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御駕親征(求支持,求月票)

天承二十年六月二十,大清國的都城靖南城上空,萬里無雲,盡是一片晴空。這是一個于靖南再尋常不過的晴日。

靖南的天氣是乾燥的,尤其是進入夏天之後,與中原不同,這裡的雨水很少。甚至就連天空中的雲朵同樣也很稀少。

天空是藍色的,藍得分外的通透。

此時皇宮前的廣場上,擠滿了清軍,這是三萬名穿盔帶甲的軍士,我現在在戰場上,盔甲的作用已經幾乎沒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下,他們還是穿上了盔甲。畢竟對於大清國來說,這種泡釘棉甲,是大清國的傳統。至少現在還有這麼一絲傳統,能讓他們回想起往昔的輝煌。

在廣場的東、西、南三面,排成了三個方隊,在夏日的朝陽下,這些兵士一動不動地站着。不過毫無例外的是,他們每一個人都已經是大汗淋漓。

如果不是因爲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恐怕現在他們早就已經把這盔甲脫到地上了。這年月誰還穿盔甲?

不過現在沒有任何人敢發一句牢騷。

今天是皇上御駕親征的日子。而他們作爲中軍將要守衛皇上的安全。陪同皇上親征。儘管現在全國已經沒落了,但是並不妨礙他們繼續維持着過去的一些儀式。

奉命留守京城的上書房大臣率領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簇擁着十四歲的監國太子承祜,候立着恭送皇帝御駕親征。

十五天前,從前方傳來急報,五萬明軍越過了伊梨河,開始向塔拉茲等地挺進。

對於這一天,大清國上下,似乎早就等待多時了,明軍的“入侵”,並沒有在靖南引起多少風波。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一天總歸會到來。現在這一天來了,反倒讓過去提心吊膽的他們鬆下了一口氣。至少已經不需要再像過去那樣成天擔心着明軍哪一天會打過來。

現在再也不用擔心了。

在滿清朝廷不斷調動部隊的同時。昨天,宮中接連傳下兩道聖旨,一是皇帝御駕親征,一是皇太子承祜監國。這兩道聖旨,使得人們的心頭一緊,也讓人所有人都知道了皇上的想法——大清國不會再往南撤了。

其實,大清國也是無路可退啊!

這幾十年,從京城一路逃到西安,然後又逃到西域,現在又逃到靖南,這一路倉皇,不知遭受了多少劫難,尤其是當年那些隨着順治皇帝一同撤往西安的人,他們可都是拋家棄子來的。他們的妻子、女兒大都淪爲漢人的女婢,爲了傳宗接代,他們不得不強掠河州等地的色目女人爲妻爲婢。

二十年的歲月,看似安生,可所有人都累了。

還能再往那逃呢?

望遠望去,天下這麼大,似乎真的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了,其實即便是有他們的容身之地。大明也不會讓他們在那裡安居樂業的。哪怕就是到天涯海角,大明都不會放棄對他們的追擊。

今個兒,聽到皇上要領兵親征,討伐明軍的消息,已經跑了幾十年的人們心情甚至有些激動。

管他是贏是輸,總得和明國堂堂正正的打上一仗。

即便是輸了,那也得的讓輸個堂堂正正的,別讓他們像瞧孫子似的,瞧不起旗人!

旗人也是有血性的!

當然,這也就是那些天承年後出生的那些個年青人會這麼想,他們沒有經歷過逃離京城的倉皇,即便是離開西安的時候,年歲尚小的他們,也沒有太多的印象,即便是有,也是對明國的不滿。

至於離開盛京的時候,他們更是心不甘,情不願。相比於他們的父輩,這些年青人更渴望與明軍打上一仗。

現在,皇上御駕親征的決定,總算是讓這些年青人如願以償了。

這是多少年不曾有過的大事了,留守在京的人們紛紛擁上街頭,等候着恭送皇上,瞻仰御駕出征的雄壯軍威,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天同樣是個大日子。大清國似乎多少年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氣勢洶洶了。

