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

京裡的這些鬥爭,高務實除了按照慣例上疏自辯一下之外,基本沒去摻和,因爲眼下實學派在中樞層面還是有一定優勢的,而他自己這邊又並沒有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政爭不可能會輸。

更何況,他在宮裡還有人兜底。

上次“癆病駙馬”事件,雖然最終高務實也沒能真正救下可憐的永寧長公主,但卻趁此機會掀翻了李太后插手朝政的棋子、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陳洪,還順勢幫朱翊鈞一舉拿回朝政大權,真正意義上成爲君臨天下的大明至尊。

這是多大的功勞?如果非要類比一下,恐怕不啻於擁立之功。

人情這種東西,是天底下最難捉摸的情緒,而人情債,也是天底下最難計算衡量的,每個人對待人情的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

但對於一位皇帝而言,通常不會擔心人情債太重,因爲他所擁有的東西太多太多,往往都可以從容“還債”。

同時,具體到朱翊鈞而言,綜合他在原歷史上的表現來看,他本身就是一個挺念舊、挺有人情味的皇帝——前提只有一個,就是他沒有覺得自己被你欺騙了。

簡單地說,朱翊鈞是個很情緒化的皇帝。

當他信任你的時候,天下大權都可以交給你代爲掌握;當他不信你的時候,他連半個子都不肯施捨給你。

歷史上他信重張居正的時候,給張居正的權力重得連張居正自己都害怕,曾經不無擔憂地對人說自己現在“吾非相,乃攝也”。

可一旦朱翊鈞發現自己這位師相表裡不一,在嚴格要求他這個皇帝的同時,自己卻反其道而行之,頓時覺得三觀崩塌,各種負面情緒一下子全部爆發開來,不僅非要追查到底,甚至恨不得開棺戮屍。

(注:總有人說張居正被萬曆鞭屍,其實沒有,這裡說明一下。《神宗實錄》對此的記載是“都察院等衙門覆參故相張居正疏,奉旨: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斮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本條記載於《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十二》,時間是萬曆十二年八月。)

至於對其他人,其實差不多也是這個路數,朱翊鈞用人的思路其實挺符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條金科玉律的,其用人主政也好,用人平亂也罷,都是先給大權,如果一開始表現不好,他也不會立刻拿下,而是想辦法幫你去掉掣肘、給足全權,再看效果。

通常這樣下來的效果都挺好,極個別情況下,給足了全權還是表現不佳,他就不猶豫了,會直接把你拿下,然後換人再上。

但是,他依然是個很念舊的人,比如李成樑在萬曆十七年之後連續幾年表現越來越糟,朝中掀起幾波倒李風潮之後,朱翊鈞已經深知李成樑在遼東的諸多惡行,但也只是讓李成樑卸任遼東總兵,以寧遠伯回朝,並沒有過分處罰。

有時候高務實都搞不懂,爲何萬曆帝在後世會被黑得一塌糊塗的。

以他個人的看法,萬曆帝固然稱不上聖君,但完全稱得上明君,無非他始終沒有找到一條能夠扭轉文官集團不斷內鬥的法子,讓天下一心一意圍繞他這個皇帝來轉動罷了。

所以最後他只能把自己鎖在深宮,宅了起來,遙控朝政——但必須要說的是,萬曆朝的朝政從未失控。

甚至在薩爾滸大敗之後,萬曆帝也沒有覺得事不可爲,而是積極應對,派出熊廷弼代替楊鎬爲遼東經略——熊廷弼其實幹得還不錯吧?只可惜王皇后的死對萬曆打擊太大,沒多久他自己也駕崩了,否則若能給他幾年時間,未必沒有萬曆四大徵。

以此類推,朱翊鈞現在對他高務實的話,應該毫無疑問是深信不疑的,根本不可能因爲區區一些遼東衛所爲了一兩萬鹽丁的安置問題,就對高務實有所掣肘,這完全不是他萬曆天子的風格!

而且李成樑似乎也有這方面的擔心,自己並不敢真正冒頭,只派了個馮文弼出來搞事,但卻被張四維二話不說就拿下了——安九域的彈劾一上去,朱翊鈞的硃批在僅僅一個多時辰後立刻就下達了,只有一句話:馮文弼革職候勘。

這是個很明確的信號,所以京師中反對京華鹽場的聲音一下子小了很多,只剩幾個仗着御史言官身份的傢伙在那裡繼續糾纏鹽丁安置問題。

但高務實自辯疏恰好抵京,其中對鹽丁安置提出瞭解決辦法:凡是各衛所不肯接收回衛的鹽丁,由京華鹽場全部接收,同時請求朝廷,將這批鹽丁連同其家眷之戶籍,皆由衛所軍籍改爲蓋州衛民籍,由京華鹽場統一僱傭。

這下子,反對京華鹽場的人都跳不起來了。

超能力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鈔能力。

高務實作爲京華的東家,手裡掌握着將來製鹽技術最先進、區位優勢又足夠的遼東鹽場,還怕安置不下這不到兩萬鹽丁嗎?

張四維這下子徹底安了心,揚眉吐氣,走路帶風,直接上了票擬,建議皇帝就照這個辦!

本來他都已經和自己弟弟張四教聯繫了,暗示張四教說,如果務實那邊接不下這麼多鹽丁的話,自家長蘆鹽場方面這次就吃點虧,幫他接一半過去。

誰知道這外甥氣魄之大,根本不是常人可以預料,他不僅接受鹽丁,甚至連鹽丁的家口一併接收了過去!

要知道,鹽丁本身就有一萬七八,而按照大明的習慣,一戶人家只需要提供一名鹽丁,家裡通常還會有好幾口人呢!按照高務實的這個接收辦法,估計至少得接收四五萬人的安置。

不過這樣一來,揚眉吐氣倒是揚眉吐氣了,張四維還是有點擔心高務實因此背上一個沉重的負擔,回到府中又憂心忡忡地給他寫了信送去,問他要不要幫忙。

反倒是深宮之中,因爲王恭妃肚子問題好些天心情不佳的朱翊鈞對此毫不擔心,甚至對前來送奏疏給他御覽的新任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黃孟宇笑道:“外頭有些人就是學不乖,朕料定,務實要這些人肯定不僅僅是爲了製鹽,他肯定還有其他相應的安排,不信等着瞧。”

黃孟宇賠笑道:“天底下最知皇爺者,非高侍讀莫屬;天底下最知高侍讀者,非皇爺莫屬……奴婢自然是信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朱翊鈞聽罷哈哈大笑,竟然頗爲得意。

----------

感謝書友“巫妖lichzeta”、“143023.qdcn”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211章 目標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30章 立威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29章 關係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47章 有詔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277章 逆轉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87章 回京嘍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97章 高孟男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225章 三策(中)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235章 臨別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