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

乾清宮,弘治皇帝的書房。

弘治皇帝、內閣三閣老、英國公張懋、戶部尚書佀鍾、兵部尚書劉大夏等六部九卿每人手裡面拿着一份劉晉制定的稅改方案,都看的很仔細。

有點人面無表情,有的人眉頭深深的皺起,還有的人則是臉色微微帶着一絲笑容。

“方案很不錯,很細,也很具有可行性。”

弘治皇帝看完也是滿意的點點頭。

劉晉做事非常有效率,也總是能夠讓自己滿意,有大才,又有責任心,更是有一股爲天下蒼生真正謀福祉的信念。

這才弘治皇帝喜歡劉晉的原因。

儘管劉晉並沒有張口閉口就爲國家、爲社稷、爲老百姓,但是劉晉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心真意的在造福百姓,爲這個國家、爲這個民族,爲大明做實事、做好事。

反觀其他的那些大臣,雖然一個個都張口閉口,什麼輕徭薄賦、什麼與民爭利、還有什麼爲了江山和社稷。

卻往往都是尸位素餐、不思進取,一心沉浸在儒家治國的幻想當中無法自拔,拿不住方案和實際行動出來。

這其中,像周經、佀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要說他們沒有本事吧,那也是有本事的人能夠爬到戶部尚書的位置,沒點本事怎麼可能。

要說他們有本事吧,他們身爲戶部尚書,掌管國庫的時候,國庫空虛都能夠餓死老鼠,朝廷想做點事情都辦不到,一句沒錢就懟的弘治皇帝直冒青煙。

天天盯着自己的內帑,恨不得將自己的一分一釐都搜刮的乾乾淨淨,可是叫他們去徵稅,卻又一個個說自己是在與民爭利,甚至於還覺得很羞恥。

民?

什麼是民?

劉晉說得好,這士紳是民,商人也是民,農民那更是民,在這些文官的眼中,只有士紳、商人是民,那是絕對不能徵他們的稅,不然這些‘民’就民不聊生。

對於周經、佀鍾他們這些文官來說,他們巴不得國庫空虛,這樣朝廷沒錢,皇帝沒錢,自然而然也就沒有辦法去折騰什麼了,他們這些當官的就輕鬆多了。

至於說什麼倭寇橫行、外族入侵、災荒肆虐等等之類的,這些肯定是皇帝沒有做好,甚至於是皇帝德行有損,所以上天才會降臨這些災禍下來,目的就是提醒皇帝要愛惜子民,要勤儉節約、要輕徭薄賦、要親賢臣遠小人等等之類的。

有了對比,弘治皇帝就越覺得,很多大臣除了是米蟲之外,於國家江山社稷根本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當然了,弘治皇帝並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儒家教育出來的必然性。

儒家發展到了現在,已經完全的固化,對思想的禁錮,對新鮮事物的牴觸,這就註定了,它正在走向腐朽、走向衰敗。

在這樣制度下出來的官員,也許博古通今,也許能夠高談闊論,也可以寫一手漂亮的文字,可是它卻始終只能夠在前人已經限定的框架之中,沒有辦法突破,獲得新的發展。

思想上的禁錮纔是最可怕的,而只有思想上的突破才能夠創造出新的輝煌出來。

“劉晉,這設置市舶司倒也沒有什麼問題,只是,這兵庫之津和月牙城之類的,我們在這些地方徵稅,是否合適?”

李東陽看完,想了想也是問道:“這些地方自古以來都不是我們大明的地方,這琉球還好說,這兵庫之津只是我們向倭國租借的,至於這月牙城原先是呂宋國的馬尼拉。”

“當然合適了,這些地方以前不是我們大明的,但以後都是我們大明的,既然是我們大明的土地,那自然就需要向我們大明納稅。”

“不僅僅是兵庫之津和月牙城,以後我們大明擴張到哪裡,哪裡的土地和人都要向我們大明納稅。”

“李公,時代在不斷的變化,大明之外的世界很大,有太多、太多的無主之地,這正是我大明子民開拓進取的好時代。”

“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當皆爲我大明之國土!”

“凡願意效忠我大明、效忠我大明天子、學習我華夏之風的人,皆爲我大明之子民,也都需要向我大明納稅。”

劉晉非常鄭重的點點頭。

這可是很關鍵的,海外之地不納稅,朝廷怎麼可能有動力持續的擴張。

更何況,只有收到更多的稅了,大明纔可以組建起更強大的軍隊、打造更多的戰艦和船隻來搶佔更多的土地。

“說得好~”

弘治皇帝聽到劉晉如此霸氣的話,頓時就高興的拍案叫絕。

沒錯,就該如此。

大明雖然大,但世界更大,大明之外的世界非常的廣袤,有着無盡的肥沃土地,有着數不清的黃金和白銀。

大明的子民就該不斷的往外擴張,不斷的搶佔更多、更廣闊的土地,而不是一直被侷限在這一畝三分地上面。

其他人也是都紛紛點頭,經過這幾年的宣傳,大家對於大明之外的世界也是有了更深的瞭解,也都知道了海外的富饒和廣袤。

投資黃金洲、南洋、琉球的人很多,在場的這些大佬可都是多多少少投資了一些商行和船隊,在南洋這邊也是有建立屬於自己商行的種植園。

現在劉晉明確的提出了一個概念。

那就是這些地方雖然以前不屬於大明,但是以後它就是大明的,因爲這裡有大明的子民,這裡的人向大明和大明天子效忠。

這就意味着,這些地方以後和大明傳統意義上的兩京十三省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也意味着以後這裡出事情了,那大明就必須要派遣兵力去維護。

