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安南之議

bookmark

第571章 安南之議

嚴嵩嚴尚書這句話,其實十分突兀,讓別人極爲詫異。

一是目前大多數人還都在震驚和不可思議,二是按照慣例,軍機方面事情應該是兵部先說話。

嚴嵩一個禮部尚書就搶在前面,跳出來旗幟鮮明的擺明立場,看起來就非常醒目了,甚至還有點“不合時宜”。

但嚴嵩反應也很快,立刻又說:“兵事非同小可,若疏忽輕信,不免重蹈趙括長平之敗。

秦德威請纓南征,紙上談兵難以使人信服,故而請秦德威先陳述方略,以供陛下決斷。”

這時候纔有人也反應過來,嚴嵩的獨子似乎被安排到廣東去了。

秦德威萬一去了兩廣,來一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和“王命旗牌便宜行事”,那嚴世蕃還能活幾天?

不過嚴嵩的話也有道理,不能只聽秦德威吹牛“半年平定安南”,還是要說點實在的東西。

秦德威暗歎口氣,從原本歷史結果倒推出來的策略,就好像變魔術,被揭穿就沒有神奇感了。

只要自己說出來,那策略就不再獨屬於自己了。如果策略人人都能用,誰去南征就無所謂了。

真不愧是嚴嵩啊,一出手就能掐準關鍵點。

可不說出策略也不行,自己不可能故意藏着掖着,那是欺君之罪。

秦德威想來想去,看了眼嚴嵩,忍不住就諷刺了幾句:

“軍機之事最爲機密,焉能在大庭廣衆之下公然陳述方略?莫非嚴尚書是故意想泄密給安南莫氏?”

嚴嵩假裝沒聽見,被損兩句就損了,有本事你秦德威別說出半年平安南的策略!

但嘉靖皇帝是真想聽聽秦德威的看法,安南的事情都已經討論了七個月了,還沒個結果,總拖着也不辦法。

於是嘉靖皇帝就下旨散朝,讓一百多文武大臣各回各家,只留下三個大學士和七個部院大臣。

這十人,就是當前朝廷核心層了,當然今天還加了一個秦德威這湊數的。

秦德威頭次參加這麼高規格的會議,心情有點小激動。

他斟酌了一下詞句,然後纔開口道:“安南譖主莫登庸篡國也就是這十多年時間,其實安南國內尚不穩固。

安南前朝宗室黎氏目前盤踞在安南國南部,還有大批效忠黎氏的官員投奔過去。

所以莫登庸絕貢十多年,看似是囂張無禮,其實是畏懼害怕,所以纔會阻斷消息。”

這些情況,秦德威說得輕輕鬆鬆,但殿上君臣卻真的不瞭解。

以當下的信息傳遞條件,萬里之外安南的事情,只要有心隔斷消息,京師朝廷就很難詳細知曉。

就連莫登庸篡國這事,也是嘉靖皇帝專門派了特使去安南打聽,才能覈實情況。

對於信息來源,秦德威隨便編了個藉口:“這些消息都是特意從各使團打聽來的,尤其是暹羅、甘孛智等國使團。

所以臣料定,莫登庸必定畏戰,所以南征方略當以攻心爲上!”

反正秦德威還兼着個鴻臚寺少卿提督四夷館,與使團打交道邏輯上沒毛病!

嘉靖皇帝催問道:“如何攻心?”

秦德威就詳細的說:“第一,大造聲勢,極限施壓。

總督軍務大臣到了南邊後,就正常籌備,開始從周邊調兵並且積聚糧草,但不要出兵。

同時動靜一定要大,在邊境擺出厲兵秣馬的氣勢,而且讓雲南巡撫從另一個方向積極備戰,一起威嚇莫登庸。

其次,傳檄安南國內。告訴安南國其他人,大明天兵即將征討莫氏。

第三,爲莫登庸人頭懸賞一萬兩!攻心攻到底!

在安南國目前情勢下,只要把這三條策略做足了,就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別問秦德威的信心從哪來的,問就是歷史結果倒推。

刑部尚書兼京營總督王廷相對兵事特別積極,搶着表態說:“這三條沒有多餘之舉,花費亦不多,極爲可行!”

嘉靖皇帝又垂詢道:“後果究竟會如何?”

秦德威奏答說:“最壞的後果,大概就是莫登庸迎戰,雖然機率很小但也不是沒可能,那就只好打一打了。

最好的後果,就是莫登庸畏懼天兵,主動向大明請降,這個是機率最大的。”

在歷史上,莫登庸還沒打就直接投降了,還給大明割地了,讓嘉靖皇帝有了開疆拓土的面子。

不過秦德威又繼續說:“其實還有第三種可能,安南國內,前國主黎氏勢力趁勢而起,除掉了莫登庸。

這大概是更壞的結果,甚至比莫登庸迎戰的結果更壞。”

要是這樣的話,舊黎氏繼續當安南國王,一切與從前一樣。

那大明除了收穫“友誼”之外半點好處沒有,不就白折騰了嗎?

