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節 百鍊宗開山

什麼是宗門?

宗門一詞在大明有三種理由,一是同宗同族,二是正統傳承,比如道教武當之類。第三種意思就是本門派系,武可以興宗,匠難道就不能嗎?

至少百鍊宗是大明,甚至是歷史上第一個開山的匠門。

白名鶴作了一些吩咐,讓衛所的人去準備,明天正式開宗大典。而這一個晚上,鐵匠們就需要連夜用鋼打出一副匾來,上百個鐵匠連夜趕工。許多原本只是匠戶的鐵匠都認爲這是一種認可,自願的加入了這個百鍊宗。

回到衛所休息的地方,沒等坐下來興安就說道:“白名鶴此舉是陽謀。想來這裡不出半年,就一定會有更好更多的精鋼,而且鍊鋼的技術也會不斷的提高。之後,隨着名聲的上升匠師的地位也會提高,朝廷會默認這種宗門的存在。”

說到這裡,興安才坐下,喝了一口僕人送來的茶繼續說:“再之後,木匠,機關術,甚至包括火統、絲織等等各行業都會有開宗立派的想法。介時就要看是如何管理了,朝堂之上會不會專門設立一個衙門也是未知。只是這些,將來都是國之重器!”

話有理。楊能與揭稽都點了點頭。

想那新式的紗機,織機,已經大大的提高了織布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從長遠的角度上看,這是一個好的趨勢。

“爲何不遠一個吉日?”楊能又問道。

這一次,白名鶴還沒有回答,揭稽就說道:“明天就是好日子,並不是吉日有多好。而是這件事情未必能讓太多人接受,先有些成績之後可以成立一年宗門大典的時候,再宴請賓客更好些。”

“有理!”興安也支持揭稽這種老成持重的想法。

白名鶴卻說道:“我關心的只是。年底前我有多少鋼錠在手。當然是越多越好,最好能過八百萬斤!”

八百萬斤精鋼有多少,這個數字差一點讓楊能把嘴裡的茶給噴出來。

興安笑道:“大明去年的生鐵記錄在冊的有一萬萬四千萬斤,其中精鋼產量不足兩分,也就是不過三百萬斤的樣子。廣東去年的生鐵,是一千八百萬斤。算是全國較高的省分了,而精鋼卻只有區區的二十萬斤。”

興安這個數據是相當準確的,按現代的算法就是大約九萬噸左右的樣子,這是生鐵不是鋼。原本大明在永樂年,可以達到十四萬噸左右。因爲土木堡之變,所以影響了這兩年的北方五個省的生鐵產量。

“我不管,年底我要八百萬斤精鋼。你們如果不信,明天我問老鐵,他敢拿命給我保。”

“過了。千里馬也有一個極限。”楊能勸阻着。

白名鶴卻搖了搖頭:“一百萬石的黃金堆在這裡,超過一千個鐵匠在這裡。人的極限是逼出來的,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整,眼下只需要都司保證他們這裡鐵與煤,以及其餘物資的供應,給他們吃好,精米管夠。告訴老鐵,所有的精鋼收益。百鍊門可以留下兩成半,兩成作爲他研究鍊鋼之法的獎金。半成就是給他們的賞賜,煉的鋼越好,數量越多他們得到了好處也越多。”

“白名鶴所言,雜家支持。百萬石黃金,換成銅錢可以堆起一座山。”興安支持白名鶴,白名鶴的瘋狂不止這一次。可每一次似乎都成功了,興安很想看一次,白名鶴的瘋狂什麼時候會遇到一次失敗。

這不是惡意,而是一種期待,白名鶴的極限在那裡。

次日。百鍊宗宗門設立大典。

這裡沒有鮮花,也沒有紅布,只有三牲供品祭祀火神。而儀式,則是開爐鍊鋼。這是最好的一座爐,練一爐鋼需要約半個時辰。後世的現代,一爐鋼就是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這裡畢竟是大明,加熱的速度、技術等等,自然是不能和後世相比的。

現代一爐鋼,差不多在一百二十噸左右。

大明眼下的技術,這隻最大最好的鋼爐,被稱爲萬斤爐,也就是一爐可以產出一萬斤鋼,就是五噸,這已經是大明技術的極限了。

半個時辰之後,出鋼水。

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部倒鋼錠,每一錠就是十斤,千錠之後,最後的一些流入到了三斤左右的鋼模之中。總共九個半,那個就代表這爐鋼是一萬零二百九十八斤半,當然每個鋼錠也會有少許的誤差,計算卻按整數來算的。

