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要發展的話,那麼南洋是第一首選。
對於朱英來說,整個南洋,都必然會在他的有生之年全部歸入到大明的直接統治中去。
這一點無可置疑。
因爲只有南洋,才能給大明續命。
最近的天氣,已經是越來越冷了,雖說還沒有到嚴重影響民生的地區,但朱英明白,關於到小冰河時期,已經在開始。
歷史上共經歷了四次小冰期,而與之伴隨的便是四個王朝的覆滅。
第一次是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就是現在了。
當然,最嚴重的時候,還有一百年纔開始。
Wωω✿ тt kдn✿ c o
一直從明朝中葉至清朝初期。
這樣的天災,不是朱英可以去改變的,只能是想辦法去渡過。
即便是高產作物,在如此極端的天氣下,亦是不會有任何倖存的可能。
這樣的極端寒冷,已經完全不適合生存,人和動物都是會被直接凍死,遠遠超乎想象。
歷史上,太湖,潘陽湖,洞庭湖,淮河都要結冰。
夏寒,夏霜雪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都司空見慣,屢見不鮮。
就連海南那種沒見過雪的地方,都要下個鵝毛大雪。
從北至江南地區,都要被冰封。
如此情況下,不管是哪個王朝,都要受到極大的動盪,幾乎沒有避免滅亡的可能。
且到那個時候,朱英都已經入土了,也沒法去控制着。
囤積糧食什麼的,也是扯澹。
百年是嚴重的災亂,後邊還有數百年也一直受到影響。
即便是遼東的黑土地,那也救不了大明,都已經全部給凍住了。
就算是朱英還活着,也沒法給變出糧食來。
現在大明人口有迅速增長,需求只會是更大,爲了後世想,則必須要把南洋拿下來。
在那樣的環境下,只有南洋這樣的熱帶地區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是小冰河,不至於整個世界都給冰封掉。
發展整個南洋地區的糧食產業,是未來大明的生活保障。
“太孫殿下真的說讓去真臘了。”
曹震興奮的再三確認。
沒想到剛從草原回來,就能夠去南洋,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
對於武將來說,閒置在家是最大的侮辱,他們的功名本就是馬上取。
且武將的權力也都是在軍隊中,這回到京師,雖說也是享受富貴,但總感覺要差了點味道。
“這次太孫讓我帶三萬兵過去,看似不多,但南洋那邊可還是有我大明水師,如今安南更是在我大明掌控之中,真臘之行,顯然是沒有那麼簡單。”
“太孫殿下這是想讓我充當前鋒,先行試探真臘那邊的情況,甚至是駐紮真臘,靜觀其變。”
藍玉分析着說道。
曹震倒是有些無所謂:“能帶兵出去就成,這回來幾天雖說快活,可總待着不是個事。”
“反正出去全聽國公的就是。”
藍玉有些無奈的搖搖頭。
像是曹震這樣的情況,是目前武將中的展現,都害怕太孫不帶上自己。
最擔憂的是弓箭入庫,馬放南山。
倒不是說京師現在不好,就是太熱鬧太繁華了,反而是讓許多武將沒法適應。
兩年的時間,讓這些在外的勳貴們再次回到大明京師之後,感覺就跟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
飛速的變化讓人不安,這裡似乎沒有了曾經的熟悉,反而是陣陣陌生。
所以纔會擔憂權力的變化,希冀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朱英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他要把漢族的人口朝着南洋地區大規模的遷徙過去。
