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

這一次明軍大敗,主要責任在誰?

汪直沒有心思去想這個,他纔不會爲敵人總結成敗的,但是他能分辨出,這一場大勝之後,雍軍的對手是誰?

楊一清。

不要看楊一清督促的這一場遠征敗了,但是這不能抹殺楊一清是一位能臣,雖然他的技能點並沒有點在海戰之上。

汪直時候反思,不得不承認沈希儀還是很厲害。

而沈希儀與他的部下如何厲害,那麼能在一二年之內,訓練出數萬精兵的楊一清,豈不是更厲害啊。

汪直想做的,就是迫使楊一清離開浙江。即便不能,也要讓他這一陣子焦頭爛額的。

不過,這只是汪直的小算計,至於能不能成功,還要看天意了。

汪直也沒有心思去關注自己做出的事情成與不成,他必須將精力放在善後上面。

一場大戰,北港附近,乃至於港口損害的地方都不少,在戰前先將百姓遷入城池之中,現在就要放出來。現在還有安置好。

而且爲了奪得大義名分,雍軍並沒有嚴密防守,東雍也沒有大量動員,只是將縣兵臨時補充進去雍軍而已。

還有一些細節,比如這一場雍軍傷亡不少,有數千之人,更不要說有倍於此數的浙軍傷員,還有一萬多的浙軍俘虜。

這個俘虜該怎麼安置,他不能擅自做決定,直接提交給了雍王。

而此刻雙方都撕破臉之後,很多楊慎安排的後手就立即能做了。

首先,東雍整體一下子轉入戰時體制。楊慎遠赴占城,與宣佈鄭綏擔任安南相,整頓安南舉兵北上。

戚景通也被任命爲御前總管,在大員建立起雍王行轅,在雍王來到東雍之前,負責所有東雍的事務,主要是徵兵,大量的徵兵。

俞大猷也從爪哇正式撤軍。留張翰駐守椰城。得到前線大勝,俘虜一萬多人的消息之後,朱厚煌大筆一揮,將這一萬多名俘虜全部給了張翰。成爲了張翰的部下。

張翰的戰鬥力一下的充實起來。

這些對雍國沒有什麼忠誠度,但是在椰城,在雍軍大舉撤退的情況之下,是淡目國勢大,如果不努力做戰的話,肯定會被殺乾淨的。

而大明子民都是有一股傲氣的。雍王好歹是大明親王,雍國政權之中,掌權的也都是漢人,他們可以投降東雍,但不到山窮水盡,萬不得已。是不會向蠻夷投降的。

當然東雍大舉擴軍,並轉爲戰時體制,幾乎到處收刮每一個壯丁往前線運的時候,雙方的大戰是打不起來的。

但是大戰打不起來,並不是沒有戰鬥。

黃士龍所部大出風頭,從廣東,到福建,從福建到浙江。黃士龍的戰艦打出一系列漂亮的戰果,而大明水師,只要是敢出戰的,要麼送進大海之中,要麼被俘虜,充實少府船隊了。

安南那邊也與江北的土司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摩擦。

當然這都是小仗。

即便是現在,這區區小仗,雍王朱厚煌再次感受到什麼叫做花錢如流水了,稀里嘩啦的朱厚煌的國庫內庫都要空了。

畢竟海禁以來,雍王的財政,不是在危機之中,就是在危機的水平線上。更不要說他在南洋也正在打仗。

沒有什麼都能打,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這也是雍軍水師打一系列小仗,並且奪取大大小小的沿海島嶼的緣故所在。

少府緊緊跟在雍軍水師之中,只要一打破海防,立即派人與岸上的人接上了線,就在海岸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況之下。東西貿易的一個環節,再次接了上去。

