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三章 朱棣放心了!

順天行部忙得雞飛狗跳,因爲趙王朱高燧的屍首已經有些時日,脫水嚴重,加上選擇出殯的日子也迫在眉睫,朱棣下了死命,是以整個行部幾乎都在圍繞此事運轉。

行部右侍郎李慶一個頭兩個大。

要想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修一座藩王墓室,困難很多,若是完成不好這個任務,會在陛下那裡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影響仕途。

還好,這個時候有人送溫暖。

順天的時代建築商行負責人主動找上門,所願意在最短的時間內修一條通往趙王陵園的水泥大道出來,方便物資運送。

李慶喜出望外。

而另一邊,以薛祿爲首的錦衣衛北鎮撫司抽調了數百人,專門負責調查長平布政司在這個冬天裡發生的事情:沒辦法,趙王的薨天朱棣要查不說,李友邊、趙彥傑和王魁三位布政司高官暴斃,另一位樑道也人間蒸發,這等官場大地震,豈能不查。

面對北鎮撫司的審問,黃昏和謝客,以及長平千戶所的百戶莊猛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反正事實就是大家看見的事實:

朱高燧到了長平,一步走錯導致人心盡失,兀良哈殘兵叛亂,朱陽救援不及,黃昏調停無用,朱高燧兵敗之後,爲保顏面而自戕。

李友邊、王魁和趙彥傑、樑道等四人出於政治鬥爭,鋌而走險挑唆兀良哈殘兵進入長平城暴亂,結果紛紛死在內鬥之中,黃昏力挽狂瀾,和朱陽的千戶所配合,完美平叛。

至於消失的樑道,沒人在意。

那樣的局勢下,消失了就意味着死了。

很快,案卷擺上了朱棣的案頭。

朱棣看着案卷,一時間不願意去翻它,目光陰沉而悲傷,已經過去了三五日,依然還沉陷在喪子之痛中。

你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太祖和成祖,確實是重親情的人。

家天下不是說說而已。

若非這兩位開了個好頭,大明後期也不會養三四萬頭沒用的豬,給經濟本就腐朽的大明雪上加霜——這其實和宋朝的三冗不同,這個問題君王是可以解決的,只是種種原因,直到亡國也沒改變這種狀況,所以很多東西,從一開始就種下了種子。

朱棣沒有拿案卷,而是再次拿起另外一本手札。

那是黃昏隨身攜帶的。

下詔獄之後,北鎮撫司清點物品,薛祿發現這本手札,覺得有價值和意義,於是送到朱棣這邊來,請求如何處置這封手札。

這其實差不多算是一本日記。

範文端的。

是黃昏從樑道手上得到的。

朱棣已經看完了——完完整整一字一句不漏的看了一遍,看這本手札的時候,他的眼前浮現出個削瘦讀書人伏案奮筆疾書的畫面。

這本手札,讓朱棣冰冷的心多了一絲溫暖。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我大明有這樣的讀書人啊!

而且會很多。

範文端,一個赴任長平半年就累死在案牘之上的布政司使,雖然這半年長平並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甚至於連殘兵的事情都沒處理好,但朱棣從這封手札中發現,範文端其實一直沒放棄這個問題的解決,並且出臺了諸多措施。

可惜,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長平那邊人手實在緊缺,還沒見到成效就病死案牘,隨後便進入了冬季,整個布政司的運轉都要停滯。

但不能否認範文端對長平的貢獻。

諡號文端……

低了!

甚至可以是文獻或者文忠。

當然,文成不行,太高,文正更是差得極遠。

正思索間,康寧躡手躡腳進來,“陛下,鄭大監回來了,不過看他神色,似乎病還沒有痊癒,走路都不利索。”

朱棣點頭,“宣。”

片刻後鄭和進來,朱棣看得一愣,病得這麼重?

鄭和已經是裡三層外三層裹成了一個球,但就算是這樣,還在輕微發寒顫,臉色卻又緋紅,肌膚無比干燥。

朱棣暗暗嘆氣,是真病了。

問道:“三寶,你給我說實話,你到了長平之後,具體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你有沒有親眼看見事情的經過。”

雖然重病,鄭和腦子還算清算,道:“回陛下,奴婢匆忙趕到長平後,發現布政司只有一衆吏員,由謝客和劉絮兩人在操持政事,朱陽的千戶所也空無一人,奴婢急忙詢問,得知出了事後,急忙帶人趕過去馳援,不料晚了一步,奴婢趕到的時候,朱陽的兩百多人被兀良哈殘兵擋在外圍,屢攻無效,趙王殿下的三千人已經全部戰死沙場,而黃昏被兀良哈殘兵挾裹着,顯然是周旋失敗,然後奴婢還沒來得及出聲,趙王殿下就舉劍自戕了。”

