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戰,自古以來就是戰爭最殘酷的形式。不同於遠遠地開槍放炮,巷戰刀刀見血、拳拳到肉,往往是兵員消耗最快、對參戰者損害最大的階段。
隨着平壤城幾面城牆告破,倭寇不得不退入城中,想要通過複雜地形牽制住大明軍的進攻。
可是此時的大明軍隊已入高山流水、勢如破竹,豈是倭寇能夠抵擋的?
在戰鬥中,李如鬆親自率兵攻在一線,行進中他的戰馬被滿天橫飛的槍彈擊中、暴斃當場!
李如鬆跳下死馬,換馬再戰!結果新換的戰馬不熟,被槍火聲嚇得受驚、帶着李如鬆墜入戰壕之中!李如鬆提着繮繩、飛馬出坑,率軍再戰!
本來這些倭寇相當自傲,覺得己方擅長使用刀劍近身搏殺,一定能取得巷戰的優勢,一直拖到援軍到來。結果大明軍主帥向前,三軍用命,很快城內的倭寇就受到了強烈的壓制,開始急劇收縮!
這其中,源自戚繼光戚都督的戰法起到了很大作用,大明軍步騎兵以火槍開路,結成陣型、相互配合,一個個小單元很好的協同協作,其結果就是以極快的速度絞殺着城中哇哇叫着衝來拼命的倭寇!
這些倭寇本來是勇猛,但是他們並不傻——見到衝上去的同伴被對方小陣型中的狼蕪手用長兵器架住,又被後面的刀盾手、長矛手挨個收割!後面想要衝上去的友軍卻被陣型最後的火槍手一槍致命!
這哪裡是戰鬥,分明是屠殺好嗎?
大明軍在城中放起大火,同時疏散民衆。躲藏在民房、牌樓之中的倭寇就像是被炸出來的老鼠,要麼衝出來被剿滅,要麼膽寒的向着城東逃竄。
在大明軍瘋狂的傾軋之下,這些倖存的倭寇紛紛藏進了城東練光亭土窟,還有包括小西行長在內的另一部分倭寇則逃入了風月亭土窟之中,固守待援。
但是,儘管戰況向着大明和高麗聯軍方向劇烈傾斜,但倭寇心中的鬥志還沒有完全崩潰。他們心中還有最後一線希望——援軍!
期望的援軍有三個方面,一是牡丹峰頂部的松浦鎮信所部騎兵,希望他們能夠早些突破防守、下山衝擊大明軍背後,幫助緩解城中部分的壓力。
另一個方面是在大明軍背後,有大友義統部六千餘人駐紮在鳳山附近,隨時可以前來增援。
還有最後一個方面,也是小西行長最期待的,那就是來自東南邊的、主公羽柴秀吉的強力支援!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所期待的三個方面增援,有兩個方面已經沒有希望,有一個還在遠遠觀望,不知道進退選擇、何去何從。
進攻牡丹臺的吳惟忠,他的部隊是戚都督一手訓練出來的戚家軍。士兵們訓練有素,戰術素養極高,同時戰鬥意志極爲堅定,在與倭寇的戰鬥中無往不利!
牡丹臺易守難攻,上面的倭寇彈如雨下,中彈的戚家軍無不傷亡倒地。但防守的倭寇終究擋不住戚家軍的拼命廝殺,紛紛後撤。
衝鋒在前的吳惟忠宛如天神,受到倭寇的集火攻擊!他的胸前被倭寇火槍彈丸射中,頓時血流如注!
但吳惟忠捂住傷口、依然死戰不退,將重傷之軀靠在陣前石頭上,繼續揮刀指揮將士作戰!
他手下的戚家軍見主將如此,更是舍死忘死、全力向前!尖刀營的幾十名戰士扔下刀劍,一人拿着兩面盾牌,組成人形城牆向前突進!期間不斷有彈丸透過盾牌間隙打中戰士,但後面的人依舊死戰不退,在友方火器的掩護之下直達倭寇城下!
後面的友軍呼嘯着衝上並不高的城牆,一場血戰、倭寇膽寒不敵,丟盔卸甲的想要放棄牡丹峰、向平壤城內撤退。
但殺紅了眼的戚家軍豈會如此善罷甘休!一場瘋狂的絞殺在牡丹峰城南山麓展開!
膽寒的倭寇且戰且走,誓死殺敵的戚家軍銜尾追擊!倭寇的屍體一路從牡丹峰頂綿延到普通江畔,僥倖生還的倭寇扔下武器、全力渡江,小部分從東面的門裡躲進了平壤城內,驚懼的回望着牡丹峰方向,宛如經歷了人間地獄的洗禮!
這一戰,沒有俘虜......
而城外的制高點也被吳惟忠部牢牢佔據,小西行長的第一支援軍,崩潰!
第二支援軍——羽柴秀吉的援軍根本就不可能前來,因爲小西行長派出的求救隊伍已被我和葉思忠攔截,遠在王京的羽柴秀吉此時還在想着怎樣壓制柴田勝家,根本不知道平壤城已經即將易主的消息!
第三支援軍——鳳山方向的援軍我也做了安排。我讓葉思忠選出一百名騎術最好的騎兵,並配屬了炙手下最優秀的二十名火槍手,直奔鳳山以南的小松林!
在松林當中,這一百名騎兵砍下樹枝、拴在馬尾巴上來回奔走!
整個小松林中煙塵四起,宛如有大隊騎兵在其中隱藏!
駐紮在鳳山上的大友義統不敢冒進,只能先派小隊斥候前來偵查!
