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退無門

夏國相跟高大節倒是沒有什麼過節,甚至當初在吳三桂的麾下的時候,兩人還是有些交情的。之所以做出這個決斷,也不是夏國相想要害人,高大節手下的預備軍伍有七八萬人,在他看來這些人經歷了這場大戰,能夠存活下來三萬士卒便是賺到了。

而另一方面胡國柱在天壽山一戰損失慘重,若是沒有幾個月的時間緩口氣怕是這支軍伍就要廢了,於情於理高大節也該頂上去了。

至於那些說故意放開山東讓滿清趕緊的相應的,在他看來都是些不長腦子的東西。國事當以利益爲重,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怎麼幹這種自斷臂膀演苦肉計的勾當,一旦這樣滿清必定對合作的誠意打一個折扣,到時候怕是誰也討不了好去。

在這種情況下夏國相做出的這個決斷可以說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他也相信高大節一定能夠理解他的苦衷,在山東打出一場漂亮的打仗。

而云南那邊山高皇帝遠,周朝派出的援兵根本不可能迅速趕到,也只能將貴州等地的兵將調過去救急了,至於能不能成就要看那些兵卒的戰鬥力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壞消息傳了過來,大明延平王鄭經突然發動攻勢,在廣東福建兩地攪得天翻地覆,單憑鄭經那些船隊就足以做到這一點,況且他們這一次作戰可比以往勁頭都足,以往算是以卵擊石,如今打好了可就是開國功臣。

而歷史上臺灣鄭氏的宿敵施琅這個時候還在遼東冰天雪地之中研讀兵法,早在十一年前施琅便上書請求征討臺灣,但是當時掌權的鰲拜認爲海洋險遠,風濤莫測,馳驅制勝,計難萬全。所以把他的奏摺扔到了一邊,甚至連他在水師之中的官職都給撤掉了,讓他留京宿衛。

本來這個時候康熙已經要平定吳三桂的叛亂,施琅的馬上就能獲得重用,但是因爲程孝廉橫插了一手,導致現在他還在遼東宿衛。

沒了這個上天註定的敵人,鄭經可以說是一帆風順,打得過就打,打不過上了船就跑,只要到了海上,僅憑周朝的水師,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周朝如今可以算得上是三面受敵,滋味十分不好受,夏國相無奈又從海邊的漁民之中招收水師應對鄭經,好在吳三桂經營雲南這麼多年,家底十分豐厚,還能拿得出大把的銀子來。

高大節在山東與袁宗皓苦戰十餘日,卻接到了朝廷無兵可派的旨意,讓他以練兵爲主,守境爲輔,好生辦差的旨意。他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這些兵源若真是銳氣十足的新兵,他根本就不會寫什麼奏摺求援,但是這些新兵的質量實在是太差勁了。

長大了這麼多年,但凡是有心從軍的良家子機會都已經被各大軍伍收攏完了,剩下的便是這些青皮無賴和老弱了。

老弱就不說了,大多數都是弓箭拉不動,拼刀子拼不過,只能做些輔兵的工作。

而那些青皮無賴還不如這些老弱,打仗之前先要判斷局勢,一旦局勢不利有被人全殲的風險,立刻扭頭就跑,絕不猶豫。指望跟他們談什麼忠君報國,不如談銀子來的實在。

其實也不只是高大節,當初戚繼光便遇到過這種境況,他手下的那些兵卒甚至戰前要演練局勢變化,不是十足把握能打贏的仗絕對不打,這才把戚繼光逼急了去義烏招收新軍,成就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戚家軍。

甚至戚繼光招兵的第一條便是絕對不要城裡兵,就算你條件再好也不可能過關,他認爲城裡的人見識多,見識多便會趨利避害,說難聽點就是滑頭。雖然有些偏激,但是大情況確實如此。

如今那些好的兵源在第一批的時候便被招光了,剩下的這些城裡兵看着也挺精神,有的手上還有功夫,不過這招兵的人確實沒有吃過戚繼光的虧,就這麼把這些軍伍送到了前線。

誰知道到了前線高大節一接手才知道這些都是什麼貨色,只是如今大軍壓境也不能把他們全都轟回家裡去,高大節秉着廢物利用的心態狠狠訓練了他們一頓,指望他們能在戰場上別這麼丟人,誰知道打起來可由不得他了。