此時,整個靖南城都轟動了,別說是普通的旗人,就是當年那些被掠來的色目女子,也是紛紛站在街上,目送着她們的兒子們隨着皇上出征,她們的神情盡是一副淒涼。當然還有一些婦人神情中帶着一絲竊喜。她們在想什麼沒有誰知道。但所有人都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婦人都甘心做旗人的奴婢。

當然,更多的女人是因爲兒子即將上戰場而憂心忡忡的,對未來充滿了擔心,擔心着兒子們的安危。

其實,男人的模樣也好不到什麼地方,畢竟,對於許多人來說,大明是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

午時正刻,隨着一陣悠揚的鐘鼓樂聲。

在皇宮前的這座曾被稱爲“撒馬爾罕之心”的廣場上,響起震天動地的大炮聲。數十門大炮轟鳴着,一隊隊舉着龍旗、寶幡的內侍從午門走了出來。隨後,又有十餘隊御前侍衛列成的大隊人馬,威風凜凜地從宮內走出。這才見索額圖、王化行兩位隨駕出征的大臣,騎着高頭大馬,一身戎裝的率領一隊御前侍衛走了出來。站在廣場中央的主將圖海知道,皇上就要出來了,便向身旁的兩位副將軍點頭示意。

這兩位將領,一位是皇上的親舅舅,上書房大臣佟國維的哥哥佟國綱,一位是在爲大清國南伐立下汗馬功勞的費揚古。他們倆接到圖海的指示後,立即將手中的腰刀高高舉起。霎時間,號角震天響。皇太子率領百官俯伏在地,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一時間廣場上揚塵舞拜,盡是一片山呼萬歲聲。數萬八旗軍士,也同時發出了山呼海嘯似的喊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在這一片歡呼聲中,頭頂金盔的玄燁,寬大的披風下,是一身明黃鮮亮的金甲。儘管現在盔甲在戰場上並沒太多的用處,但泡釘棉甲是大清的傳統,當年太祖、太宗皇帝就是穿着這樣的盔甲討伐明國,最終奠定了大清國的基業。

現在,身爲皇帝的玄燁又一次穿上了盔甲,他想像先祖一樣,立下不世功業,保住大清國的江山,儘管盔甲並不能給他帶來什麼,但是至少可以提醒着他這一切。

只見他手按寶劍,邁着沉穩的步伐走了出來。尖頂頭盔下一對明亮的眼睛,此時顯得格外精神。

但是玄燁的心情卻談不上激動,與廣場上的百官、軍士等人不同,他非常清楚,這次親征意味倖存什麼,沒有任何人知道,只有他自己明白。

看着數萬大軍嚴整的軍容,感受着高昂的士氣,聽着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玄燁的心裡,沒有任何豪情,甚至沒有任何自信。

當年父皇御駕親征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顯然,沒有任何人會告訴他,但他很清楚,父皇的御駕親征就是一個笑話。

而他的御駕親征呢?

十萬大軍!

儘管在兵力上比不上父皇,但是與父皇那會不同的是,這十萬大軍是大清國休養生息二十年精銳,應該說是精銳中的一部分。

經過20年的休養生息,現在大清國終於又有了和大明再次決一死戰的力量了。儘管對於將來並沒有太多的預測。但至少這些軍隊給了他一絲底氣。讓他不至於再像過去那樣,面對大明的時候總是會提心吊膽。

輕輕地舉起手來,向大軍致意。廣場上立刻變得鴉雀無聲。

“將士們!明國賊子野心勃勃,二十餘年來,對我大清更是咄咄逼人,認不得滅我大清,既便是我大清對其百般忍讓,明國亦窮兇極惡,意欲滅我大清,盡殺我旗人,對我們趕盡殺絕!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朕親統三軍以滿蒙漢八旗鐵騎討伐明賊。不敗明賊,誓不還朝!”

廣場上,三萬接受檢閱的軍士,全都是經過多年操練,訓練有素的精兵,聽皇上說出此話,隨着圖海一齊單膝跪下,大聲答道:

“不敗明賊,誓不還朝!”