一百個衛所原匠戶最出色的鐵匠,十人一組,輪流的輪起了大錘,他們要將這些小鋼錠再次錘打。白名鶴站在遠處一言不發的看着,來觀禮的楊能、揭稽等人也同樣默默的看着,既然是觀禮,這禮的規矩百鍊宗既然定下了,那麼就按他們的禮節走。

錘打的過程之中,興安突然開口:“爐子就不要閒了,兩邊各不耽誤。”

“換爐膛!清槽……”老鐵高喊一聲,下面的人工匠繼續開始。

之前那一爐,一切都是準備好的,鍊鋼這個準備工作比真正倒進爐內要複雜的多。而且爐內正熱,也不可能用水降溫,只能用風降溫,光是降溫的過程就需要差不多半個時辰,這個過程之中,準備內爐石條、煤等物品。

終於又出了一爐鋼,連同換爐膛的石灰石條,花了差不多一個半時辰的時間。那千錘百煉的小鋼條終於有一個成品了。

不要小看大明的鐵匠,最後淬火用的是硝石水隔水,就是大水缸中放硝石,裡面再有一個純銅的小水缸,極寒幾乎結冰的水溫下完成了最後一步淬火的工藝。

一把沒有上刀柄的,只有九寸長的短劍捧在白名鶴面前。其餘的三斤重的還需要此時間打造,畢竟鋼的數量多,打起來也比這個短的費力。

白名鶴那懂什麼刀呀,這東西是好是壞,以他的眼光看不出來。

當然。湛盧這樣的極品,那個不用看,只用聽名字就行了。

想了想,白名鶴將刀遞給了興安:“興叔幫着看看,我感覺還行。”

興安剛纔就看到了,心說這那裡是還行呀。鋼好,材質好,打造這把短劍的工匠絕對是一流的好鐵匠,雖然時間短,可手藝卻不差,劍上的水波紋均勻,足以證明這打造的時候錘法精湛純熟。

不用試劍,這把劍已經超出了裝飾品的價值,是一把真正可以殺人的劍。

“爲何不打造刀?”興安問了一句。在他看來刀纔是兵器。

白名鶴笑了:“這個是用來送禮的,這把短劍正好有用。”說罷,白名鶴又對老鐵說道:“其餘的刀,就不要這麼大力氣了。隨便敲幾下就行,因爲這些並不是給大明軍士用的,先準備上一千把,再準備一萬鋼錠。”

“三天,給小老兒三天時間。爲大人準備出來。”老鐵在一旁回答着。

白名鶴又說道:“三天後,一百萬石黃金給你運來。多造爐。多開廠,在最初的時候就要把工坊規劃好,年底之前本官要見到八百萬斤精鋼,可能作到。”

老鐵沒有立即回答,一個爐不可能連日不停的使用,還需要保養的時間。

一隻爐每天的極限就算日夜不停。也就是四爐到五爐。那麼五萬斤精鋼計算,從現在到年底還有一百天,建新爐調試使用,需要至少三十天時間,時間很緊。但八百萬斤還是可以完成的,如果新爐製成後,很成功立即就能夠使用,甚至還有機會超過這個數字。

可一切的前提卻建立在,這其中不能出絲毫的變故,這一個爐子能用多久,能燒幾爐老鐵心裡也沒個數,所以按三天十萬斤的保守估計。

這個爐子能用到年底不用大修,就有三百萬斤的量。

“大人,一定爲大人完成。”老鐵匠一咬牙,他心說白大人這麼急着要,肯定有大用處。自己絕對不能誤了大人的事。

“好,但凡是宗門就有一個規矩,你們商量一下報上來。宗門之中,各人也有一個級別之分。如果分利也是你們作主,只有一點。普鋼刀與精鋼刀,要分得清。我會派人事先有所說明的。”白名鶴又吩咐着。

老鐵一一應下。

鍊鋼、打鐵就成爲了百鍊宗立宗的禮儀,就是打鐵出身,自然把打鐵看的很神聖了。

十把劍,九長一劍,白名鶴全部要走了,也不需要這裡給上劍柄,還有劍鞘了。

當天晚上,白名鶴就轉道回廣州,那裡的事情更多,白名鶴沒有太多的時間在這裡耽誤。

坐上船,興安直接就開口了:“白名鶴,那劍必須有雜家三把。”沒等興安話音落下,楊能也說道:“也要有本督三把。”白名鶴卻笑了:“揭大人不順便也要三把嗎?”

