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第940章 稅改弊政

第940章 稅改弊政

提到稅改制度,內閣諸位閣老一陣犯愁。

這些日子,內閣曾多次議論,始終沒有一個可行的政策。

天武之前的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內部除了戶部戶部司務廳,在各省還設有清吏司掌管本省錢糧,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如戶部浙江清吏司、戶部湖廣清吏司、戶部陝西清吏司等十幾個,主官爲五品郎中。

天武二年朱慈烺實行文武分治後,戶部收稅和發放俸餉的職能被單獨拿出,交由財政部主官,戶部只負責全國疆土、田地、戶籍等事宜。

戶部尚書張國維畢竟管理過賦稅,對稅改還是有一定的看法,他首先發表看法。

“三代之貢、助、徹,止稅田土,魏晉有戶、調之名,有田者出租賦,有戶者出布帛,田之外復有戶矣,唐初立租、庸、調之法,有田則有租,有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租出谷,庸出絹,調出繒纊布麻,戶之外復有丁矣.”

“楊炎變爲兩稅,人無丁中,以貧富爲差,雖租、庸、調之名渾然不見,其實並庸、調而入於租也;相沿至宋,未嘗減庸、調於租內,而復斂丁身錢米.”

張國維到底是博學之人,讀的書多,張口就從夏商周三代起,逐步分析各朝各代的稅改政策,擺事實、講道理,一通大道理下來,衆人聽得津津有味,就是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

邱致中聽的雲裡霧裡,忍不住道:“張閣老,那按您的意思,我朝的稅改該如何進行才能徹底杜絕皇爺所說的淋尖踢斛之弊政?”

“這個嘛”

張國維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道:“杜絕淋尖踢斛之弊政,無外乎地方官吏利用稅制漏洞進行貪墨,朝廷只需統一規定斛的具體容量,繳納持平斛頂,不許冒尖即可”

張國維說的法子,其實是效仿銀圓制杜絕火耗,因爲銀圓是分量和成色是固定的,這就是不需要融化百姓繳納的碎銀子產生火耗了。

統一斛的容量,如果百姓繳糧,一斛就是一斛,兩斛就是兩斛,糧食不冒尖,自然也就讓官員沒了踢斛的機會,可謂是簡單粗暴。

此話一出,教化部的李巖站了起來,提出了反對,他覺得張國維的辦法治標不治本。

因爲地方官員之所以淋尖踢斛,所用的理由是糧食運往各地倉庫的過程中,會產生損耗,並非統一度量衡就能解決的,

比如一個縣需收稅糧一萬石,從縣倉庫裝入麻袋用車馬運往府或者省倉庫,裝運和運送的路途中必然會產生一些損耗,到了上面稱量的時候,說不定只有九千九百石了。

那少的一百石糧食怎麼辦?足有一萬多斤呢,難道要地方官府自己補貼嗎?(《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認爲明代一石重153.5斤,明代一斤重594.6克,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188斤)

顯然不可能,地方官肯定想方設法的還要從百姓手裡要糧食補足這一塊。

內閣諸臣微微點頭,皆是覺得此話有理,鴻臚寺卿冒襄忽然道:“如果讓朝廷補這些損耗的話,每年大概要多出多少石糧食?”

冒襄出生世代仕宦之家,沒下過鄉,也沒當過地方官,無法瞭解地方上的行情。

李巖沒有嘲笑他的無知,只是微笑道:“那得看地方官府的胃口了,損耗是他們報上來的。”

細細一想,冒襄恍然大悟,這就是個無底洞啊,遇到貪得無厭的地方官,說損耗了幾萬斤,朝廷也無法細查。

這一個地方就損耗幾萬斤,大明全國近兩千個州縣,每年光是補損耗就是天文數字。

這個提案行不通,海事部尚書沈廷揚提出了學習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將稅糧重新改爲繳納銀圓,由朝廷從百姓手中購糧存儲。

聽着諸人議論,楊廷麟認真聽着,他將目光看向了欲言又止的財政部尚書黃宗羲,道:“黃部堂,你來說吧。”

自前年程國祥病逝,四十出頭的黃宗羲便接任了財政部尚書一職,這兩年他可謂是兢兢業業,也不研究虛君思想了,一門心思的搞賦稅思想。

聽到首輔大人點名,黃宗羲站起身來,道:“吾見天下之田賦歷朝日增,斯民之苦暴稅久矣,有積累莫返之害,有明兩稅,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銀差,蓋十年而一值,有所稅非所出之害,有田土無等第之害,何謂積累莫返之害?若夫定稅則如何而後可?故條鞭之利於一時者少,而害於後世者大矣!”

黃宗羲說話與楊廷麟一般的慢,只是沒有楊廷麟那種籠蓋四野的氣勢,他先是順着戶部尚書張國維剛剛總結各朝各代稅改制度的弊端,又分析了張居正一條鞭法的弊端。

他最後總結出一個道理:每次稅制改革都很操蛋,沒改一次,都會導致賦稅的進一步加重,貽害後世!

楊廷麟等人聽得若有所思,而司禮監幾個大太監則是一頭霧水,暗道這是什麼狗屁理論?

邱致中心裡mmp,臉上卻笑嘻嘻問:“閣老此話怎樣?咱家可是聽說了,張太嶽(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是力挽狂瀾之舉,使我大明有了萬曆中興,如何是弊政了?”

