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第222章 不懂規矩的英國人

第222章 不懂規矩的英國人

朱慈烺也點點頭,道:“只要你的人馬在江西佈防圍堵張獻忠,糧草的事情沒問題。”

左良玉也點了點頭,道:“就這麼定了。”

見左良玉態度如此,朱慈烺冷哼了一聲道:“希望左將軍自重!我們走!”說着帶領着天武軍衆人離開了。

看着朱慈烺離開之後,左夢庚才道:“爹,我們什麼時候去江西堵張獻忠啊?”

左良玉瞥了他一眼,道:“打張獻忠?張獻忠要是被滅了,我們怎麼辦?再跑去西北打李自成?李自成打完了呢?是不是還得去北面打韃子?”

左夢庚一聽,忽然茅塞頓開,知道了老爹的想法。

這些年來,左良玉打仗的本事沒什麼長進,但養寇自重和虛張聲勢就兩招就玩的出神入化。

左良玉很清楚,有寇可剿,自己纔有活幹,才能立功升職,朝廷也就離不開自己,遇到事情還得事事遷就自己。

左良玉也已經把剿寇的分寸把握的非常精準,既能立功,也不一次把流寇全剿滅了,特別的關鍵時刻,遇到流寇談文鬥武斗的事情,他都會欣然答應,放流寇一條生路,讓他們再招兵買馬,東山再起。

至於虛張聲勢,更是左良玉的強項,明明只有七八萬人馬,卻號稱二十萬大軍,給朝廷造成自己兵多將廣的印象,讓朝廷不敢輕易動自己。

朱慈烺還知道,歷史上左良玉的南明的時候,牛皮越吹越大,手裡有十幾萬人馬,卻敢號稱八十萬大軍,這牛皮吹起來的效果很也顯著,整個南明朝廷都沒人敢得罪左良玉,還封他爲候。

朱慈烺離開後,深深的感受到左良玉的跋扈,居然跟當面跟自己談條件!

這次本想順手幹掉左良玉,卻沒想到左軍已經做好了防禦,整個大營周邊足足安排了數萬人,火銃兵、炮兵、騎兵更是環繞大營隨時待命。

把黃得功和第一旅留在武昌後,朱慈烺現在只有幾千天武軍,他不好貿然動手,只能等會去之後,再慢慢收拾他。

朱慈烺的回程計劃是,從九江府乘船沿着長江東進,一路走水路到太平府,再渡江到廬州府,走陸路返回鳳陽。

在朱慈烺回鳳陽府的途中,大明的最南方發生了一件大事。

※※※※※※※※※※※※※

在廣東虎門,廣州灣海面,船帆如雲,百舸爭流,六艘懸掛着獅旗的英國艦船正漂在海面。

英國艦船的上尉指揮官威德爾,腰澗佩着軍刀和短火槍,雙手戴着白手套,頭帶皮質雙角軍帽,身穿鑲着藍色邊條的紅色緊身高領貼身軍裝,他的白色緊身馬褲和黑色高筒皮靴顯得很扎眼。

此時威德爾正站着旗艦船尾高聳的船樓上,以居高臨之姿,看着自己麾下的船隊,心中也不覺生出一股縱橫海上,所向無敵的感覺。

他目光眺望遠處這個東方國度,心中涌起了無限的期待,在海上漂了一年,終於到大明瞭!

威德爾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曾經參加過英國對葡萄牙之間的海戰,建立了不少功勳,這次能來大明,也是拜葡萄牙所賜。

葡萄牙長期租賃着大明的澳門,掌握着大明所有的對外貿易,但卻經常受到海上馬車伕荷蘭的侵擾,被搶了不少貨,於是葡萄牙想和英國聯合對付荷蘭,英國也是想借此機會獲得在大明的自主貿易權。

雙方達成協議後,在崇禎九年四月份,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命令上尉威德爾率領六艘艦船來到大明,在經過一年的航行,英國艦隊終於來到澳門葡萄牙租地後,葡萄牙人卻反悔了,讓他們回去。

威德爾當然不幹了,老子順着大西洋漂過了非洲好望角,跨過大半個地球航行了一萬七千多海里,好不容易纔到這裡,你讓我回去就回去?

威德爾決定不鳥葡萄牙人,自己去單幹,大不了用火炮強行讓大明與大英帝國建交。

威德爾率領船隊來到了廣州灣後,開始打量了一番附近的地形,這纔派出一艘船前往虎門一帶勘測水道。

虎門亞娘鞋炮臺的大明守軍見一艘打着怪異旗號的龐大船隻駛進來,立即打出旗語讓他們停下,並派人上船詢問情況,英國人也很配合,賠笑着說想跟大明貿易。

“等着!”上船檢查的明軍把總扔下一句話後就離開了。

見大明那邊遲遲沒動靜,威德爾厚着臉皮讓船隊駛入了珠江口。

見幾艘外國船這麼不懂事,大明守軍立即喊道:“前方的船立刻停下,在沒有我大明總督大人許可之前,不得再向廣州靠近!”

威德爾置若罔聞,命令船隊繼續開進。

對方給臉不要,廣東總兵陳謙直接下令亞娘鞋炮臺明軍開炮,轟他孃的!

