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大軍圍城

大同鎮城東西南北四座主城門紛紛緊閉。

城中風聲鶴唳,街上連行人都看不到幾個,許多商家店鋪更是關門歇業,門外上門門板,城中百姓家家戶戶大門緊閉。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虎字旗是一家商號,可當虎字旗大軍圍困大同鎮城後,在城裡百姓的言重,便是亂匪。

大同鎮城不是邊堡那樣的小城。

大致呈正方形的大同鎮城東西長1.8公里,南北長1.82公里,城牆一律以規整有制的石條和石方爲基礎,用三合土夯成,外面包上一層青磚。

城牆高十多米,垛牆上砌長五米,高差點一米,厚半米的磚垛,這樣的磚垛每隔半米就有一個。

“東翁,城頭上有李副將他們在,您還是回去衙門裡坐鎮吧!”胡明義在一旁勸說李廣益從城牆上離開。

旁邊的李副將也道:“軍門,留在城頭上太危險了,不如讓末將安排幾名親兵護軍門您回去。”

“不急。”李廣益輕輕一擺手,旋即問向李副將,道,“你說實話,大同鎮城到底守不守得住?”

李副將單膝跪在地上,道:“軍門放心,末將一定會守住大同鎮城。”

“起來吧,本官希望你說到做到,守住大同鎮城。”李廣益對跪在地上的李副將說,心中卻沒有多少信心。

不是他不想有信心,而是眼前城外的情況,實在讓他難以升起多少信心。

此時城外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邊都是亂軍。

雖然他不像武將那樣直接統兵,可城外亂軍多而不亂,旗號分明,哪怕他不太知兵,也能夠看出來城外的這支亂匪大軍足以稱得上一聲精銳。

“東翁,咱們還是先回去吧,李副將既然說了能守住,相信一定能夠守住。”胡明義仍在勸說李廣益回巡撫衙門。

他和李廣益心中所想不同。

看着城外的亂匪大軍,他兩個腿肚不斷地在轉筋,生怕城外亂匪的軍中會射來一支飛羽,一箭射殺了他。

李廣益看向身邊的胡明義,問道:“亂匪軍中的邊軍俘虜反正一事,你做的怎麼樣了?”

到現在爲止,大同鎮城中不少文武官員仍然認爲亂匪軍中有不少邊軍加入其中,這才使亂匪一下子擴增了幾萬大軍。

“派去的人,一直沒有消息傳回來。”胡明義說道,“不過,過去了這麼多天,想必會有些效果,說不定亂匪只要攻城的時候失利一次,那些被亂匪俘虜的邊軍將士便會主動從亂匪軍中叛出,重歸朝廷。”

李廣益眉頭輕蹙起來,對胡明義的這個回答有些不滿。

不過,他知道這個時候怪罪胡明義沒有多少用處,便道:“想辦法安排人出城聯絡亂匪軍中的邊軍將士,只要他們叛出亂匪大軍,過往的一切,朝廷都既往不咎。”

“學生記下了,會抓緊派人去聯絡那些亂匪軍中的邊軍將士的。”胡明義順着李廣益的話保證道。

聯絡被俘邊軍將士的事情並非是他不努力,實際上就連他自己也十分納悶,派過去的人,爲何過了這麼多天,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回來。

李廣益又站在城頭上看了一會兒城外的亂匪大軍,才帶上胡明義下了城牆,回到巡撫衙門。

大同鎮城城外的林子全都被砍得光禿禿。

一隻只營帳搭建在大同鎮城周圍,而那些被砍掉的樹木,用來打造成攀登城牆的雲梯和衝車。

來到新平堡城外的是虎字旗第一戰兵師和親兵師,還有部分第二戰兵師的將士。

城外虎字旗大軍營地內的一座大帳中。

劉恆帶着三個戰兵師的師正圍在沙盤的周圍。

若是大同鎮城內的人看到這個沙盤,已經會十分驚訝,因爲沙盤上居然有一座大同鎮城,只比真正的大同鎮城小了很多。

“咱們的炮什麼到?”劉恆問向旁邊的張洪。

張洪說道:“需要運過來的炮比較多,恐怕還要一兩天才能全部運到,屬下已經加派人手去協助炮隊運輸那些炮了。”

“軍中不是攜帶了一批炮,要不然先用這一批炮轟擊大同城。”陳尋平說道。

旁邊的張洪說道:“大同鎮城和咱們之前攻打的城池不一樣,沒有重炮,咱們很難轟開大同鎮城的城牆,這一次東主讓我運來的都是九磅炮和十二磅炮,專門用來對付像大同鎮城這樣的堅城。”

“我知道大同城不好打,可我更擔心朝廷的援軍隨時都有可能到,一旦朝廷援軍到了,大同鎮城就更不好拿下了。”陳尋平雖然是對張洪說,目光卻看向劉恆。

什麼時候打,如何打,最後拍板的是劉恆。

一直沒有說話的賈六突然說道:“大同城中肯定有外情局的人,咱們能不能通過外情局的人,想辦法打開城門,放咱們大軍進城?”