僅僅是前三天,便有三座縣城的守軍開城投降,直接導致了他精心構築的第一道防線在三天之內便已經失守了。

但是這個時候也顧不得跟他們算賬了,甚至再求援都來不及了,也只能硬頂着頭皮往上衝了,高大節知道就算把消息傳回去,若是苦等援兵估摸着這些人根本守不到援軍趕到就得戰死沙場。

於是高大節果斷放棄了準備的第二道防線,而是把所有人都聚集到了自己身邊,就打算跟明朝軍伍耗着,只要不打那種拼命地仗也應該不會發生大規模潰敗。

不過明朝三日突進二百里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圖海的耳朵裡,圖海只是冷笑一聲:“這些吳三桂的龜兒子果然是不成器的,都到了這個時候還跟咱們玩心眼。他們就算是讓出整個山東我都不會眨一眨眼,要知道現在前明對他們可是攻勢,對咱們不過是守勢,主動權掌握在咱們手上,他們若是沒有誠心,一心想要算計我們,只怕最先倒黴的就是他們自己。”

圖海帶兵這麼多年自然是知道周朝這些小伎倆,當今的局勢就是兩家弱一家強,若是兩家聯合起來自然可以滅掉最強的,但是這其中誰損失的兵力多可就在之後的爭鬥之中吃大虧了,甚至會決定天下之主到底是誰,圖海肯定不會犧牲自己成全周朝,也就表明了大清在周朝真正與滿清動手之前他們是絕對不會真正發動攻勢的。

當然這一舉動對於高大節來講更是雪上加霜,畢竟滿清一日不發動攻勢,所有的目光都會盯在他的身上,根本沒有機會鑽空子,更別說想什麼金蟬脫殼或者暗度陳倉的計謀了,而且就算他僥倖打贏了,大明又能騰出手來調出援兵對付他,這一仗對他來講簡直是進退無門。

第七百八十三章 火中取栗第六百章 伏殺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有偏方第二百五十五章 歸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不復當年第一百八十章 背井離鄉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箭第七百零二章 謀亂第八百九十一章 因噎廢食第六百零二章 非我族類第四百三十八章 蠻不講理第八百八十章 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被拒第二百八十二章 埋伏第五百九十章 血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見血封喉第三百零一章 商堂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襲斬殺第七百零四章 民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譬如遼東死第三百六十五章 五更船聲第一百章 叩門第三百零八章 抓鴿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藩會面第六百零三章 杯酒釋兵權第六百五十章 刮地三尺第一百七十五章 今夜無月第五百二十五章 肆無忌憚第一百一十七章 入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以身殉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無力抽身第二百八十六章 他們吃什麼?第四百七十五章 不復當年第七百八十八章 蒙古叩邊第八百六十五章 北京攻防戰(十四)第一百零六章 謀算第四百二十六章 報仇雪恨第二百零九章 吳儂軟語第二百五十二章 決戰(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生作惡,知縣附郭第八百八十九章 毛家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一十九章 同林鳥第三百零八章 抓鴿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我有三策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井衛第四百三十三章 後院起火第五百三十二章 潼關到手第五百三十九章 順應天時人望第八章 惡奴第七百九十六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六百四十七章 江陵及時雨第七百零三章 投機第八百二十章 永結兄弟之好第五百八十三章 寬厚第七百二十一章 迷惑第一百四十八章 毒計第六百零四章 整頓軍伍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事化小第一百零四章 進攻第六百九十章 家家有個熊孩子第五百八十章 兄弟鬩於牆第八百五十六章 北京攻防戰(六)第二百六十章 互有算計第三百零八章 抓鴿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垂危第五百九十二章 無力抽身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波第八百三十八章 蒙古白蓮第四十六章 不受歡迎的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來混早晚要還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靜待變第五百八十七章 訓練新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難爲情第八百九十五章 棋子第三十四章 回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阿彌陀佛一聲嘆息第六百六十九章 前仇舊怨第四百零六章 殺不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滿清第一百九十章 啓程第八百零三章 開花彈第七百零七章 逆轉第七百零一章 矯詔第二百七十章 挖坑第八百一十一章 雨夜廝殺第一百二十七章 運作第四百七十三章 宗南第八十三章 嚇退第二百六十二章 人販子第四百零五章 馬鷂子一馬當先第五百五十章 大婚(四)第七十三章 殺手第六百七十三章 產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四十一章 詔書第三百七十二章 各有準備第八百四十八章 割地挑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