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總是要有一代人去吃苦受累的

“大家都看看吧~”

弘治皇帝將劉晉的奏疏傳給佀鍾、王守仁、韓文、楊一清等人,讓他們也都看看,然後發表下自己的意見。

幾人拿到奏疏也是非常快速的看完,一個個也都沉思起來。

“大家都說說看吧。”

弘治皇帝掃了一眼衆人說道。

“陛下,臣以爲劉公所獻之策正符合我大明當今之時局,乃是爲我大明千秋萬代之繁榮昌盛的根本。”

“鐵路公路的便捷和作用依然無需多說,鐵路和公路所到之處, 不僅僅商貨流通,政令通暢,更是有利於我大明對各地的管理和控制。”

“邊境之地尤其重要,黑土省遠離我大明本土,而黑土省土地肥沃,平坦開闊, 極其適合發展農業, 修建鐵路, 不僅僅可以加強我大明對黑土省的控制,也可以帶動黑土省農業的發展,使其儘管成爲我大明的糧倉。”

“另外在大明發展的佈局和規劃上,也是非常正確的,天府之地,自古富庶,但因爲交通不便,商貨難通,如能夠修建一條鐵路通往四川的話,則四川必定會成爲我大明又一江南之地。”

“湖廣和江西隨處內陸,但有長江水運之便,只需疏通江河道路, 多建港口和碼頭, 這湖廣和江西也可以和江浙相比。”

佀鍾作爲次輔, 也是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了贊同, 這份浩大的計劃一旦完成的話,鐵路成爲連接大明各地的動脈,公路則是成爲了血管,大明國土雖大, 但也再也不用擔心統治和管理的問題了。

“陛下,劉公和佀公所言有理。”

“劉公所提及均衡發展的道理更是非常重要,我大明之富庶不能只富一地,應該是各地都富裕,大明上下都富裕才行。”

“臣以爲不僅僅是湖廣和江西,遼東地區距離京城很近,又有渤海交通之便,同時遼東資源豐富,又是大糧倉,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以重點發展遼東渤海地區和黑龍江下游出海口地區,將其打造成我大明最爲重要的糧食產地、船隻產地和鋼鐵大省。”

“另外兩廣地區,維度低,天氣炎熱溼潤,珠江出海口地區,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又有海運之利,同樣具備發展的潛力, 朝廷也應大力的支持。”

王守仁沉思一會,對劉晉的計劃進行一些了補充。

大明現在是有條件、有實力進行整體的大規劃和大發展,不是說窮的只能夠一個個輪着來,可以同時在多個地方進行建設。

聽完老王的話,劉晉也是直點頭,遼東和兩廣,這是劉晉自己所沒有考慮到的。

在劉晉的規劃之中,遼東那是大糧倉,搞農業就可以了,至於兩廣,現在是嶺南之地,還不具備開發和投資的條件。

但其實遼東地區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煤炭、鋼鐵、石油、林業資源等等都非常的豐富,交通也是極爲便利。

南邊這邊是渤海,坐船就可以直接到京津地區了,遼河又可以當河運,東邊這邊是朝鮮,在往上一點就是後世的海參崴,這也是一個大港口。

當然放在毛子的手中顯然是有些浪費了,現在在大明帝國的手中,好好的經營下,這裡顯然也是一個不錯的港口,可以依託遼東地區的資源搞搞鋼鐵冶煉、船舶製造等產業。

兩廣地區,雖然現在在大明來說不算什麼,但兩廣有兩廣的優勢,臨海,天然的優良港口極多,北可以上湖廣、江西,往南可以下南洋幾省,往東可以往福建、江浙,往西則是大明的西南諸省。

現在大明人的種植園在南陽地區遍地開花,這兩廣也同樣可以發展起來,沒道理說比別的地方差。

更何況,現在的瓊州有密雲鐵廠的分廠,有天津造船廠的分廠,已經是有着不錯的基礎了。

朝廷這邊只需要在這些地方投資建造一些港口、城市、修建道路、再將鐵路修建過去的話,自然而然,這些地方也都是可以迅猛的發展起來。

當然,劉晉的這份規劃,只是限於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後世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後世那還是有大量的政策、資源的大量投入,這才造就了東部沿海地區的繁華,也是讓廣東一躍而起成爲了第一大省。

但事實上,別說廣東,兩廣加起來在古代也是不如湖廣、江西、河南等這些內陸省份的。

不可否認兩廣的區域地理優勢,在海洋時代是非常有用的,即便是大明朝廷這邊不進行什麼規劃,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廣地區同樣也是能夠發展起來的。

“一下子如此大規模的修建鐵路和公路的話,我大明財政能夠支持的起?”

