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開花彈的勝利

炸的陳友正的反正軍東倒西歪的是華夏軍新開發的開花彈,一直以來華夏軍本着不使敵人發現自己擁有更高級的武器,不讓敵人學習到更加先進的戰法的目的,對於新武器的使用一直是壓制,再壓制,一直到敵人已經掌握了原先學習到的東西,並且在對敵的時候將面臨戰略失敗,或者戰術上重大傷亡的時候纔會允許少量使用一些先進武器。

這也是即便華夏軍已經擁有了前裝線膛槍,並且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也只是少量裝備最精銳的部隊,從來都不爲外人得知,到現在爲止守備部隊依然使用着金改1火繩槍,而不是大量換裝金改2火繩提升他們的戰鬥力。

而民兵大隊更是大量的裝備冷兵器,大刀,長矛,甚至一些新改編的俘虜部隊和新整編的百姓和青壯爲主的民兵隊伍連兵器都不配備,只是下派一支擁有兵器的部隊領導他們,讓他們扛着木棍,衙役的打板子的大棍子,或者直接使用農具充當一些必要的武器,維持地方上的治安。

民兵裡面的武器分配呈梯形,等級分佈,從赤手空拳到拿着木棍,農具,到擁有一些繳獲的破爛兵器,盾牌的治安軍,甚至連看守俘虜的一些民兵輔助部隊精銳,手裡拿着的也是竹矛,竹刀,身上揹着柳條藤甲,只有軍官手裡纔有一把雁翎刀,鴛鴦刀什麼的武器裝備。

打戰的經歷過血火的民兵部隊手裡不過是前明軍配備的腰刀,繡春刀,明軍腰刀什麼的,使用的弓箭是繳獲蒙古騎兵的短弓,角弓。

哪怕是守城的民兵大隊也只是擁有真正的大刀長矛,弓箭,還都是敵人出品的武器,或者前期打造的一些老火槍,擡槍,火銃,三眼銃,牀弩什麼的。

直接上戰場的手裡拿着的是繳獲自清軍的鳥槍,明軍的火銃,還有明軍的大炮,清軍的大炮,兵器雜亂,補給不暢,根本不給他們配備好的武器和大規模的制式兵器。

怕什麼?

怕他們造反啊。

他們拿着這樣的武器,別說幹不過守備部隊裡面的冷兵器部隊,就算是新兵營,他們也幹不過啊,新兵營最低級的新兵營業裝備着制式的明軍腰刀,明軍軍弓,華夏軍前期淘汰的1.0版本以下的火繩槍,在先進的隊列,戰術,組織面前,即便拿着這樣的武器,在軍官的帶領下,一個新兵營,五百多人,要擊敗一支兩三千人的精銳民兵部隊,也是綽綽有餘。

民兵部隊就是新兵部隊的預備隊,新兵營就是守備部隊的預備隊,守備部隊就是野戰旅,騎兵旅等正規部隊丁級部隊的預備隊,丁級野戰旅和騎兵旅就是丙級野戰旅和騎兵旅的預備隊,丙級野戰旅和騎兵旅就是乙級野戰旅和騎兵旅的預備隊,以此類推。

野戰旅就是近衛旅的預備隊,到達近衛旅,他們這兵也就當到頭了,不是戰死,就是到了年限退役,要不就是升爲軍官,要在近衛旅裡面升爲軍官是相當難的,因爲裡面是最精銳,最精英的組合,強中更有強中手要出頭很難的。

在民兵部隊裡面服役三年五年如果升不上去只能回家當百姓了。

華夏軍爲了最大調節人口和戰爭用兵帶來的矛盾,使用了後世的服役制度,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但身體強壯的,可以去當兵,先去民兵部隊裡面服役,如果表現好的話,很快會被提入新兵營,在新兵營裡面訓練完畢,如果表現好會被送入守備部隊,表現一般會被送回民兵部隊,在民兵部隊裡面會擔任一些低級別的民兵隊的底層軍官,表現差的直接打回民兵部隊,繼續當民兵,不過他們比那些被強壯服役的俘虜和戰地百姓青壯要好一些。

他們升遷的機會很大,即便是他們在新兵營裡面表現不好,也很快會在民兵部隊裡面,低級部隊裡面成爲基層軍官。

比如伍長,什長,人家表現中等的回來就是總旗,他們還得從一個小兵幹起,升遷會很快。

升入戰鬥部隊裡面擔任小兵,並且立功的也會被送入守備部隊裡面擔任小兵,熬上幾年會成爲伍長,什長什麼的,這時候如果上級部隊挑人,或者守備部隊被整編入野戰旅,他們就成爲真正的正規軍士兵了。

如果守備部隊缺軍官,他們就能再升一級,升爲小旗或者總旗,立有戰功,或者表現良好,他們就會留下來,繼續升遷,如果到時候他們還沒有機會,只能退役,回到家鄉,成爲家鄉的民兵部隊的軍官或者地方上的衙役,捕快一類的官府用吏,這時候他們就真的是百姓了。

