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出城,先要去煦園,等匯合了火器部隊,以及提前過去的三百王府騎兵和幾十人的“軍事觀察團”,再行出發南下。
畢竟,全副武裝的一個團(千戶部)放在城內的話,也不是很方便,朱高煦也不想聽那些令人厭煩的聲音。
至於爲何沒有等王友,和他一起出發,那是因爲他要走水路,他的戰場在海上。
其實,朱高煦也是考慮過走水路的,然後泛舟海上,直抵目的地,輕鬆而富有詩意。
最後,考慮了一下,手下都是一幫旱鴨子,保險起見朱高煦還是放棄了,萬一遇到點颱風啥的,可真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了,這會兒又沒有天氣預報。
再說,走陸路的話,就相當於一次長途拉練了,畢竟大明目前的心腹大敵在北方!
就這樣,朱高煦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京城,沒有盛大的開拔儀式,也沒有人相送,說實話有點兒“淒涼”……
只是這些,朱高煦都是嚴格的按照那次的御前會議的命令行事,他不需要這些虛名去證明什麼,相反低調還來不及呢。
等到了煦園,劉冠翔他們以及朱高煦的王府護衛軍的黃先楚二人,已經整理好了隊伍,一切準備就緒了,就連那些“軍事觀察團”的成員們,也都在一旁老老實實的待着了。
來到隊伍前方,朱高煦做了個簡短的誓師動員演講,然後一聲令下,“大軍”就開始有序的出發了。
這方面,劉冠翔等人都是很熟悉的,不需要朱高煦去插手這些瑣事,他只管下命令就行了。
這一次,他們只要帶上足夠的彈藥,以及可供三日消耗的給養就行了。
因爲,這次的軍事行動都是在大明的腹地進行,後勤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證,只要準備好銀子,一切都能夠輕易的得到解決,沒有人不喜歡錢。
再說,他可是代表着朝廷,有着皇帝的命令,地方和衛所必須無條件的配合,所以朱高煦很大膽的選擇了輕裝簡行。
爲了趕時間,朱高煦這一次可是全騎兵化行軍的,一人雙馬,有錢就是那麼任性。嗯,主要是現在大明不缺戰馬,所以才能由着他的性子來。
朱高煦可是一直準備着,要把這支部隊打造成快反部隊的雛形,主要是爲了方便以後可能出現的“跑路”……所以,現階段最快的機動方式,騎兵化就是避免不了的。
他當初選拔人的標準之一,就是必須要會騎馬,雖然不需要他們弓馬嫺熟,但是會騎馬卻是必須的。
此次南下,朱高煦當然不會傻到以騎兵爲主,就浙江那地方,“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想用也用不起來啊,這馬啊,就是一交通工具罷了。
要不然,路上太費時間了,他隨沒有速戰速決的狂妄想法,但也不想浪費大把的時間在路上,他的時間可是很寶貴的。
朱高煦並沒有跟隨部隊立刻出發,而是來到一旁,招來同樣早已等候着的龐富貴,他可是還欠着沈老六一個“驚喜”呢。
沒錯,朱高煦就是要送他一支槍,言出必行是他的美好品德之一。
這段時間,朱高煦又命人制造了十支燧發手槍,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線膛槍還是算了吧,實在是太難了。
而且,相比之下,燧發手槍就要簡單的多了,比步槍還要省時省力,作爲禮物也是非常不錯的,近戰來一槍還是能糊敵人一臉的……
龐富貴帶着人呈上了十個槍盒(類似於裝駁殼槍的盒子),朱高煦拿過一把,看也沒看就直接扔給了沈老六。
這槍,除了從長槍變短槍,長度有了變化以外,使用方法什麼的,是一點沒有變化的,朱高煦也就懶得給他解釋了,讓他自己去摸索吧。
沈老六一把接過來,趕緊謝過殿下,就迫不及待的打開,拿出來一看之後,一臉的驚喜,雖然他這和他之前想的並不太一樣。
對於槍支武器很熟悉的他,一眼就明白了這槍的優勢,對這東西,他是非常滿意!
朱高煦自己同樣拿出了一把,在熊熊火光下的映照下,大致看了看。
不錯,全槍的雕刻、裝飾和結構,並不是特別精美、複雜,但是勝在技術成熟,不用擔心使用安全。
這把槍的總長,大概一尺多點,朱高煦記得呈給自己的圖紙尺寸,具體的長度是37釐米,其中槍管長21釐米,目前來說很小了。
這槍,使用的是和長槍一樣的滑膛槍管,就連口徑都是一樣的。朱高煦可知道統一標準的重要性,不想讓後勤瘋掉,這樣能夠通用多好。
試了試手感,槍托也是一樣的材質,朱高煦很習慣。
爲了不擾民,朱高煦強壓下來一發的念頭,沒有試槍,隨手把槍支插進配套的槍套內,掛在身上。沈老六一看,有樣學樣,也趕緊收起來掛好,他知道要出發了。
剩下的燧發手槍,朱高煦命人收好,勉勵了龐富貴幾句,就翻身上馬,下令出發了。
朱高煦準備趁着現在路還比較好走的時候,快速挺近,等到了丘陵山區,想快也快不了。
還好,自古江浙地帶,開發的很徹底,經濟發展的很好。至少,官道還是挺不錯的,只是沒有北方那種一馬平川的感覺。
剛出發,因爲是平原地帶,雖是黑夜,但是還有一輪半月懸掛夜空,配合着火把,還是能看清楚路的。
一千多人的部隊,除了黃先楚率領的三百騎兵和幾十人的“軍事觀察團”成員,其他人對於夜晚行軍早已是駕輕就熟了,都是這段時間“苦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