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海盜三代

鄭經可算是趁着這個機會好生出了一口惡氣,前些日子無論是怎麼打,一座城池都打不下來,要說也是沒法子的事情,他手下的人都是繼承了他父親鄭成功的人馬。而他父親鄭成功又是繼承了他爺爺鄭芝龍的人馬。

如今他手下的這些兵馬算起來也是海盜三代了,滿清騎兵如此厲害,到了騎兵二代的時候戰鬥力下滑還如此厲害呢,更別說這海盜的戰鬥力本來就在船上,傳了三代,雖然鄭氏一直在苦練他們陸地作戰的能力,但是比起正規的軍伍來還是差了不少事。

最大的難題就是這軍中的律法,一支軍伍之所以能成爲強軍,那肯定是軍中律法嚴格,向當初的岳家軍,以及後來的戚家軍,動不動犯了軍法就得腦袋落地。

但是海盜之間可就沒這麼多講究了,海盜之中砍人最多的過錯,便是出賣弟兄。雖說也組建了軍伍,但凡是犯了錯的,人家一說當初你爺爺跟我爺爺是什麼交情,你爹跟我爹又是什麼交情,這刀子可就砍不下去了,長此以往這些人也就拿這軍中的律法不怎麼當回事了。

對此陳永華已經跟鄭經提了無數次,但是其他的事情鄭經都能當機立斷,唯有這件事他沒法做,衆所周知鄭經當初是和自己的奶孃睡到了一起,惹怒了鄭成功,鄭成功要派人殺他,多虧了他身邊的這些弟兄保着他,後來鄭成功去世,他的叔父們篡權,又是這些弟兄擁護着他殺回了臺灣,這才繼承了大明延平王一職,要讓他對這些老弟兄們動刀子,他可是下不去手。

臺灣鄭氏在史書上一開始在澎湖、廈門這些地方鬧得很歡,是因爲清朝的注意力根本沒在他們身上,就算是這樣他們也沒把聲勢鬧得多大,後來清朝調集大軍,幾乎是摧枯拉朽一般就把臺灣給打下來了,說明他們的兵員素質其實並不是很高。

所以自從陳永華從明朝那邊回來,鄭經一直想打下一些城池來建功立業,光復了大明,也保住了這延平王的位置。

要知道臺灣鄭氏這個延平王的水分可是不小,那個時候明朝連南京都丟了,手裡有兵有將的基本上都封了大官了,向什麼白文選,李定國這些人都封了王位。

等到真正大明平定天下的那一天,鄭家這王位能不能保住還兩說呢,於是他迫切地想要建功立業,一方面光復大明,另一方面保住鄭家的榮光。

只是現實可比想象要殘酷多了,打了幾個月的時間,一座城池都沒打下來,鄭經差點都絕望了,就算是這樣,他依舊捨不得動他手下的那些弟兄。

打下了幾個城池之後,突然出現了一件讓鄭經措手不及的事情,手下有個弟兄把一家大戶的女兒給糟蹋了不說,把人家全家都給殺了。

江南之地可不是好相與的,當初因爲一條剃頭令,江陰城十萬人造反,足足和滿清的各路兵馬打了八十天,最後滿清的軍伍以七萬五千人傷亡的代價纔算是平定了江陰城。

發生了這件事之後,鄭經還沒有來得及處理這件事,這邊已經亂起來了,整座城池的人全都集結了起來,這地方也是有刀有槍,沒有的人就拿着鋤頭奔着鄭經的軍營而來。

雖說城池丟了他們並不在意,畢竟誰當皇帝他們也是一樣交稅,碰到了天災也是躲不過去,但是這周家可是城裡出了名的善人,饑荒年間天天在門口施粥,誰家有了死人辦不起喪事,他家就給送一塊棺木過去。雖然是最差的那種棺木,但是在人看來絕對是難以回報的大恩大德。

如今沒招誰沒惹誰,就因爲家裡有個漂亮女兒被當兵的糟蹋了老太爺氣不過,落得一個全家被殺得下場,城裡這些受過恩惠的百姓可咽不下這口氣。

自己全家的性命都是周老爺給的,如今周老爺遇到了這種禍事,若是連出頭都不敢,以後出門可就沒法挺起腰板做人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從來讀書人,這句話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些人雖然沒讀過書但是知道最簡單的道理,有恩必報。讀過書的人反而要思前想後顧慮很多,也許沒有這股血性了。

而城裡的富人也聯起手來,開始暗中支持這些出面的人,畢竟誰家裡還沒有個女兒,而且看這個樣子自己的性命在他們的眼裡就跟草芥差不多,人人自危之下自然就是人人都想自保。

這些人來到了軍營面前,義憤填膺要求軍伍主帥交出殺人兇手。

鄭經在這些人沒趕來之前已經得知了這件事,本來正在營中訓斥那些人不長進,誰知道聽說了這件事,立刻就找來了陳永華。

“陳軍師,你看這事鬧的,到底該如何是好?”

