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 擁立新君(七)
張振嶽最初參加討論會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說些什麼,如有必要自己在上臺談談自己對於明末的看法,比如亡於黨爭之類的。但是這些觀點在張振嶽自己看來也不成熟,屬於提出問題,卻沒有解決辦法的吶喊而已。換句話說,這只是對昨天的總結,而非對明天的指導,所以這不是張振嶽想要的。
而在聽到黃宗羲闡述的觀點之後,張振嶽笑着起身道對身邊的黃道周和阮大鋮道:“太沖大才啊,明日正午,讓他們三個都到本國公府上來,本國公要設宴宴請他們。本國公還有事情就先走了,你們繼續!”
言畢,在諸公的恭送下,張振嶽離席而去,留下諸多士子在那裡議論紛紛。。。
“國公爺,這是按照您的意思起草的改制方略”張振嶽回到國公府不久,黔國公、宋國公以及上書房五位大臣中的四位範景雲、孫元化、方孔炤、楊畏知全都來了,至於說話的是中樞院的參政方以智。
張振嶽點點頭,接過這份方略然後道:“在座的,每人一份,大家一起參詳參詳,記得在公佈之前不得外傳,公佈時間定在後日。”
說完張振嶽就看了起來,方以智果然是個人才,自己僅僅只是粗略的說了一次,他就按照這個意思把整個方略給擬定出來了。
按照這個方略,新皇登基之後的大明政制將進行一次大幅度的調整。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君臣關係和朝廷的機構設置。這樣的大事張振嶽根本就沒有和人商量的打算,這個時候的大明也不適合發揮什麼民主。民主這個東西是保證國家不走到極端危險之中,一旦國家走到極端危險的局面裡了,民主也就沒什麼用了。至於他明天宴請黃宗羲三人,則是因爲他們三人在這次討論會上的觀點差不多隻要適當修正一下,就可以被用來爲這次改制提供理論,或者道統上的依據了。
按照張振嶽的思路,今後大明的天子依然是整個國家的元首,朝廷的象徵,但是權力卻不可同日而語了。未來朝廷機構的設置也會簡化,許多隻能重疊的部門會進行合併,避免事權不一。這首當其衝的就是科舉制的改革,張振嶽並不認同科舉制落後一說,在通訊落後,沒辦法進行民主選舉的時代,他還真找不出比科舉制更好的制度了。
只不過中國的科舉制本質上是在公平旗幟下的壟斷,他就考一個八股文,換句話就是隻允許儒家一家玩,這個跟一黨制有什麼區別?只不過這個黨不是看政治表現,而是看學識出身。儒學之外統統都被視爲旁門左道、奇淫技巧。這樣的制度自然不符合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健康生長的需要了,一言堂在任何時代都不是好事。
按照張振嶽的觀點,中國人和德國人一樣喜歡偷懶,喜歡追求所謂的真理,而唯物辯證法已經證明了,絕對意義上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所以以儒家之學說視爲唯一真理的做法極端可怕,張振嶽首當其衝就是要把這個科舉制度做爲改革的突破點。
方以智不愧是博學百家之人,聽明白了張振嶽的意思之後立刻把士子眼中無比神聖的科舉給改了個新方案出來。科舉制不再是簡單的按照過去的分法分爲文舉和武舉,而是真正切合這個科字,分爲國學、醫藥、工農、軍事、行政、商務六科,以後就各玩各的了,不再混爲一談。
“國公爺,這都什麼啊,醫藥、工農、商務居然也能登科舉大雅之堂,這實在是有失體面啊!”範景雲第一個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
楊畏知則擔心道“這個國學是什麼,爲何和行政分離?”
連一貫支持張振嶽的孫元化都不免擔心道:“如此變動,只怕士子們不滿啊!國公爺。”
張振嶽看了看諸人激動的表情,忍不住嘆了口氣:“這一個科舉都引得你們如此緊張了,接下來還有嚇人的了,得了,我也樂得辛苦一次,一個一個給你們說個明白。”
“這個分科是自古就有了,實際上聖人六藝就是分科,爲了鼓勵各行業的發展,爲了彰顯聖人的教誨,所以科舉分科是必然的。”張振嶽居然也有模有樣的開始用聖人說話了,也不怕把大家嗆着:“比如說,這個士子之中,有些人善於把握全局,如諸位這樣,高居朝廷之上掌握整個大明,而有的人則只適合治理一府一縣,更有一些人既不適合廟堂也不適合地方。如果我們把他們胡亂使用,放在朝堂害了朝廷,放在地方害了百姓,最終也害了他們。所以我設了國學、行政、商務三科。真正坐到量才使用,這個國學科出來的,可以主持皇家政務學院和各地書院教學啊,可以主持地方和中央的各級科舉啊,爲國培養和選拔人才嘛。至於這個行政的可以去治理地方,商務的則去管理賦稅和市場,這些都是需要有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的。至於醫藥,諸位大人體質好,不生病沒關係,本國公麾下的數十萬兔崽子可不是傷就是病的,如果醫生地位低下,後繼無人,那麼我的這些兔崽子們誰來醫治?至於工農也是同理,沒有那些奇淫技巧,如今我和諸位大人還住在樹上了,那裡會有書本來記載聖人文章啊?”
這一句一句問得,加上威國公自身超然的地位,居然讓諸位大人啞口無言。大家再細想一下,這個也未必不可,就算增加幾科,也依然是各司其業,無非是給名而已,並無其他不妥。
可是方孔炤依然擔心的說道:“只是國公爺,這個國學依然以八股文爲主也就罷了,這個行政學卻摒棄八股,考所謂基礎知識和策論,這個怎麼說服士子?”
張振嶽擡頭道:“經世致用而已所以基礎知識,也不過是史學、天文學、地理學加部分國學混雜統考而已。不要低估士子,能中舉人的,有幾個不讀點雜書的?你還怕他們考不過啊!難度在策論,看看這些人平時遇事是個什麼思考辦法!”
“那這個一年一考呢?國公爺”範景雲似乎抓到了問題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