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回 職守

彥微微一笑,正如崔呈秀所想的那樣,如今宮內外遮天,他當然沒有皇上給的聖旨。

“崔大人,本官是不是擅離職守,好像,還輪不到你來過問吧?”李彥看了崔呈秀一眼,反正大家都快撕破臉皮了,也用不着跟對方嗦。

崔呈秀不怒反喜,臉上閃過一絲興奮:“那倒也是,不知道吏部、刑部、大理寺,哪位大人才能過問?”

崔呈秀說這句話的時候,信心十足,經過一番猛烈的清洗,閹黨已經掌握了朝中的大權,六部九卿,差不多都成了魏忠賢的私人,李彥想推,肯定是推不過去的。

李彥笑了笑:“本官恭候。”

說罷,就像趙彥行了一禮:“趙大人,本官要說的事情,俱已上奏,遼東這些年,所費糧餉甚少,如今形勢變化,反攻復遼在即,還請朝廷以復遼大業爲重,補足遼東糧餉,但有十萬大軍在手,復遼當爲可期。”

李彥說罷,也不理會崔呈秀、高第二人,揚長而去,氣得崔、高兩人渾身顫抖。

李彥之所以來兵部,其實就是將明面上的事情做足,讓閹黨無機可乘,此外,他也要向並不屬於閹黨勢力的官員出一個信號,那就是他回來了。

崔呈秀在第一時間將今天的事情告訴了魏忠賢,於是,在他的潛在罪名上,又加了一條,那就是“矯旨”,已經不僅僅是擅離職守了。

魏忠賢笑眯眯地吩咐下面的太監,立刻請了聖旨,帶上錦衣衛去拿人,在他看來,李彥肯定是沒有聖旨的,那麼既然是“矯旨”,也更好辦了,不需要吏部法司出面,直接由錦衣衛拿了就是。

田爾耕很快急急忙忙跑了過來。領命以後。就要去辦。魏忠賢卻笑着說道:“不急。就讓李三娃先得意一會兒。咱家看他呆地越久。身上地罪名越重呢!”

“楊漣他們幾個怎麼樣啦……”魏忠賢拖長了聲音問道。李彥現在已經不足爲懼。人在城裡。身邊沒啥兵。又送這麼個大罪名上來。那是肯定沒什麼可擔心地了。

倒是楊漣曾經數落魏忠賢二十幾項大罪。這在魏忠賢看來。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因而將此人恨之入骨。急於置其死地。

“已經有了楊漣等人貪贓地供詞。鎮撫司正在追贓。”田爾耕趕緊將取得地進展說了一遍。魏忠賢聽了果然大喜。

“好。很好。這件事要繼續抓緊。其他地事情。你也趕緊去辦吧。”魏忠賢滿意地笑了笑。

離開兵部。李彥又去了都察院和吏部。該走地程序都是要走地。

與過去相比,都察院冷清了很多,這裡曾經聚集了一批高攀龍、楊漣、左光斗等正直的清流官員,在國本案、紅丸案、移宮案當中,都察院地御史言官,往往都是衝在最前面的。他們不畏權勢,冒着廷杖和殺頭的風險,直言不諱,成爲一把刺向敵人地利劍。

很難說這些言官的舉動背後,沒有深層次的政治利益,因而在政治鬥爭當中,一大批的言官落馬、被清洗,使得這個本應當慷慨激昂的衙門,氣沉沉。

說死氣沉沉也不對,現在這裡地人,依然很活躍,不過他們的奏疏和彈章,已經成爲魏忠賢意志地表現。

言官當中,自然還會有些東林“餘孽”,不過他們現在的情況也不太好,朝中魏忠賢已經掌握了大權,並藉着封疆案開始搞清洗,說不定下一個鎮撫司要抓地人就是他們。

紛紛攘攘之中,有人堅守着立場,有人則選擇了投靠。

吏部尚書崔景榮也是李彥的老相識了,天啓元年,李彥出征遼東時候,崔景榮還是兵部尚書,後來受王化貞、熊廷弼經撫不和牽連,引疾辭官,到了去年,才又重新出任吏部尚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崔景榮應該也是閹黨看上的,至少不是東林一系地,因爲從天啓四年開始,閹黨已經開始借熊廷弼封疆案,大肆罷斥東林黨人。

所以,當崔景榮責問他爲何突然離開職守之地時,李彥並沒有覺得意外,只是笑了笑:“崔大人以爲,本官如何才能進得了京城呢?”

“你……”崔景榮剛要說什麼,又搖了搖頭,苦笑道:“那麼,李大人這次回京,又打算要做什麼呢?”