“大同四個主要城門都有甕城,依靠外情局的人的根本不可能連續打開內城城門和甕城城門,想要拿下外面的甕城,只能靠大軍強攻。”張洪說道。

陳尋平說道:“城裡的守軍沒有多少人,實力上無法跟咱們硬拼,就算強攻,咱們也一定能順利拿下外面的甕城。”

“強攻的話死傷太多,還是等等炮隊把九磅炮和十二磅炮都運過來,有了這些重炮,咱們在攻城上會輕鬆很多,也能少死一些人。”張洪說道。

大同鎮城是虎字旗大軍遇到的第一座城高牆厚的大城,而大炮在這樣的大城面前,威力上也會被削弱很多。

劉恆分別看了看大同鎮城的四座甕城,問向周圍的幾個人,道:“你們覺得咱們從哪一個甕城開始動手更合適?”

“屬下覺得應該先對東面的迎恩門動手。”張洪用手指着沙盤上迎恩門所在的甕城,“若從這裡進城,可以直撲代王府。”

陳尋平反對道:“東西兩面都有護城河,想要攻打這兩個方向,需要填河,我覺得應該選擇北門或者南門作爲主攻方向。”

說着,他手指分別在沙盤上的大同鎮城南北兩邊指了指。

“我支持陳營正,最好不要選擇東西兩城作爲主攻的方向。”賈六出言支持陳尋平。

第三千零一十三章 心亂的史可法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攻城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陷入民亂的陝西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幾個漢商的不瞞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出兵良機第一百零九章 卜石兔退兵第二千三百三十一章 拼殺第四百九十七章 夏廣預警第二千三百五十三章 邀請呼圖克圖汗赴約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第二千七百五十二章 勳貴車隊被攔第二千四百三十八章 大發橫財的糧商第二千二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謀劃第一千七百三十章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守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合作利用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內庫銀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把虎字旗驅逐出草原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出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爹,俺要去虎字旗當戰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青城汗帳第兩千零八章 炮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範有福之死第二千九百七十七章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懷疑第二千二百零六章 奪門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俄木布洪的期盼第二千四百零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科爾沁部的人到來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汗有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九百四十九章 民夫營出事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大軍圍城第二千七百一十一章 矛盾重重的關寧軍第六百九十七章 到訪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見到鄭統領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第二千八百七十章 被拋棄的漢軍旗第二百六十六章 坎坎塔達臺吉的請求第二千五百六十九章 耕讀傳家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蒙古人退走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楊國柱的擔憂第七百八十九章 出城第二千八百六十二章 想要保存實力的祖大壽第八百四十章 官軍入靈丘第九百一十九章 戰爭陰雲第二千七百四十二章 崇禎最後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謀害第二千八百五十一章 爭吵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縣衙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來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第二千零七十八章 河南事第七百六十三章 驅趕漢人進攻墩堡第兩千零三十五章第二千九百四十七章 商量對策第十八章 同甘共苦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崞縣張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巨寇第八百一十九章 駱思恭的任務第二千六百五十六章 有進無退的莽古爾泰第二千五百六十章 來自登萊的求援第二千三百九十六章 薊鎮告急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無處可逃的指揮使第一千七百一十章第七十八章 鐵場鬧事第九百四十四章 矛盾激化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第二千八百二十九章 失勢的衍聖公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退讓第二千二百二十章 女方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招攬第二千二百四十四章 目的第二千五百零五章 碰壁第二千四百二十四章 遷都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去往張家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范文程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歸來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崞縣張家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拜訪御史府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矛盾第五百二十一章 奧巴臺吉第二千八百八十七章 青城內的不穩定人員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值得信任的師爺第二千五百六十二章 舊時代的曲阜當權者第八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五百四十七章 送去草原的遼東難民第二百二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五百三十六章 擒獲第九百五十四章 來自蘇赫巴獸的拒絕第二千三百六十四章 父子不和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炮轟水師大營第二千二百五十二章 炮擊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缺少火箭第二千五百二十一章 順天巡撫傅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