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得功獲得了兵權以後,卻龜縮在濟寧府府城裡面,而馬寶鑑於他只是監軍,也不能把他怎麼樣,只能帶領自己的兩支新軍鎮部隊,兩萬六千綠營部隊,四千漢軍旗部隊,以及徵召的六千民夫輜重部隊出擊。
近衛旅三個團各三千三百兵力,分三個方向呈品字形行軍,中間是旅部直屬部隊,將軍衛隊,直屬炮兵,直屬輜重兵,工程兵,騎兵營,民夫兩千,民兵一千,騎兵旅三百騎兵,以及張強的親衛隊總共五千兵力。
近衛旅第一團很快到達了虎山鎮,略微休息一天以後,近衛第二團到達,近衛第一團開拔,不久到達了寧陽縣城郊外,派出了斥候騎兵去偵查,然後紮營等待後面的部隊上來。
半天以後休息好的近衛第二團到了,兩個團相距五里地紮營,分別把守通往寧陽鎮的兩個關鍵路口,並且派出斥候騎兵向兩面偵查。
天黑的時候第三團也到達了,在他們中間靠後一些大約五里的地方紮營,向後傳達了他們到達的消息以後,獲得了近衛旅旅部到達虎山鎮的消息。
此時他們相距寧陽縣縣城十五里地,並不是他們不想進攻,而是第一團的的斥候已經把消息偵查回來了,敵人在寧陽縣駐防有四千漢軍旗的兵力,並且有兩千綠營,一千民夫,在寧陽縣城一線三個鎮子裡面分別駐紮着兩萬綠營兵,兩千蒙古騎兵,縣城後面三十里地四個鎮子駐紮着敵人三千蒙古騎兵,六千綠營兵,五千青壯,鄉勇,團練,還有敵人的新軍兩個團的兵力,這簡直就是把這裡當阻擋華夏軍進攻的防線了。
附近的一個縣駐紮着八千多孔有性率領的新軍鎮敵人,在後面六十里地的商區縣城駐紮這敵人的主力部隊,一萬四千兵力的新軍鎮,兩千蒙古騎兵,兩千漢軍旗兵,以及一千綠營兵,還有六千鄉勇,團練部隊,可以說到了這裡已經不能用行軍隊列前進了,只能一步步一步打過去了。
根據騎兵抓來的俘虜交代,馬得功坐鎮濟寧府府城,馬寶在四十里地的東面的商區縣城嚴陣以待,孔有性的部隊在汶上縣城率領一個新軍鎮絕大部分兵力準備側擊近衛旅,到時候切斷近衛旅的歸路。
而正面是馬得力率領的綠營和漢軍旗士兵駐防寧陽縣城,阻擋華夏軍前進。
很可能蒙古騎兵會從背後或者側面攻擊華夏軍。
馬寶給華夏軍在這裡佈置了一個口袋,等着華夏軍鑽進去。
獲得這些消息以後,近衛旅第一團團長迅速召集其他兩個團長商議,之後將這裡的情報彙報到虎山鎮的旅部等待旅部的決定。
不是他們不想獨立進攻,不是他們沒有這個權利去攻擊一個縣城,不過戰場太大,他們需要服從旅部甚至是張強的調遣。
很快兵力被從旅部下達了,不管敵人有多少,第一團進攻寧陽縣西側的鎮子,第二團進攻東側的鎮子,第三團負責進攻寧陽縣城,第二天天黑之前務必拿下,旅部將派遣民夫和民兵負責給他們運輸物資補給,旅部的騎兵將會保證他們後路的安全和情報偵查。
第一團和第二團的進攻沒有什麼可說的,面對防禦力不足的兩個鎮子,即便敵人的騎兵很多,兵力也不少,三千兵力至少要對付敵人一倍以上的兵力,還有騎兵的騷擾,可很快就打下來了,並且順利的將團部和營地轉移進去,主要是寧陽縣城。
縣城雖然不大,可城牆也有四米多高,兩米多厚,敵人在上面擁有前明時期的紅衣大炮,都是八千斤的火炮四門,擁有六千斤的大清國的大將軍炮六門,以及四千斤的大將軍炮六門,這些大炮雖然老舊,五分鐘才能打一發,可也是超遠射程的大炮,八千斤的大炮能打七八里遠,六千斤的大炮也能打五六裡遠,四千斤的能打三裡到四里遠,對於行進中的華夏軍還是有威脅的,第三近衛團的團長可不想自己的士兵沒有靠近敵人就被敵人的大炮炸中,損失幾十個人,那樣對士氣的打擊很大。
就算是四千斤大炮的一顆炮彈打出的彈丸也有二十斤重,擦一下,一個人整個身子就沒有了。
第三近衛團的團長先是讓龍騎兵小隊用線膛式燧發槍用蒙古騎兵中世紀對方歐洲重步兵方陣的戰法,騎射對付敵人城牆上的大炮,一個小隊二十來人,騎着華夏軍這麼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歐洲高頭大馬同蒙古馬血統的中型戰馬去衝擊敵人的城牆,繞着敵人的城牆運動,不時的對敵人城牆上的士兵來一次齊射,吸引敵人注意力,等敵人的火炮瞄準騎兵射擊的時候,再派出另外一個小隊從另外一個方向接近,三面襲擾敵人的城牆,然後命令炮兵迅速推進,每推進五分鐘,迅速分散,躲避。
之後讓步兵呈散兵線前進,快速推進,鬆散的隊形讓敵人的火炮幾乎找不到目標。
二十個騎兵小隊使得敵人的火炮無法發揮威力,很快三千多士兵推進到敵人四里地射程內,然後火炮迅速的分散開來,一排一排的瞄準敵人的城牆進行炮火壓制。