崔景榮當然知道李彥話裡的意思,如果李彥事先提出要回京地話,那麼閹黨也是不會讓的,畢竟他有東林地背景,而且跟閹黨的頭目魏忠賢還有矛盾。

李彥笑了笑:“本官摺子上

楚,一是爲了報捷,二是商量遼東今後的戰略戰策,,遼東的形勢已然不同,本官認爲,我復遼軍已經可以和建奴正面對抗,復遼可期。”

“李大人此言不虛?”崔景榮眼中爆出一絲精芒,崔景榮曾經巡撫邊疆,擔任過兵部尚書,頗知兵事。

李彥點了點頭:“崔尚書應該知道,本官一向是很保守的,遼東四年,纔打造出一支強軍,也不過是能和建奴正面相抗衡罷了,要徹底解決遼東問題,光靠遼東肯定不行,還需要朝廷的支持,本官這次回來,就是希望朝廷能夠確定新的戰略,並給予遼東必要的支持。”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給遼東一個良好的用兵環境,這次雖然僥倖贏得了勝利,卻不能趁勝追擊,收復遼瀋,實與孫大人去職有關,臨陣換帥,此乃大忌,”李彥看到崔景榮似乎對這個話題頗感興趣,雖然他是在閹黨掌權期間復出的,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肯定他是閹黨的人。

何況,就算是鐵桿的閹黨份子,各人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有些是虛與委蛇,有些是死心投靠,有的就是投機謀求個人利益罷了。

說到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當東林強大的時候,閹黨自然也強大而團結,一旦閹黨掌權了,閹黨內部也未必就鐵板一塊,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崔景榮贊同地點了點頭,隨即露出苦笑:“李大人,你實在是不應該回來啊!”

“孫大人雖然去職,你在遼東依然可以巡撫一方,再有王國興、駱養性、郭振明等大將輔佐,復遼可期,可是,你爲什麼要回京呢?”崔景榮無奈地搖了搖頭。

李彥笑了笑:“本官倒是想留在遼東,安心打仗,可是,崔大人以爲那樣可能嗎?”

崔景榮看了李彥一眼,默然不語,李彥卻從他的目光中,看出了崔景榮的無奈,看來,這位吏部尚書果然不是魏忠賢那邊的人。

當然,兩人交淺言深,李彥也不可能就和崔景榮推心置腹,看看沒有別的事情,就起身打算告辭。

等到李彥離開以後,崔景榮又坐了一會,纔像下定決心似的,起身整了整衣袖,向門外走去。

以明朝的政治體制,六部九卿各司其職,但是重要的事情決定權都在皇帝手中,內閣相當於皇帝的幕僚機構。

作爲掌管一個諾大帝國的大明官僚體系,一直以來,涉及到的權力鬥爭都是難免的,內閣與六部之間,內閣與皇帝之間,內廷與外廷之間,不同派系之間,經常會生激烈的爭鬥。

生在天啓四年到天啓五年之間的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鬥爭,也屬於其中之一。

要說的大的權力格局,位於金字塔尖的大明皇帝,無是法理上的最高領袖,但是傳承製度的缺陷,並不能保證坐上那個位置的,一定是最適合,或說有能力的,相反,很多時候,是不適合的人坐上了不合適的位置。

因而,皇帝並不是在所有的時候都能掌握帝國的最高權力,有的時候,內閣的權力比較大,譬如張居正時代,有的時候,內廷又會篡權,正德時的劉瑾,以及如今的魏忠賢。

太監掌權,可以說是有明以來的一大特點,從鄭和開始,一直到現在的魏忠賢,其原因,無非就是君權和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

明帝國對皇族一向優容得很,各的藩王都有大片不需要納稅的封地,並且享受很多特權,有人認爲,明帝國的最終瓦解,與這一制度緊密相關,正是因爲有大量皇族在吸血,才造成大明財政的拮据,要不然,以明代工農業的展水平,不至於因爲財政危機,鬧出稅監、民變,並最終因此滅亡。

對皇族來說,他們將天下看成自己家的,所以明代的皇帝經常和文官處於對立面,可能是他們覺得,文官並不是那麼聽話,至少不如太監聽話。

從朱元璋開始,就開始罷斥丞相,殺了很多人,到了萬曆時候,擺明對文官不信任,開始任用太監,至於天啓皇帝朱由校,則將權力一股腦兒丟給了魏忠賢。

大明的文官,就這樣位於一種尷尬的角色上,不停地抗爭,然而,他們從來沒有意思到,他們應該如何抗爭,又爲何而抗爭。

此刻,崔景榮就覺得他應該做些什麼,所以他找到了內閣輔魏廣微。

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00回 空前激烈序章選擇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118回 機器藍第6回 後 臺第48回 致命缺陷第54回 三日製鎖第234回 輿論第99回 京城發展第56回 精密製造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94章 華容道第254回 糧荒第232回 司法第2402回 格物院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0回 助陽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44回 水利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236回 整編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50章 政黨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14回 問罪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7回 退縮第249回 私宴第1回 騙子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4回 尋仇第234回 輿論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9回 海外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26回 買人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78回 妙計退婚第20回 助陽第28回 絕境第81回 酒樓開張第211回 進城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251回 風起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55回 屠刀第58回 等分制尺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8回 論兵第102回 代言人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79回 酒樓遭遇第221回 表決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220回 激盪第244回 水利第76回 輿論力量第219回 弄權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30回 農事第50回 特務頭子第45回 負天下人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235回 言論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71回 皇孫來訪第212回 相迎第118回 機器藍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48回 追隨者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9回 施恩第118回 機器藍第67回 軸承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