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八百八十四章 接踵而來的壞消息

皇太極不開口說話,吳襄和吳三桂不敢起身,甚至連頭都不敢擡。

兩個人心裡都清楚,他們在草原上做的事情,是死是活全都在皇太極一念之間。

“鄭親王怎麼樣了?”皇太極開口的第一句就問起了濟爾哈朗的情況。

跪在地上的吳襄小心翼翼的側頭看向身旁的吳三桂。

吳三桂額頭用力磕在地上,語帶哭腔道:“臣無能,沒能護住鄭親王,致使鄭親王戰死沙場。”

“什麼!你說鄭親王戰死了。”皇太極一驚,整個人從座位上猛地站了起來,撞倒在桌子上。

噗通!

剛站起身的皇太極眼前發暈,整個人又跌坐回座位上。

“萬歲爺您怎麼了?”

一旁的鰲拜注意到皇太極情況不對,急忙上前詢問。

皇太極單手託着額頭,另一隻手朝鰲拜搖了搖手,旋即盯着吳三桂問道:“你把剛纔的話再說一遍?”

“鄭,鄭親王戰死在了沙場。”吳三桂神情緊張的重複了一遍。

嘩啦!

桌上的一個新筆筒比皇太極的手背碰倒在桌上。

“你確定鄭親王戰死了嗎?”皇太極語氣冰寒的問道。

吳三桂低着頭回道:“臣並未親眼看到,但有從虎賊包圍中逃出來人見到鄭親王戰死。”

“見到鄭親王戰死的人在什麼地方?”皇太極問道。

吳三桂答道:“就在盛京城外,臣進城的時候,他們被留在了城外。”

“鰲拜!”皇太極喊了一聲。

“奴才在。”鰲拜上前。

皇太極說道:“傳朕口諭,把那個見到鄭親王戰死的人帶過來。”

“嗻!”鰲拜領命轉身離開大殿。

皇太極目光再次看向吳襄和吳三桂父子,開口說道:“和朕說一下你們去了草原之後遇到的情況、”

雖然從多爾袞口中瞭解到一些清軍進入草原後的情況,但他深知兼聽則明的道理,也想從其他人口中瞭解到清軍的情況。

或許是吳襄的口才更好一些。

由他主動敘說清軍從進入草原之後所遭遇的情況,而吳三桂時不時插上一句,在一旁補充。

兩個人很快把清軍到草原後所經歷的事情說了一遍,包括祖大壽拒絕出兵的事情也沒有隱瞞,一五一十的告知了皇太極。

啪!

“祖大壽該死,如此關鍵的時刻,居然還抱有自己那點小心思,害的大軍敗於虎賊手中,他就是有十條命也不夠殺的。”皇太極擡手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同時目光看向了吳襄和吳三桂這對父子。

能從四大貝勒中脫穎而出接替汗位,又成功打壓了另外三個大貝勒,使他這個大汗獨佔鰲頭,自然不缺少政治智慧。

從吳襄父子的敘述中,他聽出了另一層意思。

“祖大壽確實該死,這次大軍的失利,祖大壽佔據很大一部分責任。”吳襄附和道。

聞言的皇太極心中明鏡一樣。

這對父子是要脫離關寧軍倒向他這邊。

這時候,吳襄緊張的看着皇太極,心中懇忑不安,不知道皇太極到底會不會接受他們父子的投靠。

而皇太極也在考慮要不要接受吳氏父子的歸順。

關寧軍一多半兵力都折損在了草原上,如今的關寧軍對他而言已經沒有一開始那麼重要了。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

吳襄和吳三桂始終沒有等到皇太極的答覆,兩個人後背上開始冒起冷汗。

如果不能讓皇太極接受,自知以他們半路脫離大軍的事情,足以讓皇太極要了他們的性命。

沒有了關寧軍這個強硬的後臺,心中清楚他們在大清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漢軍旗還缺兩個佐領,過幾天你們就去上任吧!”皇太極最後還是決定手下吳襄和吳三桂。

這一次清軍在草原上的失利,再次讓他明白大清需要更多的力量來對付虎字旗,所以決定留下吳氏父子,以後用來對付虎字旗。

“臣謝萬歲爺不殺之恩。”吳襄聽到皇太極接受他們的投靠,急忙謝恩,同時還不忘用手拉了拉吳三桂的衣角。

“臣吳三桂謝過萬歲爺不殺之恩。”吳三桂反應了不慢,同樣磕頭謝恩。

皇太極道:“起喀吧,以後你們兩個人就留在佟都統收下做事,只要你們用心當差,將來也不是機會恢復你們總兵的身份。”