頓了一下,“陛下,還有個事,奴婢留在長平的人加急送來了奏報,當日戰事戰場清掃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兀良哈殘兵的屍首之中,幾乎全部能在兀良哈的戶籍信息上對號入座,只有七八十人沒有驗證——大概是戰後動亂人員流動沒有記載在長平布政司的緣故。”

說完遞上一個冊子。

朱棣接過冊子,看完後沒有說話,而是拿起薛祿呈遞上來的案卷,直接翻到最後幾頁,細細一讀,發現黃昏和莊猛的供詞確實如出一轍。

暗暗嘆氣,“罷了,你回去歇着吧,等下朕讓太醫來給你診治。”

鄭和謝恩告退。

出了乾清殿後,心還在猛跳。

雖然他說的是所見的真實實情,但鄭和知道,這件事沒有這麼簡單,然而爲了大局着想,鄭和只能選擇配合黃昏。

而爲了逃避責任,鄭和也是豁出去了。

倒春寒的時節裡,大半夜的淋冰水,能不重病?

待鄭和退下後,朱棣陷入沉思。

長平那邊的事情基本上已經釐清了脈絡,表面上就是案卷陳述的那般,從中看不出黃昏一點錯,連朱陽都一乾二淨。

錯的是李友邊、樑道和趙彥傑、王魁幾人,以及趙王。

至於趙王到了長平爲何會和朱陽等人一戰,莊猛和黃昏沒有解釋——這個事情也不需要解釋,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是不管怎麼說,朱棣還是鬆了口氣。

從始至終,兀良哈區域出現的兵力,都只是殘兵,而沒有蚍蜉義從的影子,雖然戰死的兀良哈殘兵有七八十人對不上身份信息,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長平布政司那邊在兀良哈區域經營的時間還短,不可能將戶籍信息做到至善完美。

也就是說,黃昏並沒有在關外經營勢力。

第1381章 敵人還是利益?第四百零六章 原來是你!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明逆天而行:南北同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皮到手,天下我有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聲四起第1445章 堡宗的出現不可阻擋?第四百零八章 絕不讓安南再脫離大明疆域!第1317章 反對!第九十二章 滴刑第一千零九章 來自泥濘裡的血淚的憤怒!第三百九十六章 只許納妾不許娶妻第一百七十章 提親第三百三十五章 畫一個大餅第1305章 死局!第1340章 人生贏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資本主義還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第1355章 哪有不猜忌臣子的天子!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明農業部,誕生!第1426章 太孫就是王道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就這!第五百六十一章 蓬蓽生輝第八百五十五章 永樂十一年,東廠成立第三百二十章 密謀第八百四十八章 朱棣的殺意第一百八十章 君以誠待我,我以國士回之第1267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六十八章 竊命?竊明?第一百七十二章 制衡第三百九十章 黃昏之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卿本佳人,紅橋素女第1468章 朱瞻基:蛐蛐很好玩!第四百二十五章 姑娘不是鬼,是秦淮河上的春水第一千六十九章 達成一致!第1261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五百零八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一千九十五章 君臣和解,一致對外!第五百一十三章 千古君王有千古之臣第四百二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七章 隊長別開槍,自己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清明上河圖第1520章 炫揚國威!第1335章 一座來了就走不了的城市!第八百第十六章 勝天半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我在地獄等你!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力學誕生!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功高蓋主了!第一千一十九章 大明的讀書人種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南已是永樂盤中餐!第五百三十六章 明仁宗也腹黑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明還有我姚廣孝!第七百四十七章 有軌馬車它不香嗎?第1312章 戰爭還能這麼打?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一出好戲!第二百六十七章 明仁宗的面子,我不給又怎樣?第一百一十八章 練童子功的少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江春水向東流第一百三十一章 男默女淚第六百二十八章 怒懟大明王爺!第三百九十二章 狂暴朱棣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五角大樓第六十二章 工業大明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換帥?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殺爲敬第二百五十一章 殺敵!殺敵!殺敵!第八百六十三章 紀綱之死第1280章 主帥之庸!第1493章 最強的封建帝國!嗯,說幾句,掙扎一番第1466章 教育改革,開始!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幾個億的小項目第七百六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六百三十一章 蚍蜉義從第八百二十七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421章 意外之喜第1534章 遠征:日本!第一百六十九章 花須堪摘直須摘第三百四十四章 步步爲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家不可欺第1501章 君臣如當年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朱瞻基:抱大腿我在行!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骨氣,硬氣!第一千七十七章 英雄末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隊長別開槍,自己人第1394章 繼續打!第三百二十六章 安南作妖第八百八十一章 戰略:橫推中南半島第一千九十八章 回來了,都回來了!第1329章 朝鮮請歸第七百七十九章 胸有成竹第三百二十章 密謀第1465章 說來道去,皆不如身體力行第一千二十六章 大明海軍,啓航!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戰爭之王:坦克!第六百零六章 揚州瘦馬第1259 永樂十五年第九十五章 大明,沒我不行啊第五百九十六章 無兵之將第一千三十章 繼往開來的人!第八百三十章 賣身惡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