陳永華低着頭嚴肅地說着:“主意我早就說過了,至於用不用,就看王爺了。”

鄭經臉色一沉:“孤王說過了,這些都是孤王的生死兄弟,當初他們不肯負孤,孤王也絕不負他們!”

陳永華猛地擡起了頭:“王爺不單單是他們的王爺,而是大明天下萬民的王爺,王爺今日爲了他們負了天下萬民,可就不要怪將來大明的皇上爲了天下萬民負了陛下!”

鄭經咬着牙:“可是你讓孤王如何下得了手?”

“不需要王爺親自動手,只需要王爺一句話,這些事情臣都給你辦了。”

陳永華是鄭克臧的岳父,在歷史之上,他與鄭克臧的陣營並沒有爭過鄭經的小兒子鄭克塽,除了鄭克臧是鄭經與他的奶孃私生的這點出身惹得鄭經的母親不高興之外,另一點就是陳永華確實想要打造一支強勁的鄭氏軍伍,但是這與軍中這些人的利益產生了衝突,最後失去了所有的支持,直接輸給了鄭克塽一脈。

但是如今他這個目標和鄭經的利益方向相同,鄭經也不得不聽從他的建議,若是還是以前那種海盜式作風,怕是難以在大明立足了。

這就相當於後世那些被解放軍招安的土匪,必須要和原有的陣營完全割裂開,才能真的融入新的階級之中。

第三百五十九章 瞿塘關激戰第五百零二章 硬骨頭第四百七十八章 哭訴第五百九十五章 俞大猷之禍不遠矣第一百四十六章 戰後第四百九十五章 夜裡鼓聲急第八百八十四章 甘肅急報第四百二十一章 眼中只有利弊第七百五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五十七章 首戰不利第二百零九章 吳儂軟語第七百二十四章 殺破膽子第四百零二章 佛尼埒的缺陷第五十四章 殺戮第七百五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三百五十六章 殿下仁心第八百一十五章 鳴金聲起第八百零六章 先贏後輸第三百四十三章 波詭雲譎第五百零二章 硬骨頭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明第三百一十三章 車輪戰第四章 入府第二百零八章 消失第九百一十六章 用人不疑第五百九十章 血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無力抽身第八十二章 激鬥第二百五十章 決戰(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起名吃瓦罐第三百一十九章 南鎮府司第五百一十八章 連鎖反應第三百八十章 石牛對石鼓第二百二十四章 赴宴第七百二十五章 大將風範第三十五章 收拾第二百四十九章 決戰(一)第四百零三章 困了有人送枕頭第四百九十八章 矯令第一百四十一章 黨爭第五百二十一章 逼近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箭第六百四十章 打河南府的主意第八章 惡奴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勢第五百零八章 底牌很硬第七百章 僵持第五百一十九章 遊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婚(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反目第二十七章 野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汝州決戰第八百零九章 雨夜第七百三十三章 籌糧第五百四十章 媒人第八百八十一章 天下文運集孔府第八百六十八章 北京攻防戰(十七)第七百一十六章 秀才遇見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潼關第六十五章 錦衣衛第九百零六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舉手之間第七百三十三章 籌糧第一百六十八章 平亂第一百五十八章 犯衝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人能擋第五百二十四章 我有三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黨爭第三百四十七章 臣願辭官第三百四十二章 民不聊生第六百九十五章 鈍刀子割肉第二百七十八章 出城迎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五)第七百五十七章 大清之傷可痊癒否?第八百二十四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五十七章 寒心第六百四十七章 江陵及時雨第八百九十一章 因噎廢食第六百四十七章 江陵及時雨第六百七十四章 正名第六百零六章 發配邊疆第四百五十三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四百四十一章 齋教派第七百七十六章 黑店第八百五十五章 北京攻防戰(五)第七百九十三章 埋下種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設兵第八百八十三章 良善人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識破第六百六十八章 十里坡第一百六十一章 老爺的私生子第七百二十一章 迷惑第五百五十五章 可否投誠第四百六十二章 一錘定戰第六十九章 金汁第三百二十三章 韓家莊第七百八十一章 破綻第四百四十六章 相面第八百三十一章 前明與逆周第八百三十九章 是戰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