黃宗羲禮貌道:“太嶽公的革新之舉,的確扭轉了我大明神運鬼輸、亦難爲謀的財政危機,但他的弊端也是極大的,尤以底層百姓爲重。”

“怎麼講?”

邱致中詢問,接着又道:“煩請閣老說的通俗一些。”

黃宗羲心裡罵了句文盲,便道:“我朝初時,稅收直接徵糧、布匹等實物性的東西,太嶽公的一條鞭法後精簡稅收,改納糧爲銀稅,理論上這是好事,使朝廷的稅收更加便捷。”

邱致中認真聽着,看他能說出什麼花來。

黃宗羲接着道:“然而繳稅的農戶非常不便,因爲農民需要把自家生產的糧食等農副產品帶到市場上換取白銀,然後才能夠交納。”

“如此一來,便導致了商人成了納稅人收稅人之間的牙人(中介),可以任意壓低糧價,以便獲得高利潤,農民用大量糧食僅僅換來一點點銀子!”

聽到這裡,邱致中再蠢也明白了。

說白了,農民種糧食要等糧食賣了之後用白銀交稅,其中會受到商人的層層剝削!

農民本來只受官府盤剝,自從改用白銀繳稅,又要受到商人的盤剝,所以就更苦了。

黃宗羲總結道:“田賦徵銀,銀非農業生產之所出,納稅者因折銀而加重負擔,百姓苦矣!”

他沒有直言,萬曆朝的經濟繁榮,其中部分不過是虛假的表象而已,因爲每到稅收季節,大批農戶紛紛到市場賣糧,商人忙於到市場收糧,市場顯得繁榮一片。

由於當時國內白銀稀少,需要更多的糧食才能換取一點點白銀,所以,農民往市場運送的食量就多起來,運送白銀的車輛也多起來,市場更加的“繁華”起來。

殊不知,市場越是繁華,農民越是貧困,最終獲利的,是官府和商人!

這個道理,不少掌權的上層人物都清楚,朱慈烺自然也清楚,所以這些年他實行了“商人繳銀,農戶繳糧”的稅收制度。

本章純粹正常的經濟分析,大家別想歪了,說隱射什麼.

(本章完)

1320.第1314章 落幕1308.第1302章 八皇會戰(1)939.第934章 活活鞭死1055.第1049章 平定西南171.第171章 戰流寇349.第347章 京師捐款215.第214章 楚王962.第957章 太陽王的崛起1148.第1142章 套路王1020.第1014章 擊碎!190.第190章 屯田招兵(其訂閱求月票)454.第452章 六年義務教育810.第807章 朱慈炯的春天1106.第1100章 小緬子不經打呀!645.第642章 戰利品216.第215章 向楚王行禮?30.第30章 建立新城765.第762章 收復吐魯番109.第109章 破城421.第419章 兩大謀士1160.第1154章 爲了大明954.第949章 咱們上當了!579.第577章 衍聖公迎駕1289.第1283章 以步對騎,無情屠戮1286.第1280章 先鋒對戰581.第579章 決戰414.第412章 奪位之爭(加更還盟主的債)239.第238章 演武對戰930.第925章 太監的愛好573.第571章 醉生夢死916.第911章 廢除太監製度?649.第646章 封狼居胥166.第166章 認慫821.第818章 再造土木堡之變?529.第527章 遭殃的揚州府官員926.第921章 歐洲強盜150.第150章 民衆的聲音1285.第1279章 羞辱1052.第1046章 井底之蛙814.第811章 滅清之戰841.第837章 重振旗鼓1345.第1339章 兄弟1334.第1328章 太子的決心300.第298章 聚將點殺(求訂閱)1308.第1302章 八皇會戰(1)1353.第1347章 肢解奧斯曼帝國850.第846章 崇禎與順治1175.第1169章 內訌1114.第1108章 悲催的緬甸太子333.第331章 試探性進攻239.第238章 演武對戰464.第462章 殺稅監 大亂起1316.第1310章 摧枯拉巧234.第233章 招撫流寇164.第164章 劉澤清阻擊1051.第1045章 出兵安南799.第796章 殉艦920.第915章 微服陝西277.第275章 兩軍會合594.第592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172.第172章 不堪一擊1014.第1008章 關東850.第846章 崇禎與順治790.第787章 琉球王覲見17.第17章 點火兵仗局638.第635章 蒙古人的戰術67.第67章 處決漢奸203.加更說明553.第551章 京師諸人反應627.第624章 慫了704.第701章 打爛王八殼子528.第526章 磨刀霍霍向鹽商136.第136章 皇太極的小心思816.第813章 清廷的恐慌1167.第1161章 朱大能審案305.第303章 領軍入宮807.第804章 活活氣死855.第851章 國姓爺的人生巔峰1021.第1015章 安撫763.第760章 西征沙漠584.第582章 鋼鐵洪流848.第844章 大清亡了146.第146章 臨時應對1360.第1354章 天武修道759.第756章 坤興公主婚事(第五更)1109.第1103章 決戰江頭城1228.第1222章 大明錚臣732.第729章 挖坑陰人742.第739章 你問我東廠算什麼東西?(補更373.第371章 大戰在即582.第580章 神武揚威383.第381章 混亂的皇宮(求訂閱)77.第77章 苦逼的崇禎1197.第1191章 身陷囹圄125.第125章 殺!殺!殺!592.第590章 飛人劉跑跑472.第470章 雷霆鐵腕293.第291章 再度潰逃790.第787章 琉球王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