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

天啓六年七月,朱由校命內閣推選稅務署長。原來的稅務署長是由戶部尚書畢自嚴兼任的,但戶部任務繁多,畢自嚴向皇帝提出自己年老體弱,擔負不了如此繁重的工作,希望能將稅務署長一職交給其它年輕的官員。

內閣經過推選後,李明睿被任命爲稅務署副署長,負責稅務署的日常工作,畢自嚴還是掛名這個署長。這是因爲一來李明睿資歷淺,擔心壓不住陣,二來稅務署是戶部極其重要的部門,是戶部進項中最大的一部分,而很多官員都希望將稅務署從戶部中獨立出來,朱由校此舉便是表示,稅務署暫時是不可能從戶部中獨立出來的。

李明睿是天啓二年同進士出身,以他的功名能夠在四年之後坐到稅務署副署長的高位,更讓官員們看清了皇帝用人的不拘一格之處。李明睿的優點便在於做事認真,而且見事清明,之前爲左中允時便得到了徐光啓和孫傳庭等人的欣賞。

而在李明睿任稅務署副署長的同時,魏忠賢將駱思恭與駱養性找來。在東廠的明堂內,魏忠賢讓兩駱坐下,駱思恭謙讓了一會,便坐了下來。駱養性則死活不坐,只願意站在他老子後面。

魏忠賢也不管他,笑道:“今日請兩位指揮使前來,是有一件大事要辦。”

駱思恭連忙站起來道:“廠公儘管吩咐,不敢當請字。”

魏忠賢笑道:“坐着坐着。南方的稅收一直以來不盡如人意,這個駱指揮使是知道的。但他們自從方正化等人大殺一通後,並不公然抗稅,而是與當地官府勾結,大量地偷稅漏稅,其中最爲嚴重的便是南直隸和浙江。南直隸一年的商稅,竟然只有北直隸的三成半,而浙江的商稅,竟然比山西還要少。這可能嗎?”

駱思恭道:“山西唯一可以經商的對象不過是蒙古人罷了,而江浙出海所得之利,要遠超山西。廠公,聖上同意我們對江浙下手了嗎?”

魏忠賢道:“聖上以前一直擔心南方不穩,我們廠衛在江浙的行動會被人利用,這是一種求全求穩的想法,可見聖上對江浙的關心。不過後面經過內閣諸位閣老的多方勸說,聖上決定對江浙下手,但要求我們要注意影響,不要搞成大的事件,引起整個南方的不安。”

駱思恭大喜道:“聖上終於肯讓我們動江浙了,太好了。便只有我們廠衛嗎?”

魏忠賢搖搖頭道:“不知爲何,聖上總是覺得我們廠衛在民間風評不好,真是冤枉呀,以前風評不好的是稅監他們,和我們廠衛何干。聖上說,以廠衛爲主,但廉政公署和經濟調查局都要加派觀察員,就是隻看着不幹事的監督員。”

駱思恭眉頭微皺道:“這樣就有些礙手礙腳了。”

這時駱養性插嘴道:“廠公,父親大人,小的倒是覺得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事。廠衛一心爲了聖上,所做之事無不可對人言,有人在旁邊監督,正好可以有人將廠衛的忠心耿耿報告給聖上,比我們自己說的可要強得多了。”

魏忠賢大笑道:“小駱指揮使看得遠,想得深,這可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呀。”

駱思恭道:“有時走運看到了一星半點,廠公不要太誇讚他。”

魏忠賢道:“廠衛方面,灑家想讓貴公子和孫雲鶴帶隊,一去南直隸,一去浙江。要讓他們明白,南邊也是大明皇帝治下,該收的稅,一分也不能少,曾經偷漏的稅款,也要按着利息給稅務署交上來。曹化淳已經先一步去了南京,先給你們打個前站,小駱指揮使多與他親近一下,不管是誰,官職多高,只要牽涉到此事,都可以給灑家拿下。但記住,聖上說過了的,陷人於罪的事不能幹,只要有實據,怎麼做都可以。”

駱養性道:“廠公,此去只論商稅,不計農稅嗎?”

魏忠賢道:“江南農稅,也是越來越少,聽下面報來,有各種奇怪手段,如飛灑、詭寄、虛冒。此事灑家也已經報與聖上,聖上說,農稅之事,牽連到各種免稅之田,這個要朝廷出律令規定死以後,才能一一清理。這次就先查商稅吧,等商稅查完後,朝廷會頒佈法律,將免稅之田重新定義,到時風波也許會更大,到時要重新丈量田畝,會用到我們廠衛的。”

九月,皇帝下旨,所有行商坐商,均不得免去商稅,各地關卡,負重超過五十斤便必須檢查,無論是商人還是官吏行人,均一視同仁。

其實在以前,皇帝已經下過類似的旨意。這道旨意在北方做得較好,但在南方卻只是旨意而已。官吏們出行自然是不必說,便是隻要有一杆旗子在前,便可以無視各種稅卡,特別是南方的河道關卡,常常可以見到一溜幾條船,掛着同一種旗子,稅吏前去攔船,則說是XX府或者XX縣公務,公然從關卡過去,留下一串狂笑。

皇帝的新旨意並沒有引起南方官吏們的警覺,反而讓大家慨嘆皇帝已經黔驢技窮了,只能再次下旨重申。

九月十三早上,淮安鈔關開關。早就起來準備過關的船主們罵罵咧咧地駕駛着船隻準備過關。淮安鈔關的關主李升金面色鐵青,旁邊站着的淮安鈔關稅務特別局局長劉思成則滿面笑容。兩人迥異的表情讓一些船主感到很是奇怪。

船閘打開,一艘艘船魚貫而入,稅丁一個個地上船清查,然後報道:“王寶記船一隻,船料五百,貨物爲絲綢,共有五千斤。另有瓷器共有碗一千,茶杯五百。”

稅吏將船料與貨物都記載好,然後報出所應繳納稅款,王寶記的東家拿出一張紙片道:“早就已經計算好了,這是大明皇家銀行的支票,密碼是三七九五三,請官家查收並且標明。”

這是大明皇家銀行新開展的業務,商戶將銀錢存入銀行,銀行便按其存款開出要求面額的支票,支票交付給他人後,他人可持支票在銀行取得相應的款項。這種方法不論是銀行還是商戶都很受歡迎,免得提着大量的銀幣到處跑,方便而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兩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勢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第兩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兩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歐洲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一百五十七章 蝦夷和苦夷第三百三十章 天倫之樂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八十一章朝鮮政變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三百零五章 對宗教的管理第一百零五章備戰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六十章 減租遇到了新問題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兩百八十二章 再下萊林第七十七章遼東大敗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議東林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兩百零二章 收復河套(七)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九章佈局海上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兩百五十四章 僱傭軍二旅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一百一十四章揚州地震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兩百五十六章 修鐵路的人有了第八十三章 兵圍遼陽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與分家第十六章救兵來也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兩百四十四章 開始談判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頭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五十八章建奴敗績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藥包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