野戰部隊的武器裝備要好的多,起碼不會落後最先進的武器多少,比如野戰旅前面編制的幾個旅,都換裝了滑膛燧發槍,擺脫了火繩槍這種操作麻煩,工序繁雜的火槍。

有的精銳部隊甚至裝備了燧發前裝線膛槍,比如最精銳的將領的衛隊。

此次戰鬥,爲了儘快解決這些和永曆大明不清不楚的永曆大明遺留在中原地區的武裝力量,張強動用了近衛旅裝備的擁有開花彈的火炮。

這種開花彈其實是一種試驗品,只是在一個空心鐵球裡面撞上顆粒黑火藥,然後在裡面放上一圈延時的導火索而已。火炮裡面裝好發射藥包,然後再塞入一團製作好的絲綢包裹的軟木和膠泥,堵住炮膛,然後炮兵點燃炮彈的導火索,蓋上一個有孔的蓋子,就像放迫擊炮彈一樣放入炮膛,接着後面的炮兵用火鉗點燃******,炮彈發射出去。

炮彈飛行數裡之後,導火索燃盡,炮彈掉入敵人中間以後,炮彈爆炸,炸死敵人。

在目前情況下,張強也只能做到如此了。

因爲他沒有相關的軍工知識,系統也沒有提供相關的軍工知識。

但就是這總原始的,其實明代歷史上也有相關技術的開花彈,讓敵人吃了大虧,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能在軍中直接爆炸的炮彈,還以爲炮彈都是實心的鐵疙瘩子。

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炮彈讓華夏軍領先敵人很長一段,但因爲沒有技術含量,所以張強只能保密,只是在陳友正這種武力值很低的起義軍軍隊上使用,在被重重包圍之後,清軍又內亂,魯國還沒有理順他們的君臣關係,臣與臣之間正在進行着激烈的鬥爭的時候,不可能有人會對一支原先只有幾千人的反正軍的戰鬥關心什麼,使用起來至少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不會泄密,很安全,也能很快解決這支烏合之衆,爲下一步集中力量打李過的大順軍騰出時間和兵力。

看完了華夏軍快刀斬亂麻的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解決了十二萬兵力的陳友正反正軍,張強沒有多關注他們,而是把目光轉回李過的大順忠貞營,這裡還有二十萬烏合之衆,還有五六萬有着流竄作戰經驗的流寇部隊。

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維合一的軍隊控制體系第五百一十六章 第二十七野戰旅的整編第2370章 裂痕第七百八十二章 衰敗的日本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二十七章 出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明烽火22-逆轉6第一百五十五章 製造糧食鈔票第二百零五章 五虎將之劉國軒第三百八十章 加強抗清力量第八百九十章 血肉磨坊3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八百一十八章 數量不是問題第二百四十四章 讓世界亂起來,對朱大典的安排第四百四十章 南明烽火21-逆轉5第三百二十三章 防線被突破第一百五十五章 製造糧食鈔票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明烽火24-逆轉8第九十一章 田地第七百一十三章 王位之爭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擊1第八百一十二章 海戰突圍2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七百零四章 無奈的魯國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三百六十一章 警告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扶持一個勢力出來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還是去南洋第一百一十九章 見君奏對第六百零八章 原來田斌叛變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彙報4第八百四十七章 乾淨利落的殲滅第七百四十一章 四國島的厄運4第三百五十五章 彙報第六百二十二章 洪承疇的攻勢第六百一十七章 解決辦法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八百七十四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4第五十五章 決議偷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廠1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三百四十六章 隆武南明去向2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還是去南洋第二百四十章 讓世界亂起來,幫張名振第五百八十章 處置文安之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2372章 世家第八百章 當頭一炮鄭家船隊覆滅第四百六十五章 會鰲拜17第八百四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四百四十八章 打湖廣2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賺特賺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明烽火15-偷襲雲南第三百七十四章 對手也在進步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虧第一百一十三章 伏兵出擊第九十七章 處罰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計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僞新魯府政權第八百八十七章 有時候日本和高句麗也坑爹第二百四十三章 讓世界亂起來,真正的收服第五百九十一章 田斌反清第四百零二章 排槍對決2第四百一十一章 緊張應對第八百七十八章 失控的琉球王國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五十四章 大敗敵人援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鄭鴻逵的危局 甕中捉鱉第一百九十八章 追兇7第八百六十二章 四面合圍沿岸府第五百零九章 潛入第四百六十五章 會鰲拜17第五百零五章 士氣低落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計了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區負責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四百九十一章 投靠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一百八十五章 四方動亂洋鬼子終究氣短2第八百四十四章 聲東擊西之計2第七百四十章 四國島的厄運3第一百七十四章 伏擊7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的實力如日中天第五十三章 歷史還是那個歷史第八百九十二章 清軍的反擊2第二百五十章 鄭鴻逵的危局 亮點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六百八十三章 火炮技術提升第七百六十章 瑣事煩神1第三百七十五章 成果怎麼樣第二百二十八章 收田斌第九十一章 田地第一百七十一章 伏擊4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