“萬歲爺放心,臣父子二人一定對萬歲爺忠心耿耿,萬歲爺讓臣父子做什麼,臣父子二人便做什麼,臣父子二人全都聽萬歲爺的。”吳襄向皇太極表示出自己的忠心。

皇太極點點頭,說道:“你父子二人剛從草原回來,這兩日先回去,過幾日朕會安排人帶你們去見漢軍旗的佟都統。”

“臣告退。”

吳襄和吳三桂再次行了一禮,兩個人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皇太極看着兩個人退下,收回了目光。

對於吳襄的話他沒有完全相信,至於將來要不要用吳襄和吳三桂這對父子,他要等清軍這一次早草原上的事情徹底弄清楚了,確定吳氏父子不會有太大問題,纔會真正納入漢軍旗。

如果清軍在草原上的戰敗與這對父子有直接關係,他絕不會留下這對父子的性命。

而對於祖大壽,在他眼裡已經是個死人了。

清軍在草原上戰敗的責任必須有人承擔,而祖大壽是最適合承擔戰事失利責任的那個人。

鰲拜把那名見到濟爾哈朗戰死的人帶了過來。

皇太極一番詢問下,心中已經有了八成的把握,濟爾哈朗確實是戰死了,只差找到濟爾哈朗的屍首就能最後確定。

除此之外,他還安排人專門問了祖大壽的消息。

最後得到的結果是清軍與虎字旗在草原上最後一戰後,祖大壽便失去了行蹤,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草原很大,皇太極深知祖大壽一旦躲藏在草原上的某一處地方,大清短時間內很難得到關於祖大壽的消息。

但有一點他可以肯定,祖大壽只要活着,就絕不會再回大清。

他相信祖大壽自己也清楚,回到大清等待祖大壽的只有死亡這一個結果。

沒有了實力的關寧軍已經無法作爲祖大壽在大清立足的依仗,加之祖大壽以前得罪了不少八旗貴胄,那些八旗貴胄肯定不會饒過祖大壽這隻沒了毛的鳳凰。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見到鄭統領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俘虜第四百九十九章 夏廣離開第二千二百零六章 奪門第四百九十二章 難民第一千二百零五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來信之人第二千九百七十八章 錢謙益的遲疑不定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招攬第一百一十八章 這輩子都不可能做奴才第二千零五十二章 殺縣令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戰來臨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西安堡朱家第二千四百零四章 薩哈廉再遇騎兵師(上一章是2043…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升官發財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新軍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騎兵來援第二千三百六十三章 斷後第九百一十五章 劉巡撫的態度轉變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抓李三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解決第二千九百四十八章 遼東來客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出逃第三百三十三章 回京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值得信任的師爺第二千五百零七章 流水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九十六章 範友之死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手令第一百零一章 大軍出城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割讓第二千七百五十章第二百零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稅務衙門第二千六百零三章 被忘記的山東第三百七十一章 行得正的虎字旗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書第四百六十八章 京中消息第八百四十四章 滿萬不可敵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第二千八百七十八章 祖大壽抓人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登萊水師遇襲(上一章是1943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縣城動手第兩千零三章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進攻第二千七百四十一章 周皇后第七百八十章 敗退第三千零三十章 這裡面有事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暗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見札木合第六百零二章 練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逃走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再臨城下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六房書吏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縱馬第二千八百六十四章 各自退兵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說服第五百四十七章 送去草原的遼東難民第二千六百零五章 收錢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千三百四十四章 選擇低頭第兩千零三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五十章 範永斗的選擇第九百三十三章 狠毒第三千零四十七章 使臣隊伍的危機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使者第二千六百七十八章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氣急敗壞離去的開封知府第八百三十九章 下毒第二千七百六十八章第二千三百二十一章 發動羣衆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上萬大軍圍攻天成衛第二千四百八十二章 孔氏對餘淮的反擊第二千六百零九章 攔截退兵第兩千零一十七章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第二千四百零六章 不受威脅第二千二百二十章 女方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青城的機遇第十七章 流民新兵的改變第五百九十七章 拜訪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遇代王府長史管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八百八十一章 野心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三十章 遭遇反抗第二千四百七十章 送衍聖公入城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二千二百四十九章 偷家第二千零五十五章 城牆塌了第九百一十六章 支持出兵的浪潮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進宮第一百五十五章 王朔臣的到來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記恨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埋伏第二百一十一章 無從下嘴第四十六章 一牆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