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一十四章 僵持

崇禎面露不喜。

雖然他不願意放棄寧錦防線,那是因爲寧錦防線耗費了大明大量的錢糧,而他又不願意揹負上失土之責,所以纔不支持放棄寧錦防線。

但同時,他有希望能夠抽調遼東的兵馬進入山東平叛。

大明在精銳兵馬幾乎全都在遼東,他認爲只要從遼東抽調出數量足夠的兵馬進入山東,就算一時不能把山東的虎字旗兵馬趕走,也能保證山東的平穩,而不用擔心虎字旗有能力從山東北上。

兩者他都想要,又不願意付出。

在一羣大臣們的爭吵中,下了朝。

一直爭論到下朝也沒有爭論出什麼有用的結果。

崇禎的拖拉讓做不出放棄寧錦的事情,可高第要的錢糧,戶部又一口咬定拿不出來,而他自己的內帑已經所剩無幾。

最後因爲解決不了錢糧的問題,高第的所請的奏本也被暫時擱置。

朝中衆臣相繼從大殿走了出來。

首輔李標和次輔成基命走在了最前面,身後是周延儒等人,再往後是六部尚書和侍郎,還有幾個來上朝的勳貴也走在其中。

“你不該勸陛下放棄寧錦防線。”李標對和自己並齊走的成基命說道。

聞言的成基命說道:“首輔難道沒有看出來嗎?虎賊的威脅已經超過了奴賊,山東問題再不解決,京師就危險了。”

“山東的問題可以想其他辦法解決,甚至從遼東抽調部分兵馬都可以,但就是不能放棄寧錦防線,我不相信你想不到這裡面的事情。”李標嘴裡提醒道。

聽到這話的成基命眉頭皺了起來,忍不住問道:“你什麼意思?”

一時間沒有明白李標話裡是什麼意思。

李標打量了一眼成基命,沒想到對方真的不明白,便小聲提醒道:“將門很多時候心都很齊。”

能進入內閣成爲閣老的人,在朝堂上都是經歷過摔打的人,沒有一個是蠢人。

成基命在聽到李標提到將門的時候,立刻倒吸了口涼氣。

這時候他也想到了將門在遼東的利益結合。

他回想起自己剛剛在朝上的表現,心中直冒冷汗。

自己是什麼時候堅持要放棄寧錦防線的?

他想起來,是在崇禎說李標年紀大耳朵不好的時候,自己爲了討好崇禎,想要對李標取而代之,才說了一些沒過腦子的話。

一旁的李標看到成基命自己想明白了,擡手拍了拍成基命的上臂,快步往前走去。

對於成基命是否還會堅持勸說崇禎放棄寧錦防線,他已經不擔心了。

只要成基命沒有蠢到家,就不會再支持崇禎放棄寧錦防線,不然那些已經通過遼東戰事肥己多年的遼東將門,就會想辦法解決掉成基命,就像當初的王在晉一樣。

遼東的戰事並沒有因爲大明中樞商議未果而停下。

皇太極這一次是抱着必須拿下寧錦防線的決心來的,哪怕爲此付出一些死傷,他也要拿下這個寧錦防線。

在皇太極的強壓下,奴賊大軍拼命攻打寧錦防線,使得寧錦防線上的一些墩堡被一個個拔除。

而奴賊最擅長打明軍的援。

所以遇到一時難以攻下的墩堡,都會試探的進攻一下,然後圍困住,放走堡中一兩個人去外面求援,等着打明軍的援軍。

不過,隨着明軍的幾支援軍都吃了虧,再也沒有援軍來救,至於山海關的高第,更是連從寧錦防線逃來的百姓都不敢放進山海關。

不管是軍還是民,高第就抱一個念頭,不放任何一個人進入山海關。

皇太極雖然拔除了不少大明的軍堡,但都是一些小型的墩堡,碰上那種幾千人駐守的墩堡,很難輕易破開,尤其是堡中守將抱着必死的決心守堡的情況下。

寧錦防線這裡,幾千守軍的墩堡不止一個,而且寧遠和錦州二城的城中守軍數量同樣不少,想要攻破也沒有那麼容易。

駐守寧錦防線的明軍抱着必死的決心,皇太極也抱着拿下寧錦防線的決心,對他和大金來說,不打破寧錦防線,就無法威逼山海關。

一個死守,一個不願意退兵。

皇太極只能帶着兵慢慢去啃寧錦防線的各路城池和墩堡。

尤其在面對錦州城的時候,皇太極見幾次進攻除了損兵折將外,根本奈何不得錦州城,乾脆不在進攻,只是圍住錦州城,逼迫裡面守城的人主動開城門投降。

想要困死城中的守軍,讓城中的軍民吃光所有的儲糧,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到,需要長久的圍困才行。