這還是獨門生意,

首先連續數年的嚴厲海禁,很多產能都荒廢了,很多貨物都運不出去,價格都下降了不知道是多少。而且除卻跟着軍艦做生意的少府之外,別人不敢做這生意。

雖然這生意週轉還需要時間的,但是信心已經在影響市場了。

雍軍紙幣的價格馬上攀升,朱厚煌爲了開戰,也在悄無聲息的加印鈔票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市場等候大明的貨物太久了,朱厚煌過量發行了好幾倍的鈔票,居然被悄無聲息的消化了,甚至紙幣還保持着價格上升的趨勢。

朱厚煌也明白,這並不是說雍軍紙幣真值這個價格,而是有一些人在做政治投資。只是一場大勝帶來的虛火而已,一旦一場大敗,這個泡沫立即會被揭穿。

所以朱厚煌必須保持勝利,否則雍軍立即陷入經濟危機之中,因爲紙幣上收益,已經佔據了雍軍軍費的一半左右,對戰事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真正的大戰還沒有開始,但是雙方的各種小動作,就開始行動了,汪直的手段,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而已。

“朱厚煌該死。”嘉靖咬着牙關。重重的拍在一張榜文之上。

是朱厚煌的起兵告示。

幾乎一夜之間,動廣西到,北京,各大大小小的府縣,都貼上了這個個榜文。從分佈上來說,是東邊的密集,而西邊只有大城市纔有,小縣城根本沒有。

但是北京城之中,作爲重點,幾乎每一個衙門都有一封。

這榜文是楊慎寫的。

首先,抨擊嘉靖得位不正。

這個議題別人來說,只是是猜測,但是楊慎手中卻有石錘,他將當年的事情,翻了出來,經過藝術加工,將所有罪名都推到了嘉靖的身上,對自己父親在這一件事情裡面的參與,一筆帶過。

簡直將嘉靖寫成了處心積慮的野心家。

第二,就是抨擊嘉靖的法統不正。

這裡就是說嘉靖尊興王夫婦,而讓弘治帝絕嗣的問題。從法理上抨擊嘉靖做的不對。

這是很多人的心中所想的。所謂君子不絕人之嗣,在這個時代的道德之中,令人斷子絕孫,是很惡毒的詛咒。

不即便是現在斷子絕孫,也是很惡毒的詛咒。

而嘉靖承接了弘治一系的帝位,反手讓弘治一系絕嗣,這根本就不符合這個時代的道德觀念。

他也不能讓別的人爲正德,或者弘治承嗣,因爲帝位與承嗣兩件事情,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

從這一點上來,正好迎合了不知道多少讀書人的心思。

第三,就抨擊嘉靖進攻東雍,將朱厚煌塑造成一個受害者,被嘉靖奪了帝位,遠竄到了蠻荒之地,然後一手一腳,建立起一個藩國,卻不想嘉靖還不放過,一定要斬盡殺絕。雍王纔不得不起兵抗爭,就是爲了活命。

第四,又抨擊楊廷和這一件事情,擅殺託孤大臣,而且不是明正典刑,經三法司殺人,是非法殺人。

要知道,在明代,皇帝殺人也是需要程序的好不好,皇帝直接將首輔下獄,然後不知不覺的死在詔獄之中,這簡直是對所有文官的藐視。

然後還有一些條款,但是都是附加的。

單單這四條,就讓嘉靖暴跳如雷了。

特別是第一條,嘉靖承認他當時有非分之想,當然他參與進來,當然是文官集團推他上位的好不好。

嘉靖那個時候不過區區一個藩王而已,哪裡有這個能力,如果他真有這個能力,不會花了數年事情,才從大臣的手中奪得權力。

簡直是在冤枉他。

“楊一清是怎麼辦事的?”嘉靖不顧手手拍的生疼,只覺得一股火氣沒有地方發泄,說道:“不是說話了萬無一失的了,怎麼能弄成這個樣子啊?”

如果楊一清在這裡,他一定說冤枉,他什麼時候說過會萬無一失的,他從來沒有保證過,如果不是嘉靖逼迫,他纔不會動手的。

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章 練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六章 不服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