉皇閣的頂層流派。到了東方騰明的時候,更是接過了大長老的名號,成爲玉皇閣第一人。

相比而言,楚陽城這一支輩分卻很高,他本人比東方高了兩輩,但在館閣之中卻不能這麼算,反而要稱東方騰明“師兄”,因爲他勉強算是和東方騰明“一代”成長起來的——之所以說“勉強”,是因爲他比東方騰明小了整整四十歲。其中的道理很微妙,不是身在其中的話,很難把握。

話說東方一支團圓不提,各支各派都來恭賀,其中最難受的要數雲騰謨了。

雲騰謨和東方敬年歲相仿,修爲上卻遠遠不及,不過他這一支的本事也不在修爲上。能夠在玉皇閣立足,雲騰謨靠的是卓絕的辦事能力和老道的處事手腕。修行中人大多不愛涉足俗世,外界的紛紛擾擾對他們來說是極爲煩心的,所以很多對外對內的事務,都是由雲騰謨處理,因此他最鍾愛的弟子張致空竟然是佛門內奸一事,頓時將他推入了極其尷尬的境地。

張致空已經收入玉皇閣警示堂看押,雲騰謨羞憤之下,親自來向東方明請罪。

“大長老,此事我有重大疏漏,請大長老重重責罰!”

ωwш. TTkan. ℃o

“騰謨,張致空一事,也不能都怪在你身上,誰能想到他竟然會是佛門坐探?玉皇閣培養了他十多年,卻培養的是一個內奸,其中也有我的過失……我本欲讓他歷來出來之後接管你的事務,現如今,唉……”

“大長老,我想辭去手上的事務,入後山潛心修行,還請大長老恩准。”

“……也好,此事於你道心多有妨礙,還須靜下心來穩固纔是,望你經此之後,修爲上能更進一步。”

“去之前,我想再見見致空。”

“你不提我也要讓你去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說出來,你去勸勸,否則他會吃很多苦頭。”

雲騰謨去警示堂探望張致空,但結果卻並不好,無論雲騰謨怎麼勸說,張致空都一言不發,雲騰謨走的時候,張致空對着他的背影跪下,以頭觸地,拜了三拜。

隨後,審問一事交到了東方敬和東方禮的手上,東方敬有讓人坦白的手段,東方禮則有辨別真僞的能力。

吃了幾次苦頭之後,張致空將一切全部坦白。十六年前,明夏一次邊界戰事造成了當地大量的百姓逃亡,十四歲的張致空及父母被夏軍所擄,帶入夏國爲奴。天龍院金針堂在這一批擄來的明人中挑選出了二十名根骨和資質俱佳的孩童,對他們進行培養,兩年後全部放入大明境內,任其自生自滅,並且聲明,如果五年內沒有得到他們的回訊,家人將被全部處死。

同行的二十個少年在大明邊境上流浪,其中一多半都身死荒野,張致空就親眼見過一個比他小五歲的孩子餓死在路邊。流浪了兩年後,張致空幸運地遇見了雲騰謨,被雲騰謨收爲弟子,悉心傳授道法、耐心教導成材,就這樣進入了玉皇閣。

內心雖然感激,但無奈父母盡在夏國,張致空不得以,只能以消息換取父母的生存,將情報一次次傳給天龍院金針堂。

шшш ✿ttKan ✿¢o 東方敬反覆施展陰陽搜魂手,直到問無可問之後,才和東方禮結束了這次審問。臨走之前東方敬問:“張致空,你是知道我手段的,爲什麼雲師叔來看你的時候,不好生交代,非要吃這些苦頭呢?”

張致空咳着滿口血絲,緩緩道:“師父於我有大恩,我不想再牽連到他了。寧願吃些苦頭,也不想再讓這些事情糾纏到他身上。”

東方敬默然片刻,道:“你的提議,道門會認真考慮的。”

張致空目光中恢復了幾許神采,努力掙扎而起,向着東方敬跪倒,恭恭敬敬磕了一個頭:“多謝……”

第二十四章 不打不相識第七十五章 刷經寺第一百一十三章 舊案第二十五章 舍利子第十八章 衙內第六章 找到組織了第八十二章 了結第八十五章 嘉靖二十三年第四十三章 老師的故事第八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人第八十章 君山衛第九十五章 又回來了第十一章 別人的發家史第七十章 算計(補欠更)第六十九章 一鍋端了第二十五章 大青山第四十三章 法師黃騰鬆(補更)第二十一章 債權轉移第三章 經堂內的說唱聲第一百零三章 保舉師第二十二章 老都管第十九章 飛劍空空第一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三章 吃“大戶”(爲登峰見我盟主加更)第五章 選址動工第四章 修行中的臺階第七章 搜山(爲郭植煒盟主加更)第十七章 三代第二第五十一章 慶雲館(補更)第四十七章 分割禮單第五十三章 再正根骨第七十六章 分期付款第六十五章 使命和職責第四十四章 關於某人第七章 趙廟祝“不行”第六十三章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第六十七章 方丈一號令第一百三十一章 議事臨近第三十二章 烏乘大師第三章 重回無極院第一百一十一章 君山之再友第三十二章 方丈和監院第六十三章 週轉房第三章 經堂內的說唱聲第八十八章 仙逝第四十六章 古本原籍第一百三十一章 議事臨近第七十六章 是敵是友第二十二章 西真武宮震盪第五十九章 三個問題第十七章 再拜玄元觀第六十九章 一鍋端了第九十五章 又回來了第七十五章 我是真心的第十二章 烏塘初法事第三十五章 定罪第二十一章 債權轉移第七十三章 名單第七十五章 我是真心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劫第七章 金山衛第二十五章 舍利子第一百章 梅落雨第二十章 羣體性事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四十二章 高日昌寺的追索第九十四章 憋屈第五章 三位師兄第三十六章 新鮮出爐趙靜主第三十四章 劍意第六十章 功德和經書第七十九章 血書第四十九章 白都管的猶豫第六十三章 閱評第四十五章 一個跨越千年的故事第四十章 兩塊牌子第七十三章 磨礪第三十三章 張雲兆的決心第五十九章 君山會議第四十七章 處政第六章 刻苦學習的日子第三十六章 住持永善第一章 樓觀舊物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四十章 西真武宮定計第六十章 功德和經書第五十章 三清閣第二章 投石問路第十二章 第二層第五十五章 雷善第六十八章 好大一條魚第十章 好戲正在上演第一百一十章 送別第五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十五章 新情況第八十八章 以君山廟的名義第一百一十章 望梅第十五章 理直氣壯第一百四十四章 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