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首輔說話也不好使

廣西,地名源自北宋時期的廣南西路,元代置廣西行中書省,洪武九年,廣西行中書省才改稱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不過省道這種說法在地方依舊流行,因此,很多兩廣地區的百姓, 從這個時期開始就已經喜歡以省來稱。

後世人都知道,廣西的官方全名叫做廣西壯族自治區,這也就是說,廣西,並非是漢族居住的大省。

廣西的情況遠比廣東要複雜的多。

而且廣西可以考據的資料並不多,這裡第一次接受中央政府進行大規模勘合統計還是在宋代,換言之,宋之前的漢唐時期,中央對廣西基本不怎麼關注。

一個自然是地廣人稀, 人少的地方,朝廷自然不怎麼上心。

二一點,古時期,廣西的生存環境並不理想,古代地理志的記載呢,就是說瘴氣密佈、蛇蟲叢生,因此,廣西不是一個很宜居的省份。

兩重不利條件下,廣西更多出現在史書中的作用,不過是朝廷流放罪人家眷的一個選擇地,就和瓊州(海南島)一樣。

不過李商隱曾來到過廣西桂林,還寫了一首詩,詩的名字就叫《桂林》。

如此說來,廣西的情況或許並沒有那麼糟糕。

歷史線的推動來到元滅南宋之後,忽必烈下令殺光福建和廣東兩省所有的天方人,以報復自己沒能當上所謂第一真神的憤怒, 這期間,便有數量不少的回回人逃入廣西並就此定居下來。

由此,廣西的民族成分更加混雜,不過廣西卻和貴州、湖廣永順土司等有一點顯著不同,那就是廣西並不喜歡鬧事。

大家能想到的洪秀全金田起義,雖然發生在廣西,不過老洪是廣東人。

朝廷對廣西的關注度不高,廣西自己也樂於現狀,很少給朝廷添麻煩,元亡明興,朱元璋把廣西很多州府破格升爲直隸州,由中書省直接領導。

等陳雲甫組閣之後,內閣也確實對廣西的領導有些鬆懈,這次陳雲甫下到廣東來,便決意專程來一趟廣西。

廣西的百姓不多,只有一百多萬,數量還不足廣東的三分之一,是浙江的十分之一,而且耕地更加貧瘠,因此稅賦還沒有蘇州一個府多。

這樣的地方,內閣能關心嗎。

真就想不起來。

去年內閣人事任命會上,所有人搶的頭破血流,唯獨沒人搶廣西布政使的位置,算作添頭讓給了陳雲甫一系。

現在的左布政使呂一然,和俞綸是兒女親家,一個年過五旬的老頭了。

呂一然在桂林城外迎接下陳雲甫的儀輅,來到這,陳雲甫踏實了許多,直接下車和呂一然以及廣西衆官員寒暄起來。

“桂林的風景還是不錯的。”

陳雲甫也不知道該誇什麼,索性就誇起環境來:“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哪有一點所謂瘴氣密佈的樣子,將來本輔老了,來這安享晚年倒也不錯。”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計划着晚年生活,聽起來總是那麼違和,呂一然笑笑沒有說話。

衆人寒暄畢,開始依序入城,等來到布政使司衙門之後,陳雲甫也沒有發難的打算。

“全國唯二沒有完成兩冊合併的,就是廣東和廣西,廣東是因爲宗族原因橫加阻攔,現在已經被本輔解決掉了,說說看,廣西怎麼回事。”

呂一然拱手先是告了一聲罪,而後把客觀原因說了出來。

也不多複雜,就一點。

衙門的人手不夠。

整個廣西衙門,竟然只有六百五十八個官吏!