嘉靖皇帝稍稍思索了片刻,然後接着問:“若莫登庸請降,又該如何處置?”

秦德威不假思索的說:“如果莫登庸肯降,那要鼓勵褒揚,就給他一個土司封號,繼續讓莫氏統治北安南。

然後讓黎氏在南安南繼續稱王,從此一分爲二,皆爲大明藩屬。”

這“一分爲二”,純粹就是穿越者秦德威的惡趣味了。

當今這個時代又不是二十世紀,安南這種藩屬對大明來說確實沒啥大用。

威脅指數基本爲零,更談不上緩衝區之類的概念,是一個整體還是分成兩塊,都沒區別。

對其他大臣們來說,怎麼處置安南也是很無所謂的事情。

大概大家唯一的共識就是,不管怎麼辦,別花太多錢就行!

若能搞來幾個縣,或者弄個土司,也算是皇帝臉上貼點金。

——祖宗丟掉的地方,我朱厚璁又拿回來一些,這大概就是最大的意義了。

沒有人反對,所有人都贊同,秦德威的全套方案通過。

十位大臣一起默默給秦德威點了個贊,秦學士今天真是個大好人啊。

弄出了從前期到善後這麼完整的方案,明明白白的獻了出來,只需要照着做就行。

所以現在隨便派個人去南征,都能“半年平安南”啊,簡直就是白撿一樣的功勞。

嶺南實在太遠了,又是煙瘴之地,秦學士你還小,身子沒長結實,就別勞累了。

未來是你的,現在還是讓別人去辛苦吧。

(本章完)

第780章 好大哥第808章 都不明白第694章 用人之道第447章 老師但請放心!第185章 多謝誇獎!第429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695章 塵封的往事第849章 宮鬥不寒磣第648章 縣學驚魂(上)第78章 瞎操心第906章 貨源不足的連鎖反應第188章 難忘舊恩情第838章 秦德威的弱點(下)第841章 朝議第781章 不是東西!第530章 祖傳手藝(上)第131章 一輩子的生意第465章 狹路相逢第940章 還是秦中堂靠得住第630章 南巡之前(中)第120章 功名不過夢中跡(下)第235章 您怎麼不說話?第294章 救人的思路第158章 時間管理第722章 看不見的網第442章 嘉靖男兒第356章 在天牢的日子(上)第929章 混蛋玩意第315章 故弄玄虛第252章 商業精神(下)第795章 春聯那些事兒第482章 身不由己第21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570章 軍國大事不是兒戲第654章 請從世蕃始!第88章 那又如何?第401章 誰慫誰是狗!第922章 新的階段第301章 沒有安全感的人第125章 徐老三智對文徵明第921章 適者生存(求月票!)第24章 你不懂真相第526章 私事很多第454章 第三個正經文官第720章 遍地都是功勞第203章 機智的李洞主第668章 平常的一天第88章 那又如何?第652章 不需要支持(上)第340章 誰不心煩?第532章 命運悲劇第494章 十七歲的憂傷(上)第72章 教你做人!第504章 良心不安(求月票!)第616章 雙學士第28章 我話講完第775章 我們不一樣第632章 善後(上)第754章 造化弄人第140章 爲五斗米折腰?第762章 我也是爲了你!第663章 個人崇拜第334章 君子之爭(上)第779章 各人的夜晚第381章 攔路第494章 十七歲的憂傷(上)第716章 頑固不化第105章 討薪第16章 你拿不了第一第256章 這個笑話不好笑!第472章 拿着雞毛當令箭(下)第501章 雙喜臨門第321章 立場是非第816章 誰勸誰傻!第186章 一點不成熟的想法第69章 “縣衙鉅變”第86章 連這意識都沒有第473章 灰飛煙滅第718章 紛亂的籌備第877章 痛點第45章 真誠的交流第367章 指導菜雞第385章 何爲宗師(中)第698章 最大的榮幸第400章 少說多做第460章 我跟你們不一樣!第835章 外戰不外行第758章 三人行(上)第230章 我們都見過的第622章 都是家事(中)第417章 只熱愛學習!第618章 燒冷竈第294章 救人的思路第888章 權奸氣勢第819章 三種推演第538章 又是一年第211章 社會人第121章 小人物的奮鬥!第828章 皇上還是皇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