駐守炮臺的明軍開始炮擊英軍,然而因爲炮臺的火炮都是小炮,對英國的艦船難以構成傷害,結果反被英國艦船狂轟炮臺,並拿下了亞娘鞋炮臺。

威德爾派出一百多名水手佔領炮臺扯下大明日月旗,升上了英國旗,又將炮臺上的火炮當做紀念品搬上英船,隨後開始搶劫附近的民船,迫使附近漁民爲其傳口信,要求自由貿易。

兩廣總督熊文燦得知消息後,憤怒不已,作爲文化人的熊總督決定先禮後兵,先是讓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給英國人提交抗議信,讓他們退出虎門並歸還明軍火炮。

威德爾並不買賬,仗着自己船堅炮利,對大明官員採取了不屑一顧的態度,依然派出英國商人攜帶22000枚西班牙銀元和兩箱日本銀子前往廣州進行貿易。

兩廣總督熊文燦是什麼人?他自幼讀書,當過地方官,幹過禮部主事,還出使過琉球,是個見過大世面的人,他雖然沒打過仗,但憑着他的一張嘴,搞定了許多人都無法搞定的海盜王鄭芝龍。

憑藉着這份功勞,熊文燦當上了兩廣總督,也算是封疆大吏了。

原本他兩廣總督乾的好好的,境內盜賊、海盜什麼的也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了,轄區一片安穩,可英國佬算是個什麼玩意?

熊總督很生氣,直接將福建的大明水師調了過來,又把在廣州的所有英國商人悉數逮捕並沒收了所有貨物,並寫信給威德爾,道:如爾等膽敢破壞一草一木,餘必下令士卒殲滅爾輩,使爾等片帆不留,則爾等後悔莫及,罪無可恕!

威德爾看完信後笑了笑,還回了一封信,讓大明官員先放了英國商人並歸還貨物,如果不照搬,他的船隊就不走了,還要搞事情。

威德爾嫌大明官員回覆的太過墨跡,於是再次施展武力,指揮船隊攻擊大明兵船,焚燬珠江沿岸的村莊,又將亞娘鞋炮臺炸燬,並佔領了一個小鎮,搶走了30頭生豬。

※※※※※※※※※※※※※

注:歷史上當時兩廣總督熊文燦已經調往中原剿寇了,也就是朱慈烺現在兼任的五省總督,因爲朱慈烺這個穿越貨,熊總督只能呆在原地了。

其實熊總督擔任五省總督也是個意外,吹牛比被崇禎知道了,硬着頭皮去幹的,結果爲此還丟了腦袋。

史料上記載的明英海戰資料不多,沒有說廣東當局是誰,只提到了廣東總兵陳謙。

(本章完)

1298.第1292章 兵入莫斯科39.第39章 抄家滅族620.第617章 算計897.第892章 罪惡254.第252章 佯攻1193.第1187章 軍火生意460.第458章 這還得了?(補請假的更新)132.第132章 狙擊多爾袞139.第139章 你懂個屁45.第45章 勇衛營出兵649.第646章 封狼居胥1299.第1293章 傀儡政權1238.第1232章 伐暹羅1260.第1254章 北庭44.第44章 皇陵被毀1185.第1179章 羞辱599.第597章 一夜風流把頭磕269.第267章 請戰 誓言1271.第1265章 刺公殺王177.第177章 天武軍46.第46章 城下挑釁922.第917章 知縣老爺的鐵腿功1074.第1068章 劈頭蓋臉一頓罵658.第655章 大公主抓週1211.第1205章 公主開疆723.第720章 大明董事會1317.第1311章 大局已定622.第619章 清廷的危機897.第892章 罪惡826.第823章 喜迎王師767.第764章 一鍋端481.第479章 天災人禍1312.第1306章 八皇會戰(5)216.第215章 向楚王行禮?1092.第1086章 我要當駙馬947.第942章 廢除農稅511.第509章 想要跑路的鄭家701.第698章 強硬姿態(爲阿爾託莉雅·潘1317.第1311章 大局已定440.第438章 令人懵逼的國考1148.第1142章 套路王869.第865章 大報恩寺琉璃塔508.第506章 鄭家水師的真正實力608.第606章 驚喜824.第821章 關寧鐵騎212.第211章 水雷炸太子37.第37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733.第730章 奉天靖難790.第787章 琉球王覲見894.第889章 進攻馬尼拉城337.第335章 武裝泅渡1159.第1153章 血戰220.第219章 獻賊打到南京了176.第176章 應對之策484.第482章 農業變革852.第848章 睡服者50.第50章 收攏軍心1012.第1006章 召見女皇1224.第1218章 太子調兵1250.第1244章 二十四總督276.第274章 天雄軍被圍 天武軍到來946.第941章 驚變535.第533章 突發狀況200.第200章 炮灰王藺養成 (爲盟主JackieZ165.第165章 團滅786.第783章 皇帝親臨441.第439章 掀桌 罷考602.第600章 忠臣549.第547章 人心185.第185章 祭皇陵 送血食328.第326章 請命平遼312.第310章 宴會刺殺(爲盟主猩紅男爵加更1252.第1246章 解恨297.第295章 陣斬親王1245.第1239章 統一天下135.第135章 清廷議事498.第496章 鄭氏三千精甲502.第500章 矛與盾的較量821.第818章 再造土木堡之變?331.第329章 山海關1267.第1261章 非凡的一年533.第531章 危機888.第883章 第880 大明皇帝駕臨呂宋606.第604章 來自上帝的問候254.第252章 佯攻1314.第1308章 軍國秘技805.第802章 轟炸江戶504.第502章 破關而入1090.第1084章 天武帝是好皇帝109.第109章 破城224.第223章 大明與英國的第一次海上交鋒374.第372章 誅十八族1228.第1222章 大明錚臣9.第9章 向皇后借錢1355.第1349章 大同盟981.第976章 溫文爾雅的錦衣衛869.第865章 大報恩寺琉璃塔513.第511章 天下大勢1062.第1056章 崇禎沒上吊?73.第73章 崇禎皇帝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