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幾乎被打殘了前軍先鋒李定國回到了半路上攻佔的南明國小縣城,把大軍安置下來,忙忙碌碌的又過了三天時間,把俘虜南明國的明軍派人後送到自己的領地邊緣的佔領南明國先前答應給他的六個縣城,哪裡已經是李定國攻擊行動的大本營了。
在這裡坐鎮的是張強派去劉良佐,爲了幫助李定國,張強可以說不遺餘力,把曾經在懲戒營呆過的劉良佐這個懲戒營副總監給派去幫助李定國了。
劉良佐去了以後,學着華夏軍的樣子,把這七八萬俘虜分類整理,還有先前攻佔這六座南明國縣城俘虜的那些青壯,士兵,總共達到了二十萬俘虜,都甄別一番,原先是百姓的,口碑好的,馬上釋放了,這些人大概兩三萬人,每人回去的時候發給一百華夏元,一袋稻米,一身合體的衣服,但把他們原先的衣服和兵器都沒收了。
然後把那些確實當過兵,確實同南明國,華夏軍打過戰,但時間不長,一年不到的南明軍都扔到了農田裡面去種地,並且派那些撤回來打戰無用,但總得安排的潰兵們看守。
然後把那些老兵油子,但本性不壞的人都扔到了俘虜營裡面,刑期三年,三年表現好可以放回家鄉,如果有立功表現,可以提拔爲監工頭目,釋放以後可以得到物質獎勵,或者想要留下來的提拔一級,這些人基本上就是修葺城池,在懲戒營裡面幹一些雜活,不出去幹那些勞力活兒。
圍攻鰲拜的戰鬥其實早就打開了,不過蕭飛好像不急於一口吃掉鰲拜,總是派三幾百人進攻,當然是龍騎兵了,跑到小鎮外面打幾槍,然後迅速退回來,等敵人氣急敗壞的追出來,然後再打幾槍,敵人追再打幾槍,敵人一次兩次上當了,追出個幾裡地,然後被埋伏在外面的騎兵包了餃子,一次吃掉敵人上千騎兵。
兩三次以後,敵人就不吃虧了,反而也不進攻王玉羣的第十九野戰旅防守的關隘了,而是全軍退回了小鎮,開始修築工事,準備堅守了。
曾經大名鼎鼎,勇決大清的鰲拜成爲一條死魚,被圍困在小鎮中,默默的等待死亡的到來。
看到鰲拜如此反應,開始還想着一舉消滅鰲拜的蕭飛,心一動,就開始騷擾加圍困,想要吊來更多的清軍,圍點打援,這也是張強訓練他們的時候教給他們的戰術。
不過蕭飛很快就失望了。
都過了幾天了,不僅沒有湖北州的清軍向這裡急進,來救援鰲拜,反而湖北州的清軍紛紛撤個一乾二淨,連遠處的清軍也紛紛撤退了,他收到的消息,佟大爲帶領騎兵旅和跟隨的第二十三野戰旅兵不血刃的拿下多座縣城,勝利的拿下武漢府,然後轉而向上拿下了宜昌府。
就這清軍也沒有幾個,沿途的官府紛紛掛印去職,大門都是敞開着的,很多縣城都是敲鑼打鼓,迎接王師的姿態。
這就然蕭飛坐蠟了。
連忙和正在湖廣埋頭建設的張強聯繫,張強派出了人員和軍情部聯繫,米林急忙下令調查,十幾天以後,消息傳來,蕭飛苦笑不已,清軍居然撤退了,全部撤入了安徽州那一半的地盤,或者撤入了河南府,淮安府,一些進入了山東州,清軍好像在收縮兵力。
目前丟給他們的困難是沒有那麼多的兵力搶佔湖北州的大量地盤,被一些大明起義軍和反正軍,還有湖北州的何騰蛟搶佔,當然少不了李過的忠貞營,大順軍。
知道了這樣的情況,張強下令蕭飛,馬上把騎兵拆散,向各個方向,能搶佔幾座縣城算幾座,同時命令駐守九江府的第二十四野戰旅派人渡江,增援接管武漢府的第二十三野戰旅的留守兵力,在哪裡建立防線,防止清軍突襲。
蕭飛則命令朱哥帶着騎兵旅加上兩個剛剛補充過騎兵的野戰旅的騎兵快速進軍,去增援佟大爲駐守的宜昌府,幫助佟大爲穩固局面,防止永曆大明的何騰蛟襲擊華夏軍,自己帶着兩個野戰旅,還有王玉羣的野戰旅繼續包圍鰲拜,張強還沒有對鰲拜如何處置做出指示。
不過目前來看,主要的矛盾已經不是他們同清軍鰲拜的戰鬥了,而是同湖北州的永曆大明和大順的李過的忠貞營的關係如何處理了。
還有陳友正等反正軍,起義軍的關係。
蕭飛不得不佩服洪承疇這個對手,他把一個很難的難題交給了華夏軍,而不是正面同華夏軍作對。
他要完成張強交給他的任務,就要處理這個難題,否則如果遇上永曆大明,忠貞營,還要反正軍,如果人家不承認他們,或者不願意投降他們,如何處置?