近衛旅其實比起甲級野戰旅也差不了多少,至少在火炮裝備上差不了多少,他們比起甲級野戰旅不過是多裝備了一種十八磅重型火炮而已。
張強認爲在目前情況下,華夏軍不需要使用更加沉重的重炮,因爲敵人的火炮雖然打的遠,可沉重不堪,幾千斤重,華夏軍最重的十八磅炮加上馬車,馬匹,彈藥不過兩千五百斤重,還是能移動的,敵人要移動兩千斤重的重炮就不如華夏軍方便了,而敵人的重炮從射速到威力,到機動都不如華夏軍,因此十八磅重炮足以在野戰和攻城的戰鬥中壓制敵人,並且取得勝利了。
何況華夏軍近衛旅的火炮都裝備有開花彈,這一大殺器,相比清軍的實心彈炮彈,華夏軍的開花彈殺傷力可是很大的,一炮下去,不僅能炸開敵人的城牆,炸燬城樓,還能炸死附近的幾十個敵人,而實行單除非直線距離上擊中士兵,負責只能做無用功。
而華夏軍在平時訓練的時候就在注重方陣訓練的同時,儘量讓士兵熟悉如何用鬆散的隊形對敵人形成齊射,排射火力,壓制敵人,殺傷敵人,而不是傻乎乎的一擁而上,或者像西方人那樣排着整齊的隊列前進,然後被敵人用一顆實心彈一下打穿厚厚的方陣,一下帶走起碼十幾個士兵,那樣士兵死的冤枉,即便勝利也對整支軍隊的士氣不利。
三個營的滑膛燧發槍士兵端着槍,低着頭,貓着腰,冒着敵人反應過來偶爾打出的重大幾十斤的炮彈前進,不時的停下來整隊,讓隊形不至於太鬆散了,到時候遇到敵人騎兵出城突擊,那麼即便是擁有機槍的後世軍隊也很難保證自己的部隊不被敵人擊破,何況是現在華夏軍這種單打一,還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打響的燧發槍。
就像打火機,你不能保證每一下都能讓火石冒出的火星點燃打火機裡面的可燃氣體,要是以前靠鋼輪和燧石摩擦的打火機就更不行了,華夏軍目前的燧發槍的水平,就是以前劣質打火機每次大火的情形,有時候他能百分之九十九的打着,有時候,十次只能有三四次打着,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能聚集足夠多的人數,靠着數量和排射打擊敵人,那麼敵人的騎兵就是他們的噩夢。
清軍很擅長騎兵突襲。
畢竟清軍不是傻子,人家橫掃大明土地的時候,華夏軍還是弱小的一支金華義軍,僅有幾千兵力,拿着大刀長矛,弓箭,弩箭,少量的明軍火銃,清軍劣質鳥槍同清軍戰鬥,幾番波折以後才倖存下來,開創瞭如今的盛世。
果然,很快在華夏軍接近到三裡地的時候,城門被打開了,一支千人的蒙古騎兵夾雜着漢人騎兵衝了出來,直接衝向近衛旅第三步兵團的第三營正面,企圖用金改1火繩槍,學着華夏軍騎兵攻擊敵人那樣攻擊第三營的火槍兵。
第三營迅速收攏隊形,每人間隔兩米左右,然後以一個比較鬆散的隊形,形成一排,對着敵人狂奔而來的騎兵開火。
火光中,敵人的騎兵利用速度優勢很快衝到了兩百米距離上,然後接近,再接近,到達了一百米距離上,飛快的開槍射擊,然後準備劃一個半弧形圓圈兜向第二營正面,繼續襲擊。
可他們只有一次開火的機會,並且那些子彈大都打了空,因爲他們沒有華夏軍騎兵的訓練水平,這時候,第三營的滑膛燧發槍開火了,雖然因爲面對騎兵衝來,這些近衛旅士兵因爲長時間不作戰,手有些生疏,膽量有些小了,可他們的技戰水平還是很高超的,以前他們可是各軍中的精銳。
於是一排火光後,準頭不大的滑膛燧發槍在一百五十米的距離上至少打死了五十名騎兵,將一百名騎兵打傷,三十多名騎兵被打下馬,另外還有十幾名騎兵的戰馬被打死了,他們跌落馬下,不是被踩死了,就是被戰馬拖死了,要不然重傷,輕傷逃脫的很快被後面快速射擊的第三營士兵打死了。
滑膛燧發槍雖然準頭不大,可速度絕對是最快的,這些精銳士兵的裝彈速度也很快,不到十秒鐘就從開槍到裝彈再開槍,打死了那些僥倖倖存下來的騎兵。
這是第一排的士兵射擊的結果,第二排側開一些,依次射擊,使得蒙古騎兵的衝鋒就像撞牆一樣,紛紛自討苦吃,一輪射擊下來,三排士兵一共擊斃了三百多騎兵,打傷四百多騎兵,打傷敵人戰馬一百多匹,那些逃到第二或者第一營正面的騎兵也損失慘重,最後敵人一千騎兵只回去七八十人,其他的不是重傷倒地,就是死了,要不然就是被戰馬帶去更遠的地方,或者被俘虜了。
絕大多數受傷的騎兵被俘虜了。
馬得力在城牆上看到騎兵拙劣的表現,拍着城牆大罵騎兵無能,然後轉身對身後的那些將領道:“大炮,我們的大炮擡上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