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三年之約(三)
歷史是如此的諷刺,當初那個一心一意站在人民這一邊的蕭嚴同學現在居然堂而皇之的統帥着大明王朝的四萬邊軍去陝西鎮壓農民“起義軍”,去充當封建王朝和地主階級的劊子手。而當初那個對農民起義很不感冒的張振嶽卻在新華省幹着“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工作,呃,其實也不是土豪了,嚴格來說是土著。
新華省的土著被毫不客氣的驅逐到了沙漠地區,如果他們拒絕加入中華大家庭的話,張振嶽不介意他們去啃沙子,無論那個種族,殖民者都是這個德性。
新華省實在是太大了,最終張振嶽在抵達新洛城的時候,不得不把這個面積不亞於大明王朝的地方重新劃省,這一次有所不同,張振嶽沒打算把這塊土地列入大明治下。所以對於人員的出入也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準確的說就是準進不準出。
張振嶽決心潛心三年,把這個地方治理好,至於行政劃分,顯然一個省是不夠的,他重新設立了以下五個省:
中華省,以新洛城爲中心,包含新洛府、明德府、士毅府和遠誠府四府三十二縣,這裡是最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第一批六十萬農業人口就落戶在這裡,而陸續從山東遷來的三十萬人隨後也落戶在這裡。張振嶽算是很不錯的統治者,不但免費提供種子、耕牛和耕地,而且還出錢組織大家興修水利,建設村落。來自歐洲的移民則以手工業者爲主,所以他們和從南洋動員過來的十五萬手工業者一起成了城市第一批居民。
這尼瑪那裡是明朝末年,直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包吃包住包分房。
在沙漠和平原之間是面積很廣闊的草原,張振嶽也顧不上什麼生態環境了,這片草原被他劃定爲牧場,用於放養軍馬和開發礦產。住在這裡的人不多,大約五萬人,還多是土著,不過不是新華土著,而是南洋土著。不會養馬沒關係,有蒙古騎兵教,笨得教都教不會的,很遺憾,去挖煤吧!
草原被劃分了三個省北華省、南華省以及東華省,省城一般是作爲商貿物流中心來建設的,其他地方並沒有建設城市。
靠印度洋這邊,比較溼潤的地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屬於後世說的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這裡和部分草原被設立爲西華省,省府西華城是個港口城市。
沙漠地區則被更名爲大漠土司,分給十二個土著部落共管,什麼時候肯漢化了,什麼時候撤銷,不服氣就來打好了。宋小魯一改往日的疲沓,在沒有張振嶽的日子裡很是出了次風頭。
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最終實現了一百二十萬人的第一代移民者,即使是在後世也是不多見的。看到這樣的成果,張振嶽也不禁拍着宋小魯的肩膀道:“三弟,你辛苦了。”
不僅僅是發展工農業,張振嶽有心在這個大洲上建設一個新的華人世界。
這就要從教育入手了,張振嶽十分大膽的在五省推行“民權教育”,效果什麼的不管,起碼讓人明白自身的權力要靠自己去爭取的道理,不要傻乎乎的盼着青天大老爺出現。要知道青天大老爺也不容易,任何人去挑戰官場潛規則都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哪怕他是皇帝也不行。
但也不能太民主了,畢竟這個思想它得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過分的民主最後帶來的未必是真民主,看看五四運動就知道了。五四之前,北洋雖然爛,但是中央威權尚存,等到學生們一鬧騰,剩下的就只有軍閥混戰了。從革命的進步性來看,確實是加速了北洋政府的倒臺,可間接的,也使得國家元氣大傷,這恐怕是所有愛國者都不願意看到的吧!
所以,基本的威權主義做爲封建帝王專制社會向民主社會過度是必要的。儒家教育雖然充滿了糟粕,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只要結合威權主義,對於社會安定還是有幫助的。
但是張振嶽並不是很希望在五省搞什麼科舉制度,這要折騰出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民主選舉也不合適,就威權主義吧,一級任命一級,等到將來再看怎麼折騰吧。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幹。不過有一項東西,張振嶽堅持了下來,就是行會制度。
所謂行會制度,張振嶽曾經在江南地區推行過,效果貌似還不錯。但是很遺憾,根據這幾年的反饋,江南地區的行會跟人家意大利威尼斯地區的行會貌似已經不是一回事了。
行會是小政府,或者說服務型政府的基礎,正是因爲很多事情公民可以自行協調自行管理,才能實現小政府。畢竟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政府插手,那麼政府的手就會越伸越長,最終變成一個無所不管的大政府。這樣的政府你跟他談服務不是強人所難是什麼?
行會自治就不一樣了,大家一起定個規矩,自己執行,自己監督,自己再調整,沒有什麼行政成本,也符合行業實際,最重要的是不存在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更穩定更高效。
可江南的行會卻不是這樣,張振嶽離開後,這些行會變成了茶話會,也就是年終的時候一起到衙門聚聚,吃個飯,然後把稅交了,別給衙門添麻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既不規範行業發展的標準,也不協調行業發展的問題,收錢,就是收錢,變着法的收錢,怎麼看都跟後世的出租車公司沒什麼區別啊!
這一次張振嶽沒辦法去改變權力的結構,甚至還要倒退一下,連相對先進的科舉制也要改成委任制,以確保自己的威權。但是在行會的問題上,張振嶽卻異乎尋常的支持。
“這個行會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首先這培養大家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識不是喊口號,人家連自己生存的規則都無權過問,你還要人家當家作主不是放屁是什麼?”張振嶽一本正經的對宋小魯說道,“而且我們這個委任制跟東印度公司實際上是一個套路,任人唯親,還不如科舉了。如果不搞行會制度限制這個衙門的權力,將來等衙門把手伸入各行各業之後,咱們再來改革那成本就大了,你根本不敢改了,一改就牽扯利益,一改就要出大亂子。”
和張振嶽預期的差不多,因爲有十萬歐洲移民的緣故,行會制度在新華五省推廣的十分順利,也爲後來的光復華夏奠定了政治基礎。但是唯一遺憾的是,也恰好是這個制度,導致了幾百年後華人社會的分裂,這些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