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5章 ,限制海外藩國 殖民地的工業發展

第2255章 ,限制海外藩國 殖民地的工業發展

王守仁頭疼無比,紡織產業關係重大。

儘管現在的大明帝國發展迅猛,大量的新興行業都在崛起,但是紡織產業依然是很重要的一個行業和領域。

“要是劉晉在的話,他肯定是能夠想到辦法來應付的。”

王守仁又一次的想到了劉晉。

能夠讓王守仁佩服的人很少,劉晉就是其中一個。

劉晉的才華、人品等各個方面都讓王守仁非常的欽佩,尤其是當王守仁自己做到了內閣首輔這個位置上了,他更能夠理解劉晉以前所做的那些決策、制定的那些制度是何等的有用、英明瞭。

別的不說,單單是官員的考覈制度,在這個制度之下,官員們需要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業績上面,只有幹出了政績才能夠有提拔的機會。

所以很多的事情,這地下的官員就會想辦法的去做好來,修橋鋪路、招商引資等等,放在以前的話,手底下的這些官員不僅僅尸位素餐,而且一門心思的只想着拉幫結派、攀關係、勾心鬥角什麼的。

整個朝堂上下都圍繞着這些在轉的時候,不僅僅耽誤了重要的國家大事,而且還極大的耗費了天子、內閣大臣、六部尚書這些主要決策者的精力,讓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真正的思索關係整個國家的大事和方向。

說劉晉懶也好,說劉晉聰明也好,反正在劉晉的這套制度之下,內閣這邊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其實並不多,都是大事纔會到這裡。

以前那些溜鬚拍馬、請安之類的奏疏大大減少,甚至於基本上都已經沒有了,所寫的內容也是儘量的言簡意賅,不再是爛婆娘的裹腳布一般又臭又長了。

王守仁想到了劉晉,想到了如果是劉晉在這個位置上的話,他現在又會如何去處理眼下的事情。

“或許該發個電報給劉晉,也不知道劉晉現在到哪裡去遊山玩水了?”

“他可真會選時候,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竟然辭官去遊山玩水了,我這六十多歲的老頭子都在這裡拼命的幹活,他五十多歲的人竟然就開始遊山玩水了。”

“他的人生規劃可真是出人意料!”

想到劉晉,王守仁都忍不住直搖頭,這個劉晉,總是做一些讓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換成其他人,在五十多歲的年紀,身體又很健康的情況下,那是一定會在內閣首輔這個位置繼續幹下去的。

更何況天子又非常的信任劉晉,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理由辭官不幹的。

可是劉晉就不是常人,他的人生規劃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懂得急流勇退也好,還是說會享受生活也罷,總之劉晉就是如此的獨特,五十多歲的年紀就開始周遊全世界,享受人生和生活去了。

至於權力,說放下就放下了,如此的乾脆、爽快,不帶一絲一毫的留戀,甚至於這辭官之後,劉晉那是對於朝野上的事情絲毫不聞不問,也都沒有給自己這個老朋友寫封信什麼的過來。

還得要自己發電報、寫信過去給劉晉,如果其他人知道了,還會以爲自己和劉晉不和呢,彼此都沒有什麼書信往來。

當王守仁在爲即將暴雷的紡織行業而發愁,苦思應對之策的時候,另外一邊,在京城望月樓這裡,大明紡織行業的諸多領頭羊們也是聚在了一起,商討着眼下關係整個紡織行業未來的大事。

“唉,我的倉庫裡面現在堆滿了整整幾大倉庫的貨,根本就沒出去,算下來這些貨足足有200多萬兩銀子,這還是我的工廠每天只開工半天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

“如果再賣不出去的話,我都不得不暫停開工了,到時候那些熟練的工人走掉的話,這以後想要再開起來就難了。”

李振庭探口氣說道,他所開設的李氏七彩紡織廠是大明紡織行業裡面前十的領頭羊,以布匹生產、成衣製造、鞋子製造爲主,僱傭的工人熟練超過十萬人。

“你還好,家大業大,其它買賣依然很不錯,還有着流動資金,我就慘了,所有的錢都壓在了上面,現在幾大倉庫全部都堆滿了,又不敢停下來。”

“銀河這邊馬上又有一筆貸款到期了,到時候要是拿不出銀子還款的話,我就要破產了。”

同樣也是大明紡織行業前十的錦繡紡織廠東家胡萬里也是唉聲嘆氣的說道。

他現在是愁的頭髮都全白了,想到即將到期的銀行貸款,他都愁的要死,這要是還不上的話,到時候房子、土地、莊園、種植園等等全部都要被銀行給收走。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們的產品就是賣不動了。”

有人跟着說道:“現在的價格比起以前來還要更便宜,我們即便是虧本賣都賣不出去,我以前的一些老顧客現在都不買我的貨了。”

“他們說海外一些殖民地和藩國這裡貨比我們的價格還要便宜很多。”

“你不說還好,一說到這個時期我就氣。”

“那些海外殖民地和藩國的紡織廠,他們廠裡面用的都是奴隸,只要給口吃的就行了,這成本當然是非常低了。”

“我們就不一樣了,我們大明的人工太貴了,一個工人一年至少都要給100多兩銀子,而且一天還只工作八個小時,並且節假日什麼的都要休息,還雙休。”