只有這樣才能更大你規模的開墾農田,增強生產。
至於黑土地那塊,或許只能開發數十年。
等到了小冰河時期,就不能用了,民衆也得想辦法多多遷徙到南洋。
大明的天氣,是一年比一年冷了。
京師邸報上,許多篇幅開始描述關於南洋的事情。
比如暖和的天氣,一年可以種植四季的糧食,還有各種美好的描述。
這樣的方式在後世有些司空見慣,用軟文慢慢影響到大部分的百姓。
於現在的大明,掌控了邸報這麼個輿論神器的朱英,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兵部那邊,在接到太孫的示意也感覺到很是頭疼。
“三年時間,達成駐兵三十萬,遷徙民衆三百萬,太孫這次是真的要動真格的了。”
兵部尚書茹瑺感覺到有些頭疼,包括是兵部的左右侍郎,或是其他主事,也沒想到太孫會這樣的想法。
“這,陛下知曉嗎,能同意這樣的事情?”兵部左侍郎倪齊不由開口問道。
倪齊並非是漢人,而是蒙古人。
也就只是血脈了,畢竟都已經四十歲了,從來沒去過草原,一直都是在中原長大。
屬於是蒙元時期的遺留。
“如此重大之事,陛下肯定是同意了,就昨天還有令旨過來,讓涼國公領兵三萬去到真臘,看來咱們這今後的方向,主要就是放在南洋地區了。”
“太孫應該是想把安南徹底的拿下來,那裡土着衆多,唯有遷徙我大明百姓過去,才能更好的掌控。”
茹瑺分析着說道。
對於兵部來說,深刻的瞭解太孫殿下令旨,是很重要的事情。
這裡頭藏着許多奧妙與忌諱。
雖說因爲大明軍事學院,軍政分離等一些因素的影響,讓五軍都督府的權力下落,而兵部的權力正在上漲。
要是放在任何朝代,這對於兵部來說都是好事。
可現在嘛,就不好說了。
陛下還在呢,尤其是關注兵權,一旦有涉及兵權上的事情,搞不好就要掉腦袋。
那麼多開國功臣,就是最好的例子,凡是牽扯到兵權的,就沒幾個好過的。
兵部能做的,就是好生的揣摩太孫殿下的用意,這在調兵方面,才能讓太孫滿意。
是給強將,還是弱兵,又或是調動哪個衛所,都是有講究的。
如果太孫想要打擊涼國公,那麼就不能讓先前的部下跟着去了。
如果太孫是真要讓涼國公去辦事,那自然要上精兵強將才行。
選統領的名單,這些都是兵部要去做的。
一番討論和分析過後,茹瑺決定看涼國公自己意見,去選跟隨過去的部將。
安南東都,升龍城。
這裡是安南王室所在,也是安南最爲繁榮的城市。
隨着胡季犛被拿走京師後,整個安南的平叛也就結束了。
但是大明的軍隊並沒有撤離,而是在主要的城市佈防起來。
很顯然,往後的安南,基本上要生活在大明的管制下了。
安南王室,目前也僅僅保存個名頭,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實權。
那些地方割據的勢力,自然是全部歸順了大明,當然,這樣的歸順只是名義上的,等大明軍隊走了,可就不好說了。
“告訴他們,我不見,誰也不見,讓他們好生過日子吧,不要打這些小心思。”
安南王陳顒,曾經的太上皇,現在當然是只能稱王了。
聽着侍衛說外邊有數位老臣聯決求見,陳顒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絕了。
他們的心思,陳顒怎麼不明白,無非是想把自己拉出來,爲他們自己謀取更多的權力罷了。
也不想想,安南已經變天,大勢如此,又有什麼可以改變的。
單單就今年來說,從大明過來的官員就有上千人,幾乎安南這邊重要的官職,全部都換成了大明來的官員負責。
地方軍還好,宮廷禁衛軍已經名存實亡。
大明建立安南軍事學堂,只有通過大明軍隊的訓練和考覈,才能繼續當兵,否則就給解散掉,作爲勞役幹建造,種田事宜。
而最主要的,是大量的漢人遷徙到安南來,穩固大明的統治。
不管是陳顒還是這些老臣,都很清楚大明現在的想法,可誰能有什麼辦法呢。
難不成跟大明去對着幹?
