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暴秦之慾無厭

第700章 暴秦之慾無厭

歷史上的大明朝廷頂層對外決策接連出現失誤,秦德威目前主要意圖,就是在盡力避免這個趨勢。

而決策失誤的原因,一種是主觀惡意,另一種就是信息缺失。

主觀惡意這種問題,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真要遇到了這樣的變態就只能認倒黴。

但信息缺失問題,穿越者最擅長補救了。

所以秦德威這大半年乾的事,就是利用嘉靖皇帝的信任,對嘉靖皇帝進行反覆“洗腦”,意義在於補全信息。

陛下!禁海沒效果!完全防不了倭寇!走私依然氾濫!

陛下!你的錢還都讓別人賺走了!日本國有銀子!日本國正在內亂!

陛下!日本國自身無法根絕倭寇!日本國有對大明不恭順的苗頭!那大明該怎麼辦!

雖然秦中堂也未必知道未來怎麼做纔是正確,但他總是知道怎麼做會犯錯。

直到今天,終於有了階段性的成果,嘉靖皇帝賜予銀章就是一種支持的象徵。

這時候,有太監捧了銀章過來,當場賜予了秦德威。

等秦德威領受完畢,嘉靖皇帝揮退了其他人,親口對秦德威說:

“朕慮時人最滑詐,倘失密疏,我君臣必被他人間也,今賜爾封疏印記,用以徵驗其真;另凡所上密疏,可於幅後小書某字號,爾可用忠字。”

秦德威連連領旨,這就是密疏之所以密的緣故。

不蓋印,不署名,只用別人不知道的銀章密封,署名處只寫單獨一個只有皇帝知道的字。

秦德威退出仁壽宮前殿後,偷偷看了眼銀章,只見銀章上的字體依稀是“忠正持節”。

就目前而言,理論上只有嘉靖皇帝和秦德威兩個人知道這枚銀章上是什麼字。

不過理論是理論,秦德威也搞不懂爲什麼很多大臣的銀章字樣後世全都有記錄。

但無論如何,密疏的機密性至少比普通奏疏大得多,秦德威總算可以寫點普通奏疏上不能寫得東西了。

討論完國家大事後,大學士們先後走出了仁壽宮,就是神態各自不同。

不預機務的那位神清氣爽,而另兩位一個煩心,一個憤慨。

宮門外分道揚鑣,不預機務的那位向東出迎和門,迴文淵閣去了,而另兩位向南回無逸殿直廬。

夏言、嚴嵩和已故老首輔李時、當今名義次輔顧鼎臣這種閣老不一樣,內心權力慾都很強。

史書對夏言當首輔的評價是“專橫”,而嚴嵩則是“專擅”,就是被嘉靖皇帝收拾過才稍好點。

被秦德威如此明目張膽的挖權力牆角,“專橫”和“專擅”兩位閣老心情能好就見鬼了。

關鍵還在於,他們是眼睜睜看着這一切發生的!

在夷務問題上,那秦德威沒有任何陰謀詭計,全過程都是當着他們的面,毫不遮掩的強行奪權!

不是他們不想掙扎,但專業性比秦德威差的實在太遠,反抗除了讓秦德威更興奮之外沒有效果。

那秦德威對東洋西番掌故如數家珍,本身又在皇帝面前說得上話,以後獲得上密疏的權利,更是難以攔截了。

走到無逸殿的殿前院落中,嚴嵩有點惱火的對夏言說:“夷務盡落於秦德威之手,剛纔你這首輔在仁壽宮中,爲何不說話阻止!”

自取其辱式的說話有用嗎?夏言冷淡的答話說:“不讓秦德威將精力放在對外夷務上,難道讓他來干涉朝廷政務?