“海外那些藩國和殖民地的工廠就不一樣了,用的都是奴隸,根本不要發工錢,一天還可以工作12個小時,全年無休。”

“我們的貨即便是再便宜也比不過他們,我們虧本賣的價格,他們依然有着不錯的利潤,根本沒辦法比。”

李振庭一聽,頓時就無奈的說道。

海外那些紡織廠的情況,他們當然也是非常的清楚的,因爲都是彼此認識的,甚至於不少人都將部分的紡織產業轉移到海外殖民地和藩國去了。

“再這樣下去的話,我們都要被他們給玩死了,我們在大明本土這邊開工廠,給朝廷這邊交稅,增加就業。”

“那些海外藩國和殖民地工廠,根本就沒有在我們大明交稅,但是他們的布匹卻是可以返銷回我們大明帝國,搶走了我們的市場。”

“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我覺得應該要聯合上書給朝廷這邊,讓朝廷這邊限制海外殖民地和藩國的工業發展,不允許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國辦公廠。”

“否則在以後,不僅僅是紡織業,其它的行業都會被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國給衝擊的體無完膚,他們擁有着極其廉價的勞動力,而我們大明本土的勞動力價格卻是越來越貴。”

胡萬里也是深表贊同的說道。

“不限制也行,也必須要允許我們使用奴隸,否則的話我們根本就辦不下去。”

“或者是要降低工人的薪酬待遇、延長工作時間、取消節假日等等,不然我們這些東家如果都活不下去的話,到時候倒閉了,他們這些工人更沒有飯吃了。”

李振庭想了想補充說道。

其實大明本土這邊,對於開放奴隸限制的呼聲一直都很高,尤其是以這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最爲強烈。

大明帝國本土日益高漲的人工工資,讓他們這些資本家們倍感壓力,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大。

很多海外的殖民地、藩國沒有這方面的限制,他們可以使用奴隸,人工價格極其的便宜,甚至於可以說忽略不計。

這些廉價的產品不僅僅搶奪海外的市場,還衝擊大明本土的市場,讓大明的資本家們叫苦不已。

可是偏偏大明本土和海外的殖民地、藩國之間是自由貿易的,彼此之間都沒有任何的限制,不會額外的增收關稅什麼的。

甚至於連貨幣都是統一的,至今海外的藩國、殖民地都沒有發行自己的貨幣,因爲即便是有的藩國、殖民地發行了自己的貨幣,大家也都不接受、不認可,市場無法流通,最終還是不得不用大明的銀幣和銀票。

“如果朝廷不爲我們這些人着想的話,到時候我們也只能夠遷移到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國去了,不然根本就生存不下去啊。”

“是啊,沒辦法的情況下,那肯定是要遷移出去的,到時候朝廷就要少很多的稅收了,大量的工人也要失業。”

“我看我們還是一起向朝廷這邊表達下我們的想法,看看朝廷這邊會不會有什麼措施出來。”

“我看可以,我們大明整個紡織行業關係着幾千萬人的生計,關係着大量人口的就業和大量的稅收,朝廷一定是高度重視的。”

衆多的資本家們不斷的商量着,商量着向朝這邊一起請願的事情。

對於他們來說,以他們的認知,他們對於眼前所出現的問題歸根於來自海外市場的不公平競爭,而沒有充分的認識到,之所以會出現眼前的這個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產能過剩,供需嚴重失衡的原因。

PS:求票票~~

第357章,看不到銀子總是不踏實第1905章,神奇的電燈第1621章,去河中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2148章,大明歌星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1509章,價值連城的橡膠園第2271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415章,定邊大捷第1227章,東天竺殖民地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365章,對方的弱點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1490章,朝波同盟?第1928章,拜訪劉晉第172章,手都震麻了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2092章,又是艱難的一年第536章,西域第2169章,火爆的電話第1823章,弘治皇帝要學乾隆?第879章,意義非凡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227章,葫蘆裡面到底賣的是什麼藥第37章,我們生活在一個球上面第459章,覺得貴?分期付款吧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2036章,小冰河期的威力2第758章,寧王的目標第914章,切除腸癰手術(加餐)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890章,這是小問題第1763章,黑土省的移民問題第1125章,商議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1871章,兵庫之津第812章,多試試,有的是機會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1422章,該站隊了第469章,新軍制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297章,沒有缺口第969章,土匪和海盜第850章,不一樣的大明第49章,其心可誅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283章,歡呼雀躍第1443章,震怒的葡萄牙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2148章,大明歌星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1088章,去工廠幹一段時間第144章,京城最亮第1257章,大西安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2128章,超級火爆第176章,將計就計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68章,流水線和計件制第1566章,內閣職權第1129章,火車來了第1803章,黑土省的相遇第229章,萬萬不可啊第218章,成了香饃饃的錢有財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1058章,佩服萬分第1443章,震怒的葡萄牙第1308章,你知道大明一年要死多少孩童嗎?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274章,海貨行第931章,來自東歐的奴隸第841章,旁門左道?第205章,四輪馬車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005章,虔誠的信徒第925章,文化上的認同纔是最牢固的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730章,第一輛客車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1888章,當官就是熬啊第1802章,大明人的新年2第865章,賺錢利器第946章,人口普查第68章,流水線和計件制第1376章,開疆拓土的意義第1279章,以後十八歲才能夠成親第1819章,電燈第1140章,七裡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