一個月,兩個月,直到把城中的食物都耗光才行。

大明和奴賊在遼東的僵持,給了虎字旗更多發展的時間。

虎字旗草原上的第一戰區和第二戰區很快開始整合,而第一戰區因爲兵馬數量較少的關係,第一個整合結束。

第二戰區卻因爲需要整合的隊伍較多,需要的時間長一點,但都是正規的戰兵和輜重兵,並沒有太大的麻煩。

只剩下第三戰區,因爲需要組建兩個戰兵師,需要招兵買馬,也是整個最麻煩和速度最慢的。

好在虎字旗一直有農兵體系, 在不破壞地方生產和穩定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從各處抽調一部分農兵加入新成立的戰兵師。

經過訓練的農兵,可以很快的形成戰鬥力,而不需要從新兵開始一點點的訓練。

新成立的戰兵師骨幹,都是從各個隊伍中抽調而起,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第一戰區和第三戰區。

明軍和奴賊在遼東的戰爭,給了虎字旗幾大戰區時間。

第二戰區的陳尋平不僅要關注新成立的兩個戰兵師的問題,還要梳理登來留下來的明軍水師。

明軍水師的船隻遠無法和虎字旗自己的船隻相比,還有很多船隻破舊,需要重新修理才能下海。

但在幾乎沒有水師可用的奴賊面前,明軍水師留下的這些海船,依然可以輕輕鬆鬆的在海上對付奴賊。

如今陳尋平是最忙碌的人。

三個戰區裡,只有他的這個戰區不僅要忙碌戰兵師的事情,還要解決水師的問題,畢竟虎字旗在遼東的水師如今也歸了他這個戰區。

第七百一十章 談崩第二千八百零三章 尋求力量第六百六十四章 哈坦部覆滅第六十四章 走私第二千二百四十四章 目的第九百四十章 哨騎之戰第二千八百九十二章第二千七百五十章第二千三百九十八章 暗諜立功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殺金人第二千九百五十五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築堡第二千八百零一章 謀劃朝鮮第一百六十章 土匪聯手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見李開陽第二千五百八十五章 洪承疇來了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抓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伏擊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騎兵進城第六百九十四章 亂象之始第二千五百八十六章 衝擊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割讓第二千五百七十四章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第三戰兵師師長人選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大軍圍城第二千六百二十八章 本地鄉紳的妥協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大軍進犯崞縣第七百三十八章 板升城趙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打焦炭鍊鐵的主意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破關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最後一搏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奴賊想要的合作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村口設伏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二千八百五十二章第五百零八章 求援第二千九百六十九章 城門口的鬧劇第六百零二章 練兵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連襟第二千零七十章 殺進王宮第二千二百一十章 兄弟鬩牆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迎敵第二千五百九十章 留孫傳庭在身邊第八百八十九章 十寨覆滅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出賣之人第五百二十一章 奧巴臺吉第三千零三十四章 離開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草原上的漢人大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五十萬兩第四千一百一十二章 貪心的五老爺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蒙古人退走第二千七百五十六章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送信第八百九十九章 範永鬥之死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爭權第八百一十一章 巡撫大人不見客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必勝的信心第九百一十二章 命令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土財主孫家第二千八百八十三章 吳氏父子回盛京第二百二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軍令狀第五百一十五章 發現行蹤第五百八十六章 宗室之死第二千九百三十六章 血詔第二千六百四十一章 投效第二千五百零八章 孫傳庭升官第八百四十章 官軍入靈丘第七百零五章 招待第二千二百八十四章 棄城而逃的副將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宣大總督第二千零九十五章 渡河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最後一搏第二千五百一十三章 大政殿議事第二千零六十七章 求兵失利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各方關注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收銀子辦事第九百六十七章 漠北來援第二千四百八十二章 孔氏對餘淮的反擊第二千五百三十八章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上萬大軍圍攻天成衛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好處第二千二百一十九章 來自耆老的反對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談話第兩千零三十九章 新帝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降一級留用第二百六十九章 虎字旗的‘末日’第二千九百三十六章 血詔第二千八百九十一章 攻打熊嶽驛第六百零二章 練兵第二千一百零九章 召集村民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堡第二千八百八十五章 俘獲祖大壽歸營第五百二十八章 巡撫大人的商隊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玉麥粥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刀下留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發餉第四百九十四章 巡視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