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年開春,南洋馬六甲城,這裡懸掛着大明帝國的旗幟,在穿過海峽的海風中獵獵作響。
本來馬六甲城是柔佛國的舊都,後來被尼德蘭人攻佔,再後來是日不落帝國將其變爲殖民地。
明軍又在二十年前佔領了它,並消滅了柔佛國,將馬來半島變成了大明軍的補給地。
馬六甲海防要塞可是駐紮了十萬明軍。這是大明帝國的常備軍,比起東洋兵還要能征善戰。他們擁有着諸國列強最先進的火器、最好的補給和最高昂的士氣。
過去兩百年的時間,大明帝國新軍就未嘗敗績。
馬六甲海防要塞臨海一面部署海岸炮臺13座,大小海防火炮200餘門,可以說得上是由火炮組成的死亡要塞,沒有列強的蒸汽船敢從海上進攻馬六甲要塞。
要破馬六甲要塞,唯有從岸上登陸,挖掘壕溝對馬六甲要塞進行圍攻。
但是駐紮在馬來半島的十萬明軍、逡巡在馬六甲海峽的大明艦隊可不會輕易讓列強的士兵登陸。
統帥十萬明軍一職爲馬六甲總兵,現任馬六甲總兵是石興周,手握重兵。
不過馬六甲總兵節制的是馬來半島的大明陸軍,至於大明艦隊有各自的水師提督管理。
大明陸軍和大明海軍平時各走各的路,只有爆發戰爭的時候纔會聯合作戰。
隨着海權的興起,兵部也不放心一個總兵在和平時期同時節制陸軍和海軍,那樣容易尾大不掉。
大明帝國和西洋列強都在南洋屯兵,在馬六甲海峽對岸就是日不落帝國、尼德蘭王國、法蘭西帝國的殖民地。
“根據錦衣衛提供的情報,日不落帝國在印度半島的不列顛兵爲4萬人、土邦兵20萬,而在巴達維亞的不列顛兵有1萬人、土邦兵5萬,合計30萬。他們的國會打算將印度半島的土邦兵數量增加10萬,這樣他們就有了40萬人。同時他們計劃提高印度土邦兵的戰鬥力,給他們更換新的後裝線膛槍用以替換落後的前膛槍。”
總兵石興周在馬六甲要塞的指揮所指着印度半島的位置:“印度半島成就了日不落帝國。如果沒有印度半島的資源、人口和市場,日不落帝國根本不配和我們大明帝國在南洋較量。他們可以從印度半島招募大量廉價的土邦兵與我們在南洋進行消耗,甚至還在印度半島修建了造船廠,就近製造蒸汽船。同時孟加拉地區產出大量的煤炭,爲蒸汽機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一個明軍將領說道:“有沒有可能從我們的附庸東籲國境內向西攻入印度半島的東北部地區?東籲國有好幾萬我們大明幫助它建立的新軍,他們熟悉當地地形,可以協助我們發起攻勢。”
“不妥,當地不但處於崇山峻嶺之間,而且一到了雨季,環境極爲惡劣。”
“最爲穩妥的辦法還是拿下制海權,然後從海上登陸印度半島。”
“每次作戰都要有求於海軍,總讓他們覺得我們大明陸軍離開了海軍之後就寸步難行一般。要是我們陸軍有自己的蒸汽船就好了。”
這羣大明帝國的將領們在和平時期也不忘琢磨該如何破解局勢。
他們領着兵部的俸祿,平時的職責便是於南洋把守國門,禦敵於國門之外。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這些明軍將軍做夢都想着攻陷巴達維亞、印度半島,將世界分成兩半,一半是大明帝國,一半是西洋列強。
對於他們個人而言,立下赫赫戰功也是晉升到兵部尚書或者加銜的墊腳石。
不過他們駐紮在馬六甲要塞的十萬明軍要單獨完成對西洋列強的反擊是不可能的事情,蒸汽時代沒有制海權寸步難行。
石興周他們經過了又一輪的討論,他將鉛筆扔在地圖上,語氣間有些氣餒:“不行,馬六甲海峽對岸是日不落帝國、尼德蘭、西班牙、法蘭西、沙俄、意大利、合衆國、奧匈帝國八個列強的艦隊和陸軍,他們對我們過於懼怕,以至於集結了超過100艘蒸汽船、20萬的駐軍。這還不算印度半島日不落帝國的土邦士兵。想要強行打開僵局,必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內閣和六部不一定會願意支持我們,全面的戰爭只會導致我們大明本土經濟崩潰。”
“總兵大人,我看我們還是維持現在的局勢吧。雖然我們一時半會兒沒法破解局勢,但是西洋列強也被我們擋在南洋,無法擴張殖民地。”
“這個時候只能夠看內閣和兵部有什麼打算了。”
衆人將這種關係數十萬人生死的當成是日常閒談,一個小校走進來,向石興周彙報:“大人,普魯士帝國前來參加萬國博覽會的使節團提前抵達我們馬六甲,他們向我們馬六甲要塞申請靠岸補給。”
石興周說道:“如果可以確定他們是使節,那麼令他們靠岸補給就是了。”
小校答道:“大人,普魯士使節團乘坐的是他們的‘薩克森’級鐵甲艦。我們馬六甲要塞港口可是從來沒有允許西洋諸國的鐵甲艦停泊補給。西洋的鐵甲艦一般來說是到尼德蘭的殖民地巴達維亞補給。”
石興周疑惑的表情:“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南洋的列強艦隊之中,有一個列強缺席,那就是普魯士帝國,這個帝國剛剛崛起,之前沒有什麼船隊。在十年前普魯士沒有直接參與第一次東方戰爭,普魯士只是派出了觀摩團,結果他們見證了大明帝國艦隊在馬六甲海峽大戰的場景,大受震撼。
所以過去十年普魯士帝國模仿日不落帝國、法蘭西帝國的鐵甲艦,建造出了他們的鐵甲艦,被命名爲“薩克森級”。
有明軍提出懷疑:“他們是來向我們炫耀他們的鐵甲艦,還是想要來打探我們馬六甲要塞的虛實?”
石興週考慮了一會兒:“允許他們的鐵甲艦停泊,但是我們派遣士卒對其進行監視,然後通電皇城,就言普魯士帝國的首相俾斯麥和他們的皇太子已經抵達馬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