與其讓秦德威對其它方面動心思,不如放了他去專心外面的夷務。”

夏首輔的這個迴應,也不知是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還是深得辯證法精髓。

再怎麼樣也只是夷務,在朝堂政務中不是主流。

“首揆以爲夷務無關大礙?這只是一個開始!”嚴閣老氣沖沖的說。

夏言倒是真詫異了,他所認識的嚴嵩非常能隱忍,關鍵時刻從來都能捨得下身段,卻不料今日被秦德威整破防了。

又聽到嚴嵩憤怒的說:“思厥詞林先人,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內閣尺寸之地!

若我等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棄文淵閣中堂,明日棄夷務衙門,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德威又至矣!

然則內閣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首揆當思之!”

夏言:“.”

兩人自從“決裂”後,很少有如此直接的對話溝通了。

但這兩人本身就已經是對頭了,自然也不可能達成什麼真正共識,與其說是溝通,不如說是宣泄情緒。

嚴嵩瞥見在院子裡溜達的禮部尚書張潮,忍不住就諷刺道:“張尚書若有朝一日入了內閣,如何教訓你的好學生?”

張潮想了想說:“內閣內閣,就是內政,不管外夷事務也罷!”

嚴嵩:“.”

以嘉靖皇帝如今的作風,連大臣都不見了,更別說區區“藩屬國”的使節。

但被秦德威洗腦後,嘉靖皇帝忽然又對日本國使節產生了興趣,便傳詔下去,三日後在西苑接見日本國正副貢使,並設御宴款待。

之所以是三日後,那是因爲要給鴻臚寺教習夷人禮節的時間。

湖心碩鼎、策彥周良兩位使節接到詔旨,受寵若驚的心情就不用提了,緊張的跟着鴻臚寺官員學了三天禮儀。

無論日本國上層文化人心思到底怎麼想的,但大明天子名義上就是“共主”,能朝見大明天子就是一種榮耀。

然後秦德威就從兩位使節面前暫時消失了,秦中堂並不打算參與這次朝覲工作。

如何引導夷人朝見大明天子和對答,應該是禮部和鴻臚寺的權力,做人要懂得放權。

及到朝見日子,兩位使節被領到西苑。繁文縟節的舞拜過後,嘉靖皇帝簡單問了幾句場面話。

然後策彥周良獻詩曰:“萬里使星朝奉天,五雲捧上玉樓前。獻君唯以無疆壽,我是日東蓬島仙。”

嘉靖皇帝隨便賜回了一首詩曰:“東夷有禮信真緇,遠越潮溟明國彜。入貢從今應待汝,歸來勿忘朕敦儀。”

大禮完畢後,進入宴席環節。

嘉靖皇帝忽然從袖中掏出張紙條,看了眼後,對碩鼎、周良兩個和尚使節質問道:

“朕聞爾國有狂僧瑞溪周鳳,著有《善鄰國寶記》一書。

書中有‘推古以來,東皇、西皇抗行之義,於今惟同焉’之句,是何道理?

又有‘大日本者神國也’之語,該如何解讀?”

聽到通事一句一句的翻譯,二使節登時汗流浹背,策彥周良連忙叩首奏對道:“其中詳由,皆已向秦學士解釋過,實在事出有因。

懇請陛下體察細微,各國皆有妄人瘋言,實不能代表人心,萬萬不可一概而論也!

況且周鳳乃數十年前人物,已經作古,無從追究。”

等通事翻譯過去,嘉靖皇帝冷哼道:“爾歸國後,代朕曉諭國王,必將此狂僧開棺戮屍,所有著作一律收繳焚燬!”

大明天子的“聖旨”不容拒絕,但策彥周良只感到深深的蛋疼。

他是大內氏選派來的,大內氏只是個權臣大名而已,哪有把前高僧兼幕府高級顧問鞭屍和銷燬著作的本事?

而如今的“日本國王”,也就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晴根本沒實權,更沒本事也沒有動機去執行這道聖旨。

別無他法,只能先把聖旨領回去,然後再糊弄了。

嘉靖皇帝又掏出紙條看了眼,然後再次開口道:“以朕觀來,都是爾國王無道,故而縱容出如此狂僧!