與此同時,軍樂號角之聲再次響起。而留守靖南的官兵們,在戶部官員的帶領下,擡着一千多隻大酒罈來到了廣場,給每個出征的將士都斟滿了一大碗酒。

此時的廣場上,一切都顯得很是肅穆。接即將出徵的將士們,他們的手中端着酒。擡頭看着皇上。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在皇上的率領下打敗明國,中興大清。

而留守的大臣也陪着太子來到五鳳樓上。太子跪在皇上面前,將酒杯高舉過頭,大聲說道:

“兒臣敬請皇阿瑪滿飲此杯,願皇阿瑪此去旗開得勝。兒臣將遵從皇阿瑪皇命,在京督辦糧草,靜待皇上捷報!”

玄燁見皇太子激動得臉都紅了,也不免動了真情。在接過酒杯時,看着她說道。

“好,這酒,朕用了!皇兒,你留守靖南,責任重大,凡事都要與衆大臣商議,有委決不了大事,要立即飛馬報與朕知道,還有,不要忘了讀書,各皇子都是你的手足,不可輕易責罰,你記下了嗎?”

“兒臣謹遵聖諭,請皇阿瑪放心。”

“嗯,明珠是有罪之人,不能參與今日的校閱大典,你傳旨給他,要他隨軍出征!”

玄燁突然之間,作出要明珠隨軍出征的決定,在場的衆大臣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皇上爲什麼要帶上這個罪臣。

但是隨後,大家似乎明白了,當初正是明珠建言放棄盛京等地,引入羅剎,借羅剎抵擋明國的,可誰曾想,看似兵強馬壯的羅剎卻如此不堪一擊,不過一個月,就把大清國割讓給他們的土地全都丟給了明國人。

要不是當初明珠那麼蠢。大清國又何至於如此,現在也是背水一戰了,皇上會帶上明珠,倒也是情有可原啊。

隨後,玄燁對於衆臣吩咐,叮囑他們要盡心扶持太子,助他處理朝政,當然還要練兵。

一番叮囑之後,玄燁已經舉起酒杯,然後一飲而盡。數萬官兵也都一同將酒喝完,在玄燁將酒杯往地上一摔的同時,官兵們也紛紛將酒杯摔碎。

“不勝不歸!”

玄燁大喝一聲,整個廣場上頓時響起一片雷鳴。

“不勝不歸!”

在響徹雲霄的吼聲中,大軍出發了!

與當年離開盛京時不同,這一次,他們是迎着“入侵”的明軍而去的,他們將會在戰場上擊敗明軍,重新拾回旗人的尊嚴。

龍旗飄蕩,鼓樂高奏,玄燁疾步走出宮,然後翻身上馬,率領着數萬八旗精銳,迎着明媚的陽光,浩浩蕩蕩地出京了。

在大隊人馬出靖南的時候,一直在家中待罪的明珠跟上了隊伍,一見到王化行,便立即悄聲跟到他身邊,騎在馬上輕聲說道。

“兄長爲何不勸勸主子?”

從得知皇上要御駕親征的時候,明珠就暗叫着不妙。

皇上怎麼能御駕親征呢?

這萬一要是敗了可怎麼辦?

萬一要是敗了,到時候大清國可就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了。好死不如賴活着,大清國這些年已都熬了下來。

什麼到了這個時候,皇上反而犯起了糊塗。不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

之前是待罪在家,明珠自然不能給王化行添麻煩,可是現在既然隨駕了,可得問個楚。

“誰能勸得了皇上?”

發須花白的王化行,神情顯得有些疲憊,曾經爲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他,這些年所感受到的只是疲憊不堪。

所以,現在的他幾乎都不怎麼說話,像一個啞巴似的,在一旁靜靜地看着一切。如果沒有人主動提起他的話,甚至在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忽視這個人。

所以爲朝廷中的隱形人,他當然沒有出言去勸皇上。

“勸不了,也得勸啊!”

