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在聽到寧完我這個名字後,心中一動。
雖然人沒見過,但他卻知道皇太極成爲大金的大汗後,重用了不少漢人出身的臣子,其中就有這個寧完我。
“在下是不是危言聳聽,祖總爺應該很清楚,虎賊的人到目前爲止恐怕還沒有聯絡過祖總爺吧!”寧完我笑眯眯的看向祖大壽。
聽到這話的祖大壽臉一沉。
皇太極的人連這種事情都知道,明顯寧遠城內有人給皇太極泄露消息,而且泄露消息的這個人地位還不低。
寧完我注意到祖大壽陰沉的臉色,語帶輕笑的說道:“從虎賊佔據了山東,大明的滅亡已經被註定,一旦虎賊入主京師,以虎賊的行事作風,必定不會放過祖總爺和大明在遼東的將士。”
“你少在本將這裡妖言惑衆,有本將和遼東的將士在,定會保大明無恙,陛下無恙。”嘴裡說着,祖大壽抱拳與肩齊平的拱了拱手。
聞言的寧完我哈哈大笑了起來。
當他笑聲止住後,開口說道:“祖總爺說出這話實在是出乎在下的意料,若是在下沒有猜錯的話,大明皇帝讓祖總爺帶兵去京師的旨意已經送來了有段日子了吧,祖總爺真要像自己說的這般對大明忠心耿耿,爲何要一直故意推脫不去京師。”
一臉玩味的看着面前的祖大壽。
“本將是因爲糧餉不足,待糧餉足備,自然會去京城護駕。”說話時,祖大壽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
寧完我的話,讓他有一種被人打臉的感覺。
“糧餉不足這種藉口騙騙大明的皇帝還可以,但騙不了我大金的大汗。”寧完我說道,“說白了,祖總兵還不是根本就不想去京城,想要在遼東這裡待價而沽。”
祖大壽臉一黑。
自己那點小心思明顯已經被人猜到。
寧完我繼續說道:“虎賊那邊給不了祖總爺想要的東西,但祖總爺只要帶着手下的人歸順大金,大汗對祖總爺絕不吝嗇恩賞,而我親自來見祖總爺,足以證明大汗對祖總爺的誠意。”
“是啊大哥,寧先生的話很有道理。”祖大弼在一旁幫腔道。
聞言的祖大壽瞪了祖大弼一眼,然後纔對寧完我說道:“本將問一句,既然你們有誠意,那不妨和本將說說,到底有哪些誠意?”
他也好奇,皇太極能給他什麼。
“祖總爺歸順大金之後,大汗保證祖總爺麾下的兵馬仍歸祖總爺統率,而且大汗願意拿出爵位給祖總爺,將來有一天大汗登基稱帝,祖總爺甚至有機會被封爲異姓王。”寧完我說完,目光便落在祖大壽的身上。
而支持皇太極登基稱帝,一直是他們這些漢臣想要做的事情。
大汗看似是大金的頭領,可草原上的大汗太多了,哪怕一個小部落都有可能頂着大汗的頭銜。
所以登基稱帝才能讓大金變爲正統,他們這些投靠大金的漢臣不僅變成開國功臣,更能洗掉他們投靠異族的罵聲。
異族的帝王也是帝王,只要是帝王就代表着正統。
聽完寧完我的允諾,祖大壽半晌沒有說話。
武將出身的他,最終看的就是兵權,而皇太極允諾他繼續統率麾下的兵馬,等於保證了他手中的兵權不動,至於後面所說的封爵封王,這些東西他並不太在乎,他更在乎的是實利。
“大哥,大金給出的條件很好了,居然答應封大哥你爲王。”一旁的祖大弼興奮地說道。
和祖大壽不同,他更看重爵位這些東西。
寧完我面上含笑的看着這對兄弟。
對祖大壽,大金又給名又給利,他不信祖大壽不動心,就算是虎賊派人來聯絡祖大壽,他相信給出的條件也不會比大金開出的條件更高。
“本將是大明的臣子,忠於大明,是不會背叛大明投靠你們,祖大弼,送他離開。”祖大壽下了逐客令。
一旁的祖大弼有些不明白祖大壽爲何要拒絕這麼好的條件,嘴裡忍不住說道:“大哥,這麼好的條件是不是再考慮一下。”
“送客!”祖大壽加大了語氣。
祖大弼見祖大壽鐵了心要把人趕走,哪怕心中不情願,但還是對寧完我說道:“寧先生,請吧!”
“留給祖總爺的時間不多了,這幾天我會留在寧遠城。”寧完我並沒有因爲祖大壽的驅逐而有任何不滿。
因爲他知道,祖大壽要真的做大明的忠臣,就不是驅趕他離開,而是直接拿着他的人頭送去給大明的皇帝。
祖大壽看着寧完我說道:“不必了,本將不會背叛大明。”
聞言的寧完我笑了笑,轉身往外走去。
祖大弼陪同着他一塊離開。
另一邊,范文程趕往山海關。
到了山海關外,他並沒有向寧完我一樣直接進城,而是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山海關,經由別人的手送到高第的手中。
大金這些年沒少往山海關安插探子,只不過地位都不高,但往高第手中遞信還是能夠做到的。
無非就是花點銀子,買通高第身邊的人,讓其把信給高第遞過去。
此時的高第早已是焦頭爛額。
朝廷交代的旨意他沒有完成,虎字旗又有大金困住了山海關。
山海關內也試着派出了兵馬想要打開虎字旗大軍的包圍, 幾次試探都沒有成功反而損兵折將,死傷了不少明軍。
“督師,有人送來了一封信,指明要督師您親啓。”來人是高第的一名幕僚。
作爲薊遼督師,高第來上任的時候,身邊帶了兩位幕僚,而且他的這兩位幕僚都是舉人出身。
歷來幕僚除了少數特殊情況外,大部分都是爲了某官。
大明的官員體系早已是臃腫不堪,一個位置很多人在盯着,許多進士都不能得到實職的位置,舉人就更難了。
所以一些舉人出身的舉子,見自己科舉希望不大後,便會投身某位官員的麾下做事,呆上幾年後,便有可能得到背後東主的舉薦,從而直接出仕爲官。
而且這樣的情況很多,在大明並不稀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