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1

一個半月以後,各方的局勢基本趨於緩和,或者說對於華夏王國來說是好消息。

鄭克爽順利攻佔了戈公島,並且俘虜了哪裡的九百荷蘭水手和十五艘戰艦,戰船,獲得哪裡三千多鄭智的部下士兵,他擁有了一萬五千兵力,獲得了哪裡的南洋漢人和東南亞土著百姓,張強賣給鄭智,鄭智送到哪裡島上搞定居的日本百姓和日本士兵俘虜,幾者相加近十五萬人。

鄭克爽擁有了七十艘戰船,三十艘戰艦,八十艘商船,以及一百二十艘漁船,在戈公島上安定下來了。

之後他派遣五千兵馬攻佔了西哈努克港口,以及周邊的城鎮和土地,正式和柬埔寨土著王國決裂。

之後又從張強哪裡獲得了巴拉望島上鄭智的一些百姓和士兵,百姓五萬人,士兵五千兵馬,他又派遣五千兵馬一直向柬埔寨面向暹羅和老撾,接壤的地方攻打,打開了一條通道,同田顯和李元胤的部隊會師了。

於是在李元胤的幫助下,利用俘虜的士兵和柬埔寨土著百姓,以及日本百姓修建道路,建設驛站,兵站,聯通了從戈公島,西哈努克港到李元胤他們那個邊境地方的通道,源源不斷的補給和兵源通過這個通道送到了李元胤和田顯他們哪裡。

這包括巴拉望島上俘虜的近一萬五千士兵,這些裡面有一萬日本僕從軍,有了這些兵馬的增援,田顯帶領大軍正式橫掃了柬埔寨邊境的幾個村落和城鎮,把哪裡華夏王國的勢力擴張了近五十公里,很多地方雖然是山林小道,山間小村,可都已經駐紮下兵馬。

田顯他指揮的兵馬第一次達到了三萬多人,雖然這有一萬人日本僕從軍,一萬人是鄭智哪裡的歸降的漢軍,還有五千兵馬是柬埔寨土著和東南亞土著,以及漢人土著,他們都由華夏王國的民兵軍官帶領,正式的正規軍屬於華夏王國的正規軍的兵力不過五千兵馬,還有一半是由民兵部隊增援過來的轉正成爲的正規軍士兵。

而佔領區百姓成分複雜,那的人都有,甚至有澳洲土著人,不過百姓的人數不少了,近三十萬人。

鄭克爽的這一行動,把柬埔寨土著王國一分爲二,西邊的幾個省份較爲小,少,東邊的多,因爲李元胤和田顯當初就是從老撾和緬甸等地入境柬埔寨的,爲了不淹沒在柬埔寨土著的人海之中,他們只能背靠華夏王國東南亞各州,有利於獲得資源和支援,但這種支援總不如海上來的便利,需要走很多山地和山林,路上運輸一次,很多兵馬都被山林裡面的蚊子和毒蟲,毒氣吞噬了,糧食被運輸隊吃了九成,邊境地區都是窮山僻然,行動不便,要不怎麼能作爲邊境,抵禦敵人的進攻呢?

所以這也是沒有辦法,張強只能讓別人從海上開闢一條通道支援他們,路程近啊,海運便利,一艘船能運幾百噸,一次就夠他們吃一個月的了。

再就是杜歌回去以後也是好一陣傷心,在大海上他再也沒有能力和華夏王國對抗了,在暹羅,國王鄭信也是一陣痛心,他的暹羅國的戰艦和戰船損失了四成,英國人和荷蘭人給的高大的戰艦和戰船全部損失掉了,他對英國人和荷蘭人也是很痛恨的,對杜歌也沒有好臉色看了,因爲他們的敗仗讓他丟掉了很多部落的信任,大家對這個國王的信任產生了危急,他的王位已經岌岌可危了。

他們無力再進攻華夏王國了,還得防着華夏王國來攻打他們。

這邊,謝蘭和柯達,佩蘭對於婆羅洲,印尼的進攻也如火如荼,佔領了不少小島,俘虜了不少敵國士兵和百姓,主要是南洋土著人。

按照華夏王國的尿性,很快這些人因爲他們的身份和他們支持荷蘭人,英國人,西班牙人,遭受到了無情的鎮壓,丟進了從東南亞各州借來的懲戒營,懲戒營熟門熟路的區分出有用的人,沒有用的人,以及苦大仇深的人,土漢人,一起丟進了苦役營。

修路,開山,挖河道,開礦,修建港口,伐木,踩珠,捕魚,那個危險,做那個事情,不到一個半月死傷了一半。

這些土著人那受得了這些苦啊。

幸虧有張強賣給鄭智他們的日本百姓和被抓的日本俘虜幹活兒,分擔他們的壓力,不過他們不是苦役,他們是俘虜,嗯,因爲他們能幹,能忍,比那些土著聰明一些。

叮叮噹噹的,海戰結束兩個半月之後,各個港口的船隻都被修復了,不能修復的都拆了當柴火堆起來了。

南洋各色的水果被摘下來,裝船,運往華夏王國,極大的豐富了華夏王國的水果市場,引來一大批的華夏王國大小商人的窺視,給懲戒營一點錢,然後毛皮,水果,木材就都有了,販賣到華夏王國,不管是賣給官府還是賣給生活日益滋潤的百姓,都是很有賺頭的。