況且如今爾國大亂,亦是國王無道之果也!朕聞有大內氏心向忠義,可得嘉獎”

策彥周良跪在下面,越聽通事翻譯越是蛋疼,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本聽說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沒想到也會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嘉靖皇帝在西苑接見正副使節和其親信的時候,協理夷務大臣秦中堂也來到了會同館,設宴款待使團其他成員。

使團說是來了三百號人,有頭有臉的也就幾十個,秦中堂款待的就是這幾十人了。

雖然因爲消息、語言不通,使團多數人對秦德威身份不太清楚。

但是使團衆人看此人的氣場,以及硃紅色的官袍,便知此人來歷不凡。

這次秦中堂是自帶通事來的,通事只簡單介紹了幾句什麼狀元之類的資歷。

秦中堂還帶來了禮物,《秦學士廿歲集》人手一本。

等使團衆人一起敬完酒,秦中堂放下酒杯,悲天憫人的讓通事翻譯說:

“聽說爾國從六七十年前應仁之亂起,兵禍四起,戰亂不休,生靈塗炭,禮樂失之諸野啊!

在本官看來,爾國國王再也挑不起日本國這副擔子了!”

使團衆人面面相覷,既不明所以,又不知如何作答。

只見秦中堂又嘆道:“可嘆日本國內,只有大內氏尚存忠義,還知道朝貢父邦大明。”

通事剛翻譯完畢,就看到使團裡有個人站了起來,躬腰行禮想要說話。

秦中堂伸了伸手,示意對方開口,但那人卻拿了筆墨,寫了一些漢字。

這倒讓秦中堂另眼相看了,使團里居然還藏着會寫漢字的。低頭看去,只見這幾個字是“大內,勘合有,他人無”。

秦德威啞然失笑,對通事道:“他們日本國除了和尚和公卿,別人也該認真學習學習漢文了。”

然後秦中堂又正色道:“勘合這樣的憑證,本官手裡有好幾份,都發放與爾等又如何?心有大明之忠義者,還能不許來朝貢?”

通事把這句話翻譯過去,使團衆人一片譁然。

其實能參加使團來到大明的倭人,多多少少也對朝貢事務有所瞭解。

他們知道大明近年對朝貢的態度是能拒絕則拒絕,真沒見過如此痛快的官員!

可是這個年輕官員,說話能作準嗎?

感受到倭人的疑惑,秦德威便開口道:“先告知爾等,本官乃大明新設夷務衙門大臣,今後朝貢事宜皆由本官辦理!”

感覺可能寫漢字會讓面前這位年輕大人有好感,又有使團中人提筆寫道:“籌,貢物,不及。”

朝貢顧名思義都是要帶貢物的,這次他們能返回寧波再回日本國,那估計也是年底了。

距離明年順風出發時間沒幾個月了,根本來不及籌備貢物。

秦中堂哈哈大笑道:“至於貢物之事,我天朝物產豐盈,哪裡又需要爾國的東西!所以本官看來,帶着心意來就行了!”

通事一句一句的翻譯過去,但使團衆人還是不明白,到底什麼叫“帶着心意”?

真是急死個人,這些大明官員太喜歡當謎語人了,就不能把話說得更明白清晰些嗎?

秦中堂等了又等,見這幫死腦筋的倭人還是沒有參透,忍不住就暗罵蠢貨。

然後只能再次開口說:“還有一條規矩,拿着本官發放勘合的貢使團,到大明交易貨物只准許用銀子支付!”

聽到這句,使團衆人反而鬆了口氣,怕就怕有奇形怪狀的約束,如果規定只能用銀子交易,那反而省心了。衆所周知,日本國國內最緊缺的是銅錢,而不是銀子。

可是倭人們還是迷惑不解,直愣愣的注視着秦中堂。

剛纔說的這條規定與貢物籌辦有什麼關係?銀子是銀子,又不直接能當貢物。

秦德威看着求知若渴的數十雙眼睛,心裡已經開始“賣麻批”了!習慣了跟官場精英打交道,實在受不了這些蠢笨之人了!