再算上各府、州的官吏,廣西連三千個官吏都沒有,很多府州,只有知府、知州,連個副官都沒有。

更別說什麼六曹、佐官、屬官、下吏了。

這個公員和百姓的比例,大明朝雖然說沒有明文規定要控制到多少,但爲了不像宋朝那樣冗官積弊,還是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

像浙江,一千多萬的丁口,全省的官員、衙吏的總數也就在四萬多一點,評價下來,大概三百個百姓裡面纔有一個吃國家飯的。

要是按照這個比例,廣西的官吏確實也就在四千五左右。

而實際上,廣西又因爲漢族少的原因,府州的下一級,也就是縣鄉村莊這個層面,大多都是類似土司那種的民族羣居村,各自的習俗、文化都是幾千年固定下來的,朝廷也很少打擾。

不打擾,那就自然沒必要再去增設官吏來管理了。

而不設官吏,那朝廷、內閣頒行下來的政策自然就無法得到有力的貫徹落實。

執行兩冊合併毫無疑問是一件大工程,他不是信息時代用計算機那麼方便,需要挨家挨戶的摸排跑動、調研測繪,如此一來,沒人手,那換誰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陳雲甫聽的頻頻點頭,表示理解,隨後皺起眉頭開始替呂一然想辦法。

除了官吏人手不足這個問題之外,廣西還有地緣廣袤、峰巒疊嶂等地理因素的影響,很多村子遷的比較遠,囿於馬力、腳力都不迅速,也使得政令的傳達和信息回饋受到不可抗的負面折扣,無形中也使得廣西迄今爲止,遲遲無法推動兩冊合併。

“廣西的情況本輔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也確實不能怪你們,所以你們也不用擔心,本輔不會因此責罰任何人,大家各歸本職, 踏踏實實的幹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就行。”

聽到陳雲甫表示不會追責,衆人都不由鬆出一口氣來,這心裡一踏實,就想着和陳雲甫攀攀交情,有官員提出想設宴款待。

“簡單吃一頓吧,也不要整的太豐盛。”

想想自己也不打算責怪廣西當局,這個面子還是應該給到的,陳雲甫遂頷首,準了這個請求。

他現在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連日高壓的腦子也確實需要鬆鬆勁。

“不過本輔事先說好,酒,少喝,大家不要飲嘴,明日該上值的上值,不許空堂。”

說着不能豐盛,可接待陳雲甫哪裡又能不豐盛呢。

廣西山林衆多,這野味就最是不缺。

看着一大桌子的奇珍走獸,陳雲甫無奈一笑。

自己雖然是首輔,這種事上說話,改不好使還是不好使啊。

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一十九章:邵檸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二百零三章:治國先治官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一百五十七章:吳中侯的面子頂天了!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三百六十五章: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一十一章:蝴蝶效應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三百零二章:孤注一擲,刺殺陳雲甫!第八十二章:仕途之上第一百五十章:把朱樉往死裡坑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四百零六章:妄肆非議,圖謀叛國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一百七十五章:同福客棧第一百零二章:情理與法理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二十三章:明俸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四百六十三章:大炮理論和步炮協同第一百八十五章:全部拿下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一百一十九章:這就是一面照妖鏡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二百九十七章:做官,腦子要靈光點第三百一十六章:火線加銜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五百一十七章:明珠港之行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二百七十六章:是君臣,更是兄弟第三百三十二章:靖難!靖難!!(三)第三百三十二章:靖難!靖難!!(三)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四百五十八章:人事任命的慎重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三百七十九章:渡江戰役--全線進攻第六十六章:齊德說要撤藩第八十五章:朱標砸“缸”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六十六章:齊德說要撤藩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三十六章:君與臣第五百四十一章:金州女王,邵檸一世第二百零九章:躲在暗處的政敵第一百八十二章:誰可爲太孫?第五百零一章:風平浪靜第一十八章:山頭政治的特點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三十五章:幕第四百二十四章:瘋狂的股票市場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二章:姚廣孝第五百一十四章:出口轉內銷第二百五十二章:各自難眠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五百三十四章:輿情辯論會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一百七十五章:同福客棧第六十三章:走馬上任第一天第一百五十九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十四章:和翁俊博聊聊第一十二章:草民領旨謝恩!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四百一十四章第三百七十一章:萬事俱備第二百章:九卿之首!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五百三十八章:三裡橋械鬥案件第一百零七章:陳雲甫‘自首’第四百零六章:妄肆非議,圖謀叛國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六十九章:遍體鱗傷朱重八第二百八十四章:設計陷害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四章:老朱來了第五百零一章:風平浪靜第九十章:傳位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