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變纔會進步

對於現在的中華大地的統治階級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意識到世界已經到了一個時代的十字口。

最早明火藥的國人,在軍用火器的道上被西方遠遠甩在了身後,但可悲的是,國人卻在民用煙火之上一承前朝的絢爛無比,和科技的進步漸行漸遠。

歷史常常充滿了造化弄人的意味,我們擁有一流的鑄造技術和工匠,有着燦爛的文明,卻沒有將科學知識應用在改變國家上面。國人在火器上停滯不前,一落千丈,但在民用煙火方面卻展得有聲有sè,從來沒有落後過任何一個國家。

這種悲哀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改變,一個人帶領一個團隊來改變就夠了,爲了不讓自己悲劇,不讓這個家庭的溫馨消失,周虎臣成爲改變這個歷史的那個觸點。對於一個來自已經越鋼鐵時代的人來說,你只需要輕輕揭開那層神秘的面紗,知識與進步的力量其實需要的僅僅是去觸摸一下那個小小的觸點就夠了。

這次來到大同的匠人中以火銃匠人爲最多,周虎臣統計了一下,共是一百零七人。

這些火銃匠人不是一個整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和作坊,至於能力周虎臣也無從得知,作爲所正的陳守業同樣不太瞭解。爲了讓這些人各盡所能,在周虎臣的授意下,陳守業開始給這些匠人進行初步的考覈。

考覈很簡單,有什麼樣的能力和特長儘管施展,陳守業會提供給你所需要的一切,咱不缺錢,不缺器材也不缺資材,有能力盡管折騰,不在乎糟蹋東西,我需要的是你展示自己的技能。

最後的結果是滿意的,出門在外,這些匠人爲了那份豐厚的薪水哪能不賣力氣,所有的人基本合格。這也說明,南京的劉老大人沒有敷衍周虎臣,這些匠人還是經過仔細挑選的。7Z小說?

一直在旁觀,周虎臣也徹底明白了,這些火銃匠人歸根結底全是鐵匠,只是一些手藝比較jīng湛的鐵匠罷了。

以往,這些匠人開始動手都是認準一支火銃,各道工序由兩三個人配合來完成。現在,習慣必須改,流水線作業必須執行,周虎臣對那種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完全不苟同。

手藝好的來打製銃管、製作扳機和各種jīng密部件,稍差的來鑽鏜和打製準星、照門,實在手藝不行的也有工作可做,你可以組裝火銃,這你總不能說做不到。

工種分配是一種完全xìng的改變,匠人可能一時不適應,可週虎臣知道,隨着時間的推移,每人只做一項工作,這些匠人會越來越熟練,工藝會越來越好。這就是流水作業的高效率,也是jīng益求jīng的必備條件。

魯密銃的原型是土耳其魯密國(羅姆蘇丹國)所進貢的火繩槍,這是明朝傑出的火器研製家趙士楨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經過改進明的一種火繩槍。魯密銃是一種重型滑膛火繩槍,標準重量七斤半(明代的斤大於現代),長五尺,用藥四錢,鉛彈三錢,shè程一百二十步左右(18o米左右)。

整個魯密銃的形制構造,由銃管、銃牀、彎形槍托、龍頭和扳機、火門、機軌、前口、後門,及名爲照門、照星的瞄準裝置等組成。

魯密銃的扳機和機軌分別由鋼片和銅片製成,厚如銅錢。龍頭(火繩夾)和機軌都安於槍把上,並在貼近機處安置一個長一寸多的小鋼片,以增加彈xìng,使龍頭式槍機能夠捏之則落,shè畢完擊後能自行彈起。最後面的銃管尾部還有一個左轉則進,右轉出的螺栓。

這種火繩槍比鳥銃大得多,史書中記載的,“唯魯密銃最遠最毒”是有根據的。但缺陷也同樣明顯,裝填和shè擊度要比鳥銃慢;由於重量原因,裝填和shè擊率自然也慢,魯密銃其實用支架來進行shè擊更加合適,而製作工藝則更加有難度,最難以克服的是槍管的製作;魯密銃有雙層槍管,它的優點就是管身一體,不分段,內外槍管的豎接縫是在反方向,安全xìng非常好。

在製造火銃的工藝方面,因工藝複雜,對制銃的工匠手藝要求很高。打造火銃主要是兩種方法:三段接合式和雙層複合式。三段接合式就是,方法是先制銃管,銃管用熟鐵逐節打成,一般兩節或三節,最後焊接成一體。第二種是雙層複合式:這種方法最早見於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手足篇〉:“鳥銃所貴在常時鍊鐵熟,兩個相包。”這種工藝與上種相反,是在一根較長的鋼芯上直接做出一層薄的銃體,然後再在銃體外包上另一層,使其厚度達到要求。這類似於無縫管的鍛制過程,無外乎是機械與手工的區別,這個方法在某個機械展時代叫做——卷繞疊打法。

整個作坊經過十來天的調整,基本算是進入正軌,周虎臣給這個火銃作坊安排了一個匠,陳守業的兒子陳星。

用人自然要用自己的人,陳星這個人不愛說話,但不愛說話不代表木訥,陳星只是比較沉悶的人而已。除了經驗,他一點都不比他老子陳守業差,小夥子正當年,jīng力充沛,頭腦靈活,絕對稱職。

“陳星,爲什麼魯密銃都用棱形銃管?”