揭稽搖了搖頭:“我是文官,要劍何用。怕是白大人心中已經有了分配。”

“兩把,我還要留下兩把獻給萬歲呢。再有兩把,一把給英國公,一把給魏國公。最後一長一短,長的給花無期,總算是他給我出過力。另一把……”白名鶴賣了一個關子,在幾個人等着想罵他的時候,白名鶴才說道:“短的給安琪婭,不要小看這個公主!”

“也罷,雜家就兩把了。但劍柄與劍鞘,你要給備好。”

白名鶴很得意:“這個沒問題,在海上弄了兩隻鯊魚,魚翅已經曬乾了,魚皮留着就是爲了作劍鞘用,還沒有什麼比鯊魚皮劍鞘更好。鯊魚頭,特別是牙骨那裡已經用石灰泡過,絕對是好貢品。肉被他們分着吃了,魚肝軍中醫官要了去,有大用。”

兩條鯊魚三人都有見過,可卻見過那魚頭,絕對是海中凶神呀。

在白名鶴回廣州城的時候,于謙已經來到了大同,站在大同城門口于謙看着那城外堆成小山一樣的人頭,還有那連綿不斷關押着俘虜的帳篷,于謙的眉頭緊鎖。(未完待續。。)

第554節 高麗之亂第464節 使節團的意外隨行者第16節 黑暗中白名鶴之手第510節 馬達加斯加第502節 來支雪茄第420節 白名鶴的雙師爺系統第605節 石頭,石頭!第75節 給本大人用刑第202節 這個公主是陰謀第322節 一年之約第172節 敢殺人否第163節 那就臣對臣吧第177節 金傑赴京第104節 大明無敵艦隊第346節 大爭之世第407節 問妾第109節 兩日不早朝第301節 白名鶴姓白第552節 舉國之力第576節 是白名鶴冷血嗎?第588節 再出海第35節 商輅第一考第51節 一文錢的血案第372節 擋人財路是重罪第446節 虛地第67節 洞房花燭夜第122節 大明史上最瘋狂鋼牙第91節 三萬石糞第104節 大明無敵艦隊第187節 這就是爲了刺激第135節 **夜話第575節 離開倭島第183節 人之初 性本善第361節 歸化第190節 人傻錢多大明人第226節 百鍊宗開山第537節 小安則逸第166節 離京第561節 出海口第191節 入寶山豈能空手歸第108節 天津衛的夜警第301節 白名鶴姓白第533節 保住幸福的生活第170節 白名鶴不是鐵人第131節 最貴的書第187節 這就是爲了刺激第360節 密談第527節 白府家事第362節 興奮的人們第278節 太上皇第257節 合浦最大的秘密第384節 你也配莫須有!第478節 十船一歸?第497節 絕對意外的發展第483節 大明皇帝在勞作第381節 冰冷的皇宮第12節 名臣于謙到訪第87節 文化人第217節 封海第514節 兩個港口第313節 還我河山第544節 只要幾個港第179節 混亂的廣州,混亂的人心第174節 知道合浦縣令姓什麼嗎?第118節 這一跪第186節 徐承宗第570節 本能寺大火第150節 俠之大義第71節 陰謀、陽謀!第100節 大明商幫第60節 白福收徒第301節 白名鶴姓白第103節 壯哉,大明水師第123節 敢佔我白名鶴的便宜?第128節 覲見孫太后第328節 白老師第37節 白府客臨門第308節 好棒子與壞棒子第130節 那一支傳說中的強軍第575節 離開倭島第141節 織機決定工業第399節 白名鶴遇刺第12節 名臣于謙到訪第360節 密談第281節 窺視第404節 萬雪兒醒了第91節 三萬石糞第395節 心難靜第198節 又見黑幕第580節 再往南……第377節 果真有陰謀第454節 豪氣沖天第362節 興奮的人們第12節 名臣于謙到訪第309節 宗主上國會議第402節 力保老妖婦第397節 遼東來使第5節 交惡的原因第68節 合浦縣第497節 絕對意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