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西山海事學院

熱鬧非凡的西山,到處都是人,唯有劉晉居住的院子這裡顯得比較清靜一些。

此時,孫新正在拿着一份統計數據向劉晉進行彙報。

“公子,截止目前已經有1500人報名,其中有600人是擁有軍戶、竈戶、匠戶戶籍的人,還有900人則是普通戶籍的。”

孫新將自己統計出來的數據遞給劉晉,這數據統計和分析比較原始,但在這個時代也算是比較先進了。

“竟然有怎麼多人報名?”

劉晉拿着報告仔細的看了起來,他原本以爲能夠照到900人就差不多了,甚至於可能還會差一些,沒想到竟然有1500人報名,這有點超乎他的想象了。

“都是去年來的老人嗎?”

“不是,其中還有一些是今年新來的,估計是收到消息之後過來報名的。”

“這部分人數有多少?”

“大概有100多個吧,這後面報名的基本上都是今年新來的。”

“把這部分人踢掉了,我們沒有時間再來教他們一些基礎的知識和內容,必須要用老人才行。”

劉晉想了想花掉了這些人,接着又說道:“剩下的這1400多個,全部集中起來。”

“嗯,在西山東邊這邊專門劃出一塊地來,成立一個西山海事學院,他們再加上杜明恩這邊帶過來的100人就是第一批學員,實行優勝劣汰制度,不合格的淘汰掉,只留合格的1000人。”

“對他們進行爲期三個月的海洋專項學習、訓練,到了四月份的時候他們差不多就應該要出發前往黃金洲了。”

成立西山海事學院也是劉晉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一個決定。

這前往黃金洲需要專業的船隊,更需要專業的水手,沒有先進的船隻是不可能進行遠洋航行的,同樣沒有專業的水手,也同樣無法在大洋、大海之中追尋財富。

在這個時代,明朝因爲長期實行海禁的政策,這海洋方面的人才奇缺,不僅僅是造船的人才奇缺,這合格、專業的水手同樣非常奇缺。

如果僅僅只是依靠經驗來培養專業的水手,速度非常慢不說,而且很多時候經驗並不可靠,甚至於還是錯誤的經驗。

這就需要專門成立一個專業性的海事學校來培養專業的海洋人才,通過學校進行一個系統性的學習,對海洋洋流、氣候、全球地理知識、天文知識、海洋生存知識、遠洋船隻構造等等進行一個系統性的學習。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現實是現在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讓劉晉去給這些人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同樣這些人都已經成年人,儘管經過去年的培訓和學習,認識了一些字,但總的來說,可塑性都不算太強。

真正想要培養出合格的海洋人才,需要的是從小就進行培養,現在頂多只能算是臨陣磨槍,不快也亮。

進行一定的培訓總比沒有任何的培訓要強很多,劉晉將後世一些海洋之中的知識傳授給這些人,採用後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相信總是能夠收到一些成效的,總之什麼都不懂就傻乎乎的往海洋上送好很多。

當然成立專業性的海事學校,同樣也算是劉晉的一個試驗,想要在個時代有所作爲,改變炎黃子孫的命運,劉晉需要將這個龐大的帝國慢慢的引向海洋,看向大明之外的世界。

想要做到這一切,劉晉就必須要培養出無數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讓更多的人在這個過程當中享受到利益,獲取利益,從而成爲自己的支持者。

海事學院僅僅只是開始,未來劉晉還會建起什麼紡織學院、建築學院、工學院等等一系列的學院,將大量的知識傳播出去,培養無數的人才。

在這個時代,所有的話語權和知識都掌握在了儒家文人手中,這儒家的思想發展到了現在早就已經腐朽不堪,失去了活力,所有的讀書人捧着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四書五經,背的滾瓜爛熟還不行,還必須要將如山一般的註解也背誦下來。

發展到了這一步,這幾乎已經註定了它只會慢慢的阻礙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爲社會的思想被死死的禁錮住,任何的創新、改變都會被視爲異端,視爲奇巧YIN藝。

