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九天之上

bookmark

第177章 九天之上

此後兩三日,南京戶部胡侍郎不顧五十多歲高齡之軀,多方奔走,不管是府衙的通判還是都察院的僉都御史,亦或其它可能涉及到的相關部門,都親自見過一圈。

確定已經穩住了陣腳,這叫紮緊籬笆鞏固陣地,然後就想看看對面的人怎麼做。

胡侍郎依照自己豐富的官場經驗判斷,馮知縣秦德威接下來大概會有三種路數:

一是煽動本地人排外,製造出對立情緒,然後裹挾民意;二是去南京都察院上告,然後想辦法趁機鬧事製造問題;三是找高層來救場或者說和。

而胡侍郎的思路就是先等對面亮了底,然後再有針對性的反擊,畢竟己方可供調動的資源更雄厚,有見招拆招的本錢。

而且現在與之前形勢不同,着急解決問題的是對方了,那馮知縣還掛着貪贓嫌疑洗不乾淨,能忍多久?而己方該沉住氣時還是要沉住氣。

可是讓胡侍郎詫異的是,一連過了十來天,對面還是沒有任何動作。

縣衙裡馮知縣連升堂都不升了,也從不外出,每天就是躲在後堂處理公務。

再去打探秦德威動向,結果此人更慫!居然真的搬到了會同館裡面住,每天假模假樣的寫寫畫畫,根本就不出來!

然後再看上元縣的齊知縣,就剛猛了那麼兩天後,立刻也偃旗息鼓,同樣閉門不出。

於是胡侍郎真的迷惑不解了,他們這是想幹什麼?拖延時間嗎?是不是去京師那邊請了大佬,然後等着過來撐腰?

說真的,到了朝廷六部堂官這個位置上,雖然只是侍郎不是尚書,還是南京的,但基本就已經算是大明第一梯隊的官僚了。

作爲沒了上進之心的侍郎,就算對方請個尚書過來撐腰,這面子不賣也就不賣了,反正也不求升官了。

本來胡侍郎認定對方會先着急,但現在發現自己快忍不住了,便開始琢磨着採取點什麼施壓手段,試探一下對方的底細。

從大明南京到北方京師,路程大約兩千裡,按照一日夜三百里的法定速度,普通奏摺傳遞理論上單程需要七天左右,實際情況不定。

大明京師宮城,過午門又進左順門,就是文華殿,對面是內閣。

按照功能設計初衷,文華殿是天子的日常辦公之處,兼有學習、接見等功能。

若是遇到不愛坐班的天子,比如當今聖上嘉靖的爺爺成化皇帝,又比如當今聖上的孫子萬曆皇帝,那文華殿功能基本就廢了。

至於當今聖上嘉靖皇帝,至少在嘉靖十年時還是正常上班的,雖然已經開始熱心修道,但還處在業餘愛好的範疇。

至於一二十年後,當今聖上把修道變成主業的事情,現在還是不要妄議了!

正處於青年階段、估計還不太需要藥物的嘉靖皇帝端坐在文華殿寶座上,而另一個英俊瀟灑的江西人站在寶座下,用流利清晰的河南話念着一本奏章。

注:江西人是禮部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御前講經備顧問、江寧馮知縣的老朋友夏言夏師傅。

又注:大明的河南話是中州官話,又叫河洛雅音,就是秦德威跟美人大晚上學的那個官話。

沒辦法,此時天下以中原爲正音,其他什麼北京官話、南京官話、江淮官話其實都是自稱的。

只聽夏師傅用一口倍兒地道的河南話念道:“兩縣不過清查錢業以厚利債息虐民之事,間或縣庫可得一二存銀,於官於民堪爲兩利

不料南都察院、南戶部、應天府衙竟皆有官員輪番而出,仗其勢要,滅官民之倫常,悍然袒護錢業,如狼似虎欺凌下縣,全然不以親民官員體面爲意!

臣等官卑職小,在南都告求無門!無奈泣血乞請天恩聖裁,陛下若不爲臣等做主,臣等只能回家賣紅薯矣!”

“噗哧!”聽到這裡,喜怒難測功夫還沒修練到家的天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夏師傅也就暫時停住了,等待天子緩過這口氣。

皇帝可能不清楚,但夏師傅很明白,踏馬的這本奏章也不知道找誰代筆的,遣詞造句寫的跟民間狀子似的,是不是馮恩身邊那個師爺寫的?

不過這次這位師爺出的主意也真不錯

天子笑完後,又補了一句:“南都真出人才。”

於是夏師傅又懂了,看來這奏章對天子口味了,而且他也很明白原因。

因爲天子內心深處,就是希望看到大臣們卑躬屈膝搖尾乞憐的樣子,最起碼也得有個柔媚事君的態度。

所以這種小百姓向青天大老爺苦苦哀告請求做主的口吻,其實也沒毛病.甚至也成功的引起了天子的興趣。

當然這本奏章之所以能這樣鄭重的出現在天子面前,並不是因爲寫法特別,而是因爲這是兩個京縣的聯名奏章。

如果只是一個知縣上奏說事,也就是日常奏章,在官僚體制裡走流程就行了。

但兩個京縣知縣聯名,那絕對就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很有點象徵意義了。

南京城只有兩個縣,所以兩個知縣就可以視同爲南京城的全部知縣,囊括南京城全部地界,那意義當然不一般。

所以這份奏章簡而言之,就是大明南京所有知縣聯名上奏,向天子控訴被上官衙門集體霸凌。

要是一個知縣,敢這麼不懂上下尊卑的造反,沒準就直接申斥或者罷免了。但要是“京城所有知縣”,那就算是天子也得多掂量幾下。

而且這奏章的敘事角度也很有意思,聽在天子耳朵裡,事情就是兩個縣想從民間刮點錢,結果一大幫子上官聯手阻止——可能是收了好處?

