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沒有說完,於峰就問到,“既然情況這麼好,怎麼會是這樣,咱們這幾天看到的,跟你說的完全不一樣啊?”
“呵呵,阿峰,彆着急啊,他剛剛不是說,之前很穩定嘛,那就是現在不穩定,肯定是有原因的哈,所以呢,不要着急,聽他慢慢說唄。”
中愈看着他們一臉疑惑的樣子,笑着說道,還得鍛鍊啊,這太着急的毛病還得改,手下人這點毛病基本上都有,畢竟年齡太小,他的團隊,大家的年齡都很低,如果放在後世,這樣的人應該在高中和大學,享受走進社會之前的最後一段安穩的時光,而不是現在和自己一樣在外面奔波,而且隨時可能丟掉性命,中愈也在想,是不是該想招募一些年紀大的,社會經歷豐富的人進錦衣衛,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現在在某些方面,他們還是差得很多。
“自從大半個月前,鎮江的難民開始增多,然後,城裡就有些奇怪了,一種恐懼的心態,就開始傳播了,人們互相影響,似乎已經沒有了信任。
還有就是大量的百姓開始相信,北方可能要打過來了,而朝廷卻無力阻止,他們可能會丟掉性命,所以,有些人就開始肆無忌憚的做壞事,破壞朝廷法紀,甚至有搶劫殺人的破壞分子出現。”
“難道官府就不管,不應該啊,按說鎮江府離京師如此近,歷年的考覈也是最爲嚴格的,每一位可以在這裡當官的人,應該都不差,至少在處理地方事務的能力上,並不比中樞的大人們差,怎麼會這樣的呢?”
小十二也有了疑問,這樣的情況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候啊,怎麼會呢,他的疑問同樣也是其他人的疑問,如果連京師附近的情況都這麼差,他實在是想不到那些離得遠的會發生些什麼。
“我悄悄的打聽過了,衙門不是不管,只是似乎這樣的人太多了,不好管理,也不好處罰。而且,現在是緊張時刻,殺百姓怎麼說,也說不過去,所以事態就越發的嚴重,咱們來的這幾天,情況還算是好的,還能看見百姓,晚上還是熱鬧的,畢竟大家還是要生活的,但是如果真正看過來,那都是假象。”
中愈聽了這些,他想到了另一個似曾相識的現象,那就是末日狂歡。
當危險快要降臨的時候,人們似乎都失去了理智,那些人類原始的慾望就會被放大,越來越多的人,管不住自己的貪慾,會不斷的做着自己之前礙於法律而不敢做的事情,而這些,在末日的時候,發生的最多,因爲沒有人管理,現在怎麼鎮江的情況就與這個類似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好吧,意思就是現在鎮江的官僚體系出了問題,明天重點查一下提刑按察司,看看他們那裡有沒有不正常,要是真的有,這裡的問題怕是更大了,咱們得想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秦風也說了自己這邊的情況,“我這裡的情況,就比較簡單,我去查了從鎮江往北走的軍糧器械,目前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一切正常。”
“好的,大家都想想今天討論的情況,咱們的時間很寶貴,不能把時間耽誤在這裡,所以,要儘快解決,趕快想辦法。今天大家都累了,回去好好休息。”
又討論了一些其他的情況之後,中愈讓他們回家了,畢竟現在這些情況是可以理解的。
這段時間,那批早已經成長起來的錦衣衛學員在北方,或者說是在他們的目的地都開始了自己的活動,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都通過了考覈,但是也有人永遠的失去了進入錦衣衛的機會,他們把自己的命留在了執行任務的土地上,這樣的人,錦衣衛給了個榮譽稱號,當然有些撫卹,這一點中愈還是很看重的,畢竟別人付出了,怎麼可能這樣寒人心呢,也算是給給其他人一個交代吧。
如今南北之爭進入了白熱化,各地的藩王也有些心思浮動,當然大部分藩王是沒有多少想法的。
前世的時候,中愈(洪俊)在讀到靖難之役的時候,心裡總是感覺很奇怪,因爲,建文皇帝朱允炆坐擁天下,兵馬錢糧,卻在最後敗給了一藩之地的燕王。
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後世的人們分析了不少,當然各自也有各自的道理,有着衆所周知的建文朝廷的昏招,比如撤藩太過着急,一月內連動三王,讓其他的藩王岌岌可危,內心膠着,生怕朝廷就會弄到自己頭上。
還比如在戰爭時期,關鍵時刻臨陣換將,這裡面最大的就是讓飯桶李璟隆換掉了耿炳文,還有就是齊眉山前線,調走徐輝祖,一下子把最後的優勢拱手讓給了朱棣,當然還有一些內鬼,比如徐家三少徐增壽什麼的。
總之這些原因有很多,說大也不大,但也不能忽視,但是當這些原因全部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成爲了一個大問題,也導致了最後的結果建文失國,朝臣慘遭殺戮。
中愈那時候就很奇怪,那些朱明藩王,地方守將都去幹嘛了,古代不是講究忠君嘛,那這些人就算是藩王,那也是朱家天子的臣子,爲何沒有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他們應該氣的作用。
不說那些只有王府三衛,或者說還沒有就藩的藩王,只說晉藩,這位在山西太原的藩王。
朱棡,洪武三年四月封晉王,十一年就藩山西太原府。朱棡文學宋濂(《元史》總編),書學杜環(明初書法家),善騎射,有謀略。因病薨於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諡號“恭”,後人稱“晉恭王”,長子朱濟熺襲位晉王。
也這位擁兵十萬的藩王,在靖難一戰中,似乎失去了蹤影,史書上這一段日子,對於山西的小晉王是沒有提到的,他做了什麼,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記載。
要知道,那是十萬邊兵,那個兵權是在晉王手中的,邊兵,那是出過邊塞,進入大漠打過仗的兵馬,不是這些養在國中的衛所兵可以相比的,所以,這一支兵馬,按理說,不管是燕王,還是朝廷,都應該極力爭取的,但是,卻沒有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