目前華夏軍雖然同永曆大明有少許摩擦,但總體關係還處於冷淡處理狀態,張強也不願意去主動揭開這個蓋子,同南明軍倒是時有摩擦,還打過幾次小戰,可總體來說兩國還屬於盟友關係,準確來說南明國屬於華夏軍的附庸國,可人家也是大明的合法繼承者,是正統,那些起義軍和反正軍說不定還認人家,隆武說不定還承認人家們,如果打了這些人,說不定同南明國的關係會下降。
華夏軍不怕南明國,南明國也打不過華夏軍,可在此刻,處理起來還是要謹慎一些,不該惹的事情不惹,能用微小代價做成的事情就用微小代價去拿下,這是張強的辦事準則。
就這樣拖了半個月,即便是軍情部的情報人員反應再遲鈍,路途上傳達情報再慢,張強也得到了軍情部的彙報,差不多得到了洪承疇和馮銓得到的清軍有變的情報。
看到這樣的情報,張強也楞了,什麼鬼,大明成了戰國時代了,真的分列成多個實體國家了嗎?
看這樣的情況,豪格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了這樣的膽氣,竟然敢鼓起勇氣去想要拿回屬於他的皇帝的位置,若干年前,要不是多爾袞,豪格就是合法的正統的合法的最有希望接任皇太極的皇帝位置的人,他是長子啊,按照華夏土地上的傳統,長子繼任皇帝是最合法的沒有爭議的選項。
可惜多爾袞這個皇叔和濟爾哈朗等人用實力剝奪了他的合法繼承權。
這樣的情況是張強願意看到的,大清內訌,也是大明這些皇帝和反清志士願意看到的,但卻對華夏軍軍下一步的行動造成了難題。
到底是應該繼續一路北上,拿下滿清,還是讓滿清繼續互相殘殺,等大局落定了再進攻?
還有就是以後和南明,大明,這些勢力如何相處,情況有變,大清內亂,如今南明國已經被華夏軍甩在後面,人家身後,左右沒有敵人了,以南明隆武的尿性,肯定馬上要和華夏軍翻臉,即便不攻擊華夏軍,也會暗中搗鬼。
這樣的情況的變化出乎張強預料,如果多爾袞不死,大清還是一個整體,他能死死的壓住順治皇帝,順治可無法把分散在整個大明土地上的清軍全部拿捏到一塊,繼續進攻永曆大明,繼續進攻南明,他沒有那個實力和威望。
天哪,張強也感到頭疼了。
接下來,永曆大明說不定也要和他翻臉,因爲說實在的,華夏軍的性質和李自成的性質一樣,叛匪,是要和人家爭天下的啊。
永曆大明和清軍還有接觸,而南明國卻沒有了敵人,如果他們知道了這個事實,那麼自己的華夏軍就危險了。
也許他們打不過華夏軍,但華夏軍和南明國的關係可就難說了。
張強馬上重新佈置,下令軍情部重點監視南明國的動向,同時監視那些華夏軍的大明降將,比如劉良佐等人,還有文官,錢秉鐙等人。
同時把劉良佐調遣回中樞,給了閒職,比如幫助藺養成管理懲戒營,他去管理俘虜營,在金華附近的俘虜營,俘虜營按察使,負責巡視俘虜營。
劉良佐這麼做以後基本分流了大約六萬俘虜,減少了看押他們的壓力,也減少了李定國的糧草消耗,打下來的縣城就別想敵人能給你多留一些糧草了,李定國的糧草大都是從雲南大本營哪裡運來的,路途遙遠,並且艱險,來到這裡十去其三,其中五份要補充李定國的大軍消耗,三份才能留下來作爲軍糧,供應這些俘虜。
同時供應老百姓的吃的,南明國的官員同大明一樣都是恨不得搜刮乾淨,老百姓都無法生存下去。
當兵不失一種活下去的方法,所以這些窮山惡水的地方,很多老百姓其實都當兵,軍隊裡面哪怕吃的不好,至少有軍餉拿,有口吃的,所以其實這些地方是缺少百姓的,這就是劉良佐要把這些百姓放歸家鄉的原因,他們需要去開墾土地,爲自己,爲這片領地的新的統治者――李定國開荒種地,交稅。
當然有了華夏軍的幫助,李定國統治的地方哪能如先前南明國一樣,張煌言和杜歌的聯合,張亮的幫助,使得李定國的地盤上已經同原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