而鄭智由於讓西班牙人損失慘重,去了呂宋島,雖然開始雙方相安無事,可鄭智不是個安分的主兒,西班牙兩任總督也想要他帶去的財富,於是雙方鬥爭的很微妙,很和諧,一直到西班牙前任總督想要徵集他手中的船隻回西班牙享福去,雙方發生了摩擦,本來虛晃一槍的鄭智放在呂宋島的兵馬就和西班牙人幹起來了。

於是上方你來我往,西班牙人有呂宋島土著幫忙,鄭智有他先前送上來的一萬五千兵馬,以及先前攛掇起來反抗的漢人南洋華僑,雙方在呂宋島上開始你死我活的地盤爭奪戰。

這個,真的和張強無關,和華夏王國無關,華夏王國也需要去撤僑,拯救什麼漢人同胞什麼的,因爲沒有華夏子民在哪個島上,有,也是一些軍情司和軍情部的情報人員。

至於更遠的澳洲,鄭家,上萬裡呢,你鄭家內鬥,光我華夏王國什麼事情啊。

好吧,這都算是好消息,至少,南方海域華夏王國是沒有什麼擔心的了,可以轉頭對付北方了。

北方啊,海上,洪天炮那個小子濟州島被人敲了一個悶棍以後老實多了,中國島讓出了,現在中國島府已經成立了,周粥正頭疼派誰去哪裡管理內政呢,咦,不是說派了薛紅去嗎?

前有朱哥領軍,後有亞鵬擔任守備司令,後有薛紅做內政,知府,還要派什麼人?

不是,不是,是薛紅已經被調回外交部了,哪裡現在已經只有兩個武夫在哪裡管着,這日子久了會出事的的,以軍人,尤其是華夏王國培養出來的那幫軍人,他們可能只會玩俘虜營,炮灰戰,然後實行軍管,這可不行,哪裡的漢人百姓倒無所謂,怎麼弄都無法弄到他們身上,但哪裡還有相當一部分日本百姓啊,這要激化矛盾,可是會出事的。

張煌言上次之後也很快老了,失去權利的人老得快,雖然他年紀不大,張強還想把兢兢業業的馮銓給調回來,出任核心區的一州巡撫呢。

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戰記敘第二百七十八章 攻防3 (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三百三十九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1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渡陳倉2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七百五十三章 棄暗投明第四百二十七章 南明烽火8第七百五十九章 尊重老兵第六十章 生死難兩全第六百七十七章 迴歸原位第六百一十六章 兵力之殤第六百九十九章 日本的小倉船第七百一十一章 洪承疇死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七百六十一章 瑣事煩神2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七百八十三章 海上遭遇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收復碼頭第五百六十章 開發寶島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行動開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國華夏的以色列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賺特賺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四百零二章 排槍對決2第七百四十章 四國島的厄運3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二百一十九章 赤嵌城善後第八十五章 見張英第六百九十七章 魯國同日本的戰爭四百二十二章 南明烽火3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六百六十八章 經營這個王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齊頭並進第八百二十二章 敵人仍然強勢第二百五十四章 鄭鴻逵的危局 梟雄末路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五百九十九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六百六十三章 魯國是我們的藩屬國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裁撤軍隊2第二百二十七章 領地局勢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百騎兵顯威第一百零四章 救駕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三百七十六章 原來也是風中敗絮啊第一百零八章 接近目標第八百一十二章 海戰突圍2第七百六十二章 瑣事煩神3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二章 奇怪的朱大典第四百六十一章 會鰲拜13第一百一十三章 伏兵出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精神控制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戰記敘3第七百二十七章 俘虜們的安置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七百二十六章 大勝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七百五十三章 棄暗投明第三百九十八章 勝了,堅持下來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混亂中自救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線作戰的無奈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清出兵濟州島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六百零四章 崩潰第二百五十八章 文武怨氣3第二百五十一章 鄭鴻逵的危局 勒緊絞索第四百七十六章 是個好辦法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八百六十章 混蛋邏輯第一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人的問題1第二百一十六章 副官休伊斯·茲瓦特第五百一十八章 提高士兵的素質第七百三十三章 僞新魯府政權第六百九十一章 瓊州發展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二百一十三章 震撼的炮擊第四百二十七章 南明烽火8第2371章 交替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行動開始第六百七十六章 是該結束了第八百零九章 發現第五艦隊被俘船隻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賣給你們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二百零五章 五虎將之劉國軒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明烽火16-準備反擊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三百八十六章 來到前線第四百九十三章 美人總是美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悠閒的張強第二百四十四章 讓世界亂起來,對朱大典的安排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戰術第三百六十九章 囚禁朱大典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