這就等於是維護了大家的利益。

說到底還是利益的問題。

因爲大佬們都投資了琉球、南洋這邊的種植園,也都投資了前往黃金洲尋寶的船隊,所以自然而然也就發生爲妙的轉變。

要是以前的話,必然會有很多腐儒酸吏跳出來大喊大叫什麼仁義道德、泱泱大國當以德服人之類的。

現在就沒有,因爲上至內閣的三閣老,下至朝廷之上的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甚至於下面辦事的官吏。

大家多多少少都投資了商行,投資了船隊,自己真金白銀的砸進去,總不能砸了自己的銀子吧。

“劉晉說的對~”

“陛下,諸公,臣以爲朝廷當出一部法律來將這一切規定下來。”

“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它就是我大明之國土~”

“凡向我大明效忠、向大明天子效忠、又願意學習我華夏之風的的人,他就是我大明之子民。”

張懋想了想站出來建言道。

大明現在擴張的很快,往北草原上,草原城鎮在不斷的往北、往西修建,據說最遠的都已經快要修到蘇武牧羊的北海了。

往南,在南洋這邊,以月牙城爲中心,在呂宋島上面,大大小小的種植園遍地開花,同時太平侯杜明恩一路向西,也是一路建立了很多的據點。

這些據點,有的是租借的,有的乾脆是這些地方的國王贈送給大明的,沒有辦法,大明在這地方威望很高。

往東,倭國這邊佔了銀山縣、租借了兵庫之津,同時又在魚溪建立了據點,在黃金洲這邊也是有十萬人過去,到時候沿着黃金洲的西海岸,肯定可以建立很多的據點。

正如劉晉所言,這是一個急速擴張的時代,大明的版圖在不斷的擴張。

可是大明在這些海外之地的管理上卻還是遠遠沒有跟上。

琉球城這裡依然還是琉球城在管理,沒有設置官府和府衙,南洋的月牙城也是如此,這些地方的據點都還是天津遠洋貿易行在運營。

也就是倭國這邊,銀山縣和兵庫之津這邊有派遣過來的官員,往北的魚溪以及黃金洲這邊都還沒有大明官府設置的府衙。

短時間內還行,但是時間一長就要出問題,大明朝廷這邊就如同一個行動緩慢的老人,有點跟不上這迅速變化和擴張的時代。

“陛下,臣同意張公所言~”

“當儘快立法,同時在海外之地設置行省,委派流官、建立府衙,正式宣告這些地方乃是我大明之地,這些地方的子民乃是我大明之子民。”

內閣首輔劉健也是站立出來表態了。

“臣附議~”

謝遷、李東陽、佀鍾、劉大夏等人也是跟着紛紛點頭。

有些東西就是這樣,首先要名正言順,先將這地方納入大明的版圖,將它和大明的兩京十三省一樣,設置行省,設置府衙、委派流官,同時也派遣駐軍。

這樣一來才能夠讓大家知道,這些地方是我大明的地盤,這裡的人是我大明的子民。

未來出現了什麼衝突之類的,大明這邊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去出兵保護自己的國土和子民了。

至於其它國家和人承不承認,這很重要嗎?

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反正我大明做事就是這樣,你要是不服就可以試試我大明的堅船利炮。

“…果然是屁股決定腦袋啊,以前做的對,這以後啊,不單單是要帶着武將勳貴們發財,更應該帶着這些文官、士紳、大家族們發財。”

劉晉都微微傻眼了,本來是討論徵稅的,這一下子就扯到了這上面去了,心裡面也是忍不住感嘆起來。

第1770章,總是要有一代人去吃苦受累的第1283章,歡呼雀躍第639章,囂張抗稅第3章,母親王氏第1291章,農夫與蛇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503章,牛人王守仁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689章,朝鮮、倭國武士第1484章,大明的冬天南雲篇第2219章,被沖垮的農業2第1762章,勝利者的悠閒小日子第362章,鹽商聚會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891章,弘治皇帝的安排第1136章,開始修建鐵路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338章,誰會贏?第540章,韃靼諸部的重要性第2272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2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1596章,關於血脈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665章,重賞之下出良方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159章,暈船第1108章,真的是人蔘第2101章,格物致知王陽明第1813章,石油價格大漲第736章,輕鬆拿下第343章,大登科後小登科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1485章,大明的冬天建祠堂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1695章,上位者要學會偷懶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185章,火車熱第2129章,留聲機賣脫銷了第18章,密謀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45章,三閣老第1002章,影響第859章,澳洲的土著第12章,賣鹽第387章,楊大郎見聞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2037章,大寒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615章,各方反應第1789章,移民的第一個冬天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1141章,倭國人的主要生意第1566章,內閣職權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2140章,滾滾的財富流入第724章,自信的大明人第1590章,大熔爐之赤霞城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1493章,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波斯人第532章,淞滬第1289章,差點氣死的張氏兄弟第466章,年底盤點第55章,和皇帝再次合夥做生意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921章,黑土省的變化第1493章,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波斯人第385章,忙碌建城第2104章,正德朝第903章,買女人第2013章,扶不起的酸臭腐儒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1268章,關於留學生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991章,比斯開海戰第1733章,汽車的速度第396章,敗家子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2054章,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第878章,長見識了第730章,身份地位問題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223章,天降祥瑞第2224章,全球化經濟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180章,割肉的滋味第401章,轟動第639章,囂張抗稅第2172章,兒行千里母擔憂第1692章,東城區規劃第593章,農部第1821章,有人彈劾是好事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1723章,汽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