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回 政府債券

某種意義上來說,紙鈔就是一種特殊的標準票據,其單一面額可能比較小,同時流通的範圍又更加廣泛、靈活與普遍。

遼南衙署與華夏錢莊對發行紙鈔都比較慎重,雖然反覆的論證都表明發行總額不是很大的紙鈔,風險很小,最終還是採用了比較穩妥的方式,在三月印發五萬兩面額的紙鈔。

紙鈔的面值與銀元相對應,包括十元、一元、一分,還有更新的一種一文面額的紙鈔。

與鑄幣銀元相比,發行五萬紙鈔,等若是多出五萬兩銀錢,當然爲了幣值的穩定,華夏錢莊會提取三萬兩銀子作爲儲備,但也可以從中多出兩萬兩銀子使用,並且儲備銀也能發揮更多方面的作用。

華夏錢莊在遼南一直都發揮着重要作用,遼南與華夏系統的貿易,通常都會通過華夏錢莊進行結算,華夏錢莊與遼南衙署之間,也有存銀和放貸的關係。

遼南衙署組織的很多廠礦建設,包括遼南的鹽場、工礦,建設初期都曾經向華夏錢莊借貸,雖然對李彥來說,這種交易類似於左右手的互倒,但通過華夏錢莊的對外融資功能,方纔爲遼南的建設爭取了資本上的保障。

在很多方面,華夏錢莊已經很像李彥印象中的現代銀行,不過李彥對現代金融體系的瞭解並不深入,因爲這種相像還只是表面上的,華夏銀行當前所能發揮的作用,與現代銀行相比,還是缺乏可比性,很多東西,還要通過實踐中的摸索,逐步去建立、完善。

李彥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將一些印象中的東西,提前拿出來,但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他也並不清楚應該如何做。

這一次華夏錢莊決定推出實際意義上的紙鈔,就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此外,華夏錢莊還將承銷遼南衙署發出的五萬兩債券。這也是一種全新地事物。

按照李彥的想法,五萬紙鈔、五萬債券,再加十萬銀元,遼南衙署差不多可以從中得到十萬兩左右的銀錢。可以大大緩解眼下的經濟緊張狀況,由於紙鈔與銀元邁開地步伐都比較小,主要的依靠還是這五萬兩債券。

由政府發行債券,這在明朝絕對算得上是稀奇的事情,也很難讓人理解。這種債券很容易讓人想到官府打出來的白條,或者是稅監對百姓地欺壓。

遼南衙署爲了發行這五萬兩債券。是拿出了幾家鹽場、水泥廠地收入作爲擔保。相對這幾家地收入來說。五萬兩確實是個很小地數字。

但是。這種擔保地可信度本身就讓人感到疑惑。因爲很少有商人能夠相信。在債券到期以後。官府還會不會承認。若是不承認地話。他們又如何能夠取得作爲擔保地鹽場和水泥廠。

爲了解決這個矛盾。債券地發行同樣依靠了華夏錢莊地渠道。首先是遼南衙署用鹽場與水泥廠擔保。委託華夏錢莊銷售五萬兩地債券。然後華夏錢莊再行銷售這五萬兩債券。並進行擔保。

這樣一來。凡是購買債券地客戶。在債券到期以後。可以向華夏錢莊要求兌換。也就是說債券地信用是與華夏錢莊聯繫在一起地。

說來也好笑。在這樣地時代。形象並不怎麼好地商人地信用。可能要比官府更值得信賴。由華夏錢莊出面進行擔保。看上去確實非常合適。

當然。這種擔保也會讓華夏錢莊承擔一定地風險。

好在五萬兩並不是一個很大地數字,在很多與華夏、遼南交往比較多的商人的支持下,五萬兩的債券很快被認購完畢。

爲了方便發行,這一次的債券都是一年期的,如果是三年、五年期的債券,因爲時間太長,購買者對風險的疑慮也會更大。

戰爭結束以後,遼南與東江都是在第一時間全力組織生產恢復,因爲生產週期,以及建設投資,這一領域僅僅是能保持平衡,而且需要不斷引進外部的投資進行補充。

隨着軍隊規模的擴大,軍費及其他開支都在增加,通過鑄幣、發行紙鈔和債券,並在華夏錢莊的幫助下,遼南總算勉強維持着資金的流轉。

對於遼南來說,要獨力支撐這樣一個體系,雖然有近代化的工業,也很不容易。

相對於遼南來說,東江開始的開發需要更多投入,這一次李彥放棄了遼南的軍事化管制,官方組織開發的老辦法,而是向國內的商人公開募集資本,將由遼南與華夏工場提供技術,東江提供場地、資源及保護,歡迎國內的商人投資開發朝鮮義州、安州一帶的礦山。

想要快速發展,就必須加大投入,正如後世國內的改革開放,其實最大的開放就是引進外資,投資的增加帶動當地經濟產業的發展。

之前李彥拼命增加遼南出口貿易的規模,雖然有海鹽、水泥這些大宗產品,不過出入之間,還是入超比較多。

以遼南來說,想要在進出口上面做出多大的改變,並不現實,而引進投資,卻是比較方便快捷的做法。

中國地大物博,富裕的商人車載斗量,難以計算,自從前年李彥開始辦廠並作出示範,各地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廠礦。

