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逃離華夏軍的追捕,帶着萬餘忠貞營精銳進入了河南州,在南陽府紮下根來,由於有着同洪承疇的約定,他也不敢去攻擊駐馬店,信陽等地的魯國明軍,哪裡是清軍洪承疇投靠魯國轉化而來的魯國明軍,本着都是明軍隊伍,他也沒有去攻擊,而是北上攻擊洛陽一帶,河南府等地地。
依然是裹挾百姓,席捲各地,鬧得大清國很是惱火,派遣了在鄭州的多隆去打他,兩個人你追我跑,你回我追,打的不亦樂乎。
在這個過程中,李過發揮他流寇的本質,抓了不少鄉勇和團練,綠營,還有多隆帶的漢軍旗士兵,這些士兵一轉化,馬上成爲了忠貞營的兵將,跟着大順忠貞營打個順風戰還是可以的,也給大清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傷。
大清國一邊要應付同大金國的戰鬥,一邊要應付同他的戰鬥,還要防備洪承疇的魯國明軍,曾經一段時間根本無暇估計他們,因此使得李過的忠貞營再次發展壯大。
在此之間,李過和高一功,高傑等人一邊壯大自己的實力,一邊收攏這邊的義軍隊伍,一個叫王光泰的義軍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這下李過的忠貞營又兵多將廣了,後來何騰蛟的永曆明軍節節敗退,有一部分永曆明軍也敗逃進入河南府,加入了他的隊伍,李過掌管這一路義軍可以說一時風光無限,成功的吸引了洪承疇和大清國和大金國的注意。
大清國增兵繼續追着他打,大金國也派兵攻擊這一路,將勢力從山西州延伸到了河南州的河南府,在哪裡,大金國不僅要和大清國戰鬥,還有和李過的忠貞營戰鬥,洪承疇因爲先前的約定無法攻擊李過的忠貞營,但李過的忠貞營完全沒有起到牽制華夏軍的作用,他們被華夏軍打怕了,就是不對華夏軍據守的湖北州邊境,不過一百里地的地方發動哪怕是幾個人的進攻。
漸漸的洪承疇失去了對他的信心,增派兵力在汝寧府信陽等地防備他,李過那是什麼人,馬上爭鋒相對的派出王光泰部駐紮在南陽府對信陽邊界防備他,同時派出了高一功防備駐馬店洪承疇的部隊。
就在李過準備接應何騰蛟的撤退明軍的時候,何騰蛟快馬加鞭送來他的書信,書信告訴李過,何騰蛟率部進入了陝甘州,讓他不必接應他了,他們將在陝甘州重整以後同大金國清軍作戰,必要時候將轉戰四山,一個月過去以後,何騰蛟又送來新的信箋,告訴他洪承疇已經秘密投靠了大清國,準備對魯國下手了。
何騰蛟這一招做的仁義,這是何騰蛟歷史上做的最對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他們這些大順軍示警,哪怕對明軍何騰蛟都從來都是欺上瞞下,謊報軍功,讓別人頂雷,自己帶着大部隊明軍撤退,從來不正面同清軍戰鬥,除非逼不得已被清軍圍困。
這份示警的書信救了李過,李過馬上從前線撤回了所有兵力和物資,回防南陽府,脫離了同大金國和大清國的接觸,讓兩個對手摸不着頭腦。
多隆和增援來的鰲拜只能把矛頭對準了進入河南府的大金國,雙方在洛陽,鄭州,淮水北岸殺的天翻地覆,難解難分,無暇估計李過部了。
李過撤軍回到南陽府以後,馬上整頓部隊,原先的萬餘精兵這次在同三方的爭鬥中損傷兩千多人,還算好,沒有傷經動骨,各此戰鬥中鍛煉出來的精兵,李過馬上都抽調入自己的老營中,他本部直屬的精兵達到了六千餘兵力。
高一功的兵力達到了五千多兵力,其他從華夏軍手裡逃出來的幾名老將的兵力也都達到了三千多兵力。
忠貞營的精銳兵力達到了他在湖北州荊州府的一半,三萬多兵力,加上收納的明軍和起義軍的一萬五千兵力,他們的戰兵達到了五萬,加上投降的清軍兵力差不多也有一萬來人,忠貞營的實力恢復到了他們從荊州府逃出前夜的兵力。
幾次之後,他們在附近裹挾而來的百姓青壯兵力也有四萬多人,老弱也有三萬多人,這樣他的兵力達到了十萬來兵力。
三角聯盟的解體,儘管李過沒有想過這個聯盟可以存在的很長時間,也是爲了應急,可當知道洪承疇馬上從盟友變成敵人以後,他還是很氣,很惱的,冷靜下來以後,他縮回了南陽府卻發現自己沒有了去路,四周都是強敵環伺,根本無路可去,他的境地比起何騰蛟部還要困難一些,人家隨時能從赤地千里的陝甘跑到四山州,從情報上看,何騰蛟本人已經帶着一部分主力跑到了四山州了,那麼何騰蛟部已經解困。
在四山那個地方雖然各種物資和錢財要困難一些,但活下來不愁,哪裡沒有多少清軍了,有的只有大順軍另外一路的明軍,還有李定國部以及各地土司,以及胡人,各個異族部落,情況雖然複雜,可沒有多少可以力敵的對手,他卻不同。
華夏軍肯定是打不過了,大金國也是個龐然大物,雖然財大志疏,各個軍隊不是很團結,可人家兵力和實力擺在那裡,不是他可以力敵的,大清國有空子可鑽,可也不能跑到人家腹地去,那樣和死沒有區別。
而右邊的洪承疇卻更是鐵板一塊,硬度只比華夏軍稍微軟了那麼一些。
對於善於流動的作戰的大順忠貞營來說,這個地方就是死地,他和忠貞營諸位將領商量了幾天都只有一個答案,馬上從河南府撤軍,出陝甘,迎擊大金國軍隊,然後同何騰蛟一樣從陝甘跑四山州去。
“報,稟報大將軍,洪承疇清軍兩萬餘兵力攻佔我軍據守的平頂山一帶縣府,全殲我軍在平頂山一帶的一萬於戰兵,兩萬餘兵勇,敗兵已經逃回南陽府,正在向府城而來,敵軍五千兵馬先鋒正在朝着南陽府北面山麓進軍,將軍讓小的告訴大將軍,洪承疇這是要合圍我軍,請大將軍儘快做出決定,是戰是走。”
守衛平頂山的是跟隨李過多年的大順軍老人,劉國軒。
一萬戰兵起碼有劉國軒的三千精兵,投靠過來的五千清軍戰兵,以及起義軍的一支兩千人的小部隊,其他裹挾的百姓青壯三千與人,以及一萬七千的老弱兵勇,這麼三萬兵力就被敵人擊潰了,李過那個氣啊,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