陳顒纔沒那麼傻。
當初如果胡季犛成功了,也沒他什麼事,至少如今榮華富貴不缺,最基本的體面也有,這就已經足夠了。
王宮雖說保留,但大部分的區域已經被大明所佔用,作爲議事。
陳顒僅僅是在寢宮這塊。
整個安南,現在除了劉勝外,也就是朱高熾了。
比起在倭國的日子,朱高熾感覺在安南要舒服多了,至少沒什麼需要太忌憚的地方。
劉勝現在八十來歲了,雖說身體還算是健朗,但精力肯定法跟上。
除了一些大方向的事情,基本上的事務都交給了朱高熾在處理。
朱高熾是皇家子孫,就身份來說,在整個安南是最尊貴的。
不管是靖寧侯葉升,還是普定侯陳桓這兩位如今駐紮在安南的將軍,也得是要給朱高熾幾分面子。
只是現在的朱高熾變化很大,整個人比在倭國的時候瘦了許多,同時也由當初的白胖變成了黑胖。
畢竟是熱帶,稍微待的時間長一點,就會曬黑。
在沒有防曬霜的如今,誰都沒有辦法避免這個事情。
“先生,這安南的土着,簡直是我見過最爲懶散的,比之倭國,可是要相差太大了。”
安南官道上,上千精兵簇擁着一輛馬車緩慢行駛。
在這馬車上的,正是朱高熾跟夏原吉。
朱高熾來到了安南已經大半年了,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他並沒有選擇待在富饒的東都升龍,西都清化。
而是聽從夏原吉的建議,親自到大部分的安南地區巡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朱高熾本身是很懶散的,畢竟身體有這麼胖,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要管理地方,那麼就不能只是聽從別人的諫言,這樣不能瞭解到真實情況,容易做出錯誤的決斷。
“這裡物產豐富,水稻一年三四熟,雨水豐富,無須大量灌既,所以安南百姓你自然就沒我大明百姓那般勤勞。”
夏原吉在馬車上,一手撥動着算盤,一手在紙面上做着記載。
聽着世子殿下的話語,頭也沒擡的隨口說道。
這些些許有些不敬的行爲,朱高熾顯然根本沒有在乎。
這些天來,夏原吉可要比朱高熾忙碌多了。
作爲世子,他主要是看,瞭解。
但夏原吉就不一樣。
每個地方的糧食儲備,土着部落的人員情況,包括各地糧食的種植,他都會一一詳細進行記錄。
越是對安南瞭解透徹,夏原吉的心裡就越發震撼。
在他刻板印象中的貧瘠之地,竟然糧食的產量是大明都沒有辦法相比的。
這一點已經是超出了夏原吉的認知。
如果中原王朝的君主們,知曉這些糧產如此豐富,怕是早就按耐不住帶兵打過來了吧。
其實不管是安南,亦或是南洋其他國家,是真的不算弱,畢竟他們不怎麼缺糧食,這就能養得了足夠多的兵源。
大明之所以能夠如此簡單取得安南,主要是跟安南先前藩鎮割據有很大的關係。
歷史上朱棣打安南的時候,也不是跟強行征伐安南,是幫助陳朝對抗胡朝,於大部分的安南貴族看來,是撥亂反正的正義之師。
哪怕是最後統治安南,也是因爲陳朝絕嗣,安南陳朝的老臣,官吏耆老‘原復古郡縣’的請求,這才改安南爲交趾。
朱英的行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是因爲安南安秀公主陳慕月爲妃子,迴應安南王室的請求,派遣軍隊來幫助安南王室穩固統治。
後邊也是因爲胡季犛的反叛,行大逆不道囚禁安南王室,謀害大明軍隊,這纔派出大軍肅清安南。
此乃正義之師,便就可以得到安南大部分百姓,貴族的支持。
不然安南上下團結一氣的話,即便是說能夠強行攻打下來,也是比較耗費很大的。
哪怕是現在,名義上還是安南王室的統治,大量的明朝官員過來,只是爲了幫助安南更好的恢復民生。
權力的爭奪大多發生在安南東西二都城裡,在其他的大部分地區,基本上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起義反抗。
當然,零星的反抗還是有的,也並非是爲了什麼胡季犛之類的,主要還是利益上的爭奪。
畢竟地方上的官員正在被不斷的滲透,尤其是朱高熾的地方巡查,不帶個一兩千精兵,還真的很容易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