明珠急聲說道,見周圍的人都在看着自己,又急忙壓低聲音說道。

“你難道不知道,明國肯定盼着皇上親征,這樣他們才能一勞永逸啊!”

一勞永逸,這四個字傳入耳中,王化行沉默了,良久後才長嘆道。

“明珠,你怎麼知道,這不是皇上的想法呢?”

第356章 開封(五一雙倍月票,求票)第66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97章 參觀學習(第一更,求支持)第192章 江戶(第二更,求支持)第250章 遠憂(求支持,求月票)第209章 無可阻擋(第一更,求支持)第632章 大忽悠第268章 故地 (求支持,求月票)第364章 陷阱(求支持,求月票)第244章 人心亂(第二更, 求月票)第110章 人才(第二更,求支持)第200章 初相見(第二更,求月票)第113章 關外冬寒(第一更,求支持)第62章 鑄炮廠(第二更,求月票)第130章 殺虜(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0章 家事第28章 文與武(第一更,求支持)第154章 尊王攘夷(第一更,求支持)第91章 心亂(第一更,求支持)第607章 皇太子的鐵腕第331章 巴爾幹(第二更,求支持)第528章 中都假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37章 春天(第一更,求支持)第185章 新發明(第一更,求支持)第20章 京城亂(第一更,求支持)第61章 商人(第二更,求支持)第152章 鋒芒所指(第三更,求訂閱)第333章 誤打誤撞(第三更,求支持)第176章 回家(第二更,求月票)第25章 各人心思(第一更,求支持)第85章 楚憂(第一更,求支持)第121章 在天朝(第一更,求支持)第418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382章 寧古塔下(第二更,求月票)第164章 解決問題(第二更,求月票)第172章 機器(求支持)第252章 八家(祝大家新春快樂!)第35章 敲打(第二更、求推薦、求支持)第200章 長沙(第二更,求支持)第341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88章 君王(第二更,求支持)第173章 震後(第一更,求支持)第385章 奉先殿 (求支持,求月票)第108章 偉大(第二更,求支持)第631章 畫藍圖第92章 家人(第二更,求支持)第558章 目標,日本 (新書求支持)第34章 (第三更,求支持)第12章 漕幫變(第一更,求支持)第102章 百姓(第二更,求支持)第395章 入城第75章 問題的根源(第一更,求支持)第118章 福臨去(求支持,求月票)第83章 人與奴(第一更,求月票)第275章 阿瓦(求月票)第30章 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268章 育種(求月票)第187章 何須馬革裹屍還(第一更,求月票)第156章 焉敢不從(第一更)第4章 神醫授術 (第一更、求推薦、求支持)第189章 箱館的選擇(第一更,求支持)第379章 義爲何(第一更,求月票)第265章 深談(求月票,求支持)第143章 少司馬的浮想(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39章 蹤跡 (求支持,求月票)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218章 瑣事(求月票,求支持)第48章 天地不收,我收(第二更,求支持)第618章 肥肉第274章 緬甸(求月票,求支持)第124章 開局(第一更,求支持)第56章 攔截(第二更,求支持)第496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9章 旅順口(第一更,求支持)第36章 往京師(第一更,求月票)第91章 奇襲(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53章 新聞人(第二更,求月票)第39章 藩入京(第二更,求支持)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第601章 驚變第244章 人心亂(第二更, 求月票)第3章 黃與淮(求月票,求支持)第281章 發明家(求支持,求月票)第139章 戲子(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53章 父子情深第7章 鐵路(求支持,求月票)第19章 兵臨城下(第二更,求支持)第11章 漕幫(第二更,求支持)第39章 投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91章 長崎(第一更,求支持)第594章 明白(……爲你的家人祈禱!)第35章 三代之盛(第一更,求支持)第183章 唯我獨尊(求支持,求月票)第59章 黃河兩岸第222章 西安風雨(求支持,求月票)第127章 敵與友(第二更,求支持)第409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118章 奪營 上(求推薦,求收藏)第410章第6章 揚州之幸(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