不過朝廷在內地對開設廠礦的限制仍然比較多,不像遼南是用盡一切辦法進行鼓勵,而且華夏還能提供工業生產的技術。

因而在國內技術與政策的限制比較多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商人想要在遼南與朝鮮興辦廠礦。

中國人的鄉土觀念都比較執着,有些商人在成功以後,多會回家鄉置辦土地,將工商業資本變成土地,在李彥看來,這是一種很不划算、效率很低的投資方式。

有意向在朝鮮進行投資,多數是這些日子與遼南交易比較多,因此而發家的新興商人,也有翁啓愚這樣的江南商人世家,他們一直都在與華夏進行貿易,從中得到了很多好處,既然是李彥發出的邀請,他們自然願意去試一試。

李彥終於成爲巡撫一方的封疆大吏,在巡撫遼南、東江的職守中,也包括宣慰朝鮮,加上義州之戰駱養性的刻意表現,朝鮮表現出的姿態十分敬服,對東江鎮在其領土進行的一些事情,都是不敢有異言。

雖然在開礦、建廠等事情上,朝鮮國內也有一些人很是不滿,但是大明的官員百姓在朝鮮,那是要高出一頭的,朝鮮朝廷對此也不敢多說什麼,任由東江鎮的軍民在那裡折騰。

東江鎮的開發眼下主要是安州、介川兩地的煤和鐵,以及圍繞煤鐵產生的產業,此外還有鐵山、皮島的海洋、海貿經濟。

引進商人資本以後,這些地方的產業都是很快得到了商人資本的投入,呈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模樣。

遼南和東江,都是李彥直接控制的地區,復遼軍的存在,可以保證這些地方的建設成果,不會輕易落入他人之手。

在這一次的遼東攻防戰中,遼南的產業因爲大多集中在金州半島,建奴未能攻破金州,所以金州之後的工農業都是完好無損,在戰後很快就能重新啓動。

能夠守住遼南,保衛身後的家園不被損壞,這在很多流浪而來的遼民看來,已經算是莫大的勝利,當建奴撤退的消息傳來時,有人甚至放起了鞭炮。

對李彥來說,這一次戰役的局部勝利,並不值得鄭重慶祝,雖然李彥有信心守住金州城與鐵工城,建奴對此毫無辦法,但是同樣的,復遼軍對佔領着遼東大部分田土的建奴也沒有辦法,也不敢輕易出兵。

要想擊敗建奴,徹底解決遼東的問題,僅憑眼下這點兵力肯定是不夠的,李彥暫時也沒有能力擴軍,他現在能做的也只是保留東江五個營,遼南四個營,一共九個營的編制。

遼南四個營種包括戰爭期間臨時倉促組建起來的兩個營,在經過戰場的考驗,以及選撥以後,這兩個營集中了現階段守備軍中最優秀的戰士,只要有時間經過嚴格的訓練,這兩個營也將會像老三營一樣,擁有不俗的戰力。

在遼南構建金鐵防線,在東江構建義州防線,並加緊編練新軍的同時,李彥最關注的就是遼西的戰守策略。

李彥已經接連上疏,詳細闡述了守遼南的意義與價值,不過新近被任命的遼東經略王在晉卻提出放棄遼西走廊,在山海關前五里建重關以守山海關的戰策。

李彥在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設想時,愣了很久,他實在不敢相信會有人提出如此“天才”的構想。

王在晉提出建重關以守山海,實際上等於放棄了遼西走廊,放棄了整個關外,對建奴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遼西方向上的威脅,可以從容地調集大軍東征、南討,以及北伐。

而且,此舉也等於是放棄了對蒙古的監督,使得蒙古可以完全地投向建奴,這一點尤其顯得重要。

好在朝廷對這一戰策的看法並不統一,爭論比較激烈,雙方相持不下,大學士孫承宗自請前往遼東實地察看。

【……】@!!

()

第1回 騙子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88回 水田灌溉第234回 輿論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8回 黃 韭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70回 展銷大會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58回 國士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401回 內監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55回 鎖匠徒刑第215回 職守第215回 職守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32回 司法第66回 木工作坊第27回 退縮第249回 私宴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5回 單挑第206回 計議第118回 機器藍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5回 家僕第229回 放權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71回 皇孫來訪第63回 天啓來信第57回 測量工具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47回 對手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18回 機器藍第212回 相迎第104回 欲練兵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35回 言論第27回 退縮第41回 獻策釀酒第66回 木工作坊第13回 番薯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53回 變局第81回 酒樓開張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04回 欲練兵第239回 辯論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55回 鎖匠徒刑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39回 辯論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15回 職守第25回 家僕第256回 節後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234回 輿論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7回 寡 婦第54回 三日製鎖第6回 後 臺第54回 三日製鎖第48回 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