新的戶部尚書樑儲想了想說道。

他默默的算了下劉晉所提出來的這項浩大的基礎建設規劃,單單是修鐵路到厚照城這邊,需要花費的銀子都是需要上億兩白銀,鐵路太長了,即便是現在鐵路已經修到了南雲省和中亞省、河中省。

再從這三地修過去的話,依然還有很長的道路,關鍵是沒有什麼人願意投資這些鐵路,這裡遠離大明本土,經濟又不行,投錢進去了,猴年馬月才能收回來。

這就意味着,所需要的資金大部分都需要朝廷國庫來承擔了,儘管是爲了鞏固邊防,但投資太大的話,依然會對大明財政造成巨大影響。

更何況,還要同時修前往天府的鐵路,自古以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要修鐵路到天賦去,天知道要用多少銀子去鋪路。

可能修到歐洲的厚照城去有個幾億兩銀子就足夠了,因爲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坦開闊的地區,無非就是路長,技術上沒有什麼難度,也不需要額外的太多銀子支出。

可是要修到四川去,雖然從西安修過去,路程並不算多遠,和修到歐洲的厚照城去沒得比,但是普通的地方,一里鐵路有五萬兩銀子就足夠了,這修到四川去,搞不好一米鐵路都要花上萬兩銀子,天知道要投多少銀子進去,更何況技術難度也太大了。

這都是要花錢的,大明國庫雖然現在有銀子,但這樣花銀子的花,恐怕也是經不起的啊。

“完全是可以支撐的起的,我們不需要一次性將所有的銀子都撥款到尾,而是一個月、一個月的分批去撥款。”

“一年、兩年建不完,我們就分五年、十年來完成這件事情。”

“鐵路和公里都是要修的,有些時候,我們已經不能去計較銀子的投入到底划算不划算了,而是要站在整個大明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角度去考慮這個事情。”

劉晉想了想非常肯定的說道。

不管要投多少的銀子進去,也不管要修多久的鐵路,一定要修,也是一定要發展的,因爲鐵路、公路對大明來說意義非凡。

“這修往歐洲厚照城的鐵路,我估計至少也是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纔可以修建完成。”

“修往天府的鐵路,可能就需要二十年、甚至於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夠修建完成。”

“另外還要從江西修鐵路到嶺南的廣東地區,這可能又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

“這對於我們大明來說,也意味着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大明寬裕的財政將會變的相對緊張。”

樑儲聽完,大致的計算了一番之後說道。

“這只是按照我們現在的施工進度來算,所以會覺得需要怎麼長的時間,技術是在不斷的發展的。”

“以前的時候哪裡會想到有一條會有火車,還有汽車、卡車等等東西的出現,但現在有了,對於我們的交通和生產來說都是飛躍式的發展。”

“還有財政問題,在十多年前的時候,我大明一年的國庫稅銀收入不過三百萬兩,現在我大明一年的國庫稅收已經超過了12億兩白銀,增長是非常快速的。”

“可能再過十年的話,我大明的稅銀可以達到20億兩也是難說的,現在看起來是會造成不少的困難,會讓國庫緊張,但在將來來說,或許就不一樣了。”

劉晉沉思一番之後也是說道。

“嗯~”

弘治皇帝和衆大臣聽完,也是紛紛點頭表示了贊同。

大明的國庫收入增長是非常快速的,而且大明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稅收自然增長就快。

“劉公說的有道理,總歸是需要一代人去做這些事情的,我們現在不做,將來子孫就要去,現在不去修鐵路,將來,子孫就要去修鐵路。”

“我們現在將鐵路給修好了,子孫後代就可以享福,有困難也是現在的困難,隨着經驗和技術積累,肯定是可以越修越容易、越簡單,費用越低的。”

楊一清站出來表示了贊同,他這個工部尚書當然是最喜歡修路什麼的了,這樣才能夠體現出他工部尚書的重要性。

“嗯~”

衆大臣聽完紛紛點頭,樑儲見此也不再說話了,他比起周經來,日子就好過多了,不用一文錢扳成兩文錢來花。

“那此事就這樣定了!”

弘治皇帝見大家意見同意,也是拍板定下來。

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112章,繁榮的香港第610章,凡我大明子民所到之地皆爲國土第231章,廠衛的速度第948章,時過境遷第2145章,什麼叫戰鬥民族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膽?第520章,都該殺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11章,唐老虎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1637章,可悲的天竺人第330章,殷商後裔?第349章,辦學和辦銀行第1224章,西洋聯合商行的變化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421章,發銀子咯第347章,經濟治國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2032章,大破產第967章,掃黑除惡2第542章,方法很多第1446章,肆虐的海盜第2177章,對讀書人不能太好第398章,都是些什麼稿子啊第349章,辦學和辦銀行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1221章,那叫一個後悔第773章,做時代的領航者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001章,衝突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156章,張懋的請求第1723章,汽車學院第891章,弘治皇帝的安排第1214章,榮譽之戰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1693章,就拿張家開刀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110章,大齡未婚青年第1942章,繁榮的錫蘭島第503章,牛人王守仁第1736章,人少了,環境好了第1954章,佛帝第922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田種多了的煩惱第820章,一戰定西域(下)第623章,大明真正的藩屬國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2270章 ,再次回到大明第1956章,滅佛第1900章,又添五十年房貸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1685章,小偷小摸也要嚴懲第164章,堆放如山第1220章,征戰令第1734章,汽車熱第1712章,不愧黃金洲之名第347章,經濟治國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大豐收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014章,奧斯曼帝國震動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1722章,死命忽悠第628章,賜姓東方第1203章,大明鍾第1101章,要轉變思路第1148章,埋下仇恨的種子第758章,寧王的目標第1255章,文化教育第986章,接弦戰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標,朝廷要有方向2第999章,忙碌的田二牛第1698章,石油冶煉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第1323章,公審大會第461章,新舊力量之間的首次對碰第25章,孫夫子第282章,刷題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53章,爲什麼不用煤?第1695章,上位者要學會偷懶第474章,新兵入伍第174章,我明白了第494章,第一個開刀對象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1803章,黑土省的相遇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869章,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