可是偏偏就是這樣的儒家,這樣的文人士大夫,他們掌握了這個時代的一切,掌握了這個時代的話語權。

劉晉清楚,現在自己只是小打小鬧,又都是和民生有關,所以他們可以不管,可是一旦要是自己觸及到了這儒家、這些文人是大夫的利益,自己絕對要死無葬身之地。

想要同這些傳統的力量相鬥,劉晉就必須要培養起一批強大的新力量出來,所以建立各種各樣的學校是勢在必行,因爲學校不僅僅是傳播知識的地方,它更是傳播思想的地方,誰掌握了這個就掌握了話語權,掌握了未來。

海事學院做的好,劉晉就會零零星星的將更重要的專業性學院都建起來,只要更多人學到了新知識,利用新知識獲得了財富,擁有了地位,那麼將來站到劉晉身邊的人就會更多,自然而然慢慢的就可以這個帝國引向另外一個不同的發展道路。

西山的面積非常大,原先是屬於弘治皇帝私人的皇莊,這面積自然不會小,畢竟是皇帝產業,可供使用的土地非常多。

很快,在西山東邊這邊,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持續投入下,一座龐大的學院就慢慢的建成,這學院和傳統的書院不同,這裡不教四書五經,也不叫諸子百家,是一家專門用來傳授專業性海洋知識的學院。

當然了,現在僅僅只是掛了一個牌子,西山海事學院的牌子,也同樣沒有吸引什麼人注意,畢竟僅僅只是給一羣即將遠航的船員進行培訓、訓練的地方,沒有什麼太多值得關注的地方。

但是這個西山海事學院,它註定了將會是一個寫進歷史教科書的地方,從這裡將會走出無數歷史名人。

第2253章 ,產能過剩 經濟危機3第108章,還要過年呢第1023章,怒火沖天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771章,蒸汽時代第1713章,大平原第2059章,回家養老去第1442章,爲什麼受傷的總是葡萄牙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261章,神勇大鯨魚將軍第218章,成了香饃饃的錢有財第82章,好巧啊第114章,張家第755章,寧王朱宸濠第548章,忽悠巴特爾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1408章,新年第一次早朝第2227章,開始掐脖子了第2154章,大明科學院的構想第2226章,限制糧食出口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1566章,內閣職權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1410章,順時而變第1546章,也不知道是好是壞第1889章,必須給奧斯曼帝國一些顏色看看第2254章 ,頭疼的老王第1823章,弘治皇帝要學乾隆?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817章,騎兵的較量(下)第241章,招生和離別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153章,招工了第1888章,當官就是熬啊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2195章,家大業大也架不住兒子多啊第1157章,火爆的股市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12章,賣鹽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1764章,張懋的叮囑第460章,衆生皆苦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2270章 ,再次回到大明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1952章,劉達的日常工作第2013章,扶不起的酸臭腐儒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66章,真是好用第1374章,猶豫不決的阿列克謝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312章,撤兵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613章,不怕災荒第1737章,榆林石油第1429章,坑你,你還要說謝謝第2118章,劉姥姥進大觀園2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1393章,機器有沒有用?第494章,第一個開刀對象第319章,鹽山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891章,弘治皇帝的安排第552章,入關第597章,足球的魅力第2050章,瘟疫肆虐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1119章,地中海最大的生意第862章,蒸汽耕地機的推廣第714章,攻打暹羅第1031章,不急再等等第1790章,來自天子的關心第1004章,牛痘預防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2090章,歐洲的有識之士第1063章,當場揭穿第2048章,大旱2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1091章,一本萬利的買賣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525章,蘇祿第1344章,都是送菜的第1665章,重賞之下出良方第1943章,西洋聯合商行的瓶頸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個好處第2123章,大明天子也太摳門了第303章,劉晉會做虧本的買賣?第562章,荒蕪的良田第2094章,種糧的都是傻子第724章,自信的大明人第2204章,拍攝霍去病大破匈奴第1317章,年輕人,給點顏色就知道厲害了第834章,明葡第一次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