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還在養病,姚廣孝既然存心避開,當然也是不想要吃相太難看。
挾恩求報不論在哪兒都是一種令人厭惡的行爲。
劉健、李東陽等人也明白佛門的心思,這纔有意發作,爲難本塵和尚這麼一個後輩。
本塵和尚被迎入了大內,恰巧弘治帝終究耐不得疲乏,沉沉睡去;他只能被送往鍾粹宮,由太子朱厚照接見。
當夜本塵和尚與太子密談了幾個時辰,然後離去。
只過了旬日,佛門便有報恩寺、白馬寺、龍泉寺、金光寺等四大寺廟的僧人陸續進入了大內,向太子朱厚照獻上了能夠重塑丹田的功法,以及大量的佛門藥丸。
從這一天起,弘治帝的身體時好時壞,經常處於昏迷之中,太子便把爲弘治帝治病的重任交給了佛門高僧,專門以佛門秘製藥丸調養。
而太子也藉助谷大用、劉瑾等八虎,掌控了西廠、內衛、江湖司等衙門,慢慢蠶食掌控朝政。
幾位內閣大學士雖然有所察覺,但因爲弘治帝只有朱厚照唯一的子嗣,內有司禮監牽制,只能看着朱厚照一味折騰。
這樣一來,朝廷之中漸漸形成了以簫敬爲首的司禮監內廷、三個閣臣帶領的文武百官和東宮三股勢力。
這三股勢力各自制約擎肘,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卻給了南昌寧王府寶貴的發展時機。
。。。。。。
分宜縣院前村的祠堂中,老族長嚴德厚正陪着知縣韓逵說話。
韓逵三十來歲的年齡,長相秀美,人卻略顯陰柔,顯然只是一名文弱的書生。
國朝讀書人都有武功在身,像他這麼文弱陰柔的,卻也不多;此時,他與老族長聊着家長裡短,完全沒有一絲老父母的架子。
陸離走到祠堂門口,高聲叫道:“新學末進分宜學子陸離求見老父母。”
韓逵聽到陸離的聲音,也不顧自己是縣令之尊,急忙跑出來,上前牽住陸離的手便往裡走;
“子歸來得好,本官正有要事尋你商量。”
剛好此時嚴世蕃也聞訊趕來,幾人一同進了祠堂坐定,老族長知道他們有事要談,便藉故退了出去。
韓逵等老族長出門,馬上向着陸離和嚴世蕃跪下,滿臉惶急道:“寧王要反了,還請二位賢契救我!”
陸離和嚴世蕃對望了一眼,韓逵本來就是小寧王攆走了彭達春之後安插在分宜的,是寧王府的人;
韓逵知道陸離和嚴世蕃的懷疑之處,便道:“寧王府前幾日派了人過來,接管了縣衙的幾處要害職位;又派人把守驛道、庫房,現在連幾班衙役捕快的班頭捕頭都由寧王府的衛士擔任了;這不是要反是什麼?”
陸離與嚴世蕃對視了一眼,上前扶起韓逵道:“老父母萬萬不可如此,折殺學生了;百無一用是書生,學生不過是個秀才之身,如何能夠參與這等軍國大事。”
韓逵把住陸離和嚴世蕃的手臂,道:“我知道兩位賢契不相信我。不錯,我考中進士之後,因爲惡了李東陽,被髮配到南京刑部閒置了六年;直到去年才被寧王賞識,讓我當了這分宜縣令。”
他長嘆道:“可是我感激寧王的提拔之恩,更想着做一名忠貞之士。”
嚴世蕃雙目炯炯地看着韓逵,冷道:“縣令大人,你可知道謀反是誅九族的大罪,只要與寧王府扯上了干係,便是現在反悔,也難逃死罪了。”
韓逵苦笑道:“本縣已經打定了主意,即便日後獲罪身死,也不能讓分宜的百姓扯入到兵禍之中,兩位賢契在鄉間頗有名望,我只望你們能夠助我早日準備,他日大禍來臨,也不至於讓滿城的鄉親父老與我陪葬。”
陸離動容道:“既然老父母有命,陸離明日便攜饞嘴幫幫衆爲此事奔走,只求老父母允我便宜行事!”
韓逵大喜,“子歸,你既然已經答應,本縣就回縣衙了;寧王造反在即,還請子歸小心行事,莫要露了馬腳,讓寧王府的人生疑。”
陸離冷笑道:“大人,學生早就已經惡了寧王府,此時便是明着和寧王府對上,又能怎樣?事已至此,大人切不可再首鼠兩端,畏首畏尾了。”
下午太陽還沒有下山,院前村的流水席便開始了;村裡祠堂前的曬穀場上擺開了二十餘桌,院前村的村民們濟濟一堂,附近幾個村子裡有些頭臉的人都趕了過來,敞開了肚皮喝酒吃飯。既然是流水席,當然是吃完了一撥又一撥,便是許多沒有受到邀請的閒漢也都趕了過來。
陸離酉時三刻到祠堂上完香,便到曬穀場上一桌桌地敬酒,他酒量驚人,偏偏喝起酒來只是一口口地灌下去,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反而讓所有人都心生佩服。
招呼完一衆鄉親,他才進了祠堂;祠堂之中擺了五桌酒席,專門招待身份地位比較高的人,縣令韓逵和分宜縣的一些士紳都在此處喝酒。
陸離和嚴世蕃在這裡陪着喝了一輪,便藉口到外面招呼鄉親,離開了祠堂。
兩人什麼人都沒有帶,乘着暮色匆匆離開了院前村;
當天夜裡,分宜城濟善堂中燈火通明,嚴世蕃居中調度,陸離和蔡珞帶着饞嘴幫戰堂的兄弟四處出擊。
一夜之間,便控制住了分宜城的水陸要道;縣衙之中所有寧王府安插的人手被殺或者被捕,就連十餘家與寧王府有往來的商戶都被饞嘴幫連根拔起。
其中,甚至有幾家士紳與寧王府有着秘密往來,都不能夠瞞過饞嘴幫的眼線耳目。
等到第二天韓縣令回到分宜縣城,整個分宜城已經徹底掌握在了饞嘴幫的手中。
韓逵按照陸離的要求把大量的戰堂兄弟安插進了衙役捕快當中,又命令陸離開始訓練鄉勇保境安民。
饞嘴幫在分宜縣的勢力何其雄厚,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不出數月,便練出了精兵五百;
對外只稱是訓練義勇,分散在分宜縣附近的幾個鄉鎮之中。
此時,在鄱陽湖西岸的南康城中,一個頭戴斗笠的漢子冒着細雨走進了一個窄巷之中;
那漢子在窄巷口蹲了十多分鐘,這才走到了窄巷的盡頭,敲響了其間的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