什麼叫心意!拿着銀子賄賂夷務大臣,以求貢物問題過關就叫心意!大明要的心意就是銀子!

算了算了,反正這些蠢貨還要在京師住一段時間,貿易還要搞好幾次,他們最終肯定會明白的。

秦德威指着夷務衙門日本館的凌孔目,對使團衆人道:“接下來貿易以及開市問題,由此人負責,爾等儘可找他就是!他解決不了的,再來找本官!”

說完後,秦德威起身就要離開,設宴款待就是個過場,該說的話說完,該表的態表完,也就可以走人了。

秦中堂好歹也是當朝四大學士之一,哪能在這裡從頭陪到尾!

卻見有個倭人焦急的舉着紙,上面寫着:“勘合,發放,如何。”

秦德威隨口答道:“本官這段時間自會考察!”

晚上還有事,白天真是瘋狂趕稿啊。。。。真是打開文檔就是幹了

(本章完)

第435章 真實的朝堂鬥爭(中)第238章 你禮貌嗎?第445章 見證歷史第620章 寧錯殺不放過第820章 你也瘋了?第833章 自求多福第591章 開不起玩笑第765章 是不是忘了什麼?第886章 以毒攻毒第64章 長大有力第604章 就這樣巧合了?第697章 又是一個春天第587章 誰是奸臣(中)第433章 吃錯藥了?第430章 三人中出了一個......第553章 離京的和回京的這個月最後一次請假第402章 大場面!第836章 捨我其誰第532章 命運悲劇第561章 秦德威足矣!第442章 嘉靖男兒第493章 沒別人什麼事了明早八點左右發昏昏沉沉躺了一天,還是請假吧第173章 來了就別想走!第787章 一通混戰第108章 勸不住(上)第471章 拿着雞毛當令箭(上)第96章 親生父子第620章 寧錯殺不放過第134章 幾件小事第573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617章 身外之物第290章 幫老夫出這口氣!第421章 佛曰不可說第901章 天下第二?第28章 我話講完第740章 一人得道第130章 淡淡的失落第676章 只能有一個學士第872章 三把火(上)第591章 開不起玩笑第499章 光明磊落(下)第384章 何爲宗師(上)第826章 責任重於泰山(下)第169章 在下得罪人太多...第743章 政治這東西(下)第916章 海圖霸業一場空第650章 到底發生了什麼第111章 戰爭已經開始了(求訂閱!)第623章 都是家事(下)第577章 所謂人情第732章 你聽說過莫須有嗎?第831章 父與子(下)第255章 餘波和內情第188章 難忘舊恩情第125章 徐老三智對文徵明第317章 冤家路窄第88章 那又如何?第726章 拿錯劇本了第154章 會所採風(上)第675章 我給你看個好東西第141章 唱個曲兒第676章 只能有一個學士第377章 嘉靖十二年過去了第88章 那又如何?第233章 這是你該乾的事嗎?第122章 別廢話第436章 真實的朝堂鬥爭(下)第502章 終於見到了第488章 講究個合理性第74章 喧賓奪主第559章 敲打(上)第301章 沒有安全感的人第235章 您怎麼不說話?第418章 戰罷文場筆陣收第14章 笑話第3章 我要讀書(下)第686章 業餘與專業(下)第257章 你能得到什麼?第902章 後浪拍前浪第138章 大明好弟子(下)第519章 狀元的下限第505章 神棍與神仙第688章 涉及秦德威無小事第354章 筆給你!第617章 身外之物第719章 更賦新詩換徵袍第667章 各種消息(求月票!)第153章 一萬兩的生意第637章 忠與奸(下)第634章 在路上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369章 你不用爲難了!第785章 修仙和女人(下)第795章 春聯那些事兒第880章 做點生意真難!第221章 人之將走第847章 賊喊捉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