換句話說,就是本來可以收進官府的銀子,結果落到了這羣南京官員的腰包裡?

更別說旁邊還有夏師傅負責解說,就算天子沒想到這裡,夏師傅估計也能提醒一下。

所以說,皇帝和臣下看待問題的角度往往是不一樣的,揣測聖意永遠是最高深的學問。

天子不在乎你縣衙刮錢,真會刮錢那也是能臣,甚至不會很在意你順便貪贓。

但是如果一夥南京朝臣自己吃了好處就聯手阻攔官府刮錢,就讓天子有點小小的介意了。

天子忽然又開口道:“南兵部王廷相前些日子也上過密奏,說這南京城承平日久,官風士氣驕奢渙散云云。

若差遣王廷相整飭風氣,夏先生以爲如何?”

夏言迴應道:“陛下自有明鑑聖裁。但若此次南都多出空缺,望陛下顧念一二。”

天子想了想,又吩咐道:“夏先生若有人才薦舉,可與朕寫來,曉諭吏部先放在南都備用。”

大明南京雖然在大家印象裡是閒散養老地方,但南京畢竟也是京城,政治意義同樣不小,何況兩京之間調動很頻繁,去南京並不一定意味被貶。

大家想想就明白了,假如北京某部出現一個侍郎空缺,是從南京調一個侍郎過來容易,還是從外地地方官裡選一個過來容易?

或者說假如某人要升官,但北京沒空位,可以先調南京解決級別問題,然後等北京有了空位再調回來,這也是常規操作。

夏言躥紅過於迅速,黨羽培植還沒跟上,既然要整頓南京風氣,那肯定會有一些人下臺騰出位置啊,夏師傅現在最喜歡這種機會了。

喜歡操縱權術的天子也有意扶持一下夏黨,所以纔會響應了夏言的主動暗示,讓夏言推薦幾個人放在南都備用。

好久不寫廟堂政治,手生了.

(本章完)

第883章 雙向奔赴第542章 終於像個穿越者了第508章 威逼利誘第866章 我是一個人質第774章 也是誤會!(求一下保底月票)第898章 首輔之夢(下)第247章 玩賴!第3章 我要讀書(下)第643章 兩種大臣第96章 親生父子第722章 看不見的網第31章 羊入虎口(上)第8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932章 事不過三第517章 奏章裡的玄機第348章 人在作,天在看!(上)第443章 顏值就是正義第861章 十六歲的花季雨季第536章 無題第764章 就不能像個正常人嗎!第816章 誰勸誰傻!第828章 皇上還是皇上(下)第720章 遍地都是功勞第202章 借銀票看看第218章 人情冷暖第924章 這就是政治第854章 史無前例第179章 才子和美人(下)第670章 人數不對第345章 前夜第309章 父子團聚第313章 迷茫的未來第580章 天意弄人第167章 事情很不對勁第402章 大場面!第865章 不服不行(求月票!)第413章 還是莫須有第440章 但他寫了一萬字!第628章 大學士們第670章 人數不對第723章 一意孤行第395章 短兵相接第880章 做點生意真難!第193章 一切不正常!第376章 立身之本第761章 一念之差第605章 秦失其鹿(上)第42章 大人的世界(下)第814章 革弊興利第160章 感覺像是強行碰瓷!第575章 主考官和故舊人們第85章 劫道的真多第66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875章 誤盡平生是一官第437章 老少咸宜第160章 感覺像是強行碰瓷!第819章 三種推演第795章 春聯那些事兒第461章 我的名字第836章 捨我其誰第413章 還是莫須有第923章 迴歸的首輔第16章 你拿不了第一第86章 連這意識都沒有第855章 六年和十三年的差別第469章 演不下去了第812章 共享精神第929章 混蛋玩意第631章 南巡之前(下)第248章 尊師重道第629章 南巡之前(上)第661章 回家如做賊第562章 講理(上)第247章 玩賴!第923章 迴歸的首輔第358章 在天牢的日子(下)第660章 新一代第362章 內外紛紛說張家(下)第14章 笑話第445章 見證歷史第223章 毫無波動第888章 權奸氣勢第478章 科舉餘波(中)第861章 十六歲的花季雨季第317章 冤家路窄第655章 叫破喉嚨也沒用第298章 集體懵逼的東朝房第187章 激流勇退第218章 人情冷暖第843章 平倭亂的方略第867章 陳年老瓜第786章 風波起第937章 繼任者問題第857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中)第631章 南巡之前(下)第300章 要想生活過得去......第193章 一切不正常!第807章 誰來負責第746章 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