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

很多時候,解決事情的速度,趕不上事態的變化。

朱厚煌拼命的向前趕,想讓東雍儘快強大起來,但是情況不是。但是他越是拼命向前奔跑,無數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好像是繩索一樣,從四面八方纏繞過來,將朱厚煌死死的纏着。

任何問題都不是單一的問題。都是一個系統問題。

在陸完強力推行之下,東雍分爲以北港爲中心的,雍北府,以大員爲中心的雍南府,兩府加下起來,有十幾縣,每一個縣不多說,配齊縣令,縣丞,縣尉,還有各級小吏,一百人都不顯多,但是從現在開始,東雍那一個縣書吏都沒有滿編過,只有大員,澎湖,北港,三個縣的人員滿編,他們的滿編,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大員與北港的滿編是府縣一體的結果,本來他還想設立府一級的衙門,但是現實逼得陸完,不得不採取一個衙門兩套牌子的方式。也就是說,雍南府衙,就是大員縣衙。雍北府衙就是北港縣衙。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他並不滿編。

而澎湖與其他地方都不同,其他地方都是新開闢的生地,產出還很少,但是澎湖做爲雍國的貿易中心,南洋與東海貿易的樞紐。也是雍王封到東雍,對東雍各地的影響力,還需要時間去發釀。但是對澎湖的影響,此時早已體現出來。

澎湖縣已經能爲朱厚煌提供賦稅支持了。所以澎湖縣的特殊地位,所以書吏才能滿編。

光基層的十幾縣的文吏,就有小一千人。更不要說,朱厚煌除卻地方體系,還有一個並不比地方體系小的中樞體系,以及少府體系。

陸完主持整個東雍的水利工程,更是需要大量的書吏。還有吳行之主持的財政體系,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當初跟着朱厚煌來到東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除卻朱裕等少數幾個人,全部在吳行之手下。還有其他部門的人員,少數有數百人。

少府體系之中,商隊,工坊,礦山,乃至於雍王府,等等地方,所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具體數目朱厚煌不大清楚,但絕對不比地方體系,中樞體系,人少多少。

更不要除卻這之外,還有軍隊。

軍隊還算好一點。在朱厚煌的主持之下,一力要求所有人哪怕是士卒,都要學習軍令,並且要求識字。經過朱厚煌調教的原親軍士卒,可以擔任一些底層軍官,或者說低層書吏。由於這些朱厚煌培養的骨幹存在,所以雍王親軍即便擴軍,戰鬥力並不會減少多少,但是水師卻不一樣了。

如果不是水師實在缺人缺的厲害,朱厚煌怎麼會想起另立水師學院。

朱厚煌在心中默默一算,心中暗道:“整個東雍至少需要三五千文吏,如果將這幾十萬人全部安排下來,所需要的人更多了。”

他此刻才知道,所謂底蘊是什麼,在後世從不在意的識字率就是底蘊之一。

三五千識字的人,看起來不多,但是真正有能力讀書識字的人,在家鄉都可以混的很好,怎麼會遠赴重洋,來到東雍討生活啊。

朱厚煌一想到,他想要在南洋建立統治,需要最少數萬官吏,就有些腦門疼。暗道:“人才,與錢糧,還有戰事,是未來要面對的三座大山。”

朱厚煌擡起頭來,看向王陽明說道:“吏試之事,就教給王師了。”

王陽明地位崇高,畢竟整個東雍,也就陸完與王陽明兩個進士,而且在名位上,兩人分庭抗禮,不分上下,朱厚煌也不能讓王陽明一直閒置。雖然他對王陽明另有所圖,但是這需要慢慢的溝通,先辦了眼前之事再說。

“王師,東雍缺人,這一次吏試就難度低一點,凡是有一點學問底子,和算術底子的人都可以招收。”朱厚煌恨不得告訴王陽明,讓他將會寫字的全部招收過來。

不過他畢竟是一個王爺,不能將話說的這麼直白。但是他相信王陽明知道他的意思。

王陽明說道:“是,殿下。”

朱厚煌說道:“這一件事情,就王師與朱院正商議着辦吧。”

朱院正就是朱裕。他的職位一直都沒有變,一直是東雍府學的院正,不過他的學生已經換了好幾批了。

缺人東雍,幾乎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了。

將這些事情安排下去之後,再有就是少府的事情。

少府的開源計劃很成功,最少冶鐵規模擴大,給朱厚煌帶來不少的利益,鹽鐵,黃金的收入,還有貿易收益,已經是朱厚煌最大的收益了。

許鬆相當有能力,朱厚煌也就放心將少府的事情交給許鬆了。

如果說沒有什麼事情,其實朱厚煌要處理的事情,也不是太多,一半庶務,都是陸完處理的,雖然東雍初建,很多事情,千頭萬緒,但是對於陸完這個領過兵,打過仗,當過吏部天官的老官僚來說,根本就是小事情。

少府的事情,許鬆也能處理了,對這個時代的商業行爲,朱厚煌並不覺得,自己能比許鬆厲害多少。

在軍隊之中,戚景通也能給他分擔一二。所以朱厚煌開會主要是協調各方,比如說少府與陸完的矛盾。還有財政上的分配。等等大大小小的問題。

很多事情都是能處理的,但是缺少拍板的人,所以有了朱厚煌主持,不過一會功夫,就將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

不過另外一個問題也浮現出來了。

“殿下,殿下走之前,組織捕魚之事,是英明之舉,這一個多月以來,每船每日幾乎能捕魚百石,而且造船場也按照殿下的方式開始造船,從這一個月開始,幾乎能一天下水一天船。”

許鬆說道。

“一天下水,一條船?”這個速度讓朱厚煌嚇了一跳,說道:“這怎麼可能啊?”

許鬆說道:“還是殿下英明,李大工用殿下之法,將所有船隻的規格確定下來,招收了大批學徒,按照規格製造零件,最後一併組裝起來。纔有現在的速度。”

朱厚煌大喜說道:“好,多配給一些學徒。造船業是東雍的重中之重。”朱厚煌雖然對這個時代的海戰,也經歷過數次了,但是對海戰之法,還是有一些懵懂。海上該怎麼打,才能打勝仗?朱厚煌還是缺乏概念,所以,他想用最笨蛋的辦法,就是以力壓人,就好像是日本與美國打一樣,沉上一艘船,後面能補上三艘。以本壓人,他就不信了,佛郎機的老巢在萬里之外,他敢在南洋與他拼消耗?

在他的戰略之中,造船場是其中重要的支撐。

朱厚煌對造船場重視之極,想了想,繼續說道:“要準備好足夠多的木材,還有足夠多的工匠,等需要的時候,孤要一年之內,重新打造出一支鄭和艦隊。”

“是。”許鬆自然知道,其中的難度之大,但是他有信心將這個任務完成。“不過,現在有一個問題,殿下,少府爲了漁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打過來的漁,卻並不歸少府管轄,實在有些說並不過去啊?”

“殿下,鄭深是水師的人,他現在的捕魚船隊,也應該屬於水師,所以這魚獲,怎麼能平白無故交付給長史府?還請殿下明查。”許棟忽然開口了。

許棟一開口,陸完微微咳嗽兩聲,說道:“殿下,你也知道現在長史府窘狀,難道還在這一點點魚獲上難爲我等嗎?”

第五章 演武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