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正值盛夏,南昌城還不是未來的火爐,但是在寧王府大殿外,還是熱的幾個伺候的小太監滿頭大汗。
每逢大事,寧王爺習慣在大殿中和手下的“百官”商議;
密室不密,書房之類的地方纔是最容易泄密的,寧王爺是做大事的人,但凡大事,都在大殿之中商議,取的便是“堂堂正正”的意思。
但是,爲了防止被人偷聽,整個大殿四周方圓三十米之內,沒有一棵高過一尺的樹木;這就導致大殿之外,沒有一處陰涼,幾個小太監若不是身懷武功,恐怕早已經堅持不住;饒是如此,他們只能不時地看向大殿之中,希望裡面的會議早點結束。
此刻,大殿內外卻是兩個世界,寧王爺朱宸濠正在緊急召集手下親信商議大事,大殿裡堆放的大量冰塊,清涼陣陣,卻不能讓其中的諸位大人物暢懷。
此刻,大殿中的寧王親信個個神色凝重,氣氛異常緊張。昨夜寧王府專門用來盯着分宜饞嘴幫的探子來報,當今天子下旨王華、谷大用到江西公幹,第一件事情便是拔除了分宜饞嘴幫,殺戮無數,饞嘴幫幫主蔡珞生死不明;
最令人如坐鍼氈的是:谷大用帶領着大隊人馬,衝南昌城而來,欽差王華不見蹤跡。
且說寧王朱宸濠早已經存了不臣之心,前幾年便暗中籌建了一條由南昌通往京城的情報線路,以便及時快地掌握京中的情報動態,所以京中的人馬纔剛動身出京,遠在數千裡外的寧王已經收到消息了。
如果不是因爲谷大用等人直接到分宜滅了饞嘴幫,寧王還以爲這些人是到南昌城拿人問罪的。
坐在下首一名武將模樣,卻在頭頂包着個布片的人拱手道:“王爺,如今谷大用等人帶着大批高手奔南昌而來,這是把刀架到我們的脖子上了,皇帝老兒是想要我們的命啊!千萬不可再猶豫了,反了吧!”
這人是江南巨匪鄭七,曾經在蘇州犯下滅門血案,遭遇了錦衣衛的剿殺,不知爲何竟然逃竄到江西投靠了寧王。
另外一人也大聲附和道:“對,反他孃的,南康城已經在我們的手中,糧草兵械樣樣不缺;只要我們拿下九江和安慶,就可以直達南京。”
這兩人都是殺人如麻的大賊,當然不會把皇帝放在眼裡;不過,託庇在寧王麾下久了,總算是有了出頭的日子,日子過得滋潤了許多。
一旦寧王被皇帝定罪,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了頭,江西巡撫和錦衣衛都不會放過他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說不定造反成功,以後也能夠搏個封妻廕子,封侯拜相。
另有一人正是四海幫新任幫主湯雄飛,獰笑道:“只要王爺一聲令下,屬下一定把南昌城大大小小几十名官員的頭都擰下來,給王爺當尿壺。”
年初的時候,四海幫在鄱陽湖裡的總舵被陸離抄了個底掉,幸虧湯雄飛站了出來,不但重整四海幫,還把勢力範圍重新擴張到了北鄱陽湖和長江段;也正因爲如此,他和四海幫再次得到了寧王的賞識,得到了新的功法和大量的修煉資源,武功大進。
他在陸離強佔四海幫總舵時,恰巧外出,逃了一條性命;此時,談起饞嘴幫,眼睛裡閃出兇光,恨不能找到陸離一戰!
聽到了手下幾名“悍將”的表態,寧王朱宸濠點了點頭;他一直都認爲燕王一系搶了他們的天下,自從小寧王死後,更加恨透了太子;
小寧王是寧王一系百年來傾力培養的武學奇才,結果被太子朱厚照在分宜的龍首山試煉中用不光彩的手段暗算;
這是徹徹底底地斷絕了寧王一系的希望了,難道他們還要在等個上百年麼?
寧王爺朱宸濠轉而看向下面的一名道士打扮的人,問道:“劉先生,您怎麼說?”
劉養正,字子吉,素有才名,通曉軍事,經常以劉伯溫的嫡系子孫自居;他看人甚準,早就發現寧王朱宸濠胸懷大志,便投靠了寧王,一心一意地輔佐寧王,想要助他奪了天下,恢復祖上榮光。
劉伯溫是輔助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大明萬里江山的第一人,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無所不精,劉養正的自視頗高,抱負遠大,自稱是劉伯溫的子孫,要輔助寧王登基,創一番可與祖上比肩的功業。
因此,他站起身來,納頭便拜,鄭重其事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臣願輔佐王爺,擒拿王華、谷大用等奸佞,掃平寰宇,清君側,登大寶!”
劉養正改口稱臣,並且行跪地大禮,其他人也不甘其後,紛紛跪地效仿,大聲道:“臣等定當輔佐王爺,掃平宇內!”
寧王朱宸濠哈哈大笑,道:“諸位愛卿平身,今日我等共商大事,他日若我登基爲帝,必然不負衆位卿家!”
殿內諸位英豪唱完這麼一出,才重新坐了下來,紛紛出謀獻策。
劉養正沉聲道:“王華、谷大用這些人,雖然礙事,但是恨不過陸離,他們雙方有仇,實力也強勁,我看不如用驅狼吞虎之計~!”
湯熊飛恨道:“劉先生何必如此,王爺手下有高太監等大宗師,直接碾壓過去,快意恩仇豈不痛快!”
劉養正搖頭道:“非也,非也!聽說分宜饞嘴幫在袁州府各地組建了民團義勇,恐怕於王爺大事有礙;不如等到陸離被谷大用等人牽制之時,我們再出兵分宜。”
寧王身軀一震,喜道:“先生是要等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劉養正搖動手中羽扇,智珠在握。
可就在此時,突然有尖銳的聲音在殿外響起,罵道:“混賬東西,你們是要誤了王爺性命嗎?”
劉養正等人聞言大怒,紛紛起身,朝殿外看去,便見一道高大的身影跨進殿來,對這些人完全無視,只向寧王朱宸濠躬身行禮;
“王爺,咱家姍姍來遲,差點讓這些人誤了大事;弘治小兒重病在身,難道王爺忍得了幾十年,就忍不了這最後幾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