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回 營造輿論

守衛復州城的建奴參領試圖趁着鐵工營立足未穩,進行一次衝擊,他的努力最終以失敗而結束,鐵工營兇猛的火力與選鋒營相比,也毫不遜色,其重裝步兵更加重型化,甚至還有一支重裝騎兵。

要不是剛剛趕到,確實立足未穩,鐵工營的反擊甚至可能一舉打破復州城的東門,從而輕鬆佔領這座城牆並不算高大的城池。

即便如此,東西兩門的兩次戰鬥,讓城裡的建奴徹底絕了突圍的心思,老老實實龜縮在城裡,想要依城堅守。

明軍此次發動秋季攻勢,其目標比往常歷次戰事都要更大,當然,要是和王化貞六萬大軍復遼說相比,或許算不了什麼,不過王化貞的那個目標,簡直就是學笑話,而復遼軍卻有詳細的作戰計劃。

具體到遼南五營,攻取復州是必須的,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目的,遼南軍還想將建奴主力吸引過來,然後在有利地形、有利的時機來一次戰略性的決戰,而前期對復州城採取的是圍而不打,圍城打援的策略,所以讓建奴損兵折將以後,繼續退回到城裡,這是最符合明軍計劃的辦法。

至於這兩次短促,但是卻很激烈,戰果也不小的戰事,在李彥的授意下,立刻通過報刊印刷物在遼南傳開。

在遼海,報刊已經成爲街頭常見的印刷物,《華夏商報》、《朝鮮通訊》這兩份影響很大的報紙,在遼海都有銷售,此外還有官府色彩很濃厚的《遼海時報》,以及更偏向於商業的《四海商報》。

至於期刊,那更是數量繁多,遼海的文化氛圍或許比不上京城,以及江南。不過這裡商業氛圍濃厚,學術氣氛自由,加上遼海大學、講武學院的設立,也顯現出另外一種文化氣息。

作爲後來人,李彥太知道輿論媒體的重要性,他不僅通過華夏社掌握了大明發行量最大地《華夏商報》,以及華夏社旗下的衆多出版物;在遼海。還以輿情司控制了《遼海時報》。至於掛着朝鮮明天的《朝鮮通訊》,也是李彥一手炮製。

就算是是商社辦的《四海商報》,華夏社在其中也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在李彥的授意下,《遼海時報》首先發布了復州大捷的消息,並且宣佈,復遼軍已經包圍了復州城,並且打退了建奴兩次突圍行動,復州城收復在即了。

《遼海時報》還以探詢地口吻提到。這一次秋季攻勢。復遼軍應該能夠收復復州。其後地動向不知如何。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地。那就是經過幾年地潛心蟄伏。復遼軍已經到了反擊地時候。這一次秋季攻勢。應該就是開始。復遼軍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復州。重建金復防線。

《遼海時報》甚至煽情地提出。到了這個時候。“復遼”或許已經不再是問題。

《華夏商報》、《朝鮮通訊》等也隨即跟進。頓時營造出一種萬衆矚目地氛圍。

也就是在這樣地情況下。李彥在議政院接見了議事會地臨時議員們。

因爲各協會剛剛重組成爲議事會。還是臨時性質地。他們地任期將有一年。通過一年地時間。一年之後。將進行首次大選。選出正式地議事會議員。一屆議事會地任期將有五年。屆時。議事會纔會正式成立。並擁有更大地權力。

議事會地選舉。將按照分區、分組織地原則進行。基本上是以人口數量確定議員名額地分配。而現在這些臨時議員。差不多都是在原來地協會組織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在即將到來地選舉中。他們地影響力也不容小視。李彥幾乎可以確信。一年後地首屆選舉中。他們地絕大部分人。依然還會當選。

這固然同這些臨時議員的影響力、活動能力有關,也離不開他們所掌握的資源,畢竟對選舉來說,知名度非常關鍵。

選舉作爲民主制度的核心,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即便是在李彥那個時代,有關民主與集權的爭論,始終不曾缺少過,李彥當然也不會認爲,民主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不過他同樣也確信,民主確實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實現了民選政府的國家,同樣存在着貪污腐化,也說明選舉並不是萬能的靈藥,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認選舉的作用,起碼也有很多國家,依託這樣的制度實現了政治的清明與活力,並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李彥覺得,民主能不能奏效,發揮更多正面的作用,關鍵還在於有一套嚴密的制度和嚴格的執行,來保證民主制度與選舉制度的有序性,如果選舉本身就無序的話,那麼其作用也就可能而知了。

經過幾年的協會運作,一種以選舉、投票表決爲特點的民主決策模式,已經在實踐中慢慢成熟,特別是現在的這些臨時議員,都曾經親歷了協會的運作過程,雖然議事會要比協會更復雜,權力也更大,他們還是能夠以較快的速度適應。