這是周虎臣自工坊開工以來提出的第一個疑問,陳星一時也不知怎麼回答,他稍稍沉吟,隨後道:“少帥,這具體還真不知。不過,魯密銃的打製一直就是這樣,棱形的銃管應該是更不容易炸膛吧!再就是,這棱形銃管在鑽膛的時候很容易固定,不容易鑽偏。”

這個解釋有它的道理,棱形銃管的確是更不容易炸膛。

周虎臣有自己的想法,他需要的是進步,是在變中尋求進步:“魯密銃都是用jīng鐵,咱用的是鋼,圓形銃管應該會更輕,也可以稍稍再打製薄一些。工坊先不要停工,陳星你去試試,這種火銃打製出來後向我回稟一下,我們做做擊試驗,看看效果如何?”

“是,少帥!”陳星果然是個少言寡語的人,回答的簡練使用。

明代中後期的火器質量極差,產量極差,這是各種制度敗壞的結果。大明各級官員和匠人的不進取,先進的技術無法得到開和充分應用,明末的火器技術顯然已經無法獲得大的進步。實際上,不是沒有人才,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制度、**,加上運氣把大明朝推向了深淵。

周虎臣相信知識才是力量,至於這個時代的火器有多麼強大,有多麼厲害,那完全是一種文人和百姓的渲染。周虎臣曾親臨戰陣

,周遇吉的部隊是京營最jīng銳的部隊,火器尚且如此的不堪使用,那些地方部隊的火器使用情況可想而知,這實際上是一種整體的落後。

時代與技術的制約,完全xìng的火器並不能包打天下,制度的**只是一個原因,技術的落後同樣是根源。

周虎臣就是要改,改變火器作坊的所有原來構架,現在等於是完全軍事化的管理,作坊不會存在那些糜爛的官僚作風。而周虎臣對火銃製作的提議算是給陳星打開了一扇窗,讓陳星知道去變通,沒有什麼不可以改變,技術的進步就是在變通中產生的。

第164章 需要賭一把第343章 一箭之地的勝敗第249章 前有古人,後無來者第12章 總兵終於來了第258章 帶着小美女跑第303章 致敬第104章 這叫銅鑄鋼膛炮第365章 觀望的出手人第36章 追殺無休止第85章 此煤精非彼煤精第252章 斬帥,競爭第184章 我孝敬您一羣羊第311章 大手筆第319章 滾滾洪流第125章 摧殘身心的大飛蛾第172章 濟寧還有一個驚喜第211章 紅夷大炮的威力第310章 山海計劃第321章 不理解不重要第181章 我的字不錯吧?第348章 我在等着你們第156章 血色通州第166章 微笑的進入和驅趕第297章 寧武驚變第123章 防線第270章 讓我們歌唱祖國第289章 皇家龍騎兵第142章 這還是受第325章 跑不掉第79章 蕪湖時彬第31章 持續攻擊的效果第207章 雨幕下的前奏曲第200章 殺光他們!第188章 我們去小小報復一下第358章 使鹿人第276章 享受眼前吧第346章 最後的榮光第288章 還有新的兵種第15章 就要一戰!第154章 爲什麼還是我第259章 待遇第187章 該死的總要死第324章 吳三桂的選擇第305章 木即爲森第358章 使鹿人第339章 喪鐘已然敲響第178章 我跋扈怎麼啦?第253章 許定國也沒跑掉第90章 軍人需要尊嚴第71章 我什麼都不知道第53章 我們可以去拉練第249章 前有古人,後無來者第357章 久違之春第34章 擊殺行動第242章 瘋狂第112章 一觸即潰第396章 英雄不需要眼淚第26章 夜不收第262章 用周公之禮來補償吧第331章 蒙古人的考慮第10章 小弟該收就收第378章 忽悠的最高境界第2章 爺打你個滿面桃花開第289章 皇家龍騎兵第344章 聽說那地方不錯第268章 配合一下也無妨第78章 南京工部侍郎的能力第376章 西伯利亞,我來了第149章 這叫收復失地第254章 這個理由夠嗎?第82章 舒適的明代軟臥第244章 血肉長城第393章 野獸軍團第205章 事情是這樣嗎?第365章 觀望的出手人第346章 最後的榮光第303章 致敬第292章 愛的驚喜第396章 英雄不需要眼淚第396章 英雄不需要眼淚第38章 無奈的僵局第68章 開始吧第264章 輿論燒烤的力量第206章 笨辦法第55章 資本家沒有祖國第23章 狡猾的周遇吉第378章 忽悠的最高境界第100章 樸崖先生第124章 一起向西第342章 我們的後代第350章 不眠之夜第347章 情況不妙第105章 旋轉的歷史車輪第81章 歸程第307章 山海孤島第77章 讓哥牽牽手第194章 不斷的添亂第164章 需要賭一把第130章 還有另一種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