結果,這些斥候都成了隱藏在樹林當中精銳火槍手的靶子!在我平時“靜靜的等着、放近了再打”的諄諄教誨之下,這些火槍手充分的繼承了我“快、準、陰、狠”的戰術思路,讓大友義統的斥候連逃命的機會都十分稀缺!
最終,逃回鳳山的斥候向大友義統驚懼的報告——林中至少有大幾千名訓練有素的騎兵,只怕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埋伏!
大友義統心驚不已,同時望着平壤方向升起的滾滾濃煙,很聰明的選擇了據守鳳山、等待援軍!
就這樣,城中的倭寇援軍已被斷絕,他們的援軍左等等不來、右等等不來,只能在李如鬆的火攻之下逐步被壓縮,最後外面的倭寇被清繳一空,剩下的全躲進了城東的土窟當中。
李如鬆怎麼可能放棄這樣的進攻機會?他命手下官兵收集柴草、拆除已毀的房屋,將木料集中到土窟之下,準備進行火攻。
倭寇也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們見到大明軍衝到近前,便用火繩槍齊射!一輪槍響,大明軍士兵就倒下一大排,衝了幾次都衝不到跟前。
李如鬆見狀心中大怒,親自提刀上前指揮!結果小西行長看到李如鬆出現,便命令火槍手集中火力向他這邊射擊!
李如鬆坐騎再次中彈,將他一下子掀翻在地!身後諸將見狀大驚,紛紛手持盾牌,冒死上前將李如鬆救回。
至此,雙方沿着土窟以西一百米爲界展開拉鋸。小西行長殘兵敗將、無力反擊;而李如鬆也眼見得手下大明軍隊傷亡巨大,再加上眼下局勢焦灼,一時間難以攻下土窯,再加上衆將士早已飢腸轆轆,便下令暫停進攻、生火造飯。
他在等待的是天黑,可是又擔心拖延過久會等來倭寇的援軍。心情複雜,便召集衆將商議。
負責情報的李如梅將外部情況向李如鬆進行了彙報,李如鬆心下稍安。他已經知道了敵人幾路援軍一時難以到達,也知道我和葉思忠早已在城東大同江東面佈下天羅地網,於是一個欲情故縱的思路便在他心中逐步形成了!
商議了細節,李如鬆便立即下令展開。在諸將磨刀霍霍、整治傷員,準備最後決戰的同時,他派出張大膳爲使者,去向小西行長下最後通牒!
張大膳有勇有謀,又懂得倭寇的語言,很快便舉着使節的旗幟走到了小西行長所在的土窟之中。
小西行長此時已經完全沒有了之前面對高麗軍隊時的傲氣,一言不發的聽着張大膳說明的李如鬆的意思。
張大膳講,我方主帥言明:以我兵力,足以將你們一舉殲滅。但我不忍盡殺人命,放你們一條生路。你小西行長領諸將來我轅門投降,我定有厚賞。
小西行長心道,若是真去了你方轅門,只怕我的首級今晚就會掛在城內示衆,作爲你們招降士卒的旗幡!
但是形勢如此,容不得他造次,他只能故作低聲下氣的回覆請求:我等情願退兵,請勿攔截後面。
這看起來像是對李如鬆的投降,其實卻是想在幾度不利的情況下坐地還錢、爭取最大限度的保存實力。
李如鬆知道,如果不同意小西行長這個要求,按照倭寇的思維方式一定不會投降,而定會拼死突圍。
考慮到帝君的退路上已經做好埋伏,他方纔又派出了幾隊人馬加強增援,諒小西行長也不可能毫髮無損的出去,便答應了隨張大膳一同前來的倭寇使節,同意將預先埋伏在中和一線的高麗平安兵使李鎰伏兵撤回,放小西行長撤兵。
倭寇的使節歡天喜地的回去向小西行長覆命,而與此同時,大明軍的祖承訓、葛逢夏等人已經率兵悄悄潛出城外,埋伏在水邊要路,只等倭寇撤退之際乘勢掩殺。
小西行長收到回覆,心中欣喜。據他猜測,李如鬆一定是擔憂己方援軍速至,才巴不得自己早些離城!
因此小西行長不疑有他,開始指揮軍隊向東撤退,準備從城東的大同門、長慶門出城,渡過大同江,向龍山方向逃命,而後再向東南方向的王京撤退。
大同江上架有三座浮橋,入冬後已經冰凍,堅硬如鐵。出城後的倭寇一開始還有些擔心會有伏兵,可是前隊已經過了浮橋,依然安然無恙,後面的小西行長便放下心來,開始率軍向**圍!
結果就在其渡江一半之時,周圍埋伏的祖承訓、葛逢等人開始命令大炮轟擊浮橋!冰開船翻、橋斷人亡,不少倭寇落入冰冷的大同江中溺弊,但更多的倭寇不顧一切拼命渡江,隨着小西行長向東奔逃!
身後的李如鬆見小西行長已經撤退,便率軍強攻土窟!土窟中斷後的尾巴很快被消滅,大明軍徹底佔領了平壤城!
銜尾追擊的大明軍繼續驅趕着前面亡命奔逃的小西長行部,沿途斬首三百有餘!逃命的倭寇飢餓難擋,或衝入民家,或投寺剎尋食,又被當地官兵斬首一百餘級。
就這樣,小西長行部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如漏網之魚,一直跑到了鳳山附近、爲大友義統部接應,纔算是喘了一口氣,把心放回了肚子裡。
他們卻不知道,另一場災難正在身後、悄無聲息的、向着他們發出死亡的微笑......