李彥並沒有賦予議事會太大的權力空間,正在商訂中的“議事約法”確定了用十年的時間,逐步完善議政制度的時間表,而在十年之初,遼海巡撫衙門的權力無疑是很大的,隨着議事制度的逐步完善,更多權力將向議事會轉移,也就是說,遼海巡撫的權力會越來越小,而議事會的權力會越來越大最後達到一種平衡。

而現在,在議事會還在籌備階段時,李彥的權力無疑是最大的,他的到來,讓議員們很高興,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李彥,並且請這位遼海最高軍政大員,以及遼海議事會制度的創立者訓話。

出現在議員們面前的李彥,顯得和藹親切,在一番冠冕堂皇的講話過後,李彥就同議員們說起了這次秋季攻勢,因爲軍事行動已經展開,很多消息就不再是軍事秘密。

“這一次,遼南、遼西、東江三個方向一齊動手,四鎮十餘萬大軍,兵鋒直指建奴腹地,這一次,雖不說能光復遼東全境,不過復州、廣寧這樣的地方,是肯定要收復幾處的,”李彥笑着同大家說道。

“遼東土地廣袤,其面積足有幾十幾百個遼南,這也就是說,我們今後要有更廣袤的土地要開發,要管理,不管是商業也好,工礦業也罷,還有農業蠶桑,這些事情,都需要政務院,需要議事會承擔起來……”

能夠聽到李彥說話的議員,都爲這次秋季攻勢的規模雖震驚,三路大軍同時發起主動的進攻,一共動用了十幾營,十餘萬人馬的規模可能不確,要是算上輔兵恐怕也不會少,看來,這一次是真的動手戰開始,經過薩爾滸、遼瀋、廣寧數次大戰,都是以勝利而告終,直到這幾年,先是在遼南、東江接連碰壁,隨着遼西鎮的崛起,建奴就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戰場上再也難以像往常那樣,所向披靡,反而是在數次攻堅戰鬥中,損失慘重,必須補充大批的漢人從軍,才能維持原來的軍事規模。

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說,或許還受到建奴積威的影響,但是在遼南,經過幾次防守作戰,大家已經不再將建奴看成是什麼無敵的軍隊,反而是有些輕視。

議事會的這些臨時議員,平常同遼南的關係都是比較密切的,不僅知道遼南在於建奴的作戰中,並不落於下風,更是接受過邀請,到講武學院看過閱兵,包括此前很少有表現機會的重裝步兵、重裝騎兵,都是在校場上演練過。

與傳統的鐵片甲、魚鱗甲、鎖子甲相比,板甲在外形上給人的衝擊力是巨大的,穿着板甲的重裝步兵站在一起,遠遠望去,就好像是無數鋼板組成的鋼鐵城牆,看到這樣的軍隊,無疑都會充滿必勝的信心。

大多數議員都相信,明軍三路出擊,應該是有勝無敗,而這一次,應該能夠從建奴手中,佔領更大的地盤。

正如李彥所說的那樣,遼東土地廣袤,物產資源豐富,而遼南這麼狹小的地方,就建了很多工廠,生產製造的商品銷往五湖四海,但是遼南的發展,也差不多快要飽和了,主要是資源缺乏,空間有限,

如果復遼軍能夠佔領更多的地盤,遼南這些工廠、商社,就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遼東有很多礦產資源,可以開礦場,辦工廠,意味着更多發展的機會。

而李彥也說得直白,未來複遼軍佔領的地方,也將由議事會和政務院管理,也就是說復遼軍佔領的地盤越大,議事會的權力範圍也就越大,換句話說,復遼軍和議事會的利益是一體的。

在議事會以及遼海地區,基本上可以分爲兩種人,一種就是原來的遼民,爲遼海所收攏,雖然迎來新生,但依然嚮往回到故土,重建家園。

另外一種就是關內來的,包括李彥他們,也包括寬鬆積極的商貿政策所吸引來的商人,隨着軍管逐漸取消,工商業更多是引入商業資本,後者在遼南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成爲必須要團結的對象。(,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正

【……】@!!

()

第5回 單挑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5回 回京第228回 見駕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232回 司法第117回 殺傷策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18回 機器藍第213回 交鋒第227回 身死第213回 交鋒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57回 測量工具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94章 華容道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26回 買人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33回 憲政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38回 驚天發現第4回 尋仇第218回 前夜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76回 輿論力量第7回 寡 婦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36回 風雨欲來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208回 兵鋒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31回 訓練家丁第247回 對手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9回 施恩第209回 抵京第4回 尋仇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7回 美姬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22回 民主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59回 寶鎖問世第86回 水車有害?第27回 退縮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7回 美姬第66回 效率第一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16回 後路第7回 寡 婦第253回 變局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98回 單車少年第86回 水車有害?第222回 民主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211回 進城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213回 交鋒第225回 圖窮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49集 針鋒相對第52回 按律當絞第217回 攔街第49集 針鋒相對第13回 番薯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回 騙子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09回 抵京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3回